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新时代地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的趋势与路径探索

2022-11-16

  摘要:新时代,新的人才标准对法学人才培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呈现出多元化培养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滞后、专业体系建设僵化、教育资源紧张、教师队伍水平落后、缺乏国际化培养等问题,地方高校要紧跟时代趋势,顺应信息时代和国际化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在思想引领、地方高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多管齐下,完善我国地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地方高校建设;法学教育;人才培养

  

  为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挑战,地方高校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新的发展背景,顺应新时代的新格局、新趋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专业自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个合格的法学人才,应当是对自身所处领域、所学专业充满自信的,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自身所长,应对新时代的新状况、新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一、新时代地方高校法学人才的培养趋势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要符合社会实际需求,跟随国际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实际,有选择地借鉴外国学术理论,精心构建我国话语体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学人才。

  

  (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首先,高校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阵地的领导,主动提升思想建设水平,落实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责任,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巩固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领导作用。其次,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把握好高校理论知识内容和传播形式,在内容上严加把关,在传播形式上与时俱进。一方面,高校要把握好国外学术理论引入门槛,认识到外国与我国的国情差异,对国外前沿学术理论进行本土化演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理论。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建设要顺应全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推动意识形态建设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两微一端”等媒体手段进行正面宣传,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地方高校省部共建趋势

  

  2004年,我国省部共建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了十多年的实践,现已有80余所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机制能够统筹中央和地方资源,缩小地方高校与优势地区高校教学资源差距,推动地方教育发展。一方面,省部共建模式能够联结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通过合作协议构建合作基础,通过协商机制消除合作分歧,通过效用转移机制达成合作共赢。另一方面,省部共建机制通过将教育部、行业部委、省政府等主体联合起来,形成多元化主体,多角度多渠道推动高校发展,地方高校也能够利用政策上的倾斜,通过加大师资引进和教学资源投入,扩充本地人才库,实现自身发展,带动本地社会发展。

  

  (三)新文科建设趋势

  

  新文科概念起源于美国西莱姆大学,新文科建设是指将多个文科专业进行改造,打破了文科和理科各自发展的界限,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2]。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文科人才需要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理科知识,具备一定的理科思维,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法学人才培养也需要加强学生理科思维建设,深入了解科技发展规律,为科技发展提供适配的法律服务,助力科技进步。另外,新文科建设能够利用网络与大数据形成数字人文,提升了人文社科的科学性,顺应了信息文明时代的发展方向。我国要建成对标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就要打造出属于我国的文科话语体系,形成我国特色的新文科学派,培养我国社会需要的新文科人才。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趋势

  

  当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利益相互交融,共同处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因此,法学人才培养要放眼国际,进行专门性教学,将国际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教学作为基础性法学科目,加强涉外律师等法律人才培养,为将来可能出现的国际纠纷做好人才布局。近些年,国际贸易争端不断,贸易纠纷背后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更是人才的较量。面对涉外利益纠纷,我国法学人才需要立足国内相关法律、根植社会实际,充分学习国外法律规定和国际纠纷解决规范,对国家安全、商业贸易、人文交流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法律保护,为维护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五)高校治理法治化趋势

  

  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能够为高校实现快速发展提供土壤,而高校治理能力水平是决定高校发展环境的关键。当下,高等教育治理不尽如人意的一个症结是高等教育法治化水平不高,加速法治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向[3]。高校应通过改进管理规定和相关政策方式、优化评价体系、放松教师管控、鼓励师生创新和自主发展等方式进行法治化管理,营造自由宽松的发展环境,激发人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高校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平衡各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避免教学资源分配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促进教学资源配置公平、公正,实现供给渠道多元化,保障教学资源持续供给。

  

  (六)多元化智慧教育趋势

  

  多元化智慧教育强调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将线上优势与线下优势相结合,以突破时空限制,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化,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4]。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构建教学模型,不仅能避免理论课程的枯燥,实现师生实时互动,增加教学趣味性,还能通过课程回放功能,提供碎片化学习机会,为学习吃力的学生提供反复学习和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在信息化教学中,高校能够通过打造开放性课堂、线上课堂、联合课堂等,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教学,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便利。分析智慧教学数据,以数据驱动决策,改进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二、地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难题

  

  地方高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培养状况与高校教育理念、高校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学质量等因素息息相关,当前,地方高校的法学人才培养面临如下问题。

  

  (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滞后

  

  教育理念决定教学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地方高校对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接触与适用均有所滞后,对先进教育理念缺乏敏感性与敢为人先的勇气,即使接触到先进教育理念仍安于稳定,缺乏对教学体系深层次改革的决心。此外,地方高校对先进教学方式的吸收也明显动能不足,多数地方高校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精神。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僵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课程计划,直接影响教学成果的取得。

  

  (二)法学专业体系建设僵化

  

  当前,法学专业体系未能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很多地方高校法学专业体系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开设具备时代特色的法学分支学科。面对网络化、大数据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社会新需求对法学人才提出了新标准,传统法学专业体系下的法学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学人才的新需求。另外,法学专业具备实践性、专业性特点,但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在社会中参与法律实践的机会有限,学生往往只能通过高校的实践课程获取有限的实务经验,加上地方高校法学院教学体系较为僵化,有部分地方高校法学院缺乏法律实务课程(如“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法学综合实验”等课程),在校学生不能获得足够的法律实务训练,从而欠缺法律实践能力。

  

  (三)地方高校教学资源紧张

  

  从资源配置平衡角度来看,东西部高校之间、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地方高校法学院教学资源分配较少、社会支持较弱。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印发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等,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财政补助收入是高校主要的资金收入。优势地区高校能够通过本地财政部门获得较多的教育、科研拨款,而多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无法与优势地区相比,地方高校获得同级财政部门拨款的额度有限。另外,相比较而言,由于地方高校社会关系积累较弱,所处社会环境相对封闭,获得社会支持的力度较小,与地方司法机关合作机会少,导致学生通过司法机关参与法律实践的机会极其有限。

  

  (四)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地方高校教师队伍整体较弱,缺乏前沿学者和学术氛围。社会对师资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多样性师资和个性化师资,高校的发展需要多样性师资共同发力,投入基础教学工作,也需要个性化师资突出高校特点,引领专业领域研究[5]。优势地区高校依靠本地经济文化优势,能够吸引更多优秀师资加入本校教师队伍,扩充本校教学实力。而地方高校法学院因受地理位置和本地经济文化影响,交流平台有限,学术环境较差,难以吸引高水平学者。除地理环境外,优势地区高校拥有充裕的教育资金,能够利用资金牢牢地抓住优秀的青年法学人才,在安家落户等生活方面提供资金及政策帮助,而地方高校却不具备相应能力。

  

  (五)地方高校缺乏国际化视野

  

  地方高校法学院学生由于缺乏优秀教师的指导和资金支持,导致无法满足参加国际性比赛的条件,参与全国性或跨地区性法律实践比赛机会有限。其中,国际性法律实践类竞赛,如杰塞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The Philip C.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世界人权模拟法庭竞赛(World Human Rights Moot Court Competition)等,仍然是少数优势地区高校的“舞台”,部分地方高校还未曾参加过国际性模拟法庭竞赛。此外,地方高校很难邀请到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学生缺少与国外知名法学院交换留学的机会,无法及时接触到国外前沿法学理论研究并进行深入学习,导致学生缺乏国际视角和国际思维。地方高校法学院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相对基础,思维缺乏发散性,加之讲座交流活动较少,导致学生专业素质难以提升。

  

  三、新时代地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改革的路径探索

  

  新时代发展呼唤教育改革,对地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来说,要紧跟时代发展,顺应时代趋势,通过改革探索来加强专业自信心、树立专业认同感、收获专业满足感、提升专业素养层次。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建设意识形态阵地

  

  地方高校要积极响应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号召,主动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及教学质量,明确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确立核心价值体系。地方高校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教育部的号召,积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其引领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工作不偏航,并将其全面贯彻落实到法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的前站,高校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真本事,还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将学生培育成为具备知识理论、良好品德及完善人格的新时代青年。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建立意识形态阵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坚持“打好主动仗”的原则[6],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具备广泛群众基础的特点,紧跟当下时事,主动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二)加强地方高校建设,打造省部共建模式

  

  地方高校要以多元主体共治原则为基础,提高多元主体协调性,提升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坚持利益合理化原则,在彼此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保持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坚持治理法治化和有效性原则,创新高校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激励手段与惩戒手段并用,完善监督机制[7]。地方高校要树立学校治理的新思想、新观念,形成正确的学校治理观,建立属于我国高校的话语体系,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建设新范式。地方高校进行省部共建合作时,要根据共建主体特点制定策略,由相应部委把握社会趋势、制定教育政策,引导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其中,省级政府要依托高校资源,按照本地特点和社会需求与高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谋划地区长远可持续发展;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省部共建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依据本地实际,重点建设本校特色专业,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其人才优势推动社会发展。

  

  (三)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创新高校教学方式

  

  地方高校应当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利用成果导向型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理念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问题式学习理念(Problem Based Learning)等先进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法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内在驱动,提升本校法学院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另外,地方高校还应当注重科技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系统化进行中国大学MOOC(慕课)建设,推动高校智慧教育的发展,使教育资源走向共享,以打破地域限制,培养创新型人才。地方高校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将目光聚焦在学生本身,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的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在考核机制改革方面,引入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环节,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多维评价,以取得更为全面的评价结果,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取得所设定的学习成果,达成高校教学目标。

  

  (四)开展法律实践教学,探索新文科建设途径

  

  地方高校法学院要有目的地开设教学科目,从国家需求角度、行业需求角度和个人发展角度分析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并根据能力需求设定教学内容。一方面,地方高校法学院应当增设法律实践课程,弥补法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实现“逻辑”和“经验”两手抓。其中,“法律诊所”(Clinical Legal)和“模拟法庭”(Mock Trial)两门实践课程经过部分高校实践检验,已经相当成熟且成绩斐然,符合社会对地方高校法学人才的需求,应当积极推广和利用。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法学院要积极进行新文科改造,根据自身能力适当地招收理科学生,在法学专业教学之外开设前沿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普及社会前沿信息。地方高校要主动引入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开设网络法学、数字法学等法学与科技的融合学科,鼓励学生学习信息网络知识。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新时代高校要聚焦博雅学术,深化“价值塑造、课程体系、实践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8],全面塑造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学人才。地方高校教师队伍要走出自身的“教学舒适区”,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论,提升自身法律实践能力,为学生讲解法学前沿理论,带领学生进行法律实践训练、参与国内外法律实践比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单一学科已不足以应对当前社会问题,高校还要加强多学科协同培养,促进学科之间交流合作,增强学生跨学科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体系。

  

  (六)建立校外合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地方高校法学院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律所、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寻找专业实习场所和实务训练平台。为律所律师以及企业法务的工作难题提供学术支持和理论方案,换取律所和企业提供的实务案例以及实务训练机会。在财政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均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落实教育投入,保障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资金。地方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特点积极申请教育基金,创新利用教学资源、规范使用教育资金,适当把教学资源向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倾斜。

  

  (七)紧跟信息化潮流,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

  

  地方高校要紧跟形势,充分将法学专业建设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一方面,利用先进科技武装高校,提升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拉近信息技术与高校学生的距离,将所引进的先进网络技术作为引子,探索法学专业与信息技术的重合点,研究信息技术下的新型法律问题,引发学生对未来社会发展模式的思考。在教学方面,地方高校要坚持育人性、特色性、主动性的国际化内涵式发展原则,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开拓国际化实践平台,加强重点学科和关键领域的国际性校际合作,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国际化变革,政府、社会、高校、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在实践培养方面,地方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法律实践比赛,在比赛和训练中实现自我提升,进而稳步提升法学专业教育质量,以赛找不足,以赛促发展。

  

  参考文献:

  

  [1]洪玉管,陈寿灿.地方高校省部共建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15/16):61.

  

  [2]徐显明.新文科建设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

  

  [3]苑野,董新凯.加快法治化: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切实路径[J].江苏高教,2021(1):47.

  

  [4]杨倩,许峰.简论研究生培养中的多元化智慧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5):152.

  

  [5]赵正,李莎莎,杨柳.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多维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5):27.

  

  [6]黎昱睿.全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原则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15/16):69.

  

  [7]徐金海.学校治理的理论审视与现实考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4):22.

  

  [8]张军.建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等教育,2020(15/16):20.

  

  作者:宋方明,张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