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新农科背景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22-11-28

  摘要: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根据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从引入课程思政、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全程参与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加大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适应新农科建设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与探索,为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农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0 前言

  

  2018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新农科建设;2019年,新农科建设已奏响三部曲: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其中,安吉共识开辟了高等农林院校教育的新纪元,建设新时代新农科,是高等农林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战略行动。高等农林院校应肩负起新农科建设重要使命,抓住机遇,运用现代技术,完善农林教育改革,强化实验教学,以兴农强农为己任,培育出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新才,打造天蓝山青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幸福中国[1-2]。

  

  实验教学是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实验课程,为各专业课程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支撑,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为农林院校的基础实验课程,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与农业各方面密切联系[4]。

  

  1 现阶段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农林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重专业、轻基础的情况,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教育主体认识不够重视,导致实验教学“走过场”,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补充、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能全方位育人;缺少对实验任课教师的引进机制,多数指导教师没有太多的实践教学经验,缺乏培训机会,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很难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和学时基本固定,基础验证性实验较多,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仪器设备和场地的限制,生物化学实验项目一般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部分学生缺少动手体验,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实验教师一般采取以书本为中心的线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零互动,学生主动配合性低,消极对待,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对课程的兴趣。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定量化考核,随意性大,不能客观反映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5]。

  

  在一元式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大多数学生在实验课前没有预习,甚至来到实验室做什么实验都不知道;有些学生虽然进行预习,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教材,片面地了解了实验项目。

  

  2)学生一般不参与前期准备工作,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造成无法理解实验结果与前期工作的关联性,包括试剂配制是否正确、样品处理是否得当、仪器调试是否规范等,不能深入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3)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先讲授示范,学生重现”的教学手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主动思考较少。

  

  4)课后,很少有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不利于学生课程兴趣的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改革探索的主要内容

  

  2.1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课程思政融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实验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缺乏实践的理论教学是纸上谈兵,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应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坚持产、学、研结合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形成重视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的氛围[6]。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构筑育人大格局[7]。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实施课程思政是完成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8]。要让学生学习实验技术发展史,激发科学探索精神。技术是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危害人类健康。以三聚氰胺和假疫苗事件为反面教材,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要科学运用技术,造福人类。实验涉及的试剂废弃药品合理回收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培养学生要有环保意识,保护生态文明。实验失败,不要气馁,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培养学生要有坚持不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索精神。实验项目通常不是独立完成的,而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实验课后可以查资料补充和完善实验项目,不要拘泥于书本的实验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手段

  

  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内容陈旧、枯燥,与理论知识结合不紧密。为此,对其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改革和整合,结合学科特点和新农科发展趋势,更新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重复性实验项目,精选基础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置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适当增加实验学时,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集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原有“教师讲授示范、学生跟做”的线下教学手段,引入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采用“互联网+云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采用实验录像、实验动画模拟等方式直观、生动、具体地展示实验,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激发其对实验的兴趣和效率。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情感方式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9]。运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可以更好地推动教学发展,更好地服务学生[5]。

  

  2.3 建立学生全程参与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全程参与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3.1 参与前期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验需求,将学生分组:一组学生探讨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材料的准备和预处理;另一组参与实验试剂的配制;最后一组负责玻璃器皿摆放,仪器的准备、装配和调试。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每次重新组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组轮流,了解实验前期准备的整个过程,真正参与整个实验项目。让学生共同参与前期的准备工作,有助于全面深入掌握影响整个实验项目的各种因素,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创新精神[10]。

  

  2.3.2 课前预习教师在开课前把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及内容发到微信群。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归纳出本实验的知识点和关键点并制作微课、多媒体课件、仪器使用视频、预习任务等发布在微信群。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并以组为单位讨论难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实验项目内容的PPT或实验录像、实验动画模拟等,课堂上推选代表上台展示讲解。

  

  2.3.3 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随机选取两组进行台上展示,讲解实验内容,其他组的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评价讲解效果。其次,每组提出在预习时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发言探索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给出合理的答案,可通过提问了解自主学习预习情况,组织小组讨论、评价他人预习效果。实验中,教师在密切关注每个实验小组实验的情况,及时纠正不规范之处,提示学生认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后,教师总结归纳出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增加课堂讨论探究互动环节,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失败原因,提出实验改进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2.3.4 课外互动、提升课后,学生如有问题可通过微信进行讨论、请教,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及时解答问题。学生还可通过微信群反馈教学意见,教师根据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微信群发布新的实验技术、科研动态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生的兴趣。最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教师总结问题讨论,进行实验测评。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外时间进入实验室,促进学生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实验项目资源库,可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完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普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4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评价体系

  

  新的考核体系应注重过程,淡化成绩,采用多方位的考核体系,通过将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和自主实验研究性论文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定。其中,平时实验成绩考核学生实验预习、出勤率、课堂纪律、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考查报告格式的规范性、数据处理的得当性、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分析讨论的深入性和创新性;自主实验研究性论文考查对知识的应用,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创新性。考核应采用实验小组考核和自我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实验小组总结和汇报整个实验开展情况,个人自我总结自己所承担工作,最后得出综合考评成绩。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又为其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元化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大教学督导力量,组织教学监督专家进行听课、指导,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评价反馈;利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教师相互听课,相互评价教学效果,反思分析、自我评价。健全教学评价体系,运用学生、教学专家和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5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引进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充实教学团队,提高师生比;完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和职称评审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积极性;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教学实验能力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3 结语

  

  为适应社会发展,亟待进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促使学生成为主体,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新农科建设提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祺午.新农科:怎么看,如何办[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0):1.

  

  [2]韩天琪.新农科:新在“农”,也新在“科”[N].中国科学报,2019-8-13(5).

  

  [3]邹艳芳,章立新,高明,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实验教学的协同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9(33):172-174,185.

  

  [4]杨栋林,廖文雪,林万华,等.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6):220-221.

  

  [5]刘群.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4):92-94.

  

  [6]陈欣,王海香.“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林院校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3):187-188.

  

  [7]徐玲,魏恒伟,魏灵灵,等.基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氧化型石墨烯制备实验为例[J].大学化学,2020,36(3):76-82.

  

  [8]张桂斋,苗峰,周晓艳,等.新农科背景下仪器分析课堂改革初探[J].山东化工,2020,49(6):193-194.

  

  [9]马超,曽红,王宏祥.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5):185-189.[10]丁佳红,柴瑞娟,薛正莲.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下的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9):277-279,282.

  

  作者:许燕珍 詹福建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