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重审音乐学科建设中的美育研究

2022-06-08

【摘要】2018年,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学校美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而目前很多高校在音乐学科建设中都存在只注重技术教育,而轻视美感教育的现象,导致所培养的音乐人才普遍“技术有余,而艺术不足”。本文以视唱练耳课程为例,强调音乐学科要“回归审美”,阐述重审美育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美育;视唱练耳;学科建设;审美


一、视唱练耳的课程定位与特点


随着国内音乐教育、音乐学科的不断发展,视唱练耳早已成为各级音乐专业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程。基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发展现状,认真重审其课程定位是明确基本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前提条件,也是课程有效性与合格人才培养的保障。尤其是近年来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指导下,进一步认知视唱练耳课程属性的理论基础性、技能实践性的综合发展,已成为关乎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试考核方法等一系列办学顶层设计的重要问题。音乐学科中的大多数专业都有其专业技能,并开设了相应实训课程,如声乐、器乐、舞蹈……而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并不是通过直接展示音乐听觉技能“服务”于学科和专业,需要将基础知识结合综合乐感,审美能力渗透于各专业技能,才能体现其作为课程的主体价值。很多院校将视唱练耳课程定位为与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乐理性质相同的纯理论性课程,但就视唱练耳自身的课程特点而言,它是技术技巧加理论实践的一门综合基础课,其教学包括基础乐理、视唱、听辨等多方面内容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视唱”顾名思义就是看着唱,对学生进行以识谱、唱谱为主的音乐基础训练;“练耳”则是以听谱、听辨相关听觉练习为主的音乐基础训练。在教学中不论是“唱”还是“听”,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充分实践,因此视唱练耳课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形式就不能是纯技术性或纯理论性。除了主修视唱练耳专业的学生,目前各级音乐专业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对其他音乐专业学生均开设了至少两个学年的视唱练耳课程,其中一些音乐专业院校的管弦系、声乐系、作曲系对视唱练耳课程的课时要求,更是达到了两个半至三个学年。而其他音乐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如中西方音乐史、乐理和声等课程均为只开设一个学年左右,从课时量也充分体现出了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那么视唱练耳课程对音乐学科内各专业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以声乐专业为例,对音准、节奏的把控能力是比发声技巧更为基础的先决能力。在声乐学习中,若音准、节奏不够准确,即便具备再好的嗓音条件和再强的艺术表现力都是枉然。以表演形式为集体演唱的合唱团为例,其整体演唱水准与各成员的视唱练耳素养成正比,只有团体成员均具备良好的音准和节奏稳定性,才能在作品的排练过程中大幅度提高排练效率。而且只有在各成员确保了音准、节奏准确的基础上,团体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对作品的二度创作。


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的美育缺失


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在其著作《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中提道:“视唱练耳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2017年11月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了“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基本乐科课程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上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进行了《视唱练耳专业是什么专业?视唱练耳课是什么课?———对视唱练耳学科实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的发言,其中提出:“视唱练耳课程要从现行的训练内容扩展到与音乐审美实践密切相关的各种能力的训练;从音乐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视唱练耳课程的目标应发展综合的乐感能力。”目前多数教师仍将视唱练耳的课程学习目标止于“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并没有进一步延伸到“发展综合的乐感能力,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这种在教学中美育的严重缺失,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中只着重训练学生视唱练习中的音准、节奏和单音、音程、和弦、旋律的单独听辨能力,严重忽视了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此必须明确,首先,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的学习意义从来不在于一味追求技术难度——能唱复杂的乐谱或是能听辨出复杂的和弦,而在于通过对音准、节奏的视唱训练以及和弦、旋律等听辨练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训练的难度适中即可。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人才,而不是只有音准、节奏的学习机器。这一价值取向也明显体现在近年来各省联考的视唱练耳试题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次,视唱练耳教学必须要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技能上进行扩展,引导学生在视唱练习曲、听辨素材中体会和发掘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型的“美”,感受不同旋律的力度、速度、调式调性“美”,提升综合乐感。最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这一系列音乐基础能力、审美能力运用到自身的创作表演实践中去,形成具有个性化的“音乐思维”,从而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发展。总之,对任何音乐学科内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乐感都是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的基础。所以视唱练耳课程在教学中要在关注视唱、练耳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美育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有效实施


音乐教育被公认为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科中的重要基础课程,理应在教学中充分实施美育,肩负起唤起人的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使命。如何将美育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视唱练耳课,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在视唱训练中将精唱与泛唱相结合。视唱练习曲通常篇幅短小,其中不仅有音阶、模进和各调式中的变化音专项练习,也不乏大量选自古今中外的音乐名作片段。这是能让学生不断积累音乐素材、拓宽视野、提升审美情趣的良好途径,但在课堂教学中却长期没有被合理运用甚至被完全忽视。因而,要从音程跨度、节奏节拍、强弱起伏、调式调性、风格体裁等角度来考虑,选择具有代表性、艺术性的经典作品进行“精唱”练习。对“精唱”作品要明确其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进行反复多次练习,以达成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演唱为学习目标。除此之外,还要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精唱”练习进行“背唱”。“背唱”的过程需要学生多次练习,反复练习可以强化对调式调性、音程跨度的掌握能力,并结合基础乐理知识加深对旋律中的乐节、乐句、乐段等乐曲的结构元素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提高音乐记忆力,逐渐形成具有个性化的音乐思维。而“泛唱”的目的是通过“量变产生质变”:首先是通过广泛涉猎各类音乐体裁,进一步增强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同时也训练了“拿谱即唱”的新谱视唱能力;其次是将各类视唱练习曲作为“橱窗”,让学生透过“橱窗”尽可能多地了解到各种时期、各种地域、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积累更为丰富的音乐素材。


(二)在教学中渗透多学科知识。视唱练耳既包含音乐基础理论又兼有音乐技能训练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涵盖了音乐学科中所涉及的其他有关学科知识,如基本乐理、基础和声、曲式分析、中西方音乐史、声乐、器乐课等。在视唱练习和听辨练习中将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进行交叉互渗能有效完善整体音乐知识结构,提高音乐综合审美能力。例如:在演唱选自西方歌剧片段的视唱练习曲时,可以结合西方音乐史简介关于歌剧的背景知识,对比西洋调式与民族五声调式的调式特点,在演唱时运用基础声乐发声技巧,练习气息的连贯和稳定。运用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程内容和层次,使各相关的学科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训练中最大限度地产生关联,使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基础”课。


(三)在听辨练习中培养对音乐音响中各组成元素的整体感知觉能力。“有听无感”“有音无乐”是目前学生在音乐听觉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传统听辨训练中,教师往往只在技术层面上强调听辨单个音符和单个节奏型的准确性,忽视了对整体音乐音响的体验和审美。日常真实的音乐音响听觉中的体验是复杂且丰富的,音乐并不是以一个个孤立的音符和节奏型的形式而存在。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感知的角度出发,完整的音乐听觉应包含更深刻的内涵,是一种具有审美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音乐听觉。因此,在听觉体验中仅有对元素的精细化感知与分析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既要训练听辨能力,同时也要发展综合乐感,培养专业的“音乐听觉的耳朵”。


(四)在课堂练习中强化音乐记忆力。音乐记忆力是深入感知音乐以及形成个性化音乐思维的基础与必要条件。发展音乐记忆力包括精细的音响感知觉力、各音乐元素的组织加工力以及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等。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由不同元素结合而成的音响组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辨练习时可以运用多声部音响素材,在对音乐各组织元素进行精细划分的感知觉能力基础上进行扩展,加强学生对综合音响的感知觉与组织的能力,并不断形成音乐记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力。视唱练耳课程以发展音乐听觉作为基本任务,发展的是包含审美力和创造力的音乐听觉,而不是建立在基本乐理知识体系上的元素性听觉。在音乐学科建设中不忘初心,回归视唱练耳课程的本质,避免学科异化,不仅有利于完善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体系,更与未来音乐学科的整体发展前景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J].音乐研究,1998,(04).


[2]罗丽.美育视阈下的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心理的互渗研究[J].艺术百家,2011,(z2).


[3]赵苏.回归本质方得始终——对视唱练耳专业与视唱练耳课程本质的再思考[J].人民音乐,2018,(07).


[4]侯军.视唱练耳教学中乐感的培养[J].音乐创作,2018,(06).


[5]王恒昕.美育在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合理运用[J].艺术百家,2018,(04).


[6]郭声健,邓茜.让艺术教育回归“以美育人”本位[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