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教师的尊严来自于专业成长

2022-06-08

杜志民 张晓川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学识等的认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权利。教师的尊严是过有品质的教育生活,是熟岗精业,成全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师道尊严”犹如唇齿相依的关系。那么,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哪些方面?笔者认为,应包括专业素养、崇高师爱、精湛教艺。教师只有专业成长,才能赢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尊重,过有尊严、有品质的教育生活。

一、尊严来自于读书———提升素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内涵极为丰富的事业,这就决定了教师专业素养构成的复杂性。教师要受人敬仰,必须提升素养,读好三类书,丰厚底蕴,“慧中”才能“秀外”。

一要读好教育艺术类书籍。这是“激扬”之本,为潜力。在读这类书的过程中,教师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获,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教育主张,做好自己的专业规划,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业成长意识。读这些书,教师才会大气、有书卷气,提升自己的品位、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教师养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泡上一杯清茶,灯光映窗,漫卷诗书,一旦读书有所悟,落笔成章,其畅快之情不容言表。

二要读好学科专业类书籍。这是“咬定”之本,为实力。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三者的根基是教师读书,唯有读书,方能达到“教”有活力,“学”有张力,“研”有功力。在读书过程中,把本学科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方法、前沿的专业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学》里的名师课例,通过学习,引导他们揣摩名师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研究名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经验,挖掘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帮助他们寻找教学规律,积累学习心得,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以阅读的方式度过空闲的时间,虽读得有些憔悴,但心灵却成熟坦然,教艺却日臻完善,教师的教育人生,将有很多梦想能够实现。

三要读好文化修养类书籍。这是“超越”之本,为魅力。我们可以让教师读一些教育名家传记,在了解名师成长的历程中,教师就不仅仅是在读书,而是在读作者的生活经历与实践感悟,在读作者的人生况味和精神风貌。书籍中名师那激动人心的豪壮情,催人奋进的崇高情,怡神养性的美好的情愫,会使教师的感情特别丰富和细腻,特别饱满和高贵,从而唤醒教师心中的激情,促进教师永远不满现状、不断进取、大胆创造、革新自我,追求那种激情满怀的生命境界,消除“职业倦怠”,实现教师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二、尊严来自于师爱———关爱学生

师爱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砝码。师爱是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一位专家做过一个调查:“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反馈的情况是:友善的态度,“课堂如一个大家庭一样”;兴趣广泛,带给学生课堂以外的观点;良好的仪表、语调和笑容,使人舒畅;公正,没有丝毫偏差;幽默感,“欢乐而不单调”;良好的品性,“从不发脾气”等。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呢?

首先,崇高师爱是尊重的前提。“师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冰心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而学校中那些草根名师,他们成功的经验都是对学生倾注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时代,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以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其次,行为优雅是尊重的基础。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是相当强。“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真理。教师优雅的言谈举止是气质美的表现,是内在美的外化,是行为美的标杆,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许多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做得不好,教师天天强调,但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既有家长的溺爱,也有教师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如穿着随意、写字潦草、上课接打手机、言语不文明等不良习惯,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位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的享受,使教师成为学生粉丝,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后,品质陶冶是尊重的核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教会学生做人”,要求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教师的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学会和谐地与人相处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三、尊严来自于实力———锤炼教艺

俗话说,“有实力才有魅力”。课堂是教师展示魅力的舞台。有位大师说过:“带着理念进课堂,教学才有风格;基于研究搞教育,教育才有品质”。我们呼唤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呼唤有教学品质的教师,呼唤有教学艺术的教师,就应该始终坚持教师发展的立足点在课堂,生长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念,课堂上,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有风趣幽默的交流,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有豁然开朗的顿悟,有解答问题的欣喜,使教师在教学能力的发展中体验进步与成功,在教学水平的提升中形成有威望的教师。锤炼教艺要做到:

一是教材解读个性化。解读教材和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一要务,教师能否正确地、深入地、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和学生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每学期校本培训的内容就必须要求教师解读教材、分析学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内外练习。其实解读的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在解读中遇到困难,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就进行学习、探讨、研究从而解决问题,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的前期准备。

二是教学方法独特化。“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至理名言。为了让学生习得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得渗透学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学案导学”法、“朗读体验”法、“阅读表达”法、“阅读批注”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应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来进行筛选,注重在教学实践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方法,培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三是教学研究课堂化。学校教科研是由学校教师来完成的,而教师的工作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上,在学科研究中,只有让教科研走进课堂,走近学科,亲近教师,把研究背景设置在课堂,把研究之根植于学科的“本土”中,才会使学校科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学校教科研课题应该来自于教学一线,其指向应该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即让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凝聚成问题,让问题升华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实现问题的解决,用现在时髦的提法就是“问题课题化”。如在小学一年级如何关注学生大量识字,到底是用归类识字好,还是运用字理识字见效快,更有利于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了解汉字美;小学生如何做好习作起步的工作,这些都是困扰教师的问题,我们就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达到教研的作用,研为教服务,教为学服务。

教师只有不断地读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技能,在研究教学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建立自己独特的思想,使自己的专业富有自己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尊严感染学生,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有尊严的教师,过有品质的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福建惠安县黄塘中心小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