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立意、要点与路径

2022-11-09


  摘要:高等教育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窗口。面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要求,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促发展,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创新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立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制高点,要牢牢把握扩大开放的价值立意与核心要点。特别是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全球格局和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作出战略选择、应对全球性挑战,以高水平开放合作成果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价值立意;核心要点;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在加剧,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东升西降”趋势愈加凸显。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在互联互通、互学互鉴、合作共赢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1]。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留学目的地国,“留学中国”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已累计覆盖56个国家和地区[2]。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2016-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251.8万人,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占比达79.9%;国内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已超过30万人;高校共培养港澳台学生约4.5万人;2016-2019年“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累计资助近1800个项目,惠及5.6万人次;为缓解疫情导致的出国留学受阻问题,教育部推动94个中外合作举办的大学、机构和项目临时扩招,共录取3031人;等等[3]。高等教育在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全局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高水平推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意义重大、重点突出,是“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提高我国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战略举措。

  

  一、高水平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价值立意

  

  1.服务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高度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事业,加快世界整体发展,形成国际良好格局的全局性、引领性战略思想。高等教育是传播和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窗口,对通过教育领域多元合作交流,进而加强各个国家之间在知识、文化、技术、价值等方面对话沟通、互学互鉴、合作共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化浪潮中,高水平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积极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价值友好交往合作平台,是增强各个国家之间的国际理解和相互包容、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维护世界多边往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因此,要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出系和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定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发,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对推进教育国际化、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优势功能,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使高等教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沿要地与合作平台。

  

  2.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就“加强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对接沿线各国发展需求,倡议沿线各国共同行动,实现合作共赢”等作出了具体部署。教育部颁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进一步明确了“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教育使命、合作愿景、合作原则、合作重点和行动计划等内容,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实施提供了宏观指导[4]。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对高质量促进“一带一路”教育事业建设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影响。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价值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等领域互通良好,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面向“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在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将更加突显。体现在实践中则是在教育政策双边和多边沟通,打通教育合作交流的机制性障碍、体制性梗阻,畅通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发展渠道,促进沿线建设国家语言互通,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和就业促进,带动优质教育资源全方位共享等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且需求格外迫切。这也是“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对接沿线国家意愿、交流先进教育经验、满足差异化发展需求、实现沿线各国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3.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战略支撑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个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凝聚而成的全体华人的共同价值,是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共识和精神力量。在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在精神文化、心理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价值和凝聚人心的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教育舞台中不仅推动着人心回归,而且影响着人心向背。

  

  着眼于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的战略设计和价值内涵,在高等教育领域完善和深化内地与香港地区、澳门地区高校的合作交流机制,稳定有序推进对台教育文化交流,发挥高等教育在文化价值普及、思想政治引领、凝聚普遍共识、促进交流交融等多方面的优势作用。这既是新时代高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全体中华儿女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基本路径。在为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打好坚实思想基础的进程中,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承担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也扮演着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激励着海内外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的主角,还是当前和未来进一步牢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战略支撑力量。

  

  4.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要媒介

  

  在2015年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这个全人类共同价值,充分表明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文明成果融合发展的普遍价值,是世界各国人民在长期的交流互鉴中形成的价值结晶,向世界各个民族提供了寻求共识、尊重差异,追求普遍、和而不同的“天下大同”的价值理念。在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必然要以满足人民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为宗旨。这也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在高水平扩大开放进程中要在尊重世界各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基础上,为国际教师交流、学生留学、项目合作、知识传递、科技共享、文明互鉴等方面营造积极和谐的发展环境,打造体现中国特色、展现大国担当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

  

  在这个意义上,高等教育和高校正是以教育为媒介,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进互信和发展,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贡献中国教育的智慧和方案的主力军和主阵地[6]。其中,高校在对外开放办学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个方面的价值理念,正是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根本基础的,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传播者、推广者、弘扬者。

  

  二、高水平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要点

  

  1.建设高校对外开放区域平台

  

  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是推动“四点一线一面”建设。当前,受国际范围内疫情防控对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影响以及在“卡脖子”技术人才培养引进、美国对华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限制等方面的冲击,“四点一线一面”开放布局的内在逻辑理路是要在国内筑牢高等教育高质量办学的基础,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筑牢坚实根基,顺应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通国内发展大空间与国际开放合作大格局之间的双向互动。

  

  其中,“四点”是重要平台,需要重点在海南、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雄安新区等四个先行试验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打造高校对外开放战略高地和质量标杆,大力吸引各国对华开展教师交流、学生留学、项目合作、科技研发、跨境办学等,以“引进来”的方式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把“四点”重要区域平台打造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引领者、示范者,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向各国输送高质量的办学、育人、科研等方面的优质成果,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让世界各国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依存合作关系更加牢固紧密。

  

  2.加快高水平国际化紧缺人才培养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根本在于人才培养。高水平推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蕴含着互惠共赢的人才培养逻辑。当前,培养大批科技“卡脖子”领域的高精尖端人才、适应我国与各国产业合作发展需要的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急需的国际化人才,既是当前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也是我国对人才培养的内在诉求。一方面要通过发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和综合优势,为国外有关合作国家培养大批适应其国家需要的多类型、多层次、多领域留学人才,以“引进来”的培养来扩大教育“走出去”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要通过人才“送出去”来培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的基础学科和科技“卡脖子”领域的高精尖端人才,造就大规模助力“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急需的国际化人才。

  

  尤其是要加强培养对外法治、国际传播、非通用语言、国际组织等领域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提升高水平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人力资源实力。为此,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以培养和输送国际化人才为着力点,通过人才培养打通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互动链条和资源网络。同时,继续发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主渠道作用,在遴选、评价、选拔过程中特别重视对相关基础学科和紧缺人才培养的政策倾斜,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不竭动力。

  

  3.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体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和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对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彰显和发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制度优势,也要不断创新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以此为“杠杆”和“支点”,破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在“质量”和“效益”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着眼于国内教育需求和国际教育诉求,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加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举措建设。

  

  在政策供给上,要优化和完善国家层面关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规则与标准,在遵循高水平推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总体性部署的基础上,加快《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等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完善工作,形成适应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符合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特点和需要的支持举措。同时,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领域“放管服”改革,赋予高校开放办学的高度自主权和更大灵活空间,从而更好地支持高校在知识、技术、人才、项目、资源、文化等方面的引进和输送工作。特别要在更大程度和更宽领域赋予“双一流”建设的高校的外事审批权,为高校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提供更大的自主性和便利性。

  

  在政策需求上,要在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的基础上,加强来华留学、项目合作、人才引进等质量标准建设,聚焦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诉求,为世界各国对华的教育交流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扩大并畅通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华教育交流的领域和渠道,推动形成“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中外高等教育高水平开放交流机制。

  

  三、高水平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1.发挥高校国际合作主体作用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对外开放既要服从、服务教育发展大局,又要服从、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全局。高等教育既是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的主体,也是创新教育对外开放路径、模式、形式、方法的探索者和引领者。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主体作用,就要根据高校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生留学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基于高校对外交流合作的现实基础,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校积极主动开拓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合作办学、高质量科学研究的国际空间。

  

  在“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教育援助和支持力度,同时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履行国际义务”的基础上,稳定巩固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高校合作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非国际通用语言国家、非西方国家高校的交流合作,构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和新布局。重点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和一些业务领域赋予高校对外开放自主权,激发高校开放办学、育人、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眼于国家发展需要在工科、农科、理科、医科等方面,特别是瞄准基础学科和关键技术领域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路径,突破前沿科技领域“卡脖子”难题及其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制约,推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不断升级,服务国家发展之需。

  

  2.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水平扩大高等教育对开外放的前提是稳步持续提升我国高校办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教育交流合作的强大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用40多年的时间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日俱增,为进一步高水平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7]。受逆全球化潮流影响和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未来一段时间,留学教育、合作办学、国际学术流动、国际科研合作等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衰退现象。为了适应新形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对象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加强与更广泛国家的交流合作,特别是要拓宽学生出国留学、高校国际科研合作的目的地国的范围,避免将目的地国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8]。

  

  高水平扩大高校对外开放要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际和需要出发,强化高校与国家战略、与所在地区、与当地社会的紧密结合与高度契合,形成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发展定位,从而激发和释放高校开放合作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坚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在开放合作过程中遵循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人才的建设规律和培养规律,注重质量、淡化虚名,把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的重点定位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扭转对高校排名的功利化倾向。在根本上,要端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开放合作办学的目的是服务高校在各个领域取得创新发展、促进提质增效,重点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承担起高校的时代担当。

  

  3.发挥高等教育国际传播独特优势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与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相辅相成。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高等教育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高校是人类文明创新和传承的灯塔。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高校要厚植历史根基,从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中汲取营养、发现当代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9]。与此同时,要格外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理论精华、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和对外宣传,推动世界各国更全面、更清晰、更真实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厚重基础和广阔前景,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在实践中,要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聚焦办学定位和主责主业,发挥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凝练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特色,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尤其是要争取高校的高水平智库和高层次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支持他们多渠道、多路径、多形式、多方式向国际发声,共同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塑造力。在此基础上,要在全球治理中充分展现我国高校的责任担当,紧密结合高校的办学任务,推动我国的教育理念、教材教法、育人模式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加快培养并向国际输送高水平的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从而深度参与教育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全球治理工作,为国际双边和多边机制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4.健全高校对外开放育人体系

  

  人才培养既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任务,也是高水平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着眼点和关键着力点。当前,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开放的水平和程度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和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变化,国家对高精尖科技人才、职业技术人才、国际组织人才、涉外法治人才、紧缺特需语种人才等多领域、高质量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要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主要从政策、法规和制度设计等方面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性的依据,在区域层面主要面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域优势,在国家框架下制定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10]。在国家和地域发展战略引领和带动下,高校自身要充分考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断加强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关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合作项目、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激发高校内部培养单位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断提高本科、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要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和高校所在地区层面的支持,形成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积极互动和协同发展,为国际化人才培养营造环境、打通渠道、形成合力,使国际化人才学有所教、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要聚焦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依托高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路径,运用多语种交叉融合、科研团队引进与派出、国际化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等模式,精准加强相关专业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围绕人才培养中心环节推动高校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项目合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规模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更全方位、更多层次、更宽领域、更加主动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格局正加快形成[11]。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高质量、高水平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应对国际环境复杂变化的根本出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妥善应对“贸易战”、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内在发展诉求,在战略格局上突出“加快”和“扩大”,在政策调控上注重“优化”和“赋能”,在发展要求上强调“提质”和“增效”,以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服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教育 : 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 [N] .光明日报,2018 -12 -13 (6).

  

  [2][11] 怀进鹏.胸怀国之大者 建设教育强国 推动教育事

  

  业发生格局性变化 [N] .学习时报,2022-05-06(1).

  

  [3] 教育部.在新时代中奋进 在大变局中前行———“十三五” 教育对外开放回顾 [EB/ OL] .http : / /www.moe.gov.cn /   fbh / live /2020 /52834 / sfcl /202012 / t20201222 _ 506785.ht-   ml.

  

  [4] 潘  奇.“十四五”期间中国教育对外开放 : 提质增效与 路径创新 [J] .教育发展研究,2020(23) :43-49.

  

  [5] 本报评论员.新征程上,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大会上重要讲话 [N] .人民日报,2021-07 -12 (1).

  

  [6] 薛二勇,刘爱玲.习近平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思想研究 [J] .兰州学刊,2018 (1) : 14-21.

  

  [7] 中共教育部党组.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教 育强国 [N] .光明日报,2021-06-09 (6).

  

  [8] 蒋  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回顾与前瞻 [J] .教育发展 研究,2020(9) : 3.

  

  [9] 文  君.以奋进之笔书写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篇章 [J] . 中国高等教育,2018 (21) : 1.

  

  [10] 郭  丹.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需求与 实践策略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6) : 7-9

  

  作者:陈飞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