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2022-06-08

摘要: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因运而生。90 多年的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在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实现了从理论盲从到理论清醒,从清醒到自觉再到自信的三次历史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伴随着这三次转变破茧而出,逐步形成发展起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历史过程

2012年11月8日,备受瞩目的党的十八大隆重召开。在这次大会上,胡锦涛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自信的号召。通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一结论,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这一理论自信。

恩格斯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中讲过这样一句: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突发奇想的理论智慧,探讨它的形成发展,我们应该追根溯源到这一理论体系产生的历史源头。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更具体的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全世界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炮响也给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因运而生。90多年的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在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实现了从理论盲从到理论清醒,从清醒到自觉再到自信的三次历史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伴随着这三次转变破茧而出,逐步形成发展起来。

一、从理论盲从到理论清醒的转变过程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前,受党内教条主义的危害,中国革命总体处于低潮,中国革命经历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考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相结合。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不可能像西方欧洲国家通过议会合法斗争的形式取得革命的胜利,也不可能像苏联革命那样采用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从对马列教条、共产国际的盲从中清醒过来,逐渐认识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它的具体应用一定要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从理论清醒到理论自觉的转变过程

1938年10月在陕西延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任务。在中国的社会革命时期,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陕西延安的杨家岭召开,大会确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同时,又结合本国国情有所创新,较好地解决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央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制度,由此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对苏联暴露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要引以为戒,要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等。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要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现在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要用民主方法解决大量存在的非对抗性质的人民内部矛盾。由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所以毛泽东进而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繁荣,还主张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三、从理论自觉到理论自信的转变过程

1978年12月18日—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政治思想领域,这次全会集中解决了六个重大问题: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得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要求全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确定了马克思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确定了党的正确组织路线。相应调整了中央的组织机构,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④恢复了党的民族传统和优良作风;⑤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⑥指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基本方向。给地方和工商企业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克服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重新确定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集中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的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重新步入正轨。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要命题和基本理论。

1987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三大总结了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十三大文件第一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十二个要点,指出这一理论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轨道。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推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他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了判断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 三个有利于”标准。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四大召开,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这次大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明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且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世界历史进入到21 新世纪之际,国际国内都出现了新形势,面临着新任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范围内民主化浪潮涌动,一批长期执政的政党丧失执政地位。正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珠江三角洲考察期间正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把它定位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随着新党章明确了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中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命题的思想内涵作出了更为确定具体的概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定位为行动指南,与作为实现途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根本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积累了重要的经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也凝集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上,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自己的路,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0.

[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3]秦刚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4]高放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中共遵义市委党校)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