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堂实录

2022-06-08

张宗远(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五中学)

一、教学设计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核心,本节课教学设计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改理念;以“导学纲要”为载体,通过“导”,生发学生自主的“学”。本节课教学设计将围绕导学纲要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三部分作出阐述。

(一)导向:学习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纲领,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导向,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依据课标和学科指导意见,本节课确立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依托导学纲要,加深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关系的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能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案例,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包含矛盾的具体事例,展示思辨思维的行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诵读、评析经典语录和案例分析,开启心灵之门,打开智慧之窗,领悟哲学思辨之美,能理性处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等。

(二)导学: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课前预学,学情自查

1.学生通读教材第67-68页,借助校园网平台和同学间的互助学习,尝试解决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辅助文中的名言、专家点评中的疑难问题。

2.知识扫盲

(1)联系的____是矛盾,发展的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____。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____。

(2)矛盾就是____。矛盾的对立属性是____,矛盾的统一属性是____。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____、____的属性。同一以____为前提,斗争性____同一性之中。

第二阶段:课中探学,学能自测

1.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这表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这里的“矛盾”是指

A.反映事物内部既对立又斗争的关系

B.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C.事物内部双方相互联结的趋势

D.事物内部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

3.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心想事成

B.相反相成

C.量体裁衣

D.因地制宜

4.“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泾溪》-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主要是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辩证的统一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认识程度

第三阶段:课后拓学,学力自磨

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首当其冲。为此,我国大力推广节能灯以代替白炽灯。因为同样亮度的节能灯耗电只是白炽灯的1/5。但是1只节能灯所含的汞,在废弃后渗入地下将会污染1800吨水。我国正在使用的节能灯已高达2亿只以上,潜在的污染风险不言而喻。因此在人大会议上出现了要求立即建立节能灯回收机制,防止汞污染的提案。

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评价上述现象。

(三)导评:学习评价

1.学生自评:通过对自己课前预学、课中探学和课后探学的表现作出评价。

2.同桌互评:通过检查同桌完成导学纲要的状况,结合同桌合作探究中的表现作出评价。

3.教师评价:基于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和导学纲要完成的状况,结合学生自评和同桌互评,作出评价和学习建议。

二、课堂实录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狄更斯《双城记》开篇经典语录,并深情吟诵。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以狄更斯的这段经典话语导人,并通过教师的声情并茂的演绎,因势利导要求全班学生齐读。

【教师】一些同学读后好像有意见想发表。

【学生A】这段话有许多反义词。

【学生B】这段话中,每句的意思都是矛盾的。

【教师设问】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第67页,谈谈什么是哲学范畴的矛盾?(让学生初步了解)

【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教材知识信息。

【学生C】(反问)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这里的“两个方面”是指哪两个方面?

【教师】同学们中,谁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停顿片刻,全班同学没有作出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数一下狄更斯这段话有几对反义词,能否说出有几个矛盾及矛盾的两个方面?

【学生】(顿悟)相互间交流、验证有几对反义词和几个矛盾。

【学生D】(汇报)矛盾的两个方面有最美好与最糟糕、智慧与愚昧、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

【教师总结】最美好与最糟糕、智慧与愚昧、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等两方面都是对立的,最美好与最糟糕、智慧与愚昧、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等两方面也都是统一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教师】用屏幕展示教材第67-68页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教师改编了教材的探究问题)

老子说:“天下皆知关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孙武:“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探究问题:

(1)找出上述材料矛盾的两个方面。

(2)说明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相互依存的道理。

(3)说明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相互转化的道理。

【学生】在完成导学纲要的基础上,小组相互交流答案。

【学生E】(汇报)矛盾的两个方面有善恶、有无、难易、高下、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

【学生F】(汇报)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都是矛盾双方。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因此,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依存。

【学生G】(汇报)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都是矛盾双方,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追问】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否是任意的、无条件的?

【学生】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转化是有条件的。(部分学生作出了回答,部分学生沉默)

【教师】屏幕展示例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请结合材料,指出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

【学生】天下事的难易转化条件是为或不为,学习难易转化条件是学或不学。

【教师】(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屏幕展示教材第67页漫画《他敢吗》。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他敢吗”。

【学生H】运用了矛盾同一性的原理,得出的结论是“他不敢!”。(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的看法)

【学生I】突然说:“老师,我认为他敢!”(全班学生好奇的目光投向他)(老师一愣)

【学生追问】“为什么?”(教师也加入学生追问的行列)

【学生I】“因为他想与对方同归于尽!”(这个回答出人意料)

【教师】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哪位同学能帮老师解围?

【学生G】他想与对方同归于尽,说明原先的矛盾统一体就不存在了。(学生掌声一片)

【教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表现加以表扬。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概括了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内涵。指出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并进一步说明教材中两处同一性的不同,即矛盾的“同一性”区别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教师】用屏幕展示教材第68页探究活动。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学生】学生课前通过查找资料,汇报对两句名言的理解。(学生理解千差万别,甚至误解)

【教师】(老师补充了齐景公和晏子评价大臣梁丘据的历史故事)齐景公田猎回来,说:“只有梁丘据,与我相和。”晏子说:“梁丘据与您只能说是同,怎么能说是和呢?”齐景公就说了:“和与同不一样吗?”晏子说:“当然不一样了。和就像是制好的肉羹,用醋、酱、盐、梅,再烹调上鱼、肉,然后以薪火慢慢地炖煮,厨师再加好各种调料,口味佳美,君子食之,可以平其心火,这个才叫和。但是现在梁丘据却不是这样,您只要一说行,他就说行;您说不行,他就说不行。这就像做饭时的水里边再加上水一样,谁能吃啊?弹琴时只有一个声音,那么谁能听呢?所以他的这种行为就是‘同’,这样做能行吗?”

【教师】(概括晏子的观点)晏子认为,“和”中有“同”有“不同”,它的目的是为众人,为国家,为天下的;而一味的“同”则是狭隘的、自私的。梁丘据一味求“同”,不是君子,是小人。这也就是孔子总结的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教师】(改编了教材探究活动中的设问)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一说法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H】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难点突破)用屏幕展示诗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观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一鸟不鸣山更幽——宋朝 (王安石)

问题:王安石反用王藉“鸟鸣山更幽”,将它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这两种“幽静”的表现手法,你更欣赏哪种?请你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作出分析。

【学生I】欣赏王安石对幽静的表现手法,以“鸟不鸣”更突显环境的静谧幽深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拓展了意境。

【学生J】批驳了学生1的认识,认为王籍以动衬静的手法更加高超。认为王安石只是看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不见统一,没有看到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教师】(总结)王安石以正衬表现幽静,王籍以反衬表现幽静,各有其美。从矛盾的基本属性角度欣赏,王籍的诗句蕴含了相反相成的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三、教学反思

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哲学家对世界、对人生的真知灼见,用心血凝成一句句发人深思的锦言妙语或哲学命题,具有浓郁的哲学味。《生活与哲学》辅助文广泛引用哲学家的名言、哲学命题等,其深邃的哲理、丰富的内涵,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文以载道,深刻的哲学道理蕴含在哲学家的言语与命题之中。在哲学教学阐述概念、原理等疑难问题时,适时、恰当地嵌入一句句富有深刻哲理的名人名言,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古诗词印证教学内容,溶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感染力,使学生学得轻松。通过借助名人名言把深奥的原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从而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专家点评】(林月周,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因此把握学生实际也是动态的过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对话。张老师这节课充分运用言谈、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在互学互评的对话教学中演绎了一堂成功的学本课。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要求双向沟通、共同学习。张老师的课堂从狄更斯《双城记》的经典语录导入,在笑声中开启课堂,再引入书本材料设置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可以看出他在课前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强调生本意识。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多次反问、追问,这也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在课前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境,这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其次,张老师在学习菜单中设置了四个探究问题,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他在课堂上进行了疑问统计,对于学生疑惑较大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疏通。可见他的课堂预设是动态的,强调开放性,只有如此,才能体现生本意识,才能有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对话教学要求师生双方对学习内容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要求课堂有充分的时间给予学生主动思考。基于此,张老师本节课以目内容为教学任务,然而由于矛盾概念的理解难度,会导致对话不流畅的现象,要求教师除了有对话意识和沟通意识外,还需做到有效设问,化难为易,把课堂真正演绎成师生共同的学习舞台。

(责任编辑:王葎)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