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持续发展的困境思考

2022-06-08

张静

 

(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摘要: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且教学内容处于不断更新变化中,使得课程制作成本高,需要整合各方力量来完成;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制作的积极性不高,课程实时互动效果不佳,也无法对学生互动和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客观有效测量,导致慕课在思政课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中,慕课并不能代替传统课堂和教师的作用,要想发挥其作用,联合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联盟,开发共享的优质慕课平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发展;困境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17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082-05

 

 

 

 

 

一、引言

瞿振元在“2013 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曾呼吁:“面对异军突起的‘慕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必须改革!”[1]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首次试水“慕课”教学的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效果颇佳。[2]2015年9月,清华大学开发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登录edX平台,面向全球开课,开课一周就有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人选修,这被誉为中国慕课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教育部在2015年工作要点和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也为慕课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提供了政策导向与支持,[3]慕课骤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慕课的出现丰富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我们更应该理性对待慕课的价值与意义,平衡慕课与传统课程的作用,不能以偏概全,否定传统课堂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慕课”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可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4]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的可操作性和课程效果三个方面详细探讨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中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在思政课改革中的意义与作用。

二、课程性质的困境

正确定位和认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是决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关键。从供给侧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其本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通过施加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5]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程,更为重要的是它肩负着一定政治功能和道德作用;这些思想观念和相关内容必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确保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时效性。

1.课程的意识形态特征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根基,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载体的思政课,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特有的课程。[6]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场”,有责任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占据优势地位,通过在“慕课”平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争取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一方面是占领舆论阵地、引领青年大学生正确导向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变革的需要。[7]所以,在将慕课引进思政课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但目前的改革现状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过于重视方法和手段,忽略了思政课的本质与性质。

思政课属于意识形态和思想教育范畴,是思想和观念层面的内容,它需要学生的自主感受与学习,更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决定了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才能确保较高的教学效果。根据慕课的特征与发展理念,它强调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并与教师和他人进行互动,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这种模式下,强调学生的作用,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在慕课内容的制作与设计以及网络互动,强调教学方法的设计,忽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的深入交流互动较少,重学轻教,无法确保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从目前慕课在思政课改革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它主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行全部的线上课程,它重视的是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变革,而非教学内容。有人认为,清华大学《毛泽东思想概论》在国外的成功不仅说明了慕课在思政课改革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也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慕课输出中国的意识形态,但现实远非如此。一个课程能否确保长青,确保高关注度和高号召力,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比,不只有一个让学习者“知不知”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信不信”的问题。[4]这种理念灌输不是花哨的教学方法能够做到的,必须是实打实的思想教育和言传身教,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将慕课引进思政课时采取的是观望或保留态度,比如北京大学。思政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类课程,它有更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慕课的确能够运用大学生喜爱的互联网丰富教学形式,有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从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教学效果是否高于传统课堂也是未知的,其教学效果的持续性和学习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也有待检验。

2.课程内容更新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需要组织施教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需要接受教育的过程。[8]尽管思政课肩负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但作为一门课程,也具有知识传递的特性。从学科分类上来看,思政课属于人文社科大类,该类课程最大的特性是其变化性、多样性与时代性,基础理论不变,但是其内涵处于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中,知识点和案例等更新速度快,课程内容以及授课方式也需要随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思政课特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决定了思政课的内容必须与世情、国情、社情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必须随着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不断变化,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满足社会需要。这一点传统课堂很容易实现,但是对于慕课来说,需要重新收集材料、组织素材,重新录制等,并辅之以相应的互动与作业等,花费的代价较大,无法适应思政课更新速度快的要求。

三、课程体系可操作性差的困境

与传统媒介型大学“在线课程”不同的是,慕课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包括准备、制作、讲授、参与、讨论、作业、反馈、评价、考核与证书发放等,并具有规模大、开放程度高,透明性、易获得性,可重复、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9]所将现行思政课慕课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与标准慕课体系进行对比发现,目前慕课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开发,后继环节关注力度不度,整个课程体系的可操作性不强,并未达到标准慕课的要求。

1.课程制作成本高

阿姆赫斯特学院曾拒绝与edX 在线课程平台合作,因为与edX合作,绝非便宜之事。学院可以免费运用平台,如果需要公司提供帮助,那么每门课收费 25万美元,每次额外时间收费 50,000 美元,还要从课程收益中抽成。加上人力成本,教授们通常要在慕课上花费100小时来开发,运行之后每周还要花费10小时。[10]通过分析标准慕课体系的具体内容可知,建成完整的一门慕课是非常复杂的,它包含平台建设、教学内容设计、视频制作、互动、作业、考核、反馈等环节,缺一不可,目前国内做的较完善的慕课平台是复旦大学,它借助教育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调动全国高校的名师资源做慕课,基于这些优势,完成了一些课程慕课的上线,包括思政课,但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获得这些优势和资源。另外,即使这些慕课上线,甚至推广到国外,但是还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一是与标准慕课体系有较大差距;二是合格毕业学生少,且无法盈利,单纯依靠国家政策支持注定其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危机。

从课程制作角度来看,完善的慕课体系需要有强大的系统平台支撑、完善的教学管理队伍、强大的课程开发专家团队、优秀的课程讲师及认真负责助教等,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从开发、制作、管理与支持,各个环节缺一不可。通过对目前已经大规模使用的思政课慕课平台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中国高校或政府部门在利用慕课平台开发思政课过程中,开发和制作环节比较完善,但是管理和支持等环节几乎很少涉及,或者极为不完善,更多的是局限在网络教学层面,将课程录制成微课,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只是简单的在线教育,类似于十余年前的网络公开课,而非慕课,甚至包括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视频教学平台很完善,但互动讨论、作业与考核环节并不是很全面。

2.教师积极性差

在任何时候任何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与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必须强调教师的作用。慕课虽然打破传统课程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但目前慕课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有弱化教师的导向,导致教师参与力度和积极性较差,直接影响了慕课的效果。

一是,教师参与程度小。慕课平台中,学生可能无法专注学习,因为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缺乏教师合理指导而存在,说明慕课在无限制开放性的大环境下,想要保证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要在课程内容设计时,既要重视课前导学的呈现形式,又要增强教师指导性内容与评价内容的设计。[11]这是标准化慕课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慕课是否有存在价值最重要的体现。慕课平台最大的特性在于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其最为重要的是互动环节,但现有的思政课慕课平台在建设和制作中,重点关注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与视频制作,忽略了教师评价与教师指导的环节,这就相当于否定了教师在“解惑”中的作用。慕课之所以广受关注,最主要是它的广泛自由性与实时互动性,但现阶段部分慕课平台中的互动与讨论等环节多是由助教完成,教师参与较少,没有体现教师的价值,互动讨论效果也并不理想;甚至一些平台没有设置互动、作业、考核等环节,导致整个慕课课程架构有严重缺陷,也无法保证慕课的持续发展。

二是,教师消极对待慕课录制。正如帕克·帕尔默在《教学的勇气》中所说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12]笔者就“教师对慕课的态度”这一问题进行访谈时发现,一些教师(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表示,“不愿意对着死物(录像机等设备)讲课,讲不好”,“讲课时没学生听,不跟学生互动觉得没意思,讲起来没动力,跟平时讲课的效果差距太大”,“不愿意照着设计好的大纲和稿子背或者念,我就喜欢现场发挥,根据自己和现场学生的实际情况讲,不喜欢被束缚”。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资历较老的教师,他们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对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有较准确认知,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较好,但却不愿意参与慕课的制作,导致慕课在制作过程中无法集成最优质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慕课在思政课改革中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慕课课堂与传统课堂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一般情况下,一门课程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进行大规模传播,全国所有高校学生都能选修,并进行学分认证,这对传统课堂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可能会导致传统课堂数量减少,甚至对教师的需求减少。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资都与课时量挂钩,上课越多,收入越多;而慕课的上线使得学生只需要网上学,传统课堂减少,教师们的工作量减少,可能会产生慕课“抢思政课教师饭碗”的现象,导致教师人参与慕课制作的积极性较差。所以如何平衡慕课课程与思想课传统课堂之间关系是其发展过程无法回避的问题。

四、课程效果不佳的困境

除了课程性质与课程制作外,课程效果也可能是慕课在思政课改革中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困境。政府部门和一些高校之所以会大力推广慕课,主要是由于他们认为慕课平台的便捷性与广泛性会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但从其近年来发展现状来看,慕课平台上的思政课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并不具备较大优势,甚至还不如传统课堂。存在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不充分,学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为思政课的教学不只是有教有学,而且要有教的能动性与学的能动性,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13]

1.课堂互动效果差

翻转课堂先驱亚伦和伯格曼认为,翻转学习的本质,不是如何使用微视频,而是如何充分使用好课堂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8]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知程度是值得深入推广的教学模式,慕课平台虽然提供了网络支撑,可以达到时时、事事的交流互动,但其互动效果并不如传统课堂好。

一是,面对面语言交流深度与广度的无可替代性。教学毕竟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一种古老而精深的交流,教师优于计算机的地方就是运用语言与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发散出自己的人格魅力。[14]思政课具有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思想的“入脑”与“入心”,这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思政课的教育与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传递,这些都需要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只有这样教与学才都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价值与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法替代的,教育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密切互动实现教育目标,也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慕课平台单纯依靠机器的交流互动,而且互动大多数是通过文字表述的方法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教师在解答问题和互动交流上的发挥,无法拓展互动的广度,提升交流的高度,强化互动的深度,导致课堂互动不充分。

二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差问题。慕课平台中的互动以实时为特征,但现实操作中却较难实现,交互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都没有得到保证。从实施情况来看,慕课平台中承担互动工作的大部分是助教,而非教师本人,这使得互动在深度、高度、广度上都不如教学内容,互动效果差。从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除了教学还有部分科研和行政的工作,学生除了思政课还有许多其他课程的学习,如何在课外时间实时学习互动,不仅需要较大成本,而且也无法做到全面的实时。

2.学习效果不佳

据统计,Udacity 平台中的程序入门课程有6 万学生注册学习,但通过率仅为14%,50%以上学生中途退出[15],其它平台也是如此,大部分学习者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慕课学习。慕课高退出率的原因也很多,如难以实现学习的自我调控,淹没在海量信息和复杂网络中,难以适应协作交流学习方式等,这些压力都会导致学习者无法继续学习。慕课在思政课中的运用只是一个在线学习平台,讨论互动、学分认证等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这需要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慕课平台中的知识与学生需求的匹配度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学习自主性不足。无论是网络平台的学习,还是传统课堂的学习,学习效果都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愿。大学生的确是互联网上最大、最积极的用户群,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也喜欢在网络平台中收集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但是他们是否真的会运用互联网学习是未知的,他们对网络中传授的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是未知的。网络学习的无约束性以及年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差,使得教师和管理者无法对学习进度和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监管,无法客观评价学习效果。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慕课平台中的学习不是一种“义务”,如果缺乏一定的监督与约束机制,会导致慕课平台中的思政课学习只是一种“装饰品”,学生没有动力、也不愿意去学习、互动、完成作业等,可能图一时新鲜会关注,但其保持关注度的期限是未知的。

二是,平台内容与学生的知识需求匹配程度不够。慕课学习中,可以驱使学习者学习的是学习者自己的学习目标,而这种学习目标源自于学习者的个人需求。[16]如前所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每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动,学生的需求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中,如何在学生需求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很困难的。因为上万人同上一门课程,学习者所受到的关注度肯定无法保障,比如常见问题无法得到及时专业的回答。[17]目前在开发慕课平台中的思政课时,更多的是课程开发专家根据教学经验、社会热点问题和主流思想设计教学知识点,在满足课程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共性教学内容,个性化的内容没有突出,比如依据专业、学科、地域等,使得二者的匹配程度仍不够,无法达到慕课预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双重维度、教育目标的双重任务、教育对象的双重需求决定了其应实现知识传授与信仰培育相统一。[18]近年来,高校思政课的发展一直是与时俱进的,其改革与时代要求、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是同步发展的,所以慕课在一定意义上倒逼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19]但也必须认识到慕课不是万能的,不应将其绝对化、教条化,尤其是在思政课的教学和改革中,它的作用程度也是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就在于其需要启蒙人的主体意识并建构人的个性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真善美。[20]

在思政课改革或教学中,慕课扮演的角色应该是重要的补充者,它绝对不可能替代传统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作用。在建设慕课平台的过程中,应该成立“全国慕课联盟”,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思政课慕课平台,借助教育部在政策、财力、物力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在师资资源方面的优势,整合全国优势教学资源,建设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的思政课慕课平台,在全国推广;同时各高校可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特色与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和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补充,采用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尽可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有效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同时也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晶,郑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面对“慕课”,我们必须改革![EB/OL].[2013-11-06].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11/06/c_125656323.htm.

 

[2]吴超. 接纳与认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的态度——基于对上海6所高校本科生的调查[J]. 浙江社会科学, 2015(2):136-140.

 

[3]屠丹丹.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高教学刊, 2016(3):136-140.

 

[4]陈豪. “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 思想理论教育, 2014(4):70-73.

 

[5]侍旭.高校思政教育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N].光明日报,2016-3-16(16).

 

[6]顾钰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慕课热”以后的“冷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15-117.

 

[7]刘震, 曹泽熙. “慕课”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和机遇[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11):57-61.

 

[8]汪倩倩. 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 高教探索, 2015(7):83-86.

 

[9]高再秋, 王珍, 李梁. 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转型之思[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14(7):42-44.

 

[10]吴万伟. “慕课热”的冷思考[J]. 复旦教育论坛, 2014(1):10-17.

 

[11]姜蔺, 韩锡斌, 程建钢. 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3(11):54-59.

 

[12]帕克·帕尔默. 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

 

[1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4]苏升乾, 王溪.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对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1):103-105.

 

[15]叶海智, 金文阁. 慕课高退出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16):8-9.

 

[16]Masters K. A Brief Guide to Understanding MOOCs[J]. Internet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2009(2):10.

 

[17]Bednar N L. MOOCs and Community College Distance Education[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3(3):15.

 

[18]张红霞, 纪咏梅. 知识传授与信仰培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任务[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2):41-4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