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山歌好比春江水——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民歌教学策略

2022-06-08

郑王君

(浙江省临安市天目高级中学,浙江杭州311300)

【摘要】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文章从民歌在音乐教学中远离的现状入手,分析民歌教学困境的原因,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遵原则、抓特点、显主体、展歌声、去采风、择时尚等六方面论述了在民歌教学中的策略,促使民歌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民歌;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冼星海同志曾说过: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在高中新课程教育理念里也明确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传统的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了解它们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它们就是体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以往的结构逻辑和审美取向与今天已有了很大差别,特别是当代的中小学生生活在一个世界文化大交融的社会,西方现代音乐文化和当代审美意识的影响,已经使他们很难与古朴的民族音乐产生共鸣。因此课程标准强调“弘扬民族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一、在那遥远的地方——民歌在音乐教学中的现状

民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它必须传承下去才能体现中国音乐特色。然而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易受外来媒体的影响,现在大众媒体播放的大部分音乐都是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他们听的、唱的都是流行音乐,民歌在他们眼里却是土得掉渣的音乐。我们学生对教材里的歌曲评价是“太难听了”。特别是在上一些民族音乐时,更是没了兴趣,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抗议: “老师,求求你了,别上这些了。耳朵受虐啊!让我们听流行音乐吧。”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去迎合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优秀”课堂教学满意率,可能就会丧失了自己的原则,不上或少上课本中的内容,从而逐步丧失了课堂教学中的“主阵地”。而外,部分教师自己从小接触的就是西方古典音乐,学的是西洋乐器,从心里就有点看不起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曾经的我就有这样的偏见),那么他的音乐教学内容安排上可能也会偏离重心,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价值取向。以上这些现状都会导致民歌滋养土壤的流失,民族音乐的话语权也会被通俗音乐所垄断,而追求新潮、寻求新刺激是青少年的天性,他们迷恋流行歌曲,跟他们从小所受的音乐教育和所处的生活环境的音乐氛围有密切关系,作为教师不能把民歌衰落原因归咎于青年一代,而应该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认识民歌,了解民歌、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逐渐喜欢上民歌。面对传统文化的式微,面对曾经广为传唱如今失去鲜活生命力的民歌艺术,民歌进学校、民歌进课堂势在必行。笔者在近几年的高中音乐教学中进行了民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致力于逐步改善目前民歌教学的困境,以期能够较好地进行民族文化传播,让我们的学生逐步喜欢上我国传统音乐。

二、山歌好比春江水——民歌在音乐教学中的策略

(一)遵原则:民歌教学的基本原则

民歌在教学初级阶段,一定要选择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品,让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内在。同时还应该使学生尽可能充分地投入音乐实践,通过实践来体验他们对音乐感知的探索和发现。那么,如何进行民歌教学呢?笔者认为要从选材、体验、教学语言三方面来把握。

1.选材

民歌是真正具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这点毋庸质疑,但不是每一首民歌都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它的艺术性。现阶段我们使用的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中我国传统音乐,包括器乐、民歌、戏曲、歌剧等内容共占了教材的7/18,将近1/2.5的比例,而民歌占了其中的2/7,且我国民歌和外国民歌各占一半,其中,少数民族民歌和汉族民歌的比例是1:4。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一般来说,学生的阅历、修养、性格以及所受的音乐素养教育程度不同,使他们的审美偏向也各不相同,对民歌接受的程度和方式方法也不同,所以在民歌教学中要选择音调有特点的民歌和选择调式有特点的民歌。换句话说,愈是能够体现出典型特征的民歌,就愈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体验

音乐的表现性是音乐最有价值的部分,音乐实践是帮助学生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唯一途径。教学安排必须以审美体验为中心,且自始自终贯彻体验的原则。我们容易走入的误区就是,过分细化的知识教学导致最终偏离了音乐本身的轨道,这样的音乐课也就失去了其作为艺术课程的目的了。

音乐具有创造性的本质,要想体验其本质,必须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施展音乐方面的创造性。以听民歌和唱民歌为例,单纯被动地听和唱无法满足体验音乐本质这一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听和唱才能真正从主观感受上体验音乐。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

3教学语言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和他们的教学目的相适应,要说明音乐的表现内涵。恰如其分的语言要具有描述性,而决不是解释性。很多时候,我们在音乐教学上容易误人歧途的就是:没有始终关注到音乐内在最有感染力的妙处,而是将注意力转向音乐的外在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所用的方法和语言一定不能成为学生和音乐之间的障碍,要始终集中在音乐的表现性上。

比如劳动号子,它总是伴随着劳动的律动,用一领众和的形式表现出来。山歌一般都是通过男女的对唱形式,将情歌串联起来。另外,人们在唱民歌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舞蹈。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本性和本能的自然流露。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利用民歌启发学生的天性,通过亲身的音乐体验和实践,做到智商和情商的合一。

(二)抓特点:抓住民歌特点,激活民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地域性

德国的蒂斯多惠曾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民歌多姿多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地域性。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它的民歌风格就较为宽广、奔放。江南地区多为小桥流水人家,因此其民歌风格大多柔美、婉转。所以在民歌教学中我通常就从民歌的地域性导入。比如在《独特的民族风》一课中,涉及到三个少数民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这三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着丰富的民歌资源,如果仅从课本人手,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的积极性。因此课前我先用大屏幕视频导入,展示三个民族的服装和舞蹈动作,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再由学生聆听、感受、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通过分享交流,获取相关民歌的地域文化,从而达到感性和理性认识上的统一。

2方言性

方言性是民歌艺术的精髓,也是民歌教学的难点之一。我国幅员辽阔,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各地自然地理悬殊很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导致各地在语言、风俗、审美心理上都形成了不同特点,且生活地域的局限性,学生对各地民歌的了解甚少。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民歌的方言性呢?我在民歌教唱环节充分运用了对比法,用普通话和方言对比演唱民歌,通过学生自己感受方言演唱为民歌带来无穷魅力。在此环节教学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民歌用方言演唱比用普通话演唱更好听。

3.非语意性

我国的民歌中或多或少都有衬词,这是民歌的一大特色,也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民歌兴趣的直观方式。民歌中大量使用衬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何让学生发现并知道这是民歌的特点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发现法。学生在演唱民歌时,我提示学生衬词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我们共同小结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1)对歌词进行补充,衬词具有实质意义;(2)通过模仿和拟声,渲染歌曲气氛,衬词无实质意义。衬词具有特点的民歌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激发他们学唱民歌、唱好民歌的愿望。

(三)显主体:充分认识丰富的学生资源,加深学生对民歌的认识程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作为个体,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因为他们都有着学习的天性、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就能增强推动其学习的动力。我国民歌资源非常丰富,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学生显然“吃不饱”,教师必须与学生共同合作才能丰富课堂资料,达到更深层次地认识我国民歌的目的。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甚至超过了老师,利用学生资源来搜集民歌的信息是很好的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如我们在学习《非洲歌舞音乐》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搜集非洲音乐和非洲风土人情的资料。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让我非常惊讶。他们找的资料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不但有文字资料、图片,还有大量的视听资料。每次在欣赏各地民歌时我都尽量和学生一起提前搜集关于这些地区的其他歌曲和各种资料,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很喜欢这种亲自参与的学习方式,上课时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找的素材是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上课关注点——不应只停留在课本的知识点上,而应同时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和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延伸。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民歌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喜爱到热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音乐鉴赏力。

(四)展歌声:课堂上,教师深情演唱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课需要学生通过演唱体会歌曲的情感,民歌教学更是如此,带学生动情的演唱民歌是体验民歌魅力的重要手段。每欣赏完一首民歌,我都会让学生唱一唱,容易的就学唱整首歌曲,不好掌握的就唱几句有代表性的乐句。比如:聆听《对鸟》后我带着学生模仿浙江温州方言唱几句,让进一步体会地域文化特色。又如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我让他们对比聆听学唱了我国好几个地区的《摇篮曲》,虽然都是《摇篮曲》,可旋律风格却根据地域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演唱后学生都觉得我国民歌真是太神奇了。在欣赏山西民歌时我让学生跟着阿宝的歌声尽情地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教学中,每介绍一首民歌,我都带着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这首歌。刚开始,他们唱不出民歌的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唱量的增加,他们的演唱越来越具有表现力。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从心底开始喜欢民歌,因为在课后,我还能听到走廊里传来他们的歌声。有了在课堂上动情的演唱和表演,学生深刻地体验了各地民歌的魅力。

(五)去采风:课堂外,艺术实践民歌采风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当地草根艺术

音乐学家田青教授曾反复强调: “总有人在争论学院和民间孰高孰低的问题,我要高声呼吁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土壤、母亲。”古往今来的大艺术家没有不对草根艺术保持一种尊敬的心态,只有半吊子艺术家才会对民间艺术持鄙视的态度。为了让学生对民歌有更深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歌的人文思想,让课外成为课堂的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走进农村、拜访老艺人,学唱当地的民歌,回来之后写点心得体会或者唱一两句民歌与同伴分享。有学生在采风回来的调查报告中写道:“昌化民歌充分体现了吴越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我们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思想道德观念、民俗生活和宗教信仰等的历史资料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相信,通过政府部门、学术界、文艺界以及所有关爱传统文化的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昌化民歌作为当地民间艺术的代表,一定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临安山歌《啥人长啥人短》,民间称‘对口山歌’,是‘杭嘉湖平原民歌流传区’第三类曲目的代表之一。唱词采用了问答式,设问和回答充满诙谐、乖巧的情趣,唱词句式较自由,包括了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十二字句等若干种。其曲调则基本上以短音型为主,为适应唱词的需要,四个乐句长短不等,是自由而舒展的山野风格。”课后我将学生采风的材料进行整理,印发出来发到每个班级,让同学和老师都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当地的民歌,深切地感受到草根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魅力。

(六)择时尚:“投其所好”,让时尚、流行的音乐元素点燃学生热爱民歌的激情

我们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却不知流行歌曲是脱胎于民歌的如台湾歌星张惠妹激情四射的《站在高岗上》源于典型的台山族民歌,韩红的《天路》有浓郁的藏族民歌特色,腾格尔堂》音乐元素来源于蒙古族民歌《牧歌》。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为了提高学生民歌欣赏课的兴趣和质量,我在学生欣赏课本民歌前先搜集大量的具有流行元素的课外资料,让传统和现代、经典与时尚充分融合在一起,为原本枯燥的民歌欣赏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如在欣赏内蒙民歌《牧歌》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流行组合“黑鸭子”演唱的具有现代感的蒙古族民歌,然后欣赏腾格尔感人肺腑的《天堂》。有了近距离感受具有现代元素的民歌做铺垫之后,我再把主题引入《牧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体味歌曲的美好意境,接着从该歌曲的旋律、情绪、节奏等方面结合其他蒙古民歌的音乐特点谈谈他们对蒙古族民歌的感受。有了这些环节的层层深入,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和分析,充分享受到了民歌的魅力,最后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最终总结出这个地区民歌的基本特点。我大胆尝试传统民歌和当今流行音乐相结合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欣赏藏族民歌我们就和韩红的演唱相结合,欣赏彝族民歌结合“彝人制造”的演唱,欣赏新疆民歌就感受一下阿尔法的热烈,朝鲜族民歌就听听“阿里郎”的歌声……总之,用流行元素解读传统民歌的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参与探究了解我国民歌的生命力是如此强大,当今的流行音乐含有很多传统民歌的音乐元素,我国各地丰富的民歌资源是流行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结语

本人在高中任教10年,从事民歌教学6年,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方式和手法让学生接触民歌并逐渐喜欢上民歌。要想做好民歌教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民歌教学,教师何为?大有可“为”,“为”在民歌教学原则中,“为”在抓民歌的特色里,“为”在凸显学生的主地位上,“为”在民歌采风,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草根艺术处……当然,这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追问,唯有探索不息,“民歌”才会如春江水,涓涓流向音乐课堂、流入学生们的心田。

作者简介:郑王君,供职于浙江省临安市天目高级中学,中学一级职称,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