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治理路径研究

2022-12-14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生态振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其次应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化的建设,以多元治理的方式提升治理的效能;最后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也是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治理;研究路径

  

  2018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相对而言,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的管理与治理相对于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乡村的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个别问题,例如:乡村生态环境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措施;乡村生态治理机制有待健全;农民生态意识薄弱等问题还需要解决,因此要坚持科学的治理方法,打造乡村生态振兴的新局面。

  

  1 乡村生态治理面临的困境

  

  1.1 乡村生态环境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为了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破坏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基础,人们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合理的农业发展方式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坏,例如:农村地区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林业面积一度缩小、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土地质量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农村生态振兴的瓶颈。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农产品不仅在需求上不断提高,而且追求多样性的发展,因此为了增加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农民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据统计,2015年我国化肥用量达到了约362kg/hm2,是1979年的5倍,这些化肥的使用虽然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仅会给土壤、大气造成污染,更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另一方面,乡村生态治理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看似基础设施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却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在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却不够健全,例如:农村没有专门的环卫工人,大家只是各扫门前雪,对于公共区域没有专人打扫;很多农村还没有专门的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农民把所有的垃圾随处丢弃或者焚烧,造成了对水源、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1.2 乡村生态治理机制有待健全

  

  习近平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实质就是要解决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问题,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但也要看到,我们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出现如此明显的问题不仅人民群众存在自身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基层的政府的治理机制有待健全,生态环境具有公共属性的特点,因此政府在治理生态环境方面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但目前来说,很多乡村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的乡村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不够,缺乏专业的环保机构和专门的环境监管执法队伍,而且各级政府的工作衔接的不够紧密,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多头管理和推卸责任的现象,致使乡村的生态环境治理的覆盖面不够广,出现的环境问题难以得到常态化解决。

  

  1.3 农民生态意识薄弱

  

  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后果,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工业正在进一步向农村发展,严重损害了农民居住的环境。而住在乡村的农民大多数没有接受过高水平的文化教育,在他们看来首先是要发展经济,缺乏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认识不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很好的保护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其次农民生态意识薄弱和乡村生态环境宣传工作的不到位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乡村的领导干部在日常的生活中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对农民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和宣传,导致农民获得的有关知识比较少

  

  2 乡村生态治理的必要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这是让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1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在此基础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是丰衣足食的物质生活,更对舒适干净、绿色优美的环境生活有着迫切的渴望,因此乡村治理在行动上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让乡村富起来,更得要乡村美起来;在思想上,帮助每一位农民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弘扬健康的生活风尚,从而促进乡村更高质量的发展,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2 生态治理有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是指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良好的资源环境。这就表明生态治理在当今的农村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其中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实现绿水青山的循环使用;其次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尽量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最后创造绿色的产业结构,让百姓能够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福利,继而实现乡村无污染、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2.3 生态治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要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就必须解决人民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这就表明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人们不再像之前一样仅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在此基础上,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变成困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大阻碍。而人民的幸福观也从物质商品的需要向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转化,因此进行乡村生态治理不仅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还可以改善乡村的精神面貌。

  

  3 乡村生态治理的措施

  

  在乡村生态治理的问题上,政府、社会和人民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者,人民为实践者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体系。

  

  3.1 从企业角度出发

  

  3.1.1 减少企业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近几年我国的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大多数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没有过多的在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很多工业企业,在乡村附近建立了很多工厂,这些工厂在运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水源或者气体,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的污染,例如:大量有害气体的排放使得乡村的空气质量一度的下降,PM2.5指数也在逐年上升;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对有污染的水源进行过滤就排放至乡村,不仅对乡村的土壤造成了伤害还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危害。这些都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应该减少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水源应当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达到合格的标准时在进行排放,如无法达到合格的状态,应集中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每一个企业还应建立相关的制度,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运作,还要有一定的监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没有按照规定执行的企业或者执行不合格的企业要有一定的处罚。

  

  3.1.2 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企业是乡村生态治理的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乡村在生态治理方面投入的资金过少,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国家的资金有限,所以需要把资金花在更有需要的地方,这时候企业就要弥补这一不足,在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上要提供资金的支持。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乡村生态建设基础硬件设施,才能缩短乡村与城市的差距,弥补乡村建设的短板。光有资金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置专业的人员对资金的使用及分配要有合理的规划,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还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支持。

  

  3.2 从政府角度出发

  

  3.2.1完善乡村生态治理的方针政策 要实现生态振兴,首先要做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在乡村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方针政策对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充分发挥方针政策对约束农民行为和树立保护环境的作用,但目前关于乡村生态治理的方针政策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漏洞,所以政府要针对这一问题做出整改,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充分考虑农民个体意愿和接受程度,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使得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在方针政策的宣传方面还要采取形式多样化,克服单一化的模式,通过基层组织以农民能接受、会接受的方式落实相关的方针政策,达到强化农民生态保护的意识,让每一位农民都能认真学习并遵守乡村生态治理的方针政策。

  

  3.2.2 做好企业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 企业在乡村生态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而农民是乡村生态治理过程中的实践者,二者之间需要政府作为“桥梁”来搭建对话的平台,一方面,使得在乡村生态治理的过程中企业、政府、农民三者之间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另一方面,保证各项环保信息的畅通传达和有效理解,企业也可以通过政府对各个乡村的具体情况和农民的真实需求有更加客观和深入的了解,针对每个村不同的问题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尽量满足农民的期望。

  

  3.2.3 发挥乡村生态治理的监督作用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应该做好日常工作的监督作用。首先,要加快完善乡村生态治理的监管体系,依法全面落实乡村生态治理的监管责任,上下层的政府阶级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能,避免上下一般粗、监督范围重叠、监督内容重复。其次,要建立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机制,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生态治理的效率,对于做的好的地方政府要给百姓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惩罚,让农民从中吸取经验教训。3.3从农民角度出发

  

  3.3.1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的理论,这些理论是宝贵的财富,不仅为更好的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培养了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让农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对个人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是因为农民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例如:很多农民不了解农业生态的知识,仍然坚持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劳作方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对耕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组织全部的农民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搭建学习的平台,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引进专业的人才为广大农民进行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一些基础的生态环保知识得到普及,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公共习惯,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3.3.2 遵守各项乡村生态治理方针政策 政策的制定就是为了更好的约束农民们日常的行为举止,但很多农民却不能遵守各项规定。在乡村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农民是实践者,更是最后的受益者,一方面,农民应该提高法律意识,明确自身的权力和义务,遵守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与到乡村各项生态环境治理的活动中。另一方面,从行为上规范农民不文明的生态行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范,让大家一起向典范学习。

  

  参考文献:

  

  [1]温暖.多元共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03):115-120.

  

  [2]陈冬仿.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2021,(04):77-79.

  

  [3]陈斯佳,杜倩.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山西农经,2021,(06):30-31.

  

  [4]许胜晴.论我国乡村振兴的生态化发展及其法治保障[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02):143-150.

  

  [5]雷明,邹培.乡村振兴的自然画卷:生态振兴的机制与路径[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08):34-37.

  

  [6]康永成.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生态治理困境及路径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2):19-21.

  

  作者:张晓晓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