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关于新时期高等学校现代汉语教学的思考

2022-06-08

现代汉语作为基础课程,在大学文科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教学经历了多次改革,围绕着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建设,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过深入讨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如何进行现代汉语教学成为摆在每位语言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总体而言,当前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信息化时代,语言变化速度逐步加快。“当今,语言一年的变化可能大于过去十年的变化,而十年的变化可能大于过去一百年的变化”。这种变化速度对语言规范产生较大影响。规范化,首当其冲,已经成为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第二,21世纪开始之后,文化软实力逐渐进入政府决策的视野,世界范围内汉语热持续升温。“截至2009年10月,全球已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共计523所,分布在87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设在84国共282所,其中,亚洲28国70所,非洲15国21所,欧洲29国94所,美洲11国87所,大洋洲2国10所。”美国学者Richard.T.Thopmson早就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汉语学习肯定将要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在这种环境下,汉语教学蓬勃发展,加强汉语本体教育势在必行,提高现代汉语质量迫在眉睫。

第三,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提出,近两年来高校专业学科有所调整。“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增设对外汉语专业,当年开设这个本科专业的高校就有138所,2010年年底统计增加到285所。2012年,教育部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到目前为止已有342所高校设立了这一本科专业。这一本科专业的招生人数,各高校不一,有的每年招二三十个学生,有的招收七八十个学生,最多的一届就招收一百二三十个学生。”专业调整的直接结果是开设现代汉语课程的高校数量增多,现代汉语教学的需求一方面数量增大,另一方面日益多元化。

新形势下,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现代汉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教师忽略或者重视不够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现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对新时期高等学校现代汉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树立动态发展观,夯实现代汉语本体研究

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动态发展观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是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二是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首先,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应该贯彻动态发展观。目前学界已经形成共识,自“五四”以来的百年间,现代汉语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五四”时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建国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至今。每个阶段的语言特征都十分明显,如词汇、语法项目的有无之别,使用数量的增减、使用频率的高低等都存在差异。现代汉语的这种阶段性特征决定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持动态发展观,不能一味地限于静态。但是长期以来现代汉语教学中,这种动态发展观较为欠缺,即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忽视现代汉语的历史阶段性,尤其对早期现代汉语的介绍与分析不够。在部分教师的知识体系中,现代汉语仅仅局限于共时层面,确切来说只关注1949年以后的语言事实,并以现代共时层面的语言使用情况作为衡量标准,在筛选教学用例时刻意回避鲁迅、茅盾等作家作品,这样难免会“以今度古”,忽视了语言的内在发展规律,无形中割断了共时与历时、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有的教师认为现代汉语是描写的、形态的,排斥从历时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这样在教学中,学生难免会产生疑问,鲁迅等人的作品语言是现代汉语吗?这些名家的作品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但是为什么让人感觉“陌生化”?大多数学生甚至认为某些作品中的句子是错误的表达。例如看到“到我寓里来了”(《藤野先生》),“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鲁迅自传》),不少学生会认为上述例子中的“寓”应该改为“寓所”,“遭”应该改为“遭遇”,“寻”应该替换成“寻找”。下面的句子,绝大多数学生甚至部分老师通常都认为使用有误,如:

①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鲁迅《二十四孝图》)

②但我的爱你的深情呀是永远地永远地腾上岩顶,是永远地永远地浮在火尖的哟!(欧阳山《玫瑰残了》)

③烂醉,运秧一生也不得烂醉一会酒过。(王任叔《疲惫者》)

例①中“留遗”与“遗留”是同素逆序词。现在普通话中,“留遗”已经甚少使用,但是在早期现代汉语中我们仍能见到该词的用例。例②“永远地永远地”是副词重叠使用。例③“烂醉一会酒过”是“V+O/R+过”结构,其中“过”位于动词宾语或补语之后。这样看似“有问题”的例子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度,并非病句。例③是近代汉语用法的沿袭,体现了早期现代汉语“存古”的特征。同一时期还能看到如“但是我们决然反对那些全然脱离人生的而且滥调的中国式的唯美的文学作品。”(茅盾《“大转变时期”何时来呢?》)这样多项定语修饰同一中心语的用例。长定语的形成往往是受欧化的影响,“欧化”同样是早期现代汉语的特征。

如果立足于现在,教师难免会做出有悖于语言发展规律与客观事实的错误判断,同时也很难真正解释清楚一些语言现象。刘大为、巢宗祺曾经明确指出“现代汉语形成至今已经有了较大的时间跨度,在此期间它的发展演变以及在特定隔绝状态中的分化也应该被课程论及。”从现代汉语本体角度来说,现代汉语教学需要树立动态发展观。

其次,现代汉语规范化应该贯彻动态发展观。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即应该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在语言运用中坚持规范观。王理嘉、苏培成、龚千炎等一致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应该通过高等学校的现代汉语课,把这项工作很好地完成。”那么“何为规范”、“规范的标准如何确立”却存在分歧。

其实,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维护、调整、修订到规范观念都经历了不断更新的过程。戴昭明认为语言规范化是基于语言变化,对语言变体进行的评价和选择。龚千炎、周洪波、郭龙生也都认同语言规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应以静态观简单地判断语言变异形式,进行所谓的“匡谬正俗”,而应该坚持动态的发展观。

21世纪,信息通讯迅猛发展,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交际工具的兴起对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校园条幅标语、学生论坛,甚至课堂用语中都出现了不少网络用语,如泛滥的ing形式,涌现了“郁闷ing”、“睡觉ing”、“痛苦ing”、“高兴ing”,还有“内什么,去旅行吧”、“矮油”、“I服了U”等新用法层出不穷。大学生也热衷于制造、传播网络用语。汉语言文字学的学生尽管具有专业背景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样也不例外。这说明现代汉语规范化教学中所传授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的实际运用情况之间存在距离。学生缺乏规范意识或者规范意识薄弱,不能凭借专业知识对社会用语作出客观合理的甄别。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多停留在语感层面,缺乏相应的语言分析、反思能力,因此教师向学生灌输规范化意识时,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个错误不能用,那个不规范不能说,这样一刀切,硬性地“堵”,会操之过急,适得其反,而应以动态、变化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言的发展过程是已有规范——突破已有规范(不规范)——中介状态——新的规范,而这些新兴的语言形式处于一个中间状态,它们能否成为规范的语言,进入校园与课堂,尚需时间的检验。比如“酷”最早是网络用语,它的使用是否规范,在语言学界多次引起热议。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应该禁止学生使用。但是该词最终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成为规范词语。如果具有了动态发展观,学生就能对当前的语言现象进行更理性地反思,科学地筛选,从而合理地选择与判断,对网络、媒体中低俗不雅的用语不传、不用同时还能够自觉地纠正。否则简单粗暴地将网络语言冠之以“不规范”,彻底否定,看似“规范整齐”,事实上既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也不利于学生自觉使用规范语言意识的培养与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打破学科限制,加强双向比较与三项结合,整合资源,优化课程

首先,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双向比较,有利于打破学科限制,优化课程设置,避免课程重复混乱。

双向比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历时的纵向比较,即梳理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脉络。一种是共时的横向比较,即加强汉语与英语、日语、俄语等外语的比较。教师在双向比较中要看到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外语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不同语言形式的一致性。在不同课程之间建立关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更要重视差异性。差异性是现代汉语典型特征的体现。根据差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

其次,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三项结合有利于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扩展延伸课堂教学,增强现代汉语教学的趣味性。三项结合具体是指现代汉语教学要结合语言学理论、结合文化、结合语用。

第一,结合语言学理论。虽然不少学者曾经提出,现代汉语教学要尽量淡化其理论性,但是脱离语言学理论的现代汉语教学,只会停留在语料的辨别与分析上。因此,要结合语言学理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具象到理论,再由理论观察现象,不断学习提高,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与语言研究能力。结合语言学理论,关键要围绕着教学需要,吸收各种理论的新成果,如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教师应该合理把握讲授内容的多少与深浅,有的理论国内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在汉语研究中运用得较为普遍,比如结构主义语言学,就可以在教学中,结合现代汉语适当展开;有的理论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比如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可以稍加介绍。

第二,结合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现代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要充分结合文化教育。词汇方面,如“元宵”与“汤圆”本无同义关系,前者原指正月十五的夜晚,即上元之夜。自宋代起,有了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象征幸福团圆。“元宵”就具有了转指义,二者同义。这种词义的变化难以离开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语境。语音方面,地名蕴含了历史上大量的文化信息,它的特殊读音,保留了古代音韵的特征,为我们考查语言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如开封“繁塔”中的“繁”读pó,反映了古无轻唇音,唇齿音声母“非、敷、奉、微”是从双唇音声母“帮、滂、并、明”演变出来的;汝州“寄料”中的“寄”读k,声母j读为k,体现了中古见、精两系声纽的分化。文字方面,进行汉字教学时,可以将汉字文化学渗透其中,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打开学生的眼界,像《汉字五千年》等纪录片揭示了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与发展,具有形象直观性,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有像《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目前热播的文化综艺节目也彰显了汉字的美感。灯谜、对联等都是源自民间的传统文化产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修辞与平仄押韵。这些都涉及一定的文化因素,可以作为课外辅助教学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拓展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结合文化,但要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即以语言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观,使学生透过语言现象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相反认为语言教学只是手段,文化才是最终目的则本末倒置。

第三,结合语用。语言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教学中需要积极挖掘、充分整合社会生活中丰富的语言资源,这些鲜活的语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对各种复杂语言现象的甄别、判断、分析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新词、新语、新结构,例如“高大上”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简缩形式,类似的还有“白富美”、“高富帅”等,通过课堂分析,加深学生对简缩造词的理解。如最近网络潮词“土豪”的兴起,挤占了词语“暴发户”的使用空间,后者在语用中的新鲜度已经磨损,讲解类似的例子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系统平衡性、词汇占位与让位等问题的理解。同时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来延伸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命题或自主式,组织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例如对所处方言区方言情况的调查,对网络、广告用语的调查,对校园内外用字情况的调查等,让学生活学活用,在语言运用中加深对现代汉语规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让学生明白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各种语言现象随处可见。现代汉语不是枯燥的语法规则与种类繁多的术语名称,而是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活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表达、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对外汉语与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的教学中文化语用问题更不容忽视。

换个角度来看,三项结合是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教学资源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它更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具体情况,建立适应不同需求的多层级教学体系

首先,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即要以学生为本,了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较强,喜欢标新立异同时又有趋同心理。教学中就要增加学生对母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纠正部分学生将现代汉语等同于初高中语文的错误观点,使学生明白语言是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保持民族独立,了解、掌握、运用自己的母语是基础。汉语受到英语的强烈冲击,处于弱势地位,这种现状已经影响到文化的输出与传播,因此学好母语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此外可以通过学期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适度培养大学生探索分析、自主创新、独立研究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培养假设——推理——求证的思维方式,逐步实现中学填鸭式被动学习到大学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转变。

其次,结合不同院校学生的专业特色,统筹考虑,整体设计,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学。由于培养对象的不同,汉语言文字专业、师范专业、对外汉语专业、新闻专业、文秘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上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教学内容方面,对汉语言文字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讲授较为全面的现代汉语理论知识,介绍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帮助学生搭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师范专业与对外汉语专业都侧重教学实践,不同的是前者应该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后者则需要全面考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侧重汉语的国际推广与传播。新闻专业、文秘专业的教学重点在正确运用规范用语,像语法、修辞、文体教学等有所侧重。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学对象可以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实用型。研究型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型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用型则要使学生掌握汉语表达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就不同院校而言,高职高专的现代汉语教学需要降低理论性,加强实用性,可以加强口语表达、写作技能的训练。农业高校由于农村生源占的比例较大,学生普通话基础薄弱,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普通话训练。

这样高校现代汉语教学就存在语言能力培养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两个维度,整个体系构建更加合理科学,能够突显不同专业的特色,适应不同的需求,避免单一模式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现代汉语教学应该树立动态发展观,夯实现代汉语本体研究。打破学科限制,加强双向比较与三项结合,整合资源,优化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建立适应不同需求的多层级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普.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关于孔子学院/课堂[EB/OL].http://www.chinese.cn/hanba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3]邱质朴.试论语言资源的开发——兼论汉语面向世界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3).

[4]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2).

[5]刘大为,巢宗祺.能力目标与课程设置——谈“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2).

[6]王铁昆.现代汉语课如何更好地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服务——部分高校现代汉语课教师座谈会发言摘要[J].语文建设,1986,(5).

[7]吕冀平,戴昭铭.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刁晏斌.现代汉语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9]赵丽娟.谈现代汉语教学的多向整合法[J].教育与职业,2014,(2).

[10]钱道静.高师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吴 亮 河南农业大学 45000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