缔冠期刊网

《奇特的视觉图形——错觉》教学设计

2022-06-08

  教材分析: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8课为《奇特的视觉图形》,本课属“设计应用”领域,学习目标为“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直观想象空间”,共分三课时完成,我今天分析的是第三课时——“错觉”。错觉又被称为“视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等不同环境的干扰下,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本课中,充斥着大量的视觉图片,以其出奇的新意与复杂的干扰,不断挑战学生固有的视觉经验,启发与突破学生的固有思维,达到欲破先立的效果,并能将这种思维与想象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学思路: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时运用大量的奇特图形对学生进行强烈视觉冲击,将复杂的错觉概念及名称用简单易懂的点、线、面、体、色等美术语言进行归纳小结,加以实物道具的运用,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并适时加以探讨错觉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自主讨论、发现生活中的错觉,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错觉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一系列错觉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错觉作品,能够尝试运用到生活中进行创新,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


  教学重点:错觉的概念与归纳,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学难点:错觉产生的原理及创意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道具


  教学过程:


  一、实物演示,课堂导入


  1、教师提问:“俗话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眼见的就一定是真的吗?”学生回答:“不一定!”教师:“那我们今天就来见证一下,老师带来一件道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道具“艾姆斯窗”(1),先看窗子旋转,再在窗子中间插上纸棒继续旋转,纸棒会“穿越”窗子往前旋转,系透视的错觉。(展示之中,学生注意力会非常集中,看到妙处会不断惊叹)教师:“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不解,教师解释。


  2、导入课题——《奇特的视觉图形——错觉》。


  【设计意图】以实物模型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气氛。


  二、展示课件,明晰概念


  1、出示圖片(2),让学生观察,A面与B面的颜色是否一致?学生会异口同声说“不一致”。


  教师出示一条与A面同色的灰条,慢慢插入A面和B面,学生惊奇的发现,灰条竟然无缝融入到A、B两面,答案颜色应该是一致的。


  2、教师问“是谁欺骗了我们?”学生“是我们的眼睛”。


  教师:“那你们认为什么是错觉?”学生基本可以答出“错误的视觉”,教师展示完整:“指对物体产生错误的视觉印象。”


  【设计意图】看图了解错觉的概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分类体验,归纳小结


  教师:“这类错误的视觉印象有许许多多的原因造成,也可以按其相似部分分成若干类型进行归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类型,在哪些条件下会产生错觉?”


  1、与“点”有关的错觉


  ①先看第一张(3),你紧盯着中间这个点,你会发现四周的阴影消失了。


  ②第二张(4),你盯着中间这个点,随着老师的手势,学生不断地将头“前移、后退”,调整速度,会发现旁边的两圈会朝了相反的方向旋转。


  ③第三张(5),数黑点,当眼睛看着哪个点时,哪个点是白色的,而其他是黑的,每次移动都是如此,导致眼睛不断地移动,黑点不断地跳跃移动,看似有又没有。


  教师小结:这些“点”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与“线”有关的错觉


  ①两条相等的线,通过添加不同方向“箭头”,突然就变得看似不相等了。(6)


  ②系列看似不平行的排线,通过除去线条上的短线,原来都是平行的。(7)


  ③由众多平行的短直线组成的S形曲线,看似短直线长短不一,用同一根线条去量一量,却都是等长。(8)


  教师小结:这些“线”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3、师:有与“点”“线”相关的错觉图,那你们说还有什么?生:面、体积……师:对,那我们继续一起来看。


  ①出示实物(9),两个等大的扇形纸。在黑板上上下摆放,问:现在看上去哪个更大哪个更小?生:看上去是上面的小,下面的大!教师将两个置换位置,问:现在呢?生:还是上面的小点。教师将两个扇形左右放置,就一样大了。


  ②师:接下来就要考验我们的眼睛了,看谁能快速的看出画面中表现的是什么?出示图片(10)。学生猜测,教师出示图解,学生恍然大悟。


  ③师:如果说刚才是考验你们的眼睛,接下来就是考验你们的注意力了。出示图片(11),学生盯着圆点15秒,然后慢慢闭上眼睛抬头看天花板,慢慢睁开,会惊奇的发现……通常学生会注意力很集中,而且都看的出来,有学生窃窃私语:这个人好熟悉。对,其实就是老师的自画像,经过电脑处理后的图片。教师适当解释视觉后像。


  教师小结:“面”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4、与“体积”有关的错觉


  ①出示图片(12):你看到的到底是一个大的立方体缺了一角?还是一个小的立方体立在一个墙角?关注的点不一样所呈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②师:“挖黄金”的游戏大家都玩过,那么老师今天给大家看个现实版的“挖黄金”。逐步呈现四张图片(13)。


  教师小结:“体”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5、与“色彩”有关的错觉


  ①接下来看到的图片可能会让你们有些晕眩,出示图片(14),是个螺旋?添加辅助线,原来是很多同心圆。同心圆为什么看上去会像螺旋呢?问题出在同心圆外围的黑线误导了我们的视觉。


  ②接着出示两张色彩强烈的图片(15)(16),静态的图片却给人动态的感觉。


  教师小结:“色彩”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6、与“透视”有关的错觉


  ①出示图片上部分(17),问:这是什么形?生:扁长方体中间缺了一块。教师继续出示完整画面,问:现在呢?是圆的还是方的?生:……其实这个形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出现,因此又叫:不可能的图形。


  ②师:同样,还有这张图(18),被称为“疯狂的板箱”,它究竟“疯狂”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这时学乖了,几乎会异口同声:这是张不可能的图片。师:真的吗?可是老师做了一个。出示教师自制“疯狂板箱”照片,学生不信,教师拿出实物(19),拿出时,学生失望:老师,你手中这个与照片中的根本不是一个。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慢慢旋转,找出一个角度,板箱四脚与相应的四角重叠,“疯狂板箱”形成,学生惊叹。问:什么原理?生:角度,透视……


  教师小结:“透视”在不同的环境与干扰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设计意图】本步骤是课堂的核心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带领学生分类体验,边体验边小结,出示大量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此来归纳,点、线、体积、色彩、透视等美术基本语言,在图中的体现,受到人的心理、生理或者环境的影响会产生变化,给人带来与视觉不符的视觉误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斷体验、尝试、归纳,激发学生潜能,调整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善于在同样的事物中去发现、探索,并能客观认识世界。


  四、汇总综述,总结原理


  总结:图片中的点、线、面、体、色、透视等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错觉产生的原因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等不同环境的干扰下,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


  【设计意图】总结性评价,加深印象。


  五、欣赏拓展,评价提升


  出示系列生活中的错觉运用,从传统图片、艺术照片,到交通安全、军队迷彩等,连国家的象征国旗都运用到了错觉,如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比例为:37:33:35,即蓝色在视觉上有收缩的效果,白色有扩张的效果,因此这样的比例看上去正好比较协调。


  【设计意图】拓展欣赏,发现生活中的错觉运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创新性思维空间,并能学以致用。


  生活中,视错觉是处处存在的,它在建筑上、在服饰上……,关键在与同学们要善于去发现。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奇特的视觉图形——错觉》教学反思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小学至今七年多的美术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美术素养,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也逐步对老师传统讲授失去了耐心,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不愿听老师过多地讲,更不愿去画自己不喜欢的画,这个时候的美术课,是老师与学生共同遇到的一个瓶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围绕学习内容,需要美术老师灵活地运用更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本堂课,我使用了一些在日常课堂中反思出来的一些方法,加以运用。


  方法一:拿得出


  “拿得出”是指拿出实物来,而非一味地看幻灯片ppt,实物的表现力与震撼力远远高于图片。现代是个读图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学生看到的图片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因此,就需要教师准备除了已有图片外,还要“拿得出”几样精彩的道具辅助。这方面,湖州的徐军老师是个专家,他无论哪堂课,都会准备足够震撼级别的道具,从“千奇百怪的书”到“自制敦煌模型”,还有“斗拱”、“套版年画模板”等,样样都是大手笔,样样出手就让学生与听课教师心悦诚服,有了这些道具,学生想不听你的课都不行。在本课中,我也精心选制了几样道具,为导入更为直观,能够立马吸引学生目光,我制作了“艾姆斯窗”,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更加直观深入理解错觉。


  方法二:摸得起


  “摸得起”指的是教师的教具、图片最好能够亲临学生桌上,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看一看、摸一摸。学生无论是抬头看荧幕,还是低头看课文,都难免会心猿意马,抑或无法真实感受作品(实物)的魅力,此时的教师就应该将作品(实物)拿到下面,让每个学生都能摸一摸,近距离的观察、抚摸、感受,远胜教师苍白的讲解。本课中,我尝试过给每小组学生发两个等大的扇形模型,让他们自己摆放位置,观察发现,通过位置的变化,扇形大小带给人的错觉。


  方法三:动得来


  “动得来”是指学生在上课时可以因课程需要而随时离开座位,寻找自己最佳听课与观察的角度。美术课堂是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学生一成不变的座位,会因角度、前后、透视等原因造成观察上的误差,久而就会影响到学生上课的兴致,如何改观呢?就需要在特定的时期让学生动起来。本课中,为观察圆点外的圈的旋转,教师特意让学生前后摇摆着看,是为小动;在看“疯狂的板箱”时,由于角度不一,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够同时看到完整的“板箱”,教师将其拿到教室中间座位,让一学生高举,其余学生绕其观察,寻找最佳位置,成为“完整板箱”,而此时,所有的学生均在手持“板箱”学生的两边形成一条直线,兴致高昂,是为大动。


  方法四:想得开


  “想得开”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要敢于打开,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精神。学生只有在质疑之后,再弄明白后才会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铭记于心。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这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一种“敞开式的问答方式”,即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下,思维也会随之打开。本课中,学生时时需要质疑,但因课题为“错觉”,导致学生都不敢质疑了,因为自己的眼睛经常会“欺骗”自己,在这种质疑与反质疑之中,学生的印象恐怕会更加深刻。


  这些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在美术课堂上有的是预设的,有的是自然生成的,有的可以独立运用,有的可以综合使用,总之,课堂法无定法,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反复实践,才能探明一条适合自己,服务学生的上课之法。


  戴泽华(安吉县高禹中学浙江湖州)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