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把握儿童科学学习的深度

2022-06-08

姚伟国

平时与一线科学教师交流时,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教材上就几张图片,文字很少,内容比较简单,儿童毕竟是儿童,如果挖得深了可能“消化”不了,所谓的探究实际上是“浅入浅出”。可是,在一些研究课上,我们却能见到另一番景象:做课的老师为了上出“想法”,使课更有“厚度”,会在内容的深度上大做文章,较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位思考,走向了“深入深出”的误区。如何把握儿童科学学习的深度,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从科学课来看,学习的深度主要指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的多少和深浅、逼近科学概念的水平和程度。本文试以《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把握儿童科学学习深度的策略。

一、从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差异比较中,找准目标定位

如果把建构科学概念当作需要实现的任务,那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是现实起点。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学生现在在哪里,将要到哪里去,两者的差异也正是学生发展的价值区间。

如《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以分类作为学习线索,让学生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既体验科学分类的方法,又认识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指向于地球上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科学概念。

学生对动物分类的过程其实反映了人类探索的影子,体现了朴素的想法。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分类依据更多地集中于“生活环境、吃的食物、繁殖方式”等他们熟悉的特征,对教材上给出的科学家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较难理解,‘尤其是“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新概念,需要教师给予有效支持才能理解和建构。但不管是学生的分类,还是科学家的分类,对动物特征和生命活动特点的了解是基础。因此,教学时应强调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切入,或是学生观察研究过的动物,或是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动物,这是本课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学生尝试分类阶段,以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来典型引路,感悟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再逐步拓展到对更多的不熟悉的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体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基于对学生前概念的分析,本课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动物的种类很多,可以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研究;

根据身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还可以继续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进行分类;

动物还有更多的分类,不同的动物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体验分类研究的成就感。

二、从教材内容和资源拓展的价值权衡中,确定教学容量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是照搬教材活动还是适当拓展课程资源,考验着教师对教学内容价值的判断力。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取舍需要在目标指引下,立足学生的已有基础,着眼学生可能的发展潜力,合理增减教学内容,匡定教学容量,确定教学深度。从教学容量上说,要保证一定的“深度”,知识内容宜少而精,宜在深度上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即所谓的“一英寸宽,一英里深”。

在《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中,用科学家的标准对熟悉的动物分类,是第二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教学时,作为分类研究的动物数量不宜多,面不宜广,类别控制在八类以内,重点研究四类,其余四类作为拓展。重点研究时主要选取四类动物(鸟类、鱼类、哺乳类和昆虫类),每一类都以典型的动物作为参照,先呈现描述性的概念,将概念内涵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与参照物对应起来呈现,不按严格的知识体系呈现,这样比较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水平,也是超越经验的学习。

当然,我们的教学不必止于此,还可以向纵深方向发展。除了教材上的四类动物外,如蜗牛、蚯蚓、乌龟、青蛙等动物也是学生所熟悉的,这些动物又是什么类呢?有什么特征呢?六年级学生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对十多种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经验,对这些常见动物进行分类是有基础的。如果增加学习材料(比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爬行类、两栖类等图文资料),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活动,对身边常见的其他动物继续分类,也是切实可行的。在课的结束,还可以继续设问:动物界不可能只有这么几类吧?还有哪些类别呢?我们怎么去了解呢?这为学生课外的科学阅读活动埋下了“伏笔”,积蓄了“动力”。

由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从“教材内容”向“拓展内容”方向迈出一步:

教材内容:根据身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还可以继续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进行分类;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等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拓展内容:除了教材上的四类动物,还有爬行类、两栖类、环节类、软体类等动物,它们也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三、从认知能力和认知难度的理性考量中,设计学习梯度

当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时候,学习会呈现怎样的状态?以往教师讲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样的教法,灌输的味道变重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少了,其实课的“深度”反而变浅了。只有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课的“深度”才有意义。学生主体参与要解决三个问题:动机、能力、成效。动机是让学生想学,能力是让学生能学,成效是让学生会学和学好。在概念转变的几个关键点上,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好关键问题,向着概念本质方向推进,并适时介入到学生的学习进程之中。

如《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学生在以下环节会出现不同的困难,教师的指导要顺其需求,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指向不同的学习“深度”。

情境一:自由分类。学生发现分类其实并不简单。找一个什么分类标准?分成几类比较合适(既不能漏了,也不能相互重叠)?分类时对某个动物的特点不了解怎么办……

情境二:自主阅读。学生对科学家提出的这些新名词背后是什么意思不太明白,如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为什么叫脊椎动物,而不叫脊柱动物?科学家对鸟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等分类的标准与我们平时的想法有哪些不同?

情境三:有序分类。学生发现有些常见动物归不到书本上提到的类别,比如,三年级观察过的蜗牛、蚯蚓,平时饲养过的小乌龟等,它们又属于什么类别呢?动物的类别到底有多少种呢?

当抽象的科学知识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用材料和问题来有序推进是一个好办法。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如下活动梯度,引领学生向“更深处”探究:

导入活动:自由分类,发现问题,引出科学家分类的标准。

主体活动:自主阅读,科学分类,理解科学家的分类方法。

延伸活动:资料拓展,继续分类,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

这样有梯度的活动安排,体现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不熟悉的认知过程。引入活动观照了学生的原有水平,暴露了他们在动物分类方面的问题,引发分类学习的需求;主体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有意义的接受过程,理解科学家分类的标准,保证了教材学习任务的有效落实;延伸活动作为“加餐”,深度上适当挖掘,供学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深化研究之用。

综上所述,科学学习的“深度”蕴含着“少就是多”的哲理,也体现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时,我们要立足学情,找准目标定位,合理设定教学容量和深度,用有结构的问题引领学生从前概念走向科学概念,从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适度的“深度”实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教学目标。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31440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