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2-06-08

潘 江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摘 要:就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厘清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要素,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经验,从政府机构、社会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等四个维度系统指出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89-02

收稿日期:2014-12-01

作者简介:潘江(1978—),男,四川安岳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4020014)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2013年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2014年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729万人。高校毕业生大量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压力随之增大。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要求,“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调整教育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就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培养特色鲜明的毕业生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前提。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及特征

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提出,1998年英国的黑兰格和普兰德(Hillage&Pollard)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机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争取新的就业机会所需要的能力。2002年国内学者郑晓明指出,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知识和开发综合素质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梳理归纳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的界定和研究,从微观视角看,大学生就业能力指个人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保持体面劳动、在企业内部或各种职务晋升以及能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的可随身携带的能力和资格;宏观视角看,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涉及大学生主观因素,还关联政府、社会、高校对人才衡量的客观标准。

基于政府政策、社会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等多因素的就业体系集成模型分析可见,在政府政策引导下,高校适应社会需求设置和优化专业,就会从顶层设计角度促进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有效接轨(图1区域Ⅰ);大学生在校期间提高专业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到社会企业实习(实践),就会提高个人社会适应性(图1区域Ⅱ);高校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高素质的人才就会不断涌现(图1区域Ⅲ);而基于政府政策、社会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等多因素相互关联影响下的集合就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数量(图1区域Ⅳ)。显然,区域Ⅳ的动态值越大,代表这所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越突出,其就业竞争力越强。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其在校期间学习、实习(实践)、求职和入职适应等环节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外学者不断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赋予新内涵。一般来说,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包括大学生基本素养、职业认知能力、求职能力、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等。

基本素养集中表现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它在大学生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逐步积累养成。职业认知能力是大学生对社会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综合判断,在大学生与社会企业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过程中不断修正调整从而得到强化提升。求职能力是大学生在具备一定职业认知能力后,通过自我评估、决策、定位,以强化自身在希望获得的就业岗位上拥有的优势和特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会因为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等提供就业岗位的条件差别而产生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又会对自身求职能力甚至就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适应是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职业适应主要涵盖对就业岗位道德、能力要求的适应,对新的人际关系和客观环境适应等。影响大学生职业适应的关键因素有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大学生充分实习(实践)将大幅度提高职业适应能力,缩短适应周期。由上述分析可见,政府政策导向以及有关人才的国家战略,高校专业与市场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教学质量高低,社会企业对人才、智力的依赖程度以及选人用人标准等,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思考及建议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实质上是基于政府政策、社会企业、高校和毕业生不同维度间相互影响、趋向协作的过程,最终达到高素质大学生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3]。美国的社会、企业、高校都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政府出台立法和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学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英国通过加强校企联系、建立与就业能力相关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通过实习增加工作经验等途径来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重要启示。

(一)加强调控,政府主导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保障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民生导向。政府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杠杆制定指导政策,引导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就业资源在社会均衡分配;引导社会企业大量吸纳高素质人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提档升级,更广泛地配合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教育部在全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促进高校与社会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新模式。2014年国家九部门启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重庆市出台“促进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文件,合理运用政府公共资源,充分动员社会其他资源,激发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转变观念,社会企业主动融入人才过程培养

优质的就业机会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在引导因素。社会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重视人才的理念、富有感召力的企业文化等无疑对高校大学生充满了吸引力。这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这种格局构筑了社会企业在获取高素质大学生资源方面的主动地位。社会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利益驱使下,必然应将选人、用人的主动性延伸至高校人才培养环节。诸如,社会企业将实战项目引入应用性强的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大学生“真题真做”进行设计、研发、推广,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社会企业介入高校人才培养,长期动态关注大学生专业水平的成长与蜕变,大学生也能提前了解社会企业素质要求,从而提高大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三)与时俱进,高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大学生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等同于培养的人才“同质化”。因此,对于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尤其要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努力建设一批社会认可度高的品牌特色专业,并通过品牌特色专业的辐射与带动,积极创办社会急需的新兴专业,以特色大学生赢得市场。同时,高校要依托区域优势和行业影响,与区域、行业内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办学,进行“2+2”、“3+1”或“订单式培养”等校际(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使大学生“零距离”上岗或搭上就业“直通车”。高校要不断探索就业工作新机制,比如,在毕业班中探索构建“毕业实习—就业推荐—毕业设计”、专业课教师全程介入、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机制,针对个别毕业生求职压力大、自我认知不清晰、信息收集能力较弱等问题,通过发挥专业教师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大学生就业和社会企业揽才“扮红娘、搭鹊桥”。

(四)多措并举,大学生自觉提升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自身是关键主体[4]。事实上,未就业的大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主观上不努力或眼高手低,不被社会企业看好。一般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只要找准就业期望值和社会企业需求结合点,大学生就会有比较理想的就业效果;反之,则会错过最佳就业时机、影响就业。目前国内大多高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大学生要通过学习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建立符合实际的价值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大学生要正确面对就业竞争压力,结合个人兴趣、性格、技能等实际条件和职业生涯目标,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进入职场所必需的各项能力。同时,大学生要重视求职应聘中能力展示和求职技巧,根据企业文化、招聘岗位描述、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等信息,有针对性准备求职材料,真实地向企业表明个人基本情况及符合工作要求的能力、态度和品质。对于一些专业的大学生还可以将个人大学期间有关作品制成成果册或刻成光盘,通过视觉冲击争取社会企业认可。

参考文献: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2]叶志远.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2).

[3]何云辉.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11,(5).

[4]薛荣生,眭国荣,徐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