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学校应如何打造名师团队

2022-06-08

●谷淑园

教育成败,系于教师。作为校长,都希望自己的学校能跨入名校的行列。要打造一所知名的学校,需要一大批在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声誉和权威的教师支撑,“因为有名师,才有名校”。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一支思想型、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名师队伍,来加快名校建设的步伐,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慧眼识名师,做名师发掘的“伯乐”

名教师的成功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学校要善于发现那些热爱教育、追求事业、学识渊博、勤奋钻研的教师予以培养。首先,要成立“名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日常工作由教导处负责。其次,通过活动比、组内推、学生及家长评,领导选等方式把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遴选出来,作为名师培养对象。

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知人善任,善于发掘教师的潜质。31岁的王老师刚调入学校时任二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第一次听她的课,发现组织教学很不理想,学校领导不太满意。后来经过找她谈心,校长确信她有素质、有上进心、有潜力,并送她外出听课学习、提供机会让她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发挥优势让她为全县班主任做辅导,使她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在不久后的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她脱颖而出,让大家刮目相看。如今她尽心从教,勤于研究,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及家长们的喜爱,并成为学校名师培养对象中的一员。

二、环境育名师,提供名师培树的“摇篮”

名师的培养与成长,需要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环境。

1.领导环境。一所好学校必须先有一个好校长,校长以身示范带出一个好班子,班子的团结进取会促进整个校园的和谐统一。

2.制度环境。学校必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争做名师的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名师培训制度》《名师奖励制度》等。设立名师培养与科研补助经费,用于培训、考察调研、科研等活动,以保障名师培养计划的落实。经培养、培训、考试、考核合格的名师培养对象,享有评聘、各类评优以及选拔为领导的优先权。把教师获得的校级以上的所有业务类奖励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中。所有在报刊上发表论文的教师,学校补助与稿费同等数额的奖金。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工作。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将为中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让他们灵动的思想重新绽放开来。

3.学习环境。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学习环境非常好的学校。学习固然要靠自觉,但氛围也很重要,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所以,学校必须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一个学习型的校园。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手段,能让人放松身心,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品位。如,学校可举办“教师讲坛”“读书沙龙”等校园文化活动,不管校长还是普通教师,每天都抽出半个小时来学习;每个学期至少读2-3本教育、文学方面的专著;每学期评选表彰学习标兵等。

4.人际环境。教师要成长,离不开集体。特别是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中,每个教师在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学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实现共同成长。学校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更要注重和谐校园的建设,组织名师共同体,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同时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对名师自身价值与情感需求有正确而清晰的认识,一定要做到科学化、人性化,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这样才能做到以管理促成效,为名师工程高效持续地发展保驾护航。

三、精心塑名师,铸就名师成长的“阶梯”

1.走出去,学善其身

教师培训是名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工程,而高层次培训更是名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及各级各类网络培训,并定期派骨干教师赴全国名校参观锻炼,学习名校名师的成功经验。

2.请进来,以他山之石攻玉

学校要结合教育热点,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使骨干教师了解当前学科教学最前沿的成果与动态,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同时还可以聘请全国名校教师来校指导、上示范课,让教师切身感受名校成功的教学方法,领略名师的风采。

3.沉下来,苦练真功

名师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学校的校本培训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平台。

一是脚踏实地,明确目标。学校要对确定的名师培养对象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学校“名师库”,健全教师成长档案袋,鼓励教师制定个人年度和三年发展计划,提出自己努力的目标和任务。名师培养对象不仅要高质量完成自身的教育教学任务,完成读书、进修等继续教育任务,而且要率先投身到教科研工作中,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同时还要依据培养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富有特色的个性化目标。

二是以老带新,加快成长。每所学校都有一批德教双馨的老教师,他们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在分工时,要注意新老搭配,老教师与名师培养对象共同带班、带组、带学科。让这些老教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用他们的声望,带领出一批又一批为人师表、业务出色、求真务实的学科领头雁、青年骨干教师、青年名师,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教科研一体,搭建成长平台。首先,注重教研活动和教学反思。让教师学会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如举办讲课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经典诵读大赛,优秀论文、教案、课件的评选等,让他们通过系列教研活动,汲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其次,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提供“试验田”。学校结合教师教学实践及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问卷调查、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研讨、组织观摩课交流点评、撰写论文、讲示范课等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科学用名师,搭建名师展示的“舞台”

名师的效应就在于领跑与辐射。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名师”在校内搭台,使他们的成功经验首先在校内得到推广,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成“墙内开花,园中香”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更多教师步入名师行列,扩大名师的后备队伍,推动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

1.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学校对经培养的名师要善用、重用。首先要量才而用,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就让干什么;其次要选材试用,开设见习岗,选有能力的名师,给他们加担子或放在重要的岗位进行历练,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才华、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

2.开展名师课例研讨活动。让每位名师每学期至少为全校教师讲一节示范、研讨等形式的公开课,让名师在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通过他们的教学思想、方法、智慧和艺术,为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榜样示范,

3.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每一位名师担负起学校教育教学的接力任务,以“即知即传人”的方式与1-3名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通过开放师傅课堂、走进徒弟课堂、师徒同上“精彩一课”等形式,加强名师梯队建设。

五、全力推名师,做发挥名师效应的“红娘”

名师需要推介,除了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外,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名师参加上级教科研等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让“墙内开花,墙外也香”。如,扶植教师参加省市课堂教学大赛,组织名教师参加“校际交流”“送课下乡”活动,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推荐名师的教科研成果等。让那些学有专长、教学有特色的名师有机会去与外地名师交流、学习与竞争,并从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知名度,并通过名师的外围效应提高学校办学的品位和影响力。

学校要不断创造优质环境,努力营造争作名师的浓厚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培育名师的苗圃,最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名师团队,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

(作者单位:河北迁西县实验小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