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第一时间”——经济高效的教育策略——对中小学及时把握教育时机的认识

2022-06-08

周明伦

教育对时间最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时间”,失去了第一时间就等于失去了最完美的机会、

马克思说过,“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正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生命的每一时刻就是教育的第一时间,一个个第一时间相衔接,即成为人生旅程,他正在成为原本的那个人,而教育理念和教育惰性导致滞后的教育,往往并未让他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有相似的特征。教育的契机是“第一时间”,作为一名教师、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树立“第一时间”观念,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把握“第一时间”,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践行科学的发展观。

一、第一时间抓落实,求真务实的教育策略

如今的教育发展如火如茶,上级工作部署、经验总结现场会、校长论坛、专家讲座、观摩研讨以及各种形式的培训等,这种从未有过的改革引领节奏,使参与活动的每位基层管理者和教师即时产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像一根戒尺,重重地敲击着心灵。然而,当我们“满载”归去,是否在第一时间落实会议精神?是否在第一时间将他人经验整合于教育教学中?是否第一时间“树起竿子见到影子”?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不缺智慧,不缺诱人的规划,不缺先进的理念,不缺灿烂的目标,缺少的是第一时间“抓具体,具体抓”的行动,缺少的是第一时间“精确、务实”的丁作作风。

“时乎时乎不再来”意思是说,要掌握时机,当机立断,趁着事物发展中出现有利联系条件时,应迅速决策和行动,否则就会失去时机。任何决策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同时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决策出台后,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落实,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商界的“第一时间”是效率和金钱,战场上的“第一时间”是生死和存亡,而教育的“第一时间”是学校和孩子发展的质点,关键的质点能决定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方向,能影响到不只是一代人。因此,我们在落实指示、贯彻政策、决策工作、借鉴经验、完成任务、处理问题时,要准确把握“第一时间”,雷厉风行、求真务实地开展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第一时间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文关怀的教育策略

科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就要关注学生认知、运动、审美、尊重、成就、友谊、荣誉、自我实现等自然、社会和精神需要。现实中,这些需要往往被现实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和教育者不健康的心理所扭曲,因而基本的需要理想化,脱离了那条原本充满生机的轨道。当渴望、企盼在一次次等待之后,失望、落寞、消极、厌学接踵而来,鲜明的棱角被钝化。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一位个性被摧折的学生将来怎能出类拔萃;一所个性被扼杀的学校怎能培养出栋梁之材;一个个性泯灭的国家怎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及时满足学生迫切的合理的需要,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及时”就是“第一时间”。

人的需要是多元的、千差万别的,这对教师和管理者的观察、判断、分析等洞悉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能从学生的表象、行为、心灵中“第一时间”发现需要的东西,找出教育要求与学生身心需求的结合点,那么其教育效益事半功倍。在实际丁-作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学生个性展露的初始阶段,他由于刚生发出嫩枝,需要阳光、雨露和园丁加倍地呵护,切记不做修剪冬青的园丁——把剪刀,一个标准。

鉴于以上观点,我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灵活地、科学地实践,对以下几点要特别关怀:

1.第一时间表扬激励

有位专家说得好:人的缺点可以看不到,但人的优点不能漏掉。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第一时间表扬激励,满足他们追求尊重、赏识和成就感的心理需要,让每个学生看到希望。如,第一次举手,第一次做好事,第一次提意见,第一次承认错误,第一次取得优异成绩……“第一次”是他们瞬间爆发的勇气和力量,很难得很珍贵,此时激情地赞美、肯定、点拨,会使情感碰撞、心灵交汇、智慧对接,从而产生的愉悦、自豪、鼓舞、激情会成为一种无与伦比的动力。也许这个“第一次”就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千万不能错过。

2.第一时间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强势智慧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重新建构了“智力观”“学生观”“教育观”。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确实发现学生存在的智力差异,以往都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作为教学和评价的重点,而忽视了其他智慧潜意识的早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强势智慧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中“闷死”。学生在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方面得到了较充分地发展,而有些智慧像“处女地”一样,有待去发现和开发。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校园和社区生活,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机会,给他们以空间和时间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融入其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其强势智慧紧密相连),那我们在第一时间里就能发现其强势所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进强势智慧纵深发展。因此,第一时间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强势智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转移传统教学和评价关注的重点,因材施教,张扬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尤为重要。

3.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有问题”

翻阅“问题学生”的成长历程,不难看出,他们都是从开始的“小问题”在教育者不经意或存有无关大碍心理时从身边溜走,小问题堆积成了“问题学生”。作为学校教师,有其他教育者无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和责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知早恋、拉帮结派、逃学、迷恋网络、挥霍、暴力、偷窃、心理疾病等问题一旦形成动力定型,其教育难度可谓功半事倍。从“小问题”到“问题学生”的过程大多很难游离于校园教育的视野,只要我们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分析问题的诱因所在,充分认识学生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突发性和艰巨性,把“有问题”看作特殊资源,看作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第一时间举起“越位”的旗子,第一时间吹响“违例”的哨音,第一时间施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这是教育的理想结果。

三、第一时间信息整合施放——争取主动的教育策略

信息加工是当代前沿科学,学校是生产、加工、吸纳信息的基地,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熏染,往往忽视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教育中的惰性已阻碍了教育的经济性,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在第一时间里创造应该创造的教育效益,浪费的是不能重复的时机。

1.教育资源第一时间利用

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校本的本外的、国内的国外的、物质的精神的、显性的隐性的、褒扬的贬斥的……资源就是财富,有些资源转瞬即逝,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就等于浪费了财富。第一时间抓住了这些易逝的资源就等于给教育教学和管理添加了催化剂。这类教育资源可归纳为下列几种:一是时事性的,二是研究性的,三是彰显性的,四是培训提高类的。

时事性与生成性资源应对策略:第一时间宣传造势。开主题班团或队会,举行演讲、辩论、故事会等活动,利用小广播、黑板报等校园媒体广泛宣传,让事件深入人心,达到顺势教育的目的。

研究性资源应对策略:建立大视野、高起点的教育理念,及时关注前沿动态,跟踪其发展进程。

彰显性资源应对策略:第一时间表彰。大会公布,张榜公示,校园媒体宣传等,广造舆论,张扬先进。

培训提高类资源应对策略:第一时间发现、收集、吸纳专家和教师创造出来的生动、鲜活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富有个性的思想,同时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让教师之间互通有无,共同分享。及时阅览网络信息、参与教育网站交流:对于教研部门组织的培训等活动,受参与人数限制,要第一时间再培训

2.第一时间反馈

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是经过个体或群体细致加工后提出来的,是个性发展和学校民主化的体现,如果能在第一时间里反馈,足能使其得到满足,尊重、自我实现的情感体验,对其创造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在课程改革中,对知识、方法、评价等产生的疑问要第一时间反馈,听完课要第一时间反馈,学校组织的活动要第一时间反馈……学校要建立动态的多向的反馈模式,同时要特别重视隐性的反馈?反馈者首先要快速地对信息进行判断、评价、提取、整理,然后积极准确应对,才能实现反馈的情况意义、监督意义、评价意义和整合意义,反馈是学校信息流通的重要形式,反馈是创造性劳动,反馈渠道畅通无阻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3.第一时间反思

经验型的教师总是在教学过程结束的第一时间“重放”教学过程,审视主观的我,客观的我,找差距,找问题,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写出教学小结,积累经验,为以后的教学积累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课后小结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反思例子。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反思的地方很多,行政命令要反思,批评教育要反思,计划落实要反思,规划的可行性要反思,评价的合理性要反思,事件处理要反思,保障措施要反思,对所有工作的实效性都要反思、教育者天天要反思,时时要反思,更要第一时间反思,因为改革是在前人未从走过的路上摸索前进,没有反思的改革往往误人歧途,没有反思的教育成果是畸形的。反思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过程,第一时间反思能力是学校和教师自我发展的隐性资源,是创业、敬业、精业、纠正价值取向偏差不可或缺的条件。

4.第一时间沟通

从人际关系和管理的层面谈沟通,更有现实意义。信息的交换、交流和整合可通过沟通来实现,沟通是平衡心理形成一致意见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沟通就没有合作,沟通是合作的基础,是学校组织形成凝聚力的有效方法。沟通的时机是“第一时间”,如果失去”第一时间”,等到问题滋生、蔓延再去解决,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信手解决的问题变成棘手问题,积怨成恨,“蚁穴溃堤”则为时已晚,只有第一时间把话说出来,意见提出来,问题摆出来,梳理思想上的纠葛,打通观念的芥蒂,统一认识上的分歧,坦然面对现实,才能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励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变革,使学校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管理职能的发挥。

应该指出,善于沟通的人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善于第一时间沟通的教育过程总有勃发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有浓厚沟通氛同的学校是人本化的学校,大有希望的学校、

5.第一时间学习

教师的知识储备倡导“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故此提出“第一时间”学习策略,它既满足了教师知识储备的要求义满足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当今社会知识如流水一样不断发展,不断更新,不学习,懒于学习,不积极学习都可能被时代淘汰,只有第一时间学习,不断自我超越,才能抢占职业(起码是岗位)的制高点。争做学习型的教师,构建学习型组织是生存所需,大势所趋。因此,第一时间学习是与时俱进的极具生命力的学习。

四、“第一时间”与“安全第一”同步——预防为主的教育策略

学校是弱势群体,其脆弱属性显露无遗,极易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侵害。近几年校园发生的特大伤害事故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官僚主义作风、思想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是导致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责任形同虚设,安全隐患熟视无睹的根本原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是要树立“第一时间”观念,居安思危,加强安全教育,积极主动地部署防范措施,视学生生命和国家财产高于自己的一切利益。

校舍及校园附属设备中的安全隐患,只要我们有“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它的存在,如,校舍主体结构变异,廊道、楼梯流通的数量超标,校舍附属构件年久失修,消防、用电设备的使用指标下降,校园附属设备老化等:

校园最大的安全隐患存在于管理中,管理上的疏漏和松懈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保安措施不得力,食堂进货渠道、加工工序不规范,廊道、楼梯无序奔涌,课间活动混乱,体育无保护下的器械运动,实验时不规范的操作,无纪律的课外实践和劳动等都属于管理问题,所以,抓安全管理是当前安全工作重中之重。学校管理者要深入到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第一时间发现管理的漏洞,把隐患当成杀手,第一时间治理,防患未然:

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平安校园”建设依赖于安全教育。虚心接受他人经验和监督,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是实现“平安校园”的前提。但是,中小学校园是未成年人的世界,难免意外发生,此时坚决不能逃避责任,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救护,第一时间报告(报警、汇报等),第一时间保护现场,第一时间取证等,把损失与伤害以及责任降到最低点。在伤害事故处理时,要第一时间拿起法律武器,以防掉进人情的陷阱:

“第一时间”因人因事因环境不同而不同,“第一时间”是教育能量的引信,“第一时间”是克服惰性的武器,“第一时间”是最经济最恰当最人性化的时间,因此,“第一时间”既具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以上谈及的“第一时间”,是我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亲历所得,无套用的模式,能驾驭“第一时间”是凭丰富的师德、知识、心理、机智、法制等教育储备。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登瀛小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