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2022-06-08

陈光铭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摘 要:国防教育课程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国防观念与国防知识的主要阵地。文章从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国防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防教育;高校;课程设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67-02

收稿日期:2014-10-08

作者简介:陈光铭(1988—),男,河南新乡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对高校在校生进行国防教育,国防的强弱对一个国家安全来说至关重要。高校开设这种课程一般只是通过简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不能从根本上真正了解国防教育的意义之所在。在现阶段,各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开学初期的军训,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各种形式国防知识的宣传,参观部队和部队训练场。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然而,部分高校不能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一、国防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国防事业的缔造者,他们应承担起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及祖国繁荣富强的责任与义务。一个国家的国防强弱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实力强弱,国防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的目的即让大学生了解国防知识,树立国防意识,坚定保家卫国的信念。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一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重要的战略任务,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工作,尤其是针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国家教育部、总参谋长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指出:“军事训练要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训练成绩计入大学生档案。”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是大学生了解国防、认识国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了解到更多关于国防的知识和理论,使自己对国防有更加系统的了解,掌握军事技能,形成更加系统的国防观念。高校开设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对普及国防知识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除高等军事院校外,按照教育部教育大纲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也必须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及军事训练课程。但是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高校不重视,开课学时少,教材各式各样,没有统一的大纲教程等。

(一)课时少,学校不够重视

许多高校没有理解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的深切含义,虽然开设了国防教育理论课、军事训练课及军事参观课等一系列课程或活动,但是效果不佳。课时少是很多高校存在的问题,大多院校是开学军训两周,然后开设一门军事理论课安排18或36课时。课时相对较少。部分院校把这门课程当成任务来完成,不会像专业课那样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缺乏大纲教程,教材不统一,与实践脱离

虽然我国各个高校都相继按照要求开设了国防教育相关课程,但是,现行的教育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各高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参差不齐,军事理论体系缺乏统一,教授的内容比较零散,给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防教育理论造成困扰。

在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的高校中,部分高校只注重课堂军事理论学习,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种现象在普通高校十分常见,很多高校表示没有时间、缺乏场地,学生太多不好组织等。

(三)师资队伍薄弱,实践经验不足

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就必须安排教师来教授这门课程,都聘请军队文职人员任教显然不现实,因此,就会由一些非军事人员的教师来补充这方面的师资力量,但是他们很多都缺乏军队的实践经验,只能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不能讲授实践经验。目前,我国高校讲授国防教育课的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偏低,并且从事国防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学历层次与其他学科相比差距较大,教师学历偏低且经验不足,科研成果也比较少。

《中国国防报》记者2000年对我国西南地区部分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部分高校武装部人员职称,高校25所,高校武装部人员140人,其中专职教师大专以下学历占64.30%,本科学历为32.1%,硕士学历仅占3.5%,暂无博士学历。其职称评定情况见表2。

三、解决国防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下在国防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对国防教育的认识,适当增加课时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保家卫国的坚定理想。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高校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对国防教育课程重视程度应与专业课相当,适当增加学分的比重,考核合格方可得到学分。

安排适当的时间,增加适当的课时,大学一般都是四个学年,可以把国防教育课程分为几部分开设,即必修课、选修课及自学课程,并且把课程的内容也分几个部分开设,军事技能训练课、军事理论课、活动课等,课程学时分布在三个学年六学期开设,增加学分比重。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国家应该制定关于国防教育的大纲教程,形成统一的国防教育思想体系,让学生掌握更加系统的国防知识。教材的编写要更加贴近实际,来源于现实,不能脱离现实。

课程设置不能仅限于教材,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参加实践,不能只在课堂中学习基本理论。例如,可以安排参观部队,参观军事训练等,还可以安排学生到部队实训,这样既能让学生增加亲身体会的机会,也能对学生的思想直到更深入的触动作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依据国外经验,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就必须加强高校与军队的联系,让军队来帮助和指导高校完成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稳定的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培养优秀的教师或者聘任一些优秀的学者讲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可以直接聘任军人来兼职教授该课程,让军队为高校培养一批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样能更好地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另外,高校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聘请一些优秀的专业人员来补充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是可以从军事院校任教的退役军人中选聘;二是可以在军事高校中选拔优秀的国防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三是从校内外选聘一些与军事学相关的教师。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开设国防教育理论课对树立大学生国防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献身国防之志。国防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普及国防知识尤其是针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理论课程的开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全民国防意识的提高。本文提到了几个问题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较典型的,此外还有很多问题待有识之士提出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文炳,林清泉,池有忠.试论相对和平时期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国防教育[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何庆文,康玉唐.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与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张正明,李科,问鸿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

[4]朱芳转.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改革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高校建设,2010,(9).

[5]毛芳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教论坛,2006,(6).

[6]张利菊.中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7,(3).

[7]朱芳转.外国学校国防教育特点及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