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居延汉简:瑞典人贝格曼掉了一支钢笔……

2022-06-08

阳飏

20世纪30年代初,由中国、瑞典、德国、丹麦等国人员组成了西北科学考察团,1930年4月20日至5月8日,考察团成员瑞典学者贝格曼在居延长城烽燧遗址发掘出汉代木简。随着考察、挖掘的深入,最后共计出土了1万多枚汉简。

瑞典人贝格曼的《考古探险手记》记录下了发现居延汉简的情景: “在坐落在一个强侵蚀山顶的烽燧和旁边房屋废墟下面,我发现有院墙的痕迹。当我测量这个长方形墙体时,钢笔掉在了地上。当我弯腰捡钢笔的一刹那,意外发现钢笔旁有l枚保存完好的汉朝硬币一一五铢。于是,我开始仔细四处搜寻,不一会儿发现了一个青铜箭头和另1枚五铢……第二天从最东边开始挖掘,很快就发现了窄条的木简。这个发现使我激动不已。我们带着极为兴奋的心情又开始四处搜寻起来。果然,不一会儿就找到另几块保存更好的木简。其形状大致与斯文·赫定在楼兰古城找到的写有一篇手稿的木简一样。斯坦因也在甘肃西北部和新疆发现过这种东西。” 就是这支无意中掉落的钢笔,引出了居延汉简的发现。贝格曼甚至还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老鼠洞: “里面有稻草、丝绸碎片、碎绳子和削下来的碎木头。很明显,在写了字的木简不必保存时,就用简便方法把有字的表面削掉再重新写字。”他还戏称这些被老鼠拖回去的木简碎块,构成了一座属于老鼠的小小“图书馆”一一用一句中国俗话形容就是:老鼠拉木屑,大头在后头呢。

考察团的考古学家中还有中国的黄文弼。黄文弼曾在楼兰土垠遗址发现汉简72枚,而贝格曼则在居延地区掘得汉简1万多枚,这是有史以来出土数量最多且内容十分重要的一次重大发现。

“居延”是匈奴语。匈奴曾经有一个叫作驹衍的部落在此游牧,因而得名。驹衍即气候温暖、水草丰美之意。还有说,居延即是“驹衍”之意。也是说这里水草丰美,适于牲畜繁殖。后来渐渐演变成了居延。

居延隶属河西四郡的张掖郡,汉代不仅在此先后设置了居延县,还修筑障塞烽隧,设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屯兵驻守。这1万多枚汉简就是当时管理和驻守此地时留下的历史档案。

居延汉简由新简和旧简两部分组成,人们习惯将20世纪30年代出土的称旧简,70年代出土的叫新简。新简旧简共有3万多枚,大多发掘于金塔县境内肩水金关、大湾城、地湾城等汉代烽燧遗址。

居延汉简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汉代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哲学、宗教、民族等许多领域,它不仅记录了居延地区的屯戍活动,而且还保存了一批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官方文书,这些都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居延历谱,可谓是我国最古老的日历之一。

居延医简表明,汉代居延地区,中医、中药已得到普遍应用,不论是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还是丸、散、丹、剂等治疗药物配剂,都能在出土汉简中查到实例。

居延汉简中还有“九九表”,从一一到九九八十一,共四十五甸,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算经》一致一一我倒是想起两个妹妹小时候一边跳着橡皮筋,一边唱的那首歌谣: “一个燕子七八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两个妹妹头上扎的蝴蝶结随着她们跳动的身体上下翻飞着,豆粉蝶、褐凤蝶、粉绿燕凤蝶、重月纹凤蝶、橙红薯灰蝶、金斑喙凤蝶、萤光翼凤蝶、祁连红绢蝶、天蓝纹紫蝶一一我的记忆日积月累,记忆变成幻觉也就一步之遥,两个妹妹在一步之外飞成一群蝴蝶,翩翩复翩翩。

居延汉简多是西北边塞烽燧亭鄣的文书档案。根据简文记载,汉代的居延地区,为了军事防御设有两都尉,即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其中肩水都尉府即为今大湾城遗址,都尉有都尉府,都尉府属官有都尉丞、侯、干人、司马及其他僚属,都尉驻地称城,侯官所在称鄣。城尉下属有司马、千人、仓长等。都尉府直接的下属军事机构称侯官,侯官的下一级军事机构是部,部的下一级即燧,燧有燧长,管辖戍卒,少则三四人,多则30余人不等,这是最基层的嘹望防御组织,与今日的哨卡职能近似。边塞的戌卒其服役的性质可分为燧卒、鄣卒、田卒、河渠卒、守谷卒、亭卒等。简文中所记载的武器,名目繁多,最常见者为弩。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万余骑兵逾居延,破匈奴。

这儿是霍去病抗击匈奴安营扎寨刚刚离去的地方一一我看见一废墟处有挖灶埋锅的痕迹,炉灰似乎还有着微微的温度。

远处的沙丘和低垂的云朵连绵不断,彻底抛弃了死亡的军队那样,蓄积着又一次杀戮的力量。倾圮的烽塞仿佛一只从时间深处伸过来的大手,抓一把是沙土,再抓一把还是沙土。

居延汉简详细地记载了发现敌情的时候,长城要塞烽火台的作用。1974年在甲渠侯官遗址出土了被称作是居延“防务警备令”的《塞上烽火品约》木简17枚。“品约”是汉代的一种文书形式,用于同级衙署之间签订或互相往来的文书。

《塞上烽火品约》是居延都尉下属的殄北、甲渠、三十三井这三个要塞(即“鄣”)共同订立的临敌报警、燔举烽火、进守呼应、请求驰援的联防公约,条例规定,在匈奴人入侵的不同部位、人数、时间、意图、动向以及天气变化异常等各种情况下,备塞燧燔举烽火的类别、数量、方式、如何传递应和,发生失误又如何纠正等。

我们还可以从居延汉简中了解到汉代的养老制度、抚恤制度、吏制等内容。

《汉书》记载刘邦称帝不久,即下诏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9巾众为善……以十月赐酒肉。”

居延汉简记述有“月存视其家,赐肉卅斤,酒二石。甚尊宠,郡太守,诸侯相,内史所明智也”。由此见证了汉代养老制度。

倒是让人想起武威汉简中尊礼高年、优抚老人的“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简。看来,对老人的待遇基本成了汉代的传统。

“备持下吏为羌人所杀者,赐葬钱三万……”则反映了汉代抚恤制度的有关规定。

汉代官吏俸禄的支付方法也可从汉简中得到解释:“始元三年九月四日,以从受物给长中帛若干匹,直若干,以给始元三年正月尽八月积月奉。”这是居延汉简中所载以布帛充奉的实例。

意思是用布帛作为工资,那样日积月累,岂不是每一个汉代官吏都可以开一家售卖布帛的店铺了?真不知道这些拿到布帛的官吏们怎么兑换成银两?我想起当年妻子曾在一家纺织厂做统计工作,因为厂子效益不好,便要求每个职工每月都要销售若干布匹,否则就从工资内扣除一部分作为未完成任务的罚款。几个月下来,我家老少便全穿上了自销自买的布匹所做的衣服,这样还是完不成任务。再之后,只能权当被扣罚的工资本来就不是自己的。自己宽慰自己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精神疗法。

关于农垦屯田的记载,在居延汉简中占有较大比例。因为汉武帝时期,为解除匈奴在西北的长期威胁,出兵河西、居延一带屯田,随着汉代对这一地区的经营,留下了大量的简牍文书。其内容涉及屯田组织、农事系统、屯垦劳力、田仓就运、田卒生活、剥削形式和剥削量,以及农具、籽种、水利、耕耘、管理、收藏、内销、外运、粮价、定量等等。

例如简文“胡豆四石七斗”。居延简中常有大石、小石的记载,这是汉代两种不同的计量法,有助于我们对汉代计量方法的理解。

《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册,记载了窦融任河西五郡大将军期间,颁发的居延官吏俸禄文书,文中载有“居延都尉,奉谷月六十石”,“居延都尉丞,奉谷月卅石”, “居延令,奉谷月卅石”等内容。类似于我们现在每月的工资表,最好奖金也一趟发一一签字,领钱喽,约上三五好友,先去哪儿喝顿酒吗?这已经是年轻时候的乐趣了。那就揣好银两,回家。

中国先民从结绳纪事、刻画在陶器上的象形符号,到刻写在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以及夏、商、周铸在青铜器上的钟鼎文,及至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竹片和木片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也就是简牍。

据记载,孔子读《易经》,编简牍的皮条断了三次;大学者施惠外出讲学时,要用五辆大车搬运简牍;秦始皇批阅奏章,每天都要看120斤竹简;东方朔上书,用简牍三千,公车令二人勉强搬动,进呈汉武帝,三干简牍堆叠起来体积庞然,简牍起首的部分堆在最上面,武帝从上面读起,两个月才读完;汉光武帝迁都洛阳,运输简牍的车就有两千辆。

知识在那个年代不仅仅是动脑子,还是个体力活。即使贵为皇帝,一样要有个好身体。春秋战国时期还真就有这样一位国君秦武王,因为逞力气和人比试举鼎,砸断了膝盖骨,不治而死,留下了一个成为后人笑柄的成语:举鼎绝髌。

居延汉简契合《墨子》所谓的:“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

罗振玉、王国维以斯坦因在敦煌等地发现的汉简为研究,出版的中国第一部关于简牍的专著《流沙坠简》一一这名字用来概括居延汉简,似乎一样形象贴切。

居延汉简和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并列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

居延汉简中,有名有姓的戍边士卒就达上千人一一有人听见,千里之外家乡的鸡叫,顶一头芦花的母鸡,叫声轻些再轻些,不要惊扰了长城下这些戎边士卒的白骨。

资料显示,这些士兵来自全国20个郡65县,南阳、汝南、汉中、淮阳等诸多地方。

《诗经》中有一首诗“匪风”,说“谁将西归?怀之好音。”意思是说,有谁往西边去,能给我捎个平安的家信?因为邮驿都是官办的,一般平民百姓只能通过往来的熟人捎信,如果通过官邮夹带私信就是犯法。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女婿,通过官邮捎了几袋榛子,被朱元璋勒令如数补交了银两,另一个女婿利用邮驿走私茶叶,则被朱元璋赐死。

史书记载,居延海曾经比鄱阳湖还大,面积达720平方公里。

13世纪初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描述居延海:“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这样描述他1 927年所见到的居延海:“但见成群的水鸟、鸳鸯、灰鸥和白鸥、天鹅及一队红嘴的小鸟在水上翩翩翱翔、嬉戏。”

居延汉简中记载有“载鱼五百斤往乎觻得(今张掖)贩卖。”

上个世纪50年代居延渔场还年捕大头鱼10万斤。可以想见当年的居延海一望无际荻花翻浪的美景。

2001年,国务院专题研究黑河流域问题,并批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改变生态环境恶化局面,要让居延海重现昔日波光粼粼的壮观景象。

人对自然的礼遇,使得居延海的水域在逐年扩大。居延海,现称天鹅湖一一这名字奢侈得像是梦想着和天鹅一起去散步。

讲一个发现居延汉简后的故事。

考察团将这批汉简运到北平后,贝格曼要求带回瑞典。但刘半农、沈兼士、周养庵,以及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等众多学者坚决反对,因在考察团出发之际,双方的协议中就对发掘的文物归属作了明确的规定,凡是有文字的资料都要留在中国。

在众多学者的据理力争下,这批汉简被留在了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但是仍有3000多件文物被贝格曼带走。20世纪50年代中瑞建交的时候,这批文物才回到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按照中瑞协定,将这批汉简送到北平图书馆保存,理事会推马衡和北大教授刘半农整理研究,后来又将汉简转存到北大图书馆。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大批人南迁,北大师生及部分图书也转移到各地,由于时间仓促,居延汉简和同样存放在这儿的汲冢汉简等文物已经无人顾及了。

沈仲章是刘半农先生的弟子,当时是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千事,他十分清楚这批居延汉简的史学价值。

1934年6月,刘半农率领助手白涤洲、沈仲章、周殿福等人,赴西北地区进行田野考察,同时也为自己的《四声新谱》和《中国方言地图》收集资料。7月5日刘半农一行到达大同,调查了雁北十三县的方言,并收录当地歌谣。由于一路上工作特别劳累,且受到当地毒虱的叮咬,7月7日到达张家口时,刘半农已开始发烧,当夜回京,被误诊为感冒,到14日才确诊为回归热。

胡适在7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 “早起得半农夫人电话,说半农从绥远回来,发热不退,昨日下午方石珊来诊,说是黄疸病,劝他进协和医院。半农最恨协和,没有去。今天病似更重了,所以她要我去看看……”

下午三点钟,胡适接到医院电话,得知刘半农已逝。

胡适挽联: “守常惨死,独秀幽囚,新青年旧日同伙又少一个。拼命精神,打油风趣,老朋友当中无人不念半农。”

守常就是李大钊,独秀当然就是陈独秀了,李大钊早在1927年4月已经被害,陈独秀1934年还被囚在国民党狱中。

斯人已逝。对于刘半农等人力争才得以留在中国的这批居延汉简,作为弟子的沈仲章当然知道其重要和意义,他决心把这批汉简安全转移出去。几个北大的滞留人员和刘半农的另一位弟子周殿福也参与进来,他们先后分四次把居延汉简偷运出来,转移到北长街的一个小庙里。

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沈仲章本打算将这批汉简转移去沪的念头落空。他想起了当时不在北平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徐森玉,便设法与他取得联系。经反复筹划之后,决定先将汉简运往天津,然后再转运香港。

徐森玉后来在1938年押运故宫文物大迁移,途经贵州安顺时发生车祸,足部致残。国民党逃往台湾之前,行政院下令故宫博物院把珍贵文物造册上报、装运台湾,遭马衡、徐森玉等人反对。国民党五个部门联合聘请徐森玉赴台湾主持文物工作,被拒绝。

沈仲章为了安全,走之前将汉简存放到德华银行保管。坐了一天半的火车深夜才到达天津,沈仲章在火车站提心吊胆等着天亮,因为汉简收据就藏在他头上戴的一顶破草帽里。

沈仲章将汉简交给中立国瑞士的伯利洋行代办托运,居延汉简运抵天津后,还是寄存在伯利洋行。

木简到天津后,一晃半年,无法安全启运香港。沈仲章三天两头在租界调换住处,生怕出现意外。心急如焚的沈仲章最后冒险买票,想迅速离津去港。

沈仲章事前买通检查员和搬运工,躲过了日本兵的检查,将汉简运上轮船。轮船到青岛后,由于临时装运另外一批货物,在青岛还要停泊十几个小时.沈仲章便下船寻找在青岛的其他教授,并顺便给长沙发电报,告知汉简已南下请派人到香港接收。谁知电报发完回来时,轮船已经开走了。沈仲章赶忙给船长发电报,请他帮忙把箱子交给船上的吴景祯先生,让到香港后交给香港大学校长蒋梦麟。

汉简运到香港后,徐森玉特地从香港给在长沙的傅斯年发了一封电报: “本简已全运港。拟用公(傅斯年)及仲章、鸿宝三人名义存香港大学。务希电允。排比影印亦拟进行,并盼指示。回电由许地山转。”

当时在香港大学的蒋梦麟校长、许地山教授等人协商后,决定将汉简暂时存放在香港大学,具体由沈仲章整理、照相,然后交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制版印刷,可惜后来书版皆毁于战火。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眼看香港也将沦陷,经众多学者商量后,当时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的胡适表示, “适当谨慎担负,务求安全无危险,请诸兄放心。”

在胡适的努力下,这批汉简设法运到了华盛顿,存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后来胡适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这批汉简从美国运回后,交付台北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保管。

20世纪60年代,台湾出版了《居延汉简图版之部》。

埋藏在地下两千来年的居延汉简,出土后经历了太多的世间变故,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出传奇与魅力。我曾想象,这批居延汉简,就像是等待着与这个世界某一天的再次相遇一样。如同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相遇了,然后把曾经的秘密述说出来一一假若把这批汉简堆叠起来,是不是可以形成一座纪念碑的形状?一座有着那个时代血脉和体温的纪念碑:为了让后代倾听和纪念。

(作者简介:阳飏,男,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出版诗歌、随笔、艺术评论等著作/兰州/730030)

责任编辑:李函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