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中职学生化学实验心理分析与对策

2022-06-08

林燕燕

(肇庆市农业学校生物技术教研组,广东肇庆526070)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实验心理直接影响到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分析学生的实验心理特点,进而采取良好的对策,对于提高实验效果、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学生;化学实验;实验心理现象;实验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89-02

一、学生的实验心理现象

我们经常会发现,当老师拿着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走进课室时,学生的心情会很兴奋,同时学生的脑子里会充满各种猜想和期待,当面对新奇而刺激性强的实验现象时,他们会感到非常惊奇、诧异和不解,当实验不成功时,他们也会感到很失望,议论纷纷;有时,老师想让学生到讲台演示或参与实验,但很多同学只是互相对视,不敢举手;但当老师讲实验的目的、原理时,有些学生却迫不及待地动起手做起了实验,也有同学在分组实验中只是充当了速记员或观察者,等等。

二、学生实验心理分析

(一)学生对实验好奇心强,看“热闹”的成分多

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理,能激发其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但许多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往往只观察到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而对一些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和一些微小的变化不能引起有效注意,实验结束后,没有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和进一步探究形成习惯。

(二)学生没有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不扎实

有的学生在实验室使用托盘天平时,不知道应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的工作台面上,不会调节天平横梁平衡,不会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的同学用量筒量液体的体积时,观察的视线不正确;不能正确操作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经常先把胶头滴管插入液体,后排空气,或者将液体滴在外面;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经常对着别人。

(三)学生对实验有恐惧心理,夸大实验的危险程度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或解说化学危险物质注意事项时,有的学生就产生畏惧感,认为一进入实验室就不安全,因此,害怕做实验,不敢做实验,甚至想办法离开实验室。另外,由于近来新闻媒体也报道很多与化学物质有关的事故,给学生留下化学物质很可怕的印象,认为化学物质一定对自己的身体不利。

(四)不做实验同样能做实验题的心理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逐渐形成“做实验不如抄实验”的认识。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的热情不高,甚至害怕做实验,对于实验的内容、过程等都不太关注,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的结论或化学实验复习资料。

三、对策

(一)正确引导,树立科学的实验观

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老师要充分利用每一次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只要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就可以合理利用,为人类造福。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化学实验观,努力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使其敢于做化学实验。

(二)规范实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良好的实验心理素质

规范实验操作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老师要加强规范操作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另一方面,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在实验教学前,师生双方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要围绕实验的目的、原理、过程、操作方法进行认真、细致的预习,老师要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好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在学生实验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适度的讲解,减少实验的随意性。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做一个出色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时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发现不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对实验的每一步都要规范、细心地操作,对每一个实验现象都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后,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与反思,对异常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推测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并且有助于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良好的实验心理素质。

(三)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学生做实验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有的学生觉得化学实验特别有趣和好玩,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玩一玩的成分较多,有意注意成分少,不细心观察一些微小的变化或变化不明显的实验现象,只追求实验现象的新奇和有趣,很少思考为什么,更不会主动、有目的地去探究实验。其实,实验是化学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好奇心是学生认知的内驱动力,我们应该利用化学实验所展示的物质世界的神奇变化与鲜明直观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究实验现象的本质,让学生对知识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理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心理。如在讲授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时,应充分利用“黑色蛋糕制作”的有趣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分析、讨论、理解实验的本质。首先,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1.取一个烧杯加入约1/3烧杯的蔗糖,加入适量的水调成膏状;2.沿玻璃注入适量的浓硫酸到蔗糖并搅拌,把玻璃棒停放在烧杯中央;3.全面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邀请学生到讲台和老师一起演示实验,由于有趣、好玩并且明白了实验的操作方法,学生消除了对浓硫酸的恐惧心理,积极举手上台演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讲述自己记录的实验现象,由于学生亲历实验的全过程,对实验的描述更全面。最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问题:蔗糖为什么会变黑?黑色的物质为什么体积会膨胀?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在有趣的化学现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引领下,学生的好奇心会转化为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而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也会在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培养。

(四)弱化思维定势,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本质

在教学中要强调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通过实验去探究问题的本质。如在讲钠跟水反应时,可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首先回忆初中实验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如果把绿豆大小的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思维定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有红色铜析出,老师没有立即评价学生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结果并没有红色的铜析出,而是出现蓝色的沉淀,学生觉得很诧异,但学生还是面对实验事实,展开积极讨论,主动跳出想当然的思维定势,根据实验现象推测蓝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最后学生通过实验证明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碱是钠跟水反应的结果,最后得出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碱又和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本质。

当然,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还可能存在其他各种实验心理,如紧张心理、畏难心理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验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使学生爱实验、乐于实验,让实验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斌,试论高中化学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

[2]黄云霞,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0)

[2]黄剑锋,挖掘教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1)

[3]上官少平,化学(农林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柏品良,中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类型及培养[J]化学教育,1999(7/8)

[5]沈理明,尹福军,化学物质的学习策略[J]化学教学,2004(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