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微课在探究式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2022-06-08

 【摘 要】本文以微课中探究方式运用为论述重点,阐述话题导引、任务互动及师生交流对增强学生协作探学的重要作用。围绕微小任务,突出同伴对话、小组讨论、组间辩论和师生交流,有助于丰富课堂探究过程和增强学生认知体验。紧扣微课中的细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解,对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 微课 探究 体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75-02 
  浓缩的是精华,微课便是例子。微课尽管“细小”,但其包含的内容及构思却是异彩纷呈,体现了教学双方的互动与智慧,更是对白流露和探知互学的重要载体。关注微课中“探究”重点,突出合作探学和主动交际,使课堂更富有情趣和朝气。围绕“微”字,注重引导,一方面,有助于集中课堂教学主题,使课堂结构、思维更加合理,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体现师生双方在协作过程中有话可言,便于教师在总结反思的过程自觉调整教学策略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果。 
  一、创设细小话题,鼓励同伴“对白” 
  一石激千浪,虽小但产生的涟漪效应不可低估。创设一定的细小话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知体验主动对话和互动有无,更能激活学生探知的激情和兴趣。利用小切口窥探更多的问题,更能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诸多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和互相借鉴。 
  细小话题创设,对打开学生语言表达思维情感具有积极导向意义。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的Music教学中,结合“阅读”部分主要介绍The Monkees乐队的一些情况,针对门基乐队的有关故事,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岁月神偷》中的“I wanna be free”电影插曲,引导学生在听后思考:What did you listen from the song? 以此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话题。待学生整体理解感知后,笔者结合阅读学习内容,鼓励他们就“Do you like music?”和“What did you learn from music?”等比较浅显和细小的话题进行同桌对话,引导他们能够从阅读感知的体验中获得相关信息。 
  利用相应的素材创设相关细小话题,能使学生在透视小问题过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精彩和份量,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索有价值信息。创设的小话题,应该与课程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能有效反映相应的知识要点。多给学生提供同伴对白的机会,鼓励他们在自由对话和主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所得。 
  二、围绕微小任务,引导小组“探讨” 
  蝴蝶效应告诉人们不可忽视微不足道的问题,激起的旋风不可忽视。通过一些微小的任务给学生去自我震动翅膀,让他们在相互震动中产生足够的能量,较传统压榨式教学更有效果。创设微小的任务,让学生在层层相应和环环相扣的过程中探寻蛛丝马迹,更能够产生探究的力量,使学生有效博采众长和取长补短。 
  设计微小任务,使学生能主动打开话匣子,能有话可言且滔滔不绝。如,在必修三Unit 2的Healthy eating教学中,围绕“What is junk food?”主题,笔者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针对阅读素材中呈现的内容,给他们设计了如下的话题: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junk food?和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junk food? 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针对阅读素材中出现的内容,相互优化组合形成一定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能够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找到有关垃圾食品的特征。对后面的问题,则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相互探讨,说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小组讨论,能有效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便于他们在主动探知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激情。 
  通过这些微小任务引导,使得学生在明确讨论交流目标方向的基础上,更能够丰富他们的感知。创设的微小任务,要紧扣学生感知兴奋点,体现微小特征,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都能略知一二。重视学生的彼此讨论意见,让他们在相互讨论和协作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帮助他们理清表达运用思维。 
  三、关注只言片语,尝试组间“辩论” 
  言外之意隐藏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围绕学生在学习探知中的微话题实行群体式讨论和剖析,能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更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思维和灵感。教师在课堂巡视中,以倾听者的身份收集他们的不同意见,提炼归纳具有共性的问题,可使得学生在主动讨论和相互辩解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形成更直观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注学生的一些细微问题,能使他们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能主动表现自己。如,在必修五 Unit 4 Making the news教学中,笔者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对What i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ews?理解不够透彻,有的同学只是认为古时消息闭塞,凭着好奇心想去了解一番;有的同学说,商人能从中嗅到商机,为自己获取利益服务;有的同学说,了解新闻消息也是传播语言文化和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等。针对学生在讨论中一些语句,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话题“Do you think the news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观点选择认为重要和不重要的两派进行辩论,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下转第79页) 
  (上接第75页) 
  通过辩论的形式来活化课程学习内容和过程,帮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相互支持和相互探究。教师在巡视倾听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多观察和搜集,提炼具有共性的问题,给学生进行讨论。根据学生不同的意见,建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让他们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在步调一致的交流中形成整体理解感知。 
  四、重视细语拙见,尝试师生“沟通” 
  微言不足道,但语义不可忘。给学生自由畅谈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说出自己微言的过程中不断暴露认知思维,更能够使得他们的思想情感富有深度和广度。关注学生反映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富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师生沟通和对话的方式来互动交流,更能够使学生获得细致的指导,提高整体感知能力。 
  给学生自我言说的机会,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发现弊端,使学生更主动和教师沟通。如,在必修四 Unit 4 Body language的阅读部分Communications:No problem?教学中,笔者针对Some examples of cultural“body language”in greeting people.建议学生就自己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发表意见,让学生在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认知感悟。根据学生的观点,要求学生围绕“How do you think of body language?”主动和教师对话,让学生在主动亮出自己的观点中有更多言说的机会。教师则可针对学生的反映意见予以必要指点和点拨,帮助消除认知疑虑。 
  不放过学生语言表达中透露的细微信息,深入求根问源,能使学生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主动暴露问题,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主动应答。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氛围,引导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呼声,使得他们理解更加深刻,更富有广度。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多以商讨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主动和教师对话,让他们能有主动表达的机会,便于他们及时校正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 
  如上所言,微课运用于英语教学,在突出短小精悍的基础上,更应围绕热点、重点、难点,创设导思性话题任务引导学生建言献策和集思广益,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力。创设民主、平等、自由情境,发挥教师“导思”和学生“探学”作用,能使得教学双方在更为亲近、自然的环境背景下积极协作,点燃富有灵动的探究火苗。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