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终身学习视角下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探究

2023-01-11

  摘要:开发高质量的社区教育课程,对接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是高职院校实现服务社区教育功能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呈现出的特征以及与社区教育课程的相似维度,为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拓展了实践空间。为此,高职院校以资源共享、研究立项、技能培训、网络媒体为依托的方式,探索课程为社区教育服务的转换路径。在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凝练社区教育高水平质量提升的课程价值认同,构建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联动机制,建立与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对接的课程建设体系,以推动社区教育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区教育;社区服务;课程建设

  

  社区教育的全面发展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服务社区教育发展已成为重要责任。早在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在文件中指出:“要推动职业院校社区化办学。”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进一步鼓励职业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社区化发展作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职能体现,能够彰显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教育的核心价值,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时代特色和未来趋势[1]。

  

  课程作为社区教育开展的核心载体,对社区教育的高起点、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为此,在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使命下,探讨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不仅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社区教育自身质量提升的需要,能够为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的课程联动建设提供思路,对加强我国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一)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内涵

  

  Watson指出,大学的目标应该是“‘成为’社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社区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参与‘知识转移’,而是建立一种跨越大学和社区之间边界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开放式、流动式和实验性的”[2]。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不应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传递,而是要建立起融合式的联动参与路径。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强调“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鼓励引导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促进课程设计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实践有机融合”[3]。站在课程的角度上,结合现有相关研究,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高职院校根植于社区地域特色,以开发、整合、优化现行课程资源为路径,促进职业教育课程与社区教育实践融合联动,为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服务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特征

  

  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其具有服务性、融合性和联动性的特征。

  

  1.服务性

  

  早在1916年,Athur W.Dunn就提出了服务性学习的雏形理论,并开始尝试将社区服务与社会科学课程结合起来。进入21世纪后,社区服务学习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简称CSL)的概念逐渐形成,其重要构成就是将基于社区的活动纳入课程。有研究表明,当社区服务学习的组成部分融入相关课程内容时,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有很多益处,师生可以更加了解社区服务,服务学习的有益性由相关各方共同分享[4]。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其基本职责与使命,依托高职院校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化,既能拓展高职院校的服务性功能,又有利于提升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水平。

  

  2.融合性

  

  “参与型大学”的概念自出现后,近年来在社区教育中再次受到关注。Kellogg Commission强调参与型大学是“那些重新设计了教学、研究、推广和服务职能,使其更加富有同情心和富有成效地参与到社区中的大学”[5]。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参与社区教育意味着同样也要重新“设计自身”与社区建立融合。而社区教育的有效性在于社区成为课堂,从而确保公民长期的主动努力,为合作解决当地问题提供了机会[6]。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其融合性体现在高职院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形式、课程资源、授课对象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为鲜明的融合度。

  

  3.联动性

  

  高职院校是教育连接社区、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的趋势下,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具有联动性,能够依托高职课程资源优势,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系统,提供能够获取更多知识、技能和生产力需求的课程资源和教学环境,而这些知识、技能和生产力可以不断地反哺到高职教育本身的教学改革。例如,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多层次推动院校本身的课程、专业、基地和队伍建设,深化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特色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发展、共赢共促。

  

  二、高职教育课程与社区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

  

  高职教育课程和社区教育课程作为两种不同教育形式的集中反映,其课程内容和设置均有各自的特殊性。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经研究梳理,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在课程方面具有以下维度的相似属性,为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拓展了实践空间。

  

  (一)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和社区教育办学本身都具备区域特色,二者在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上都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是为了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课程的目标在于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先导,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而社区教育课程目标是通过满足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和素质素养,促进人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学习型组织形成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二)课程类型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课程类型的设置方面,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进行课程类型设计,开发模块式课程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高职院校课程按照模块化分类方式可分为学科知识体系与专业能力体系两大类型。而我国社区教育围绕其教育目标,树立了大教育、大培训、大活动观念,课程类型的设置与居民的教育需求有机融合。从国内现有的一些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来看,在实际社区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同的系列和类别,基于课程内容总体分为文化知识、技能培训、实践活动等三大课程类型,与高职院校课程类型有一定的重合度。

  

  (三)课程实施

  

  高职院校课程为了满足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个体生涯发展的需求,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下,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进行课程综合性架构,课程实施方式中职业实践活动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以多元化的课程实施主体达到课程实施资源的整合,例如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对于社区教育课程而言,因涵盖广泛的目标受众、主题和方法,以参与式课程实施方法为导向,即通过让所有年龄段的广泛个人参与来改善整个生命周期的教育和生活质量[7],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实践性活动是课程主要实施方式。同样,以学校、企业、社会、政府为主的多元化主体也是社区教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重要前提。

  

  (四)课程特点

  

  高职院校立足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课程具备区域性特征,实现服务地方、发展地方的社会功能。同时,职业教育课程本身具备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在教材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又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社区教育的性质,决定了社区教育课程比正规学校教育课程具有更广泛的含义。社区教育课程是以社区成员终身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和社区发展需求为依据,包括知识的、经验的、实践的、环境的、生活的资源和内容在内的教育、学习的活动和过程的总和[8]108。因此,社区教育课程具有区域性、多元性、实用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与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具有相似度。

  

  三、高职院校课程为社区教育服务的转换路径探索

  

  (一)共享式:以资源共享的方式转换

  

  高职院校依托自身课程、教师、平台资源优势,在课程资源方面,以社区学习主题为主线,融合高职院校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科普常识和生活技能,开发相关系列社区教育课程,以菜单形式配送到社区,由社区居民自主选择,与社区教育共享课程资源;在平台资源方面,开发共享学习平台和资源库,建立网络选课的“社区教育课程超市”,向全体市民开放。并在学习目标设计、方向引导、过程管理、活动参与以及成果激励等环节,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体化服务,与社区教育共享平台资源;在教师资源方面,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机制,有效地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社区教育授课团队,由高职院校教师根据居民的需求和选择到社区授课,与社区教育共享教师资源。

  

  (二)项目式:以研究立项的方式转换

  

  研究合作是大学可以为社区提供的重要参与形式之一[9]。作为合作服务对象,高职院校可以选择利用科学研究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学术组织属性,组建以院校科研骨干为主体的社区教育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课程研究。同时面向当地开展社区教育立项,在项目类别中增加社区教育课程类项目的比例,并下达课程项目建设任务和要求,以案例式、情景式、体验式的课程模式进行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立项开发,通过课程立项挖掘学校具备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有意愿服务社区教育的人才,整合学校人力资源充实社区教育师资库,共同建设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易于传播推广的高质量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专业素养,进一步推动形成当地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智库。

  

  (三)模块式:以技能培训的方式转换

  

  模块教学模式(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简称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劳工组织研发出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即模块式技能培训,与之相匹配的模块化课程就是将课程序列化,按照职业(工种或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将构建若干模块课程,每一门模块课程由若干学习单元组成,每一学习单元仅包含一项特定的技能或知识。

  

  高职院校针对社区教育技能培训的需求,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将自身课程进行模块化组合,针对社区居民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构建相应的课程模块,突破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选拔既能教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授课,有针对性地培养社区居民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

  

  (四)在线式:以网络媒体为依托的方式转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指出:“我们需要一种更加流畅的一体化学习方法,让学校教育和正规教育机构与其他非正规教育经验开展更加亲密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延续终生。”[10]现今,社区课程与网络融合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过程成为个人终身学习的重要构成部分。陈乃林认为,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就是“借助网络将社区的内容呈现与教学实施进行有效整合”[8]108。高职院校利用学校网络教育课程资源,以网络媒体为依托,例如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平台、新媒体等,在区域内探索社区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性专题网络社区教育课程,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开放共享、服务全民的社区教育在线课程体系,构建全民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引导居民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四、高职院校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推进和运行,强调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的技能性、开放性、多元性,但更为重要的是联动属性。基于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以价值认同为基础、以联动共建为导向、以学分银行为辅助形成合力,从而有效支撑和推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凝练社区教育高水平质量提升的课程价值认同

  

  社区发展需要能够跨越学科界限思考和行动的个体。在改善和支持社区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提供跨学科课程以及实践经验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综合[11]。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课程逐渐聚焦于职业性,强调将职业价值取向融入教学内容,根据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进行教学,并逐渐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从我国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现状来看,实践活动同样是社区教育课程展开的主要方式之一。Mindy Haar认为,社区意识在整个教育模式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会影响教育成效、互动性和留存率[12]。为此,高职院校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根植于当地的社区背景增强社区意识,在院校、教师、合作机构中凝练社区教育高水平提升的价值认同。以社区教育质量提升为课程价值取向,将实践性和应用性融入社区教育价值中,课程主动向社区教育拓展,使之具有社区相关性,同时探索高职院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课程价值的其他相似属性,凸现高职院校在社区教育高质量提升中的重要角色。

  

  (二)构建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联动机制

  

  大学对于社区参与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作为课程开发主体的一部分嵌入社区参与文化,以确保大学成为社区和教育整合的枢纽以及该地区商业发展的推动力[13]。在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明确与社区教育课程联动建设的总体目标,探索构建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联动机制。

  

  一方面,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上做好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开发工作,将课程体系与社区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在专业与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标准、课程开发技术规范、课程管理办法等机制上探索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联动发展,形成有规范的、特色的可持续性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机制。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牵头引导院校、社区教育机构、社工组织等课程开发主体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课程设计应与居民需求、科学普及、文明素养、社区发展等紧密结合,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社区课程,并且由政府、教学机构与社区等三方共同投入开发与评价课程,形成“社区本位→需求导向→动态生成”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共建共享社区教育课程资源。

  

  (三)完善与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对接的课程建设体系

  

  在世界各个国家终身教育体系背景下,学分银行系统(Academic Credit Bank System,简称ACBS)被认为是一种创新模式,提供了一种在正式系统中认证多种学习形式的方法,可以灵活地为传统教育年龄以及成人学生提供最大的教育机会[14]。在高职院校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现代学分银行有利于打破社区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管理、评价方式上的局限性,推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多途径共享和智能化推送,对课程学习成果逐步建立认定、评估、积累制度,推动社区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高职院校要将社区教育学分银行课程建设融入现行课程体系中,在课程管理方面,以学分银行为载体,将社区课程对接到学分银行中,创新社区教育课程管理模式。同时,以地域文化助力社区教育学分银行课程品牌打造,遴选培育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学分银行优质创新课程,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品牌建设;在课程成果认定方面,与省域或国家学分银行相对接,畅通社区教育学习者与学分银行联结的通道,在学分银行中设置社区教育服务板块,服务社区居民社区课程学分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建立起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学习成果认定的承载体;在课程成果应用方面,将社区居民规范化的社区教育技能培训课程学习成果等列入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定,为社区居民日后的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做积累,同时探索建立富有成效的社区教育学分转换、奖励机制,激励全民终身学习,推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五、未来展望

  

  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教育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需求,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课程联动体制不健全、课程资源共享不充分、课程推进机制运作不畅、课程本土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在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还需立足“服务社区”的办学定位,持续探索服务社区教育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路径,在国家政策执行力度、高职—社区课程联动体制建设、社区教育课程系统设计等方面深入完善,以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支撑社区教育质量提升,进一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陈新文,周志艳.大职教观指导下高职教育社区化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8(12):25-30.

  

  [2]Watson D.Universities and civic engagement:acritique and a prospectus.Presented to the 2nd biennial “Insideout” conference “Charting Uncertainty:capital,community and citizenship” [M].Brighton,2003:24.

  

  [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EB/OL].(2019-06-28)[2022-03-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cxsh/201607/t20160725 272872.

  

  [4]Furco A.Service-learning:A balanced approach to experiential education[J].Expanding boundaries:Service and learning,1996(11):2-6.

  

  [5]Kuh G D.Returning to Our Roots[M].Washington DC: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 and Land-Grant Colleges,1999:68.

  

  [6]White C.Encountering Social and Community Education[J].SensePublishers,2014(11):1-5.

  

  [7]TilburyD & WortmanD.How is Community Education Contributing to Sustainability in Practice?[J].Appl.Environ.Educ.Commun,2008(7):83-93.

  

  [8]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LindaS & Renault-CaragianesP.Community-Univer⁃sityResearchPartnerships:DevisingaModelforEthicalEn⁃gagement[J].JournalofHigherEducationOutreachandEn⁃gagement,2006(2):171-183.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11]BakerD&KolibaC.Landgrantsystem:Acase study[J].North American Colleges and Teachers of Agriculture Jour⁃nal,2009(6):34-42.

  

  [12]HaarM.Increasing sense of community in higher education nutrition courses using technology[J].Journal of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2018(1):96-99.

  

  [13]Benneworth P.University Engagement with Socially Excluded Communities[M].Netherlands:Springer Netherlands,2013:15.

  

  [14]Park H,Choi J,Kim J H,et al.The Academic Credit Bank System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An effective medium for lifelong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19(2):975-990.

  

  作者:李艳娥 黄慧 刘楚佳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