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装表接电实训课程教学中的素质与能力拓展

2022-06-09

程 序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河北 保定 071051)

【摘 要】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教育事业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针对在装表接电实训教学中进行素质与能力拓展的必要性,现阶段装表接电实训课程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如何在教学中的进行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进行分析与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装表接电;实训课程;教学;拓展

0 引言

装表接电实训课程是电力类高职高专供用电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实践性强,理论性也较强。随着我国城乡电网改造的完成,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电能计量在电力营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使命,必须强化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本文就装表接电实训教学中的素质与能力拓展的必要性,现阶段装表接电实训课程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如何在教学中的进行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1 装表接电实训教学素质与能力拓展的必要性

1.1 职业院校整体教改的内在要求

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提出了职业院校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课程必须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用项目和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主题,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备一定的定量计算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面对这些要求和目标,如果只是通过老师教一步学生做一步的方式进行学习,显然不能全部实现,甚至连熟练的职业技能也不一定能够实现。这就需要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关于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步入职业岗位初期的适应能力和胜任度,更加满足用人单位与社会的需求[1]。

1.2 素质与能力拓展的必要性

所谓素质与能力拓展就是指学习和练习更贴近现实的关系到整个工作流程的各个方面知识以及如何应用可以获得的信息来应对未知的事件。如果说高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升学,那么大学学习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求职择业。经过三年的学习,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但并不等于具备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应有的能力。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与能力划等号,在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1.3 装表接电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在职业教学中,仅有电能计量没有装表接电。装表接电实训课程具有鲜明的高职课程特色,学生在装表接电模拟屏上完成各种电能表的安装并进行通电测试,集操作与理论于一体。为电力营销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正确地装表、接线是安全供电及准确、公正计收电费的根本保障,直接体现了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装表接电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经济效益;装表接电是业扩报装全过程的终结,是客户实际取得用电权的标志,也是电力销售计量的开始[2]。

2 现阶段装表接电实训课程的缺陷和不足

2.1 教学内容不完整

目前装表接电实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电能表的原理,几种电能表如何接线以及错接线分析。涵盖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如果在职业岗位实际操作起来是有问题的,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装这块表而不装那块表,因为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只是学一块表练一块表的安装,他们完成的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谈不上是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少思考的过程。实际中,很多工作时无法照搬的,所以我们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复杂的知识以外还要教给他们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例如,电能表、互感器、工具和耗材怎样选择,怎样分工合作,元件怎样布置,怎样应用技术文件等。

2.2 教学模式被动

当教学模式以“讲述+板书”的形式讲授,多以语言讲述为主,板书为辅时,缺乏动感,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来学生看到一些新鲜的实训器材可能充满好奇与疑问,但是如果教师先入为主的告诉学生一些他们不感兴趣不想知道的东西的话,学生的被动学习便产生了,即阻碍了思维有减弱了兴趣,必然影响学习效果。

2.3 教学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现在的教学主要是以知识点为线索,分章节分模块的进行讲解。虽然要进行实际操作,但是是刻意简化的抽离出来的知识化的局部实践。而实际应用中,往往并不是按着这样的形式进行操作的,而且实际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造成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很长时间结果一旦步入工作岗位还是措手不及,毫无准备。

3 装表接电实训教学中素质与能力拓展的措施

3.1 项目结合实际开展情景模拟

项目结合实际开展情景模拟也就是实际中的工作是什么就学习什么,第一是实训设施结合实际,将电能表的安装设置与不同情况下,让学生找到真的是在为用户安装电能表的感觉比仅仅是在教室进行装表接线的练习更为有意义的,能够产生新奇感与使命感;第二是管理方式结合实际,与实训设施相比管理方式的真实化更为重要,首先给学生强调和灌输的不是教学计划也不是课程内容,而应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技术规范等。因为这些是根本,是之后一切行为的依据,是不可动摇的。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培养起这中牢固的专业的职业观念,清醒的明白不是老师或是其他什么人说出的话就是规定,在职业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一定是有章可循的。第三是在情景模拟中学能力。在装表接电工的技能鉴定[3]中明确规定,该工种的职业能力包括能用精炼语言进行联系、交流工作,能分析、检查、判断设备运行的异常情况并能正确处理。所以通过情景模拟,迫使学生必须应对书本上学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自然提高了能力。

3.2 调整学习方式打造师徒关系

调整学习方式打造师徒关系的关键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从让学生学变成学生主动学;当一个人不觉得自己饿的时候,做再美味的食物也很难吸引他。学生也是一样的,当他对所讲知识不感兴趣同时又缺乏自制力的时候,一切的说教都没有意义。所以直接布置任务,将任务描述清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靠自己知道的知识走不下去了,然后提出自己要学什么。其次是先讲后练变成边讲边练,让讲解融入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快速的提高能力,避免学生陷入对知识模棱两可又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最后是从考核学生变成为学生裁判,越来越多的经验发现传统的考核给学生带来的更多压力而不是激励,而采用技能竞赛的形式,老师作为裁判即实现了评价又让学生找到一种玩游戏时的竞技感,能够激发出他们更多的潜能。

3.3 打破思维定式发展科技创新

学习是没有界限的,学科之间知识之间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若能融会贯通,打破思维定式,具备创新创效能力,是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富强最需要的人才。对于装表接电实训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第一是自己动手维修实训器材。例如维修被损毁的电能表;第二是课程为依托进行科技发明制作。装表接电实训课同时兼具理论与操作,是发明制作的有利平台。通过对电能表的解剖和原理的学习,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体会,对电能表进行改造以实现更多功能,是十分有意义的。第三是拓宽视野,掌握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许多科技成果在学习课程之前可能并不能理解,但是在入门之后则应当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装表接电的最新成果与新闻,培养自己的职业敏感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16.

[2]高山,刘常青.高压装表接电仿真培训系统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09:228-229.

[3]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装表接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10.

[责任编辑:邓丽丽]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