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初中生反学校文化行为诱因及干预策略

2022-06-08

张根应

初中生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大人,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由于个体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内部期待与外部现实的不平衡矛盾,容易诱发任性、逞强、冲动、不守纪律、滋扰他人和秩序等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行为举止,即反学校文化行为。然而,学校是按照社会赋予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所有学生成为社会人的场所。从学校职能视角看,初中生的反学校文化的问题行为,必然会对学校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产生影响和冲击,消解学校的育人效能,阻滞学校的文化建设,长此以往,也危害其身心健康成长。不过,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并不是特殊的、令人讨厌的“差生”,而是具有“心理危机”的、亟待从学校教育上解决其发展问题的学生。基于此,本文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成长环境等方面剖析其诱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

一、诱因剖析

1.身心发展失衡。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初期,身体快速成长。然而,相对于生理发展而言,心理发展明显滞后。常常会出现奠名的困惑和烦恼,叛逆心理明显、好奇心加重、敏感多疑、情绪波动大。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其心智能力不能有效控制因身体渐趋成熟而衍生的冲动,如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极易发生行为偏差。

2.认知能力局限。初中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快速形成期,开始思考社会问题,也能够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但是,由于其心智尚不成熟,生活阅历浅显,认知水平不高,看待问题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而往往事与愿违。愿望与现实的落差,极易生成怨恨、不满等消极情绪,引发对立、迁怒、发泄等行为。

3.教育方法失当。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教育方法不当,尤其是讽刺、挖苦、辱骂、体罚等极端方式,极易挫伤其自尊,引发逆反、对抗等消极情绪,进而常常会做出一些过激举止,宣泄内心愤懑。 4.家庭成长环境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包办一切,满足一切,容易使孩子形养成依赖、唯我独尊等不良性格,往往会目中无人,我行我素,不屑制度与规范。与此相反,一些农村留守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致使对父母渐生怨恨,产生叛逆心理,变得脾气暴躁、冲动任性、难以沟通,加之缺少有效约束,极易诱发反学校文化的问题行为。还有一些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睦,使孩子产生消极悲愤情绪,容易生成一种狭隘和偏激的心理特质,更多地会表现出对社会或他人的不满和敌对,做出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5.不良文化侵蚀。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各种价值观相互交织,其中诸如新的“读书无用论”等一些消极思想,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带来冲击,造成一些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混沌,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淡漠,极易诱发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疏离于主流文化,甚至反抗主流文化的情绪和心态。这种内隐意识一旦形成,必将外显于其言行举止之中。

二、干预策略

1.正面教育。初中生身心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其可塑性,教育正是建立在学生的未成熟性基础之上,没有学生的未成熟性就没有教育。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认知自己的情绪变化,帮助其掌握克服不良心理倾向的方法,从生理、心理、环境等多角度引导他们有效释放心中的压抑、忧郁和烦恼,消解他们的叛逆、焦虑、冲动等情绪。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运用自己的理性与意志,控制不良欲望与情绪。

2.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基于学生心理层面,运用心理学方法来化解学生心理矛盾、困惑和问题的一种教育方法和艺术。因此,不能用政治说教和理论灌输的方式。要立足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关注内心需求人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冷暖,善待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真诚帮助他们实现合理诉求。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心,用真情化解其消极对抗情绪,不断平衡其心理状态。 但也应该看到,思想教育也具有心理疏导功能,二者具有内在关联性。只不过,思想教育是从说服引导人手,通过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及理想前途等正面教育,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激发积极向上的动机。思想问题解决了,心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因此,心理疏导要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相得益彰。

3.赏识激励。初中生出现的反学校文化行为,主要是由于其自主意识不成熟,内驱力不足引发的。然而,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且具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不同个体的个性特点,找准唤醒其主体意识的切入点。尊重他们的天性发展和尊严,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们,做他们的良师和挚友,拉近心理距离,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使其“信其师,亲其道”。善于发现并适时鼓励其取得的进步,挖掘其优势,激发其潜能,促使其树立信心,找回自我,培育其积极向上的情感。

4.文化引领。从文化的特质来看,文化就是人给自己的社会行为编制程序,而有序化的人类生活在根本上依赖于文化的程序。显然,健康向上的文化能规范人的自然天性,遏阻混沌的、盲目的本能。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主流文化的促进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精神。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组建各类社团或兴趣小组、社会实践小组等,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求真、寻善、向美,远离网络、影视传媒等不健康文化场域中恐怖、暴力诱惑。开展活动时,放手让其自主管理、总结评比。由于初中生具有逞强好胜的性格特质,会自发形成合作、竞争、向上的氛围,产生共生效应,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增强其自律意识。

5.亲情感悟。家庭是矫正初中生问题行为的重要阵地,要提醒家长避免过分放纵或无情惩罚两个极端,对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反学校文化问题行为,要有理解之情、宽容之心,不抛弃、不放弃。悉心剖析失范行为的危害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教育,循循善诱,在亲情交流中,促使他们将客观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道德要求。正确对待个体差异,不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孩子比,当孩子有进步时,及时鼓励,着力发掘其潜能,培养积极情感。

对于留守儿童,教师要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心灵滋润。充分利用校内留守儿童之家这一阵地,广泛开展体验亲情、感恩教育等活动,用温情抚慰他们孤独的心灵,促使其对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从而打开其心灵之窗,化解心理困惑和冲突。

6.言传身教。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仍保留一定的向师性,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敬佩、钦慕和积极关注等。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作为自己效仿的榜样。为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师表形象,遵纪守规,履职尽责,率先垂范,以自己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引领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仰慕感。这样,学生就会在效仿中不知不觉地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7.善用批评。批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管培俊在第25个教师节做客人民网,回应教师批评权时指出,教师不敢批评,不敢管理学生是渎职。对于初中生的反学校文化行为,教师不可采用斥责、辱骂等粗暴方式,但也决不能姑息迁就。然而,批评责备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才可避免重蹈覆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会影响其对事物的接受程度,情绪愉悦时,容易接受批评。因此,要选准时机,在学生情绪低落时尽量少批评学生,同时,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讲道理、讲危害,重在指出改正措施。切忌大声嚷嚷,更不可诋毁学生人格。否则,会适得其反。

采用正面教育、心理疏导、赏识激励、文化引领、亲情感悟等策略,矫正初中生的反学校文化行为,要根据其诱因及不同个体的性格特征,因人因时而异,不可僵化。关键是要培育其主体意识,增强自律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激发积极向上的内驱力,从而化外在他律为内在自觉。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中心学校)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