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可穿戴设备:叫座不叫好

2022-06-09

本刊记者 李曾婷

可穿戴设备,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者整合到衣物或配件上的便携式设备。它可能是一双外表酷炫的跑鞋,在你不经意间计算出所走过的路程;它也可能是一条外观美丽实际暗藏玄机的项链,时时刻刻监控你的颈椎状态;它甚至可能是一颗不起眼的纽扣,却可以对你的睡眠质量进行跟踪。简而言之,可穿戴设备涉及生活的诸多方面,贯穿用户的吃、穿、住、行各个生活领域,又可以出其不意的整合在各类身边的物品上。

随着2012年GoogleGlass的推出,可穿戴设备初见端倪。随后三星、微软、苹果等公司的驻足,迭代产品层出不穷。一时间,可穿戴设备仿佛一阵飓风,迅速席卷各地,当然,也必然少不了对中国的“洗礼”。

企业百花齐放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2013年被业内称为可穿戴设备元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2014年更是有众多明星产品问世。除了三星、苹果、微软等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火爆外,国产品牌也纷纷发力,取得不俗成绩。

三星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以14个月推出6款智能手表的高效率表明对可穿戴设备行业的重视。三星欧洲业务部门负责人YHEom表示,AppleWatch的上市,对三星不会造成威胁,三星将继续加大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投资。据悉,AppleWatch将于今年4月上市。摩根斯坦利分析师KatyHuberty估计,苹果将售出3000万只智能手表。这将能够唤起人们对智能穿戴设备的整体认知。除此之外,微软也在紧盯中国市场。2015年2月11日,微软发布一款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以手势驱动并语音交互的人工智能产品Torque中文版。据悉,为更好进驻中国市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人工智能产品团队也在针对中国用户的偏好和习惯,进行产品功能特殊设计和本地化开发。

可穿戴设备领域,也不乏具有一定规模的国产品牌。其中,既包括以奇虎360、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又包括以小米、华为等为代表的手机制造商,以及众多规模较小的创业团队等。虽然互联网企业与手机制造商的巨头都相继进入可穿戴设备行业,但中小企业、创业团队的数量依然居高不下。据深圳政府部门的最新统计,仅深圳市与可穿戴设备相关的企业就超过1000家,其中,中小微企业约占八成。可穿戴设备的“火爆”,企业数量的“暴增”,看似有点超乎常理,却又那么合情合理。

从现阶段国内消费结构来看,“80后”、“90后”的消费者正在成为主要消费群体,对科技产品关注度高,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快。可穿戴设备高科技与时尚相结合的特质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因而前景较好。北京维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孙大强说:“核心消费层的改变是可穿戴设备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日益趋于年轻化的消费者更热衷于新鲜而具有创造性的事物、酷炫的产品。可穿戴设备就是科技与时尚相结合的产品,所以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

我们的Fineck智能颈环就是一款具有创新与时尚相结合的颈椎监测项链。”

从整个产业生态圈来看,“智能”成为时下热点,各领域都在谈智能、做智能、智能时代呼之欲出。因此,在智能时代来临之前,大企业抢占先机、小企业寻找突破口。“部分传统制造企业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并不是为了依靠这个行业获取利润,而是抢占市场,待行业成熟时,拥有先机。”上海无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裔云天说,“由于可穿戴设备技术门槛低、成本小,对于中小企业、创业团队来说,是一个进入智能领域的突破口,所以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将目光聚集于此。”

从可穿戴设备本身来看,其技术含量不高,且成本较低,因此会受到许多经验少、资金不足的新兴企业的关注。“目前国内芯片制造技术逐渐升级,企业设计好外表后购买成品芯片并移植其中即可。”孙大强向《电器》记者介绍道。他认为,技术低是可穿戴设备行业中小企业当道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卫保数码有限公司经理高平在解释中小企业为何之多时说:“现在可穿戴设备还处于对表面粉刷的阶段,企业只需设计包装、外表,然后购买成本较低的芯片,寻找代工厂家完成组装。可穿戴设备这块技术低、成本小、前景好的‘美味蛋糕’,当然就会被许多中小企业抢夺。”

产品类型多样

发展迅猛的不仅是企业,可穿戴产品种类也是百花齐放。其中,中国市场在售产品以GoogleGlass、暴风魔镜、联想M100、BaiduEye为代表的智能眼镜,雷蛇、Fitbit、小米、咕咚等企业推出的智能手环,360儿童卫士、听风SmartUFO(上海无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等安全定位产品,以三星GalaxyGear、MOTO360、LGGWatchR、inWatch、新我Betwine(上海岸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等为代表的智能手表等。除此之外,智能耳机、智能鞋服、智能孕表、智能项链、智能戒指、智能纽扣等可穿戴设备都登上了行业舞台。

2015年,可穿戴产品种类将继续向多元化发展。这一点在CES2015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CES2015上,Garmin发布三款不同定位的智能手表,联想发布了首款采用电子水墨屏幕的智能手环VibeBandVB10,东芝展出了一款与GoogleGlass相似的智能眼镜。除此之外,不少有趣的可穿戴设备更抢人眼球。例如,英特尔专门针对女性用户推出的MICA智能手镯,法国厂商Emiota推出的智能腰带,Misfit发布的新品施华洛世奇Shine系列颇为奢华,同时还有近几十款虚拟现实眼镜和头盔厂商新面孔亮相。

可穿戴设备范围涉及甚广,种类众多,但是仍没有一个统一且权威的分类。《电器》记者采访时发现,受访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分类方式并不相同。在分法上,依据功能分为运动类、医疗类等;依据佩戴位置不同分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等;依据佩戴主体不同分为人佩戴、动物佩戴等。也有受访者表示,可穿戴设备没无法拥有明确的分类方式,因为人类可穿戴的物品太多。它们都有可能被智能化,没有人会知道明天会有哪一款成为可穿戴设备。

“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几乎都是局限于人或动物可佩带的产品,在未来或许会突破这种局限。”上海岸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高磊表示,或许是智能床单,随着室温的变化改变温度,防止夜间降温而导致用户着凉;或许是智能高尔夫球杆,实时记录击球力度、速度、角度等数据,还可以对用户进行精确指导。

产业链趋于完善

虽然可穿戴设备自兴起至今不足4年,但国内整个行业产业链的发展已是可圈可点。“可穿戴设备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柔性概念元件、电池等。其中,MEMS传感器则是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智能硬件互动平台72变创始人范俊飞告诉《电器》记者,“MEMS传感器附加值高,是人机互动的重要基础,因此是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范俊飞介绍,目前,中国已有9家上游企业上市,其中包括传感器厂商歌尔声学、水晶光电、苏州固锝、汉威电子,柔性感念元件厂商得润电子、丹邦科技,非晶态合金厂商安泰科技、云海金属,生产电池的德赛电池。

“可穿戴设备中游主要为交互解决方案,比较成熟的有语音、体感等。”范俊飞认为,相对于上游而言,中游方面的语音识别、体感等内容在国内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其中翘楚包括科大讯飞、数码视讯等企业。

操作系统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也受到极大的关注。当前阶段,由于不同企业的可穿戴设备有着不同的操作系统,因此不同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往往不能总和在一个数据云端,也导致了在数据共享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014年3月19日,谷歌宣布为智能手表打造全新智能平台AndroidWear,并于GoogleI/O大会正式发布。该开放性正能平台已经推出,便获得较大反响。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数据显示,2014年,可穿戴设备总交付量为460万只,其中,基于AndroidWear智能平台的可穿戴设备交付量为72万只,占总交付量的15.65%。尽管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在2014年第四季度出现供货紧张问题,但其仍然是最大的AndroidWear智能手表制造商(摩托罗拉手表产品为Moto360)。另外,有传闻称,2015年,诺基亚有可能推出采用AndroidWear智能平台的智能手表,并由中国厂商代工。如果消息属实,AndroidWear智能平台的市场占比会持续上升。

除AndroidWear智能平台外,其他操作系统依然层出不穷。例如,三星推出的每款产品都采用了不同的操作系统。裔云天认为,这是一个市场升级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以手机为例,以往不同品牌的手机都有自己独特的系统,但当手机市场升级到一个较为成熟阶段时,繁杂的系统逐渐趋于统一,从而形成现今Android、Windowsphone、iOS三足鼎立的局面。裔云天说:“AppleWatch上市后,必然会推动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对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来说,将会迎来一场威力不小的‘震荡’”。在他看来,或许用不了很多年,可穿戴设备也将有统一的操作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国内可穿戴设备品牌众多,但几乎都为“富士康产物”。孙大强告诉《电器》记者,国内甚至是全球的可穿戴设备企业几乎都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大多是由富士康代工生产。销售模式网络化可穿戴设备在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销售渠道更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腾讯科技发布的《2014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高达73%的消费者从电商渠道购买可穿戴设备,而传统的线下或众筹等其他平台的销售比例只占到27%。其中,B2C模式是可穿戴设备销售的一大特点。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销售官方网站,小米、咕咚、奇虎360等。

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日益火爆,众筹模式也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众筹模式在2011年进入中国,至今已推出7000余个项目。可穿戴设备的众筹模式也逐渐走向火热化。部分创业型团队是因为缺少资金选择众筹平台,而多数企业是为了宣传品牌选择众筹平台。高磊认为,众筹模式在进入中国后有所偏轨,例如,较为出名的众筹平台点名时间已经成为智能硬件首发平台,众筹网现在也更偏向于宣传平台。在价格方面,可穿戴设备之间差异巨大。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但多数产品处于500?1000元价格段。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智能手环的价格普遍偏低,而智能手表的价格则相对较高。但是,较2013年来说,2014年可穿戴设备整体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无论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价格都趋于理性。某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电器》记者透露,2015年可穿戴设备整体价格会继续下降。

销量不容乐观

可穿戴设备虽然在行业内激起了一股热潮,却出现了“叫座不叫好”的情况。

根据《白皮书》公布的数据,国内高达55%的人曾听说过可穿戴设备,相比之下,仅3%的使用率显得略为单薄。

关于销量,在采访过程中,各位受访者都选择闭口不谈,某位受访者道出实情:“其实国内多数企业的销量都不乐观,几千台的销量已经很不错,甚至一些产品只是概念品,压根没有开售。不过,售价较低、产品认知度较高的小米手环销量还不错。”据这位受访者介绍,小米已经交付了100万只手环,具体销量不方便透露,不过销量在中国市场一定处于领先地位。

在《电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企业负责人都表示,中国市场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销量更佳。虽然并未找到权威销量数据,但是从CCSInsight发布的预测报告依然可以看出,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在可穿戴领域占据重要地位。CCSInsight预测,2018年,全球穿戴出货量将有87%的比重是属于手腕相关产品,包括6800万只智能手表以及5000万只智能手环。

在采访后,《电器》记者点开淘宝,选择可穿戴设备,发现销量最高的产品仅售出1231个。这个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销量不好这个说法。Canalys公司称,AppleWatch的上市,会对全球的智能手表和手环市场带来巨大的刺激和拉动作用。“AppleWatch上市后,无论全球还是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销量都会有所提升。”高平说。

另外,已经有部分可穿戴设备逐渐成为其他产品的标配物,或者与其他产品绑定销售。例如inWatch智能手表与魅族手机达成合作,消费者购买魅族手机时可选智能手表套餐购买,不仅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加大智能手表的宣传力度,消费者还能以优惠的价格同时购买到两款产品。高平告诉《电器》记者:“现在国外的部分种类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免费赠送的附件,例如因智能手环可记录运动数据、进行健康分析,保险公司会在用户投保时进行赠送。未来中国的部分可穿戴设备也将免费。”

功能单一待解决

可穿戴设备的火热,引发了无数的新型品牌出现。《电器》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可穿戴设备时发现,产品种类多、销售量高的是智能手环,品牌多达百余种,但是外观设计上难见差异,核心功能更是如出一辙,不约而同打出健康牌,且大多以计步为主。

根据《白皮书》调查数据可知,目前,可穿戴设备功能特征中,运动户外领域产品以38%的占比排名第一,音乐影像、医疗健康、安全定位领域产品占比分别为29%、14%、10%,其他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占比仅为9%。相对其他产业的五花八门而言,现阶段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还比较单一,创新能投入有待加强和提高。

“可穿戴设备功能单一,主要是因为创新点不足。现阶段多数企业停留在产品表面的粉刷,不关注产品的底层技术。”高平表示,一味的抄袭,导致整个行业的差异化较小,企业的发展充满局限性。如果想打破现有行业的僵局,不能只注重外观和材质的升级,还需要进行技术上的改进。

例如,对灵敏度进行提高、使数据的算法更为精确、对功能多样化的研究、使佩戴设计更为人性化。

除此之外,可穿戴设备相关标准制定也受到大家关注。范俊飞认为,标准的缺失导致可穿戴设备进入门槛较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功能夸大化等问题。因此,相关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标准的出台会对可穿戴设备生态系统的建立和一致性的体验都有推动作用。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