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铁网络背景下的武汉城市旅游发展

2022-06-08

高速铁路是20世纪中期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交通方式。1964年日本新干线的建成通车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便捷快速的高速铁路新纪元,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家也很快在欧洲建成了高速铁路网络。高铁以其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巨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建设热潮。在《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1.6万公里,建立省会城市及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形成“四横四纵”的骨干网络格局。高速铁路的建成将极大的缩短人们在旅行过程所耗费的时间,拉近人们之间空间上的心理距离。专家预测今后中国的旅行时间南北将减少65%,东西减少75%,国土面积相对‘缩小’到原来的9%”。[1]

2010年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亚洲最大的编组站在武汉,高铁维修、培训中心也在武汉,这一切让武汉成为“高铁时代”的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一个以武汉为中心,连接“长三角”、“长株潭”、“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辐射东南西北的4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高铁时代所带来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改变无疑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高铁时代到来,必将让中国区域经济版图获得一次难得的重新洗牌的机会,也将颠覆性打破武汉旧有的旅游产业格局,使武汉继成为全国“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和“物流枢纽”之后,成为“旅游枢纽”。因此,研究高铁时代武汉旅游产业的定位发展和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铁网络背景下武汉城市旅游的变化

1.武汉旅游在空间结构上的变化

“三核一带”是武汉传统的旅游空间格局,多年来武汉一直以此构建大武汉都市旅游圈,引领“8+1”城市圈和大武汉都市旅游圈的发展。“三核”指的是“大东湖”、“两江四岸”和“东方马城”三大旅游集聚区。“一带”是指武汉市中心城区外围呈圈带状分布的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带,如黄陂的木兰生态旅游区、新洲的道观河旅游区、蔡甸的知音湖旅游区、江夏的梁子湖旅游区等。[2]武汉“8+1”城市圈,指以武汉为中心200公里直径内的仙桃、潜江、孝感、黄石、黄冈、鄂州、咸宁、天门在内8个城市群。

可随着高铁的开通,武汉市成为全国4小时经济圈的结点城市,即武汉成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在内的多条高速铁路的结点和枢纽。依据陆大道先生提出的“点-轴”理论,我们认为传统的武汉旅游格局是以东湖、黄鹤楼、琴台等景点为“点”,以“长江—汉江”为轴,以“8+1城市圈”为“面”。然而在高铁开通以后,武汉旅游在空间格局上则是以武汉为“点”,以高铁沿线的北京、长沙、上海、广州等为“轴”,以“环渤海”、“长株潭”、“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为“面”的全新格局。这一旅游空间格局的改变迅速提升了武汉在全国旅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使武汉一跃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平起平坐的全国性都市旅游城市。武汉旅游业大有扬眉吐气、摩拳擦掌之势,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2.武汉旅游在旅游系统内定位的变化

依据系统理论,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武汉旅游多年来一直处于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中,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客源输出地和旅游过境地。可随着高铁的开通,武汉到高铁轴线上各城市的时空距离缩短,使得武汉旅游的可进入性得到极大的增强,从而让武汉旅游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武汉从一个北上南下、东去西来的过境旅游城市,变成一个充满了楚风汉韵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在广州的旅行社橱窗中“坐高铁、观黄鹤楼、品武昌鱼”、“乘高铁、看樱花”等广告随处可见。2010年的春节假期中,武汉共接待广东“高铁团”200多个,旅客人数突破3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60%。武汉旅游业由传统的旅游客源地子系统进入到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武汉也从一个传统的组团地一跃成为火爆的地接地,并将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游客集散地。

3.武汉旅游客源市场的变化

武广高铁的开通营运,大大拓展了武汉旅游业的客源市场半径。高铁沿线的北京、上海、广州等都是超千万人口的巨型城市。以武汉为中心的4小经济圈内的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等地区的居民以其旺盛旅游需求和强劲的购买力,一直都是全国旅游目的地最大、最有实力的客源市场。其次,高铁沿线的长沙、郴州、花都等二线城市近年来也发展迅猛,如2007长株潭城市群正式成为国家级实验区后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武汉城市圈形成呼应之势,这些是在2小时车程半径内的二线城市也将成为极具潜力的旅游客源市场。有数据显示,2010年坐高铁来武汉旅游的广东客占到总游客量的80%。武汉通过实现与高铁沿线地区的旅游区位、客源市场的对接,客源市场半径得到了重新扩大和划分,大大加强了武汉旅游主体客源市场的组合力量。“高铁新速度,旅游新时代”!武广高铁的开通营运,使武汉旅游在空间布局、系统定位、客源市场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格局被打破之后,武汉应迅速反应,抢抓机遇,积极面对高铁时代的到来,全面推进武汉旅游跨越发展。

二、高铁网络背景下的武汉城市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

1.建设武汉旅游枢纽城市

高铁开通后武汉成为高铁网格空间中重要的结点城市,成为即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崛起的又一巨型中心城市。我们可以看到从武汉北上京津、南下珠三角、东至长三角、西达成渝,基本旅行区域在4小时联结范围内,这一区域空间的变化改变了武汉旅游发展的战略格局,让武汉成为全国性的旅游市场和目的地,继而成为全国旅游枢纽城市。过去仅作为交通枢纽的武汉,对全国旅游系统主要作用是输出客源和接待短期过境游客,如今成为旅游枢纽的武汉要面对全国旅游市场新一轮的旅游资源区域整合。因此,武汉要切实做好高铁时代新旅游发展的战略规划,打破原有旅游市场分割的地域格局,进行区域性的旅游资源有效组合;要明确高铁时代武汉新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形象定位、产品开发、产业结构、品牌打造、环境营造等;充分发挥武汉在区域旅游资源中的比较优势,强力打造武汉旅游新视界、新品牌,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4小时经济圈范围内的旅游枢纽城市形成“同城效应”,增强彼此间旅游流的积聚。

2.实施武汉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战略

高铁的开通后使得沿线各个旅游城市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结点的包括咸宁、赤壁、岳阳、衡阳、韶关、花都等在内的一条旅游“廊道”,这种由交通运输成本和要素的集聚而产生的旅游区域空间经济结构的改变,必将会产生集聚或是溢出效应。[3]根据核心—边缘理论,高铁沿线经济区域内的人才、智力、财力、物力等都要素首先都会在强大的经济势能的作用下进行集聚从而形成经济带;而当核心经济带区域的集聚效应饱和时,各个要素资源又可向周围区域溢出,乃至辐射包括“环渤海”、“长株潭”、“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在内的国内旅游“圈层”。这种集聚和溢出效应使得旅游要素在具有空间相关性的旅游城市间进行双向渗透。因此,武汉旅游发展的战略应遵循合作共赢的理念,一是突破省内和省际的行政区划的界限,建立以政府主导、区域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原则的区域旅游联盟,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市场互动、产品设计开发、政府公共营销、产业集群优化等各个方面全面合作。二是在高铁旅游区域合作要突出区位资源优势互补而不是空间替代竞争,武汉要突出自身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品差异和旅游市场的定位,强调武汉与区域内城市间旅游要素的相互依赖和互补,促进旅游产业的集聚和重组,形成高铁沿线的区域经济联动效应和协调发展的机制。三是加强配套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增强核心地区对边缘地区的扩散作用。

3.树立武汉旅游“高铁时代”的新品牌

武广高铁建成通车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我国交通运输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通过传媒的报道传播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成就和良好形象。这使得“武广高铁”不仅是一段铁路的名字,而且成为像“八达岭长城”一样的旅游吸引物,这无疑是给武汉旅游增添了一个新名片。其次,它又是一个极好的营销工具和载体,向世界宣传中国、宣传武汉旅游,这种通过新闻宣传带来的营销推广效应不可低估。如“坐高铁到武大看樱花”等宣传口号的炒作,让原本只针对周边地区的短线旅游产品吸引全国上下数以万计的旅游者,一度出现武大赏樱旅游的井喷现象,成为武汉旅游产品的新“四小花旦”之一。第三,武广高铁时速快,舒适性好,安全、漂亮,极富动感的形象更有助于改变武汉“脏、乱、堵”和“市井文化”给游客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武汉由旅游过境城市向旅游目的地城市转型。因此,武汉必须树立“高铁时代”的全新旅游品牌,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围绕高铁旅游的新主题,打造高铁旅游的新概念。二是要利用高铁全球化的营销宣传渠道,推进武汉旅游国际化运作,把武汉打造成具有全球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三是要借助“高铁时代”的高品牌价值,通过完善规范制度、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专业人才培训与储备、加快景区景点硬软件设施的建设与投入等方式全面提升武汉旅游品牌价值,从而实现高价值匹配。总之,要让“高铁时代”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武汉都市旅游的新名片。

4.拓展武汉旅游的客源地半径

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旅游交通作为旅游通道的物质主体是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的旅客往返的传输通道,这一通道决定着旅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旅游半径的范围。便捷的交通不仅缩短物理距离也降低了游客心中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距离,使人们在出行决策、停留时间、消费偏好等方面都随之发生了的改变。武广高铁的开通,使得早上游览武汉名胜古迹,晚上回广州喝晚茶不再是“天方夜谭”,让跨省的长线旅游变成短线旅游。因此,武汉旅游应积极采取措施拓展目的地的客源市场半径,实现传统旅游客源地城市向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首先,借助高铁的营销渠道,通过旅游广告、展销会、公共关系、网络新兴媒体等多种方式的推销,提升高铁沿线的“点、轴、面”区域乃至国际市场游客对武汉旅游的关注度,迅速扩大武汉高铁旅游的影响。其次,根据新客源市场游客的消费偏好变化,考虑武汉旅游资源差异性和区域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设计开发在区域整合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武汉旅游产品。例如,在鄂湘粤三省的传统旅游产品中,有游客们熟知的“楚风汉韵”和“一江两山”、“江色文化”和“湘西苗寨”、“岭南文化”和“丹霞地貌”等,是高铁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南北旅游“轴”。武汉作为这条“轴”上的重要结点,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资源的差异,取消一些传统的长线旅游产品,及时推出了“春赏樱花冬赏梅、编钟古乐觅知音、汉味美食享不尽、赛马风云恋痴迷”等一到二日的短线游产品,深受湘粤深港一带游客的好评。同时,武汉还要结合“8+1”城市圈,进行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通过拓展开发襄阳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咸宁温泉休闲度假产品、西鄂生态旅游产品、神龙架探险旅游产品、武当养生旅游产品、九宫山运动滑雪旅游产品、三峡工程观光旅游产品等,增强高铁对武汉旅游发展的辐射作用。第三,加大对武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尽快建成武汉市内与高铁对接的配套交通网络,实现武汉及周边各地旅游交通与武广高铁的对接。如建成武汉至周边8市“1小时交通圈”和城市圈内各城市间“2小时交通圈”的城际轻轨的建设,建成武汉与“两圈一带”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机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交通设施,从而架构起由“点、轴、面”三大基本要素组成的旅游区域合作快速通道。第四,政府牵头协调,区域合作互惠,实施有效的联动旅游政策。如政府出面协调相关利益主体将区域内多景点进行捆绑销售,实施价格优惠激励政策,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武汉旅游。第五,提升武汉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伴随粤港澳和国际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增长,这些来自旅游发达地区的游客们在消费差异化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希望享受与客源地同等质量的旅游配套服务产品,这对武汉旅游接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汉除了加快旅游吃住娱乐购产品线上服务设施的硬环境建设,还要加强专业人才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软环境建设。

5.重塑武汉旅游新形象

多年来武汉旅游形象定位一直模糊不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汉旅游的吸引力。武汉市曾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三次向社会公开征集旅游宣传口号,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凝炼出具有武汉城市文化特色的旅游宣传口号。从“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到“大江大湖大武汉”,我们似乎仍然找不出适合的答案。而武广高铁“高科技、高速度”的积极形象与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十分契合,高铁时代不仅给武汉带来重塑城市形象机会,也进一步明确了武汉旅游形象定位。第一,根据地脉、文脉、人脉、商脉“四脉”理论[4],提炼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武汉旅游形象。如“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创新之都、滨湖新城——合肥”,“精彩古都,长城故乡——北京”等城市旅游标志符号,我们很期待一个能彰显武汉城市特色,弘扬城市精神,凝聚市民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旅游口号。第二,构建武汉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模式。[5]高铁开通后,随着客源地半径的扩大,在武汉整个旅游公共营销系统中的主体、客体和对象三个要素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要充分发挥以武汉市政府组织为核心、行业组织为辅助、企业组织为主体、城市居民为补充的目的地相关利益者公共营销组织体系的作用,重点将高铁带来的“新干线、新速度、新旅游”的旅游时尚内涵融入到武汉旅游形象、旅游品牌和旅游环境氛围,实施全面营销和全民营销战略模式,提升武汉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价值。第三,加强高铁旅游营销策划。要将高铁时代概念充分植入到政治营销、社会营销、文化营销、节事会展、名人推广、广告宣传、网络促销、口碑效应等多种营销策略中,多渠道全方位的突出武汉旅游的特点、亮点、卖点,寻找武汉旅游营销的切入点和引爆点,提升武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武汉高铁处于中国铁路十字架的中心点,高速铁路的开通营运,将给武汉旅游业带来一次“借道超车”或“弯道超越”的跨越式发展机遇。武汉在成为全国“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和“物流枢纽”之后,又将成为全国的“旅游枢纽”,这也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复兴大武汉的重要的战略举措。武汉应抢抓机遇,颠覆性打破武汉旧有的旅游业格局,采取区域合作发展战略,树立“高铁时代”旅游新品牌,拓展旅游客源地半径,重组旅游市场格局,重塑旅游新形象,让武汉旅游搭乘高铁的快车超速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欣,邹统纤.高速铁路网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0(7):1189

[2]路东姣.武广高铁对武汉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黄爱莲,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武广高铁为例[J].华东经济管,2011(10):47.

[4]熊元斌.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珞珈管理评论,2008(1):216-217.

[5]熊元斌,黄颖斌.都市旅游营销模式创新——基于公共营销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3):44-45.

基金项目: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高速铁路对武汉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1150699189-41)

作者简介:黄颖斌(1976-),女,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旅游经济。郭学英(1974-),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国际化。

(1江汉大学;2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娟)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