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论地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2022-06-08

张新颜

摘要: 地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时代性发展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地方文化、经济及其风俗习惯相结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研究地方推进其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时代之需、人民之愿。以地方特色为载体是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也是今后推进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一、以地方特色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首先,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是多个民族、省份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地方由于历史、现实发展的原因,经济、文化和社会文明程度不一,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地方性探索就不能充分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只有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各省、市、县的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的特点去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益成果。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大众化,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各个地区的广大群众所理解和领悟,才是真正的大众化。地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植于地方,并发展壮大,就要从书本中走出来,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体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在融入地方的基础上发展出拥有多种风格、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大众化进程,有效实现地方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效应。

二、以地方特色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行性

以地方特色为载体的推进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在中国各地区进一步具体化,就是要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在实践中践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地方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相结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易于为群众所接受和运用。在当代中国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以地方特色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空谈,它具有一系列深刻切实的可行性。

可行性之一,区域性便于激发理论活力。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呈现出理论的活力,同样,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只有通过区域性发展才能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应有的活力。这就要求各地区结合不同的省情、市情和县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服务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

可行性之二,群众性利于永葆理论青春。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者。我国人口基数大的现实就要求把群众作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便成了群众遥不可及的理论高峰。因此要创造和谐活泼的传播生态,组织群众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的理论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让群众在实践中体会和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可行性之三,通俗性利于增强理论感染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应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并且贴近群众生活,通过用朴实平白的话语来阐述理论性强的原理,以此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理论只有为群众掌握才能有生命力,解释理论的语言只有通俗易懂才能为群众所接受,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并通过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大的物质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需要,是在理论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

三、以地方特色为载体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

第一,以地方特色为载体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要坚持一个原则,即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地方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起着区域性的关键作用,因此各地方党政机关一方面要坚持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不搞私有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另一方面要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增强全局观念,既要重视本地经济、文化和局部社会关系的发展,又要将自身的发展置于全国的“一盘棋”中,坚决克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第二,在发挥地方现有特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丰富并深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最为典型。“文化大革命”以后,改革创新为特点的时代性精神引导着中国走向新的时代。红色资源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首先,红色旅游地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属性就决定了其必然是一个学习和科研的载体。因此可以将红色旅游地深度开发,发展相关产业,形成红色文化产品。其次,对红色资源进一步转换,通过深度挖掘,将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特殊的品质凝练和升华,以影视作品、杂志读物等形式创作出更多的文学艺术作品,普及到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众中。再次,高校将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等必修课程将红色资源中的精神品质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如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实事求是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第三,在尊重地方主体差异的前提下促成理论与政策的结合,着力在边疆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区域,每个区域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长期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历史、经济、文化、宗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难以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不仅严重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进程,而且导致部分民族院校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忽视对马克思理论指导和教育作用的普及。因此,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始终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争取最大限度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中国梦的信念。具体来讲,首先,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次,以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院校为依托,将民族院校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善和丰富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方法,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来营造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氛围。

第四,在借鉴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更加体裁多样,丰富多彩。区域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将其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大众化的形式,语言上减少理论味道,增强感染力。并且要围绕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来重新诠释和解读,通过个案分析来打造地区特有的地区精神和品牌文化。要与地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相结合,以地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东北人喜欢“二人转”、河南人喜欢“豫剧”,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地域人们的喜好,通过运用当地人接受并喜欢的文化表现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类似“二人转”或者“豫剧”等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形式是将马克思主义深奥的原理,用各地区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深奥难懂的理论用生动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各地区的人民也因为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而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且表现形式也不能单一地以学术论文为主,而是借助新闻媒体等新传媒方式,将理论成果以适应地区群众欣赏习惯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借鉴点评、专访等形式使之雅俗共赏。在语言运用上也应当多用地区群众喜欢的方言、土话或口语,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内心接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桂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J].理论探索,2008(5):37-40.

[2]刘建军.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8(7):25-30.

[3]朱继胜,谭培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读物拓展机制研究[J].前沿,2010(15):33-38.

[4]孙熙国,路克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探索,2008(6).

[5]董立河.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J].学海,2010(6):10-13.

[6]贾友军,赵爽.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与策略[J].新疆社科论坛,2012(3):78.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