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与点评

2022-06-08

执教:刘 艳 点评:余建文

片段一: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播放音乐片段“爸爸去哪儿”)。听出来是什么音乐了吗?

生:是“爸爸去哪儿”。

师: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用到哪个器官呢?

生:用到了耳朵。

师:是不是有了耳朵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点评:导入阶段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爸爸去哪儿”片段,点燃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耳朵这一听觉器官,是本节课很好的开场。

片段二:认识耳朵的结构组成

师:刚刚我们提到了耳朵,你的耳朵带来了吗?(学生笑着摸耳朵)你了解你的耳朵吗?你知道耳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生:耳膜。

(教师纠正:应该是鼓膜,并贴“鼓膜”板贴于黑板上。)

生:耳蜗。

生:听小骨。

生:听神经。

生:耳道。

(教师纠正:应该是外耳道。教师提前准备了板贴方便移动,学生回答时将各部分名称一一贴在黑板上,而且贴的时候各名称无序摆放。)

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生:我喜欢看科普书,书上介绍的。

师:真不错!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份关于耳朵秘密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有个任务给你——请每个同学认真阅读,用笔圈出组成耳朵的名称来,再看看能不能“对号入座”地填人下面的耳朵结构图中(课件出示)。

(学生自学资料、填图,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学生汇报,并在投影仪上展示填写的耳朵结构图,师生共同完善。)

师:老师也填写了一张结构图,一起来看(PPT出示)。耳廓在哪里呢?你能摸到吗?

(师生各自触摸,认识耳廓。)

师:再伸出你的小手指,轻轻地伸进你的耳朵眼里,这个通道就是外耳道。还能摸到里面的部分吗?

(同学们摇头。)

师:里面的部分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了,但没关系,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耳朵模型,我们一起来认识。

(教师出示耳朵模型,和学生一起指认耳廓、外耳道后,取出模型中的结构并介绍。)

师:外耳道的末端就是鼓膜。它是一层非常薄又紧绷的皮肤,和它相连的是听小骨。这个螺旋形的是耳蜗,和耳蜗连着的这束黄黄的东西就是听神经。

点评:耳朵组成结构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先给予学生这段耳朵知识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后,再填写耳朵结构图,就简单多了。紧接着,又出示耳朵模型,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耳朵的组成,化抽象为具体。本片段用到文字、图片和实物模型多种手段,旨在引导学生对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及听神经五部分形成正确的认识,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片段三:了解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师:认识了耳朵的组成,那它们是怎样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呢?就先来说说露在最外面的耳廓吧。耳廓发挥着什么作用呢?请你猜猜看。

生:我认为耳廓可以帮我们把声音放大。

生:我认为耳廓可以聚集声波。

师:同学们很有想法。刚刚我观察了一下,有的同学耳廓很大,有的同学耳廓很小,你们觉得它们听到的声音会有区别吗?

(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表示不确定。)

师:那我们来做个小活动体验一下吧。你看,老师这有个纸筒喇叭,我用它小口的一端围住我的耳廓,这样我的耳廓就变怎样了呢?

生:变大了。

师:那你觉得老师变大的耳廓和你们的耳廓相比,听到的声音会不会有区别?

(老师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制作纸筒喇叭,以备课堂实验使用。)

师:我们每个同学就来体验一下。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然后用纸筒喇叭围住自己的耳廓,继续听一听,看有没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个活动,需要有什么样的环境呢?

生:安静。

师:现在我们试一次,看看能不能做到安静呢?(轻轻地)你们觉得可以开始了吗?

(学生轻轻地点点头。)

师:(播放音乐)感觉到不同后,就请你轻轻举起小手。

(师生共同体验。)

生:刚开始听到的声音不大,当我用纸筒喇叭围住耳廓后,发现声音变大了好多。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耳廓大,听到的声音就大。

师:听到的声音大,说明聚集的声波怎么样呢?

生:说明聚集的声波多。

师:所以耳廓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

生:聚集声波。

师:耳廓可以收集声波(贴板书)。所以,当我们在听远处声音的时候,会做什么姿势?

生:(做动作)用手把耳廓围起来听。

师:说得很对。但你知道吗,有的动物就不需要这样,因为它们天生就有又长又大的耳廓,不仅如此,它们的耳廓还会动呢?你知道它们吗?

生:小兔子。

(教师出示PPT图片:兔子、狼狗、狐狸。)

师:你觉得这样的耳廓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可以帮助它们收集更多的声波,能够耳听八方,听觉灵敏。

师:说得真好!所以,这样大、长的耳廓可是它们逃避天敌、发现猎物的一个法宝哟!

点评:在认识耳廓作用这个环节,老师并没有急于告知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观察到耳廓外形大小有区别,随之预测耳廓大小对听到的声音有无影响,然后用提前制作的纸筒喇叭来体验,最后以小兔子、狐狸等动物的大耳廓进行拓展,学生很容易总结出耳廓的作用,而且印象深刻。

师:耳廓收集了声波,进入了一个通道,即外耳道。轻轻地把小手指深入耳朵里,你能触摸到的这个通道就是外耳道了。这个外耳道可以帮助我们将声波传递到耳朵的内部,所以它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声波传到了鼓膜,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刚刚说,鼓膜是一层很薄的皮肤,所以我觉得声波传到鼓膜,鼓膜可能会振动。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实验。(出示纸屏)这是一个纸屏,这层薄薄的牛皮纸就模拟耳朵里的鼓膜,在它的上方吊了一个很轻的乒乓球。(出示大鼓)这个大家很熟悉了。下面请一个力气大点的男生帮我抱着这个大鼓。

请大家仔细看,(敲击鼓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当老师敲鼓的时候,我看到乒乓球也动了。

师:老师敲的是鼓,球怎么会动呢?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组认为,乒乓球动的原因是因为纸屏振动了。

生:我们也同意,再补充一点:老师敲击大鼓后,鼓面先发生振动,产生了声音。声波传到了纸屏,引起了纸屏的振动,所以乒乓球就动了。

师:所以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

点评:鼓膜在耳朵的内部,不容易观察到,借助耳朵构造模型,只能观察到鼓膜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用大鼓和吊有乒乓球(特点是轻)的纸屏做实验,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让学生感知声波对阻碍物的影响,了解鼓膜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鼓膜是一层非常薄、又轻又紧绷着的皮肤。如果不小心捅破了怎么办?

(老师边说边捅破一张纸。)

生:鼓膜捅破就不能发生振动了,我们肯定就听不到声音了。

师:说得很好。我们现在想一想,刚刚说如果没有了外耳道,鼓膜就和耳廓相连,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生:如果鼓膜就和耳廓相连,稍不注意就会把鼓膜捅破了。

师:是啊,所以你觉得外耳道除了有“传递声波”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吗?

生:外耳道还可以保护鼓膜。

师:说得真好!外耳道和鼓膜都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应该怎么保护呢?

生:我们不能用力掏耳朵,否则可能就把鼓膜捅破了。

生:游泳的时候,我们耳朵进了水,要及时用棉签擦干净。

生:也不能用尖硬的东西去挖耳朵。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希望大家好好保护外耳道和鼓膜。

点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空洞的,需要借助一个好的载体和平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很好地利用实验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不仅让孩子了解了外耳道和鼓膜的作用,而且增加了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为后面学习“噪音”及“如何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作了铺垫。

师:鼓膜产生振动后,把振动传递给和它相连的听小骨。听小骨是由三块骨头组成的,每块听小骨非常小,比一粒米还要小呢。别看它小,它可以把振动的幅度加大,从而传给和它相连的耳蜗。耳蜗是螺旋形的,像什么啊?

生:它像蜗牛的壳。

师:这个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它可以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再传给和它相连的听神经,由听神经传给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判读,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现在你知道了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个动画回顾一下。

(学生看动画——声音传递的过程。)

师:谁能帮我把黑板上组成耳朵的各部分按照耳朵听声音的过程,排个先后顺序?

(学生排序,略。)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生: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人到鼓膜,鼓膜产生振动,传给听小骨,听小骨可以把振动加大,传给耳蜗,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可以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再传给听神经,听神经再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师: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你们听到掌声了吗?谁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到大家掌声的呢?

生:我的耳廓收集了大家掌声的声波,由外耳道传到了鼓膜,鼓膜产生了振动,传给听小骨,听小骨把振动加大,传给了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再传给听神经,听神经再传给大脑,我就听到了掌声。

师:我建议大家把更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点评:认识了耳朵的结构及其作用后,教师先采用动画帮助学生认识声音传递的顺序及过程,这时学生就容易掌握和理解了。再通过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列老师贴的板书顺序,以及让学生口头说声音传递的过程,尤其是通过让学生讲述“如何听到同学的鼓掌声”的具体实例,进一步巩固认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水到渠成、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另一个教学重点。

片段四:认识噪音及其防治

师:耳朵可以让我们听到很多声音,我们来听几段音乐放松一下,听完后请告诉我你的感受。

(播放五段音乐,前三段舒缓、优美,后两段较剧烈、刺耳。)

生:开始听前三段音乐,感觉还蛮舒服的,很美,听到后两段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刺耳、难听、不舒服。

生:我也感觉一样,后面两段听着我都不想听了,就把耳朵捂起来了。

生:是啊,前面听着很悠闲的,后面听着吵死了。

师:老师和你们的感觉一样。像后面两段这样的嘈杂、让人听了不舒服、厌烦、不喜欢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噪音”。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很多地方都有噪音,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认识噪音。)

师:如果我们处在噪音的环境中又不可避免,应该怎么做来保护自己呢?

生:把耳朵捂起来。

生:戴上耳塞。

生:提醒周围的人尽量不产生噪音。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一起来学习一下。

(播放视频:噪音的防治。)

师:噪音对于环境来说也是一种污染,过高过强的声音会破坏人的情绪,甚至会损伤人的听力。所以我们开始的时候问到:是不是只要有耳朵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生:不是的。

师:你知道吗,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听不到音乐,或者听力有障碍,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生:我们不能嘲笑他们,应该尽量去帮助他们。

师: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和他们交流呢?

生:手语。

师:你会做手语吗?

(播放视频:手语版《感恩的心》。)

师:老师希望你们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充分利用自己的耳朵来感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点评:这个环节以听音乐、说感受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入“噪音”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噪音,了解减少噪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该如何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得到生动的体现。

总评

本课利用自学耳朵知识资料、认识耳朵模型、做纸屏实验活动、观看动画视频、贴板书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耳朵的结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以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几组自制简易教学具的运用,将抽象转化为具体,设计得非常有趣、巧妙和新颖。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通过看、听、做和说,很自然地接受了科学知识,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得以落实。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研室

( 21002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