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边境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2-12-30

  摘要:区域经济、人口和生态始终是区域发展所关注的核心,促进三者间协调发展也是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边境地区是国家领土和政权安全的特殊区域,其是否安定直系国家核心利益,边境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开发历史、区域基础以及文化背景等影响,其经济、人口和生态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区域经济、人口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状态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函待分析与研究。文章对边境地区进行界定和阐述何为耦合协调度后,结合相关理论,运用科学方法对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并运用定量方法和数理模型测度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单系统发展水平、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障碍度等,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地区发展提出尝试性的有益探讨。

  

  关键词: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解决方案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直接关系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中国边境地区是指国境线以内一定范围内的行政区域,在我国疆土中占有特殊地位。首先,它是中国维护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前沿阵地;其次,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交流、贸易往来的出口;再次,是物质、人员、信息往来的主要通道。贸易往来密切、边境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生态安全无疑是一种挑战。边境地区管辖权难以界定,边境内是我国管辖权的结束,边境外则是邻国管辖权的开始,双方管辖权难以协调,维护边境地区的生态安全陷入困境。边境地区远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社会贫困落后现象普遍,少数民族问题敏感,这使得维护生态安全愈加困难。边境生态安全是社会长治久安、人们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维护和保障边境地区生态安全,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是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现实需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将协调发展理论、人口理论和系统论等理论相结合,分析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间的相互作用和耦合协调关系,为今后研究不同维度间的区域协调问题提供分析思路及参考意见。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对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耦合协调关系进行量化研究,并结合地理学研究的时空视角,有助于认识和掌握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间耦合协调关系、耦合协调水平和耦合协调层级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异格局,从而为优化和提高区域经济、人口和生态耦合协调关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丰富理论内涵。

  

  2.实践意义。研究以边境地区为分析区域,科学选取相关指标定量测算人口指数、经济指数、生态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结合地理学时空视角,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经济、人口和生态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掌握边境地区耦合协调关系的时序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就该区经济、人口和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进行障碍度分析,从而为该区实现经济、人口和生态协调发展提供针对性、科学性和高效性的参考对策。

  

  二、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界定

  

  1.边境地区

  

  边境地区是指紧靠国家陆地边界线内侧的一定区域。中国的边境地区包括边境地带和边境管理区。边境地带为紧靠边界线内侧较窄的区域,一般最宽处为2000米,最窄处不小于500米。边境管理区为靠近边界线内侧的乡、民族乡的行政区域,最宽处一般不超过20千米。

  

  2.耦合协调度

  

  在理解耦合协调度前,需先认识耦合度,“耦合”最初为物理学用语,表示系统间或系统各要素间相互关联,并且彼此间产生相互影响的现象与规律。任继周等认为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两个或多个相似性质的系统存在紧密联系的趋势,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各系统可组合为更加新型高级的功能结合体。因此,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表示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子系统及其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正向、积极的和负向、消极的变化的强弱程度,然后将这种相互作用的正、负向变化量化表示。

  

  (二)理论基础

  

  1.协调发展理论

  

  廖重斌认为协调发展既蕴含“协调”的涵义,又包括“发展”的要求,它应该是“协调”和“发展”的共同部分,是系统间或系统要素间在优化组合和良性发展下由简至繁、由低级至高级、由无序至有序的变化过程。协调发展理论涉及探究区域发展中出现的人口、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并总结其本质规律,从而指导现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边境地区面临经济落后的困境,发展经济有利于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基于生态脆弱的特点,边境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应借鉴协调发展理论的观点,协调好脆弱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要求在合理开采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经济发展的始终。此外,需遵循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重视将当代人的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在边境地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经济、人口和生态始终是边境地区发展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基础,人类利用生态环境进行生产、休息和劳作等;而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能提高边境人民生活质量,为边境地区人口维度综合水平的提高、维护边境地区社会和谐、巩固边境地区安全提供物质基础。此外,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应优先解决贫困问题,缩小个体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促进不同区域间、代际间平等享受发展权。

  

  三、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贸易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一)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贸易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1.指标体系

  

  在借鉴和参考不同学者相关研究后,结合边境地区的具体实际,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三维表征指标选取时遵循客观性、代表性、科学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和可代替性的原则,构建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贸易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经济维度涉及地区经济规模、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人口维度涉及地区人口规模、人口水平、人口结构(城乡结构、性别结构)、人口医疗服务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生态维度涉及地区生态压力、生态状态和生态响应。

  

  2.评价方法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多样,主要概括为:主观赋权、客观权重计算和主客观综合赋权。其中,主观赋权(如: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是相关专家或研究者根据经验、见识等进行权重确定的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研究分析中存在一定局限;客观权重计算(如: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依据原始数据间关系确定权重,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数学理论基础,计算权重客观、严谨,但所计算结果难免与研究的实际情况有所偏差;组合赋权法(如:“乘法”、“加法”集成法)能弥补主客观赋权方法带来的缺陷,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使研究分析更加真实、科学和可靠。

  

  (二)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贸易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

  

  近年边境地区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区域开发力度的增强、延边地区开放层次的提升以及市场机制的完善等。此外,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差异则主要受到地区发展规划、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和现有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各州市间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平衡化则主要受到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边境地区人口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人口系统综合指数总体波动增长,但变化范围不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边境地区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水平,以及人民所享受的经济生活和医疗服务等人口综合维度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提高,人口发展逐渐趋于平衡。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人民所享受的可支配收入、医疗服务等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提高,从而促进了人口系统综合水平的发展。此外,各地区人口综合水平首位度指数均在合理区间,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主要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存在差异,不同程度地吸引人口各要素进行空间集聚,同时这也是边境各州市综合水平呈现出不均衡发展具体体现。

  

  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综合水平总体提高,受到多部门、多主体和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共同影响。经济规模的

  

  扩大、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系统综合水平的上升;人口规模处于合理人口容量,人口结构渐趋优化,人口水平、医疗服务、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人口系统综合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各地对现有生态基础的保护,降低地区生态压力以及采取行之有效的生态响应措施,因此生态系统综合水平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经济—人口—生态综合水平总体提高既是经济、人口和生态单系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经济、人口和生态各系统间相互协调、优化的作用。

  

  四、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人口和生态始终是区域发展所关注的核心,促进三者间协调发展也是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边境地区地缘环境复杂、经济水平不高、社会结构多元,准确识别该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强弱,然后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针对施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多主体和多部门。经济、人口和生态是区域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区域协调发展受多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本文对近年相关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后,结合边境地区面临的区位特性、发展基础和生态特征等状况选取经济规模、经济水平、经济结构、人口规模、人口水平、人口结构、医疗水平、生活水平、生态压力、生态状态和生态响应等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准确、全面分析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强弱。

  

  边境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发展历史、国家政策和民族文化等原因,区域耦合协调发展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耦合协调发展主要受进出口总额、人均GDP、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人均地表水资源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经济密度、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卫生机构床位数与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因素制约,从而影响地区经济规模、经济水平、经济结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医疗服务、生活水平、生态状态、生态压力和生态响应等经济、人口和生态维度,不同程度地阻碍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的耦合协调发展。

  

  五、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对策

  

  由前文可知,经济系统为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的第一障碍度。为促进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的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边境地区经济系统中阻碍作用较强、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后认为本区发展应该增加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总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优化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多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并存。具体发展措施有以下方面。

  

  (一)经济治理

  

  区域资源数量、质量、资源组合方式和开发利用条件等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发展总量、产业类型、产业结构、产业部门组合以及企业运营效益等。因此,在合理评价边境地区现有经济资源、具备条件以及开发利用技术等基础上,预测其对区域经济系统发展产生的影响,并科学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产业分布、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注重经济发展数量和发展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经济发展质量。

  

  现阶段,边境地区地缘政治关系较为复杂,但随着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各国资金、产品、信息和技术等经济要素跨国、跨区域流动,边境地区可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纽带作用”,将封闭落后的劣势转变为对外合作的优势。因此,可在大力推动接壤国家间安全与经济合作的同时,强化本国边境地区内生经济发展动力,提高边境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与合作层次,充分利用边境优势,与边境地区邻接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投资合作与劳务合作等。

  

  (二)社会与人口治理

  

  人口系统虽然对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作用不明显。为促进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协调发展,基于该区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如下发展措施:边境地区境内外社会经济、治安环境等存在差异,非法跨境通婚型移民迁移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边境地区,尤其是边境乡村普遍存在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现象,这严重影响边境地区的户籍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家庭生活质量且入境者多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随其而来的相关入境者表面上能增加境内劳动力数量,但这类群体通常受教育程度不高、劳动素质较低且劳动技能较弱并且这类群体在我国不能正常享受中国公民的权利与优惠政策,如:医疗、教育等,这可能导致家庭因病致贫、因智致贫,引发贫困和其他社会治安问题。

  

  边境地区人口劳动技能、劳动素质普遍较低,且以老人和女性为主,而拥有一定劳动技能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通常外流到社会经济较好的地区,地区建设难以留住中高素质人才。因此,针对人才外流和本地企业少的情况,应完善“吸流”机制与环境,通过完善地区基础设施,改善就业环境、工作环境、人居环境、人才待遇和提供合理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机制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流”;对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外出务工的人员,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入驻,增加就业岗位,为其创造本地务工的条件,吸引“企业流”;同时,还应完善“引流”机制,引导、鼓励自然环境恶劣、存在安全隐患地区居民向外搬迁,并为其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培养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引导本区富余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最后,针对本区人口文化素质不高、外出经验缺乏和生产技能较低等情况应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加快促进人口素质提升。

  

  (三)生态治理

  

  生态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休闲和娱乐等活动的空间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边境地区经济落后,城市化率较低且城市化进程缓慢,因此该区域具有丰富的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自然生态景观。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增加,自然生态景观或多或少遭到改变和破坏。

  

  重视环境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的建立有助于净化空气,提升大气质量;增加地表水下渗,涵养水源,减轻地表土壤受到的侵蚀,减轻洪灾、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储存地表营养物质,降解污染,平衡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但应该注意的是,生态保护区的建立不仅要注重环境效益,还需合理利用以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的经济效益,以期激发边境人民保护和利用的热情。

  

  区域发展需要兴建建筑、硬化道路等,而兴建建筑、硬化道路的增加将导致生态用地空间的减少。因此,在划定建筑用地增长边界的基础上优化区域建筑用地布局,使单位面积内的建筑用地达到效益最大化,从而减少建筑用地在面积上的扩展,并实施渗水工程,提高区域地表水的下渗率。同时,增加地区生态用地面积,防止区域水土大面积流失,并达到净化污染物和提高空气环境质量的目的。

  

  发展多样生态经济模式,运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助推绿色发展,将生态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理念贯穿生产和发展的全环节,最大程度减少生活、生产污染物的排放,或使排放的污染物最低程度地对生态造成消极影响。如:农业方面,发展高原生态特色农业,从农业生产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而达到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和地区环境质量的目标;工业方面,发展生态工业,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多级利用工业原料、工业能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生产体系,提高生态工艺,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旅游业方面,发展生态旅游,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选择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需求,旅游者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当地群众成为经济受益者的主要群体,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六、结语

  

  本文对国内外经济、人口和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后,以边境地区为分析区域,阐述和界定了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并在介绍相关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边境地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借助相关科学方法测度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等。最后,在认识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其优化对策提出尝试性的有益探讨。

  

  现阶段,关于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多选取的案例区域多是省区、市区或遵循某种方案划分的特殊区域,而涉及小尺度的县域、乡镇单元极为罕见。因此,未来在测度区域经济、人口和生态方面的协调关系方面可从县域、乡镇单元方面开展。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就经济、人口和生态系统而言,生态维度的发展变化较缓慢,经济与人口发展变化速度相对高于生态,而现阶段对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多选取10~15年间,因此研究的时序变化特征难免存在局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去统计数据的缺失和获取方面的困难。因此,未来研究在考虑区域统计数据统计口径基础上,还需综合选取各研究单元的替代指标,或进行合理的定性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凤丽.创新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构建[J].现代企业,2021(11):37-38.

  

  [2]Syed Nazim Ali,Umar A.Oseni.Waqf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s:Socio-Economic and Legal Perspectives[M].Taylor and Francis,2021.

  

  [3]Caixia Li.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oastalwetland in north coast of Hangzhou Bay of Shanghai[A].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同济大学.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Environmental Preven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ies (EPPCT2020)[C].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同济大学: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20:7.

  

  [4]Yulin Wu.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Economy[A].武汉志诚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Wuhan Zhicheng Times 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Proceedings of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BEMS2019)[C].武汉志诚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Wuhan Zhicheng Times 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武汉志诚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9:5.

  

  [5]张洪,方文杰,陶柳延.长三角中心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3(05):84-91.

  

  [6]许美思.粤北生态发展区定位下清远绿色发展的现状分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04):18-24.

  

  [7]秦鑫.祁连山地区水-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1.

  

  [8]米热阿依·米吉提,居来提·色依提,张业.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学刊,2021,42(03):32-39.

  

  [9]史艳萍,佟玲,马黎华.绿洲发展生态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的综合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1,32(02):103-108+115.

  

  [10]李志强,高亚州.“结构困境”到“内生聚合”:特色小城镇复合生态发展的现实逻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2):1-11.

  

  作者:李全科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