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地球真的不动吗》单元教学设计

2022-06-08

邱山红 叶喆

教学分析

《地球真的不动吗》是一个综合的科学探究活动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本单元有两课,第一课《白天与黑夜》以猜想“白天与黑夜交替出现是怎么形成的”为教学主线,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古人的猜想,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阅读、反思等探究过程,着力对本单元的二级目标进行初步训练。第二课《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由两个实验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组成。通过两个模拟实验,希望学生懂得获取事实的另一种途径——实验验证;拓展活动旨在让儿童探究和洞察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延续和强化二级目标的训练。

课前了解到,学生阅读量较大,对于地球的运动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在第一课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于事实真相,大胆猜想。在此基础上,借助视频、“小资料库”、模拟实验,帮助学生了解、体验区分猜想与事实的方法:逻辑推理、查阅资料、实验验证等,为拓展活动——“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不停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天。

2.探究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

3.大胆想象,积极探究,能够区分猜想与事实。

4.能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模拟实验等方式获取证据、觯释问题、区分事实。

教学准备

关于宇宙运动的杂志、书籍、网站、视频、电筒(去掉灯罩)、贴有小人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认识昼夜

1.出示5—6张学生熟悉的城市风景图片,让他们欣赏。图片有日出、日上三竿、日落、华灯初上的不同风景,播放时注意无序播放,告诉学生这是同一地点一天中拍摄到的照片。然后请学生想办法按时间顺序整理图片,并说说排序的理由,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出现的时候是白天,太阳消失的时候是黑夜。告诉学生自然界中有白天与黑夜的变化,引出课题《白天与黑夜》。

分析: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根据图片中太阳在空中的高度按时间排列顺序,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2.出示另一张图片:深圳的父母与在纽约留的学生视频通话的图片,图片中深圳是白天,纽约是黑夜。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一时间,深圳是白天,而纽约是黑夜?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指出深圳与纽约的位置,帮助学生明白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当一面向着太阳时是白天,同时另一面背向太阳是黑夜。

分析:第一组图片帮助学生关注到自然界有昼夜变化,意识到昼夜变化与太阳移动轨迹有关,也为后面旋转木马活动做铺垫。第二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面向太阳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加深对昼夜的认识,为后面猜想做好铺垫。

二、大胆猜想

1.引导学生猜想:同一个地方,每天都会有白天黑夜变化,形成这样的自然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要求学生把猜想用画图的方法写在记录纸上,图画的下面还可以用简短的文字做说明。老师要注意强调:猜想没有对错之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猜想,怎样想的就怎样画;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先画好的学生思考要怎样把自己的猜想表达清楚。

2.表达交流。请3—4名学生带上自己画的记录纸通过投影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猜想。教师可以提供地球仪,让学生借助地球仪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反复提问是否还有不同的猜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注意帮助学生提炼,相机板书。

学生的猜想可能有:(1)地球自转;(2)地球自转同时绕着太阳公转;(3)地球不动,太阳自转;(4)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5)地球自转,太阳自转;(6)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太阳同时自转;(7)地球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

3.指导学生对猜想进行归纳整理。可以根据运动主体分类:A、地球动(又可分为自转和公转),太阳不动;B、太阳动(又可分为自转和公转),地球不动;C、太阳、地球同时动(又可分为自转和公转)……最后总结全班共有几种猜想。

分析:为使学生真正放开,大胆猜想,老师强调“猜想没有对错之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猜想”,学生猜想之后,注意指导他们的表达与交流,以及对信息的整理、归纳。

三、判断事实

1.认识判断事实的几种方法。

提问:这么多猜想,哪个才是事实?形成地球昼夜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收集证据去判断。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查阅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比较简单、容易操作的有逻辑推理和查阅资料,比较难、不好操作,但比较有说服力是实验验证。

分析:本课二级目标是学会区分猜想与事实,老师先以谈话的方式介绍区分的几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运用。

2.运用逻辑推理法排除猜想。

先通过一些简单的案例,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逻辑推理,通过推理可以排除哪些猜想不可能是事实。如一个男孩,身高1.50m,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猜想他是几年级的学生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二年级学生身高普遍比较矮,远低于1.5m,因此可以排除他是一、二年级学生的可能,有可能是3—6年级的学生。这种排除法就是一种逻辑推理。

在学生了解了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刚才的猜测有没有与生活实际相违背,是可以排除的?学生通过讨论不难发现,如果“地球不动,太阳自转”,地球面向太阳的一面永远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永远是黑夜,而实际上无论是地球的哪一面,都有昼夜交替,因此这种猜测不可能是事实。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只需要初步了解,有一些简单的体验即可,不能要求过高。

分析:逻辑推理法对于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本课由浅入深,先用身边熟悉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逻辑推理,然后再用这种方法思考猜测中哪些可以排除,做到了由易到难。既让学生有逻辑推理的体验,又不作过高要求,符合学生特点。

3.用查阅资料法判断事实。

老师先介绍查阅资料法的相关知识,包括优点(方便快捷)、注意事项(查阅权威资料)、途径(杂志、书籍、网站、科学纪录片、问权威人士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两种资料查阅,判断事实。(可以在实验室的一角建立一个“小资料库”,有书刊、有连网的电脑,提前准备相关资料,供学生课上及时查阅。)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6页,了解古人的猜想。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的猜想,知道古人对昼夜变化的探究历程,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查阅资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资料也是其他人编写的,是否就是事实,很难判断。从而引出第三种判断事实的方法——实验法。

分析:查阅资料是较为方便快捷的一种搜集信息的方法,在实验室建立一个“小资料库”是亮点,方便学生随时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时,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猜想历程,也让他们明白资料并非绝对正确,帮助他们树立不迷信权威的世界观,同时也引出了科学探究最常用的实验法。

4.通过实验法判断事实。

老师先介绍实验法的特点(最具有说服力),说明模拟实验是其中一种实验方法,要注意尽可能找到相类似的物体,模拟相应的场景进行演示,观察结果是否与猜想一致。

(1)借助旋转木马理解太阳的东升西落。

再次出示刚才排好时间顺序的城市风景图片,让学生注意到太阳移动的轨迹是东升西落,请学生思考:太阳东升西落完成了一天的昼夜变化,是否就可以证明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而形成昼夜变化呢?可能有学生否认这一点,有学生知道地球自转并绕太阳公转。老师进一步追问: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我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并不是真的太阳在动?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思考、讨论过程中,适时出示旋转木马的视频,请学生关注木马旋转时,周围景物的变化,再请学生联系太阳东升西落进行思考。

小结:坐在旋转木马上的小朋友看到周围景物也在动。坐在旋转木马上的小朋友就像地球,在不停地转动。周围的景物就像太阳,固定不动。

分析:让学生观察太阳东升西落和旋转木马动画,帮助他们体会物体“静与动”的事实真相。把抽象的宇宙运动与具体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也使学生对模拟实验有初步的体验。

(2)用模拟旋转木马实验加深理解。

在黑板上贴个太阳的图片,让学生分组围成一个个圈,边进行顺时针方向绕圈运动,边观察黑板上画的太阳。思考:A.你在绕圈的时候,太阳始终和你保持同一个方向吗?太阳是怎样“移动”的?B.你转完一圈,看到“太阳移动”几次?

学生会发现,自己绕圈的时候,太阳一会在自己前面,一会在自己后面,“移动”的方向和自己转圈的方向刚好相反,自己转一圈,太阳刚好也移动一圈。再引导学生联系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请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太阳东升西落也有可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一圈,刚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一次。从生活经验来看,地球自转一圈应该刚好24小时。

分析: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把抽象的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与具体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可以很形象地帮助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周期;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对模拟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强化他们区分猜想与事实的能力。

(3)基于模型的模拟实验。

谈话:为使模拟实验更为准确,要尽可能找到相类似的物体。出示乒乓球和手电筒,请学生说说它们可以模拟什么?理由是什么?

用乒乓球模拟地球:都是球体,都不透明、不发光。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能发光。(为了更接近太阳可以向四面八方发光的事实,可以把灯罩取下来。)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用乒乓球和手电筒模拟实验。对照未排除的猜测,模拟各种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判断是否可以形成白天和黑夜。(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在乒乓球上贴个标志,当手电筒照到这个标志时就是白天,照不到时就是黑夜。)学生分组实验时老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哪些猜测是事实。

(4)小结。

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发现,猜想不等于事实,我们的猜想都有可能形成白天和黑夜,但符合事实的只有一种,就是地球自转同时绕着太阳公转。通过这节课,我们明白了,只靠一种方法往往不足以判断事实,需要用多种方法反复多次地检验,只有经得起各种不同方法反复多次检验的猜测才是事实真相。

分析:在学生已知事实真相后,再通过模拟实验对猜想重新检验一次,学生会发现有几种猜测也是可以形成白天和黑夜的,在矛盾冲突中引发思考和讨论,从而树立起“真理经得起反复多次验证”的科学思想。

5.反思与总结。

回忆研究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与方法:大胆猜想后,寻找证据区分猜想与事实、判断事实的方法有:查阅资料、逻辑推理、模拟实验。

分析:学科学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通过反思与总结,进一步强化区别猜测与事实的二级目标,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查找事实的科学方法。

四、拓展探究

课后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1.昼夜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2.昼夜变化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会不会也有影响?

3.你能否收集一些证据来证明你的猜想?收集证据的方法除了实验还有观察、请教别人等。最后根据收集的证据,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分析:将科学探究延续到课外,延续到生活中,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新莲小学(5180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