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2022-06-09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本文针对全球变暖的现状,分析了气候变暖的缘由,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中国农业经济的变化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全球变暖;原因;中国;农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07-02


  1.前言


  全球变暖作为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的焦点。大量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普遍的和不可逆转的影响。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已经对各国的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专家们的看法,热带气候区的温度将越来越高,沙漠和荒地面积会进一步扩大,相反地,耕地面积会不断减少,粮食因此大量减产。


  2.全球变暖的原因


  2.1自然原因。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自然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太阳活动不断变化的影响;大气中红外辐射浓度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而提高,进而导致有效辐射从温度较低但位势较高的高度上摄入太空,使得气温升高的态势有所加强。


  2.2人为原因。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为因素:(1)人类的生活、生产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这些活动包括:一切以化石为主的能源燃烧行为产生并释放的二氧化碳;部分能源资源在开采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露严重;一些制造业在各个工业环节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开展过程中排放的甲烷;土地资源布局的改变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增加;(2)近几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变暖的趋势与人口增长的趋势相一致,二者为正相关关系。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其带来的人口迁移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3)根据科学家的实验测量,如果森林生长1立方米,就可以吸收1.83吨的二氧化碳,并且释放1.62吨的氧气。然而,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不加节制地滥砍滥伐,导致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进而降低了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对缓解全球变暖的贡献不断减小。


  3.全球变暖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3.1导致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对气候的要求较高,气候变暖进一步扩大了农业生产活动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遭受到不同水平的损害。IPCC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年平均气温上升3.6度,作为我国的三大农作物之一的水稻的产量将会下降5%~12%,另外两大农作物小麦和玉米也都将不同程度地减产。


  气候变暖给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使其活跃性增加,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加强。因此,如果不及时向土壤中添加所缺少的有机质,会使得土壤中有机质比重迅速减少,土壤贫瘠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农作物生长因缺少所需要的养分,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3.2导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化。气候变化造成的不良后果之一是使农作物原本适合的生长环境不再适合,而且还会给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产生各种影响,要想重新满足农作物对特定生长环境的要求,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准确把握农作物的实际播种规律和制度。中国气象局相关调查显示,当年平均气温上升1℃的时候,以长城一线为北界的冬小麦的适宜种植区将移至沈阳-张家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例如河北廊坊,以前该地区以种植冬小麦套种夏玉米为主,但是自从1980年以后,逐步演变为冬小麦夏玉米接茬的种植方式。


  3.3农业病虫害加重,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全球变暖改变了害虫的分布地区以及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和周期,而且为一些新的害虫危害农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因为气温在春季上升的时间早,而气温在秋季下降速度却较为缓慢,所以病虫害发生时间会比以前提早,而结束的时间却比以前延迟,最终导致危害周期也相应延长。此外,伴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尤其是冬天气温的上升,农田土壤中的虫源以及菌源的过冬死亡率会持续减小,这会使得过冬的病虫基数变大,导致来年病虫害爆发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强度更大。除此以外,升高的温度也为各种杂草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杂草丛生、杂草蔓延情况愈发严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农药以及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上升,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3.4旱涝频发,河流水位上升。气候变暖也会大幅提高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全球降水的极端化现象更为严重,干旱和洪水的发生愈加频繁。随着气温的上升,地表蒸发不断加速,作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干旱将越发严重。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我国南部的暴雨天气日数会持续增多,这将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且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也将进一步加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黄河三角洲一带的地下水位不断升高,盐渍化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大量耕地的地下水位和含盐量都将处于临界状态。这一切都会给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4.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适当调整种植制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的作用下,热量条件也会随之发生变动,种植双季稻的地区将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更好的利用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随时调整各地的种植模式和生产结构。例如我国以种植春小麦为主的西北和东北两地,气温上升造成两地春季气候干旱且降水减少,导致春小麦减产。据此,我们可以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推行耐旱的小麦种类,也可以合理地提前种植期,来减少温度升高对两地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样,温度升高使得南方地区积温增加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在南方地区积极推广适合该地种植条件的双季稻。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清楚地知道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产量增减和气候环境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使气候资源在农业方面的利用更加合理有效,有利于做好农业气候灾害防护工作,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4.2选择和培育抗逆品种,积极开发生物技术。农业生产应对全球变暖的最基本的措施之一就是选择和培育抗逆品种。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大,为了积极应对气温升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进一步提高对优良品种的选育及研发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强对抗逆性品种开发培育,提高农业科技的攻关能力。对于农作物抗逆性的选择培育需要符合三点要求:一是为了应对温度升高和干旱少雨的情况,作物要耐旱、耐高温;二是要有抵抗紫外线的能力,经得起高强度的太阳辐射;三是海平面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沿海地区盐碱度增加,所以作物要有耐盐碱的特性。各个地区可根据自身不同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研发、培育、引进抗逆品种,积极开发生物科技。


  4.3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大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集中地,随着温度升高,干旱频发,降水减少,主要以雨水为灌溉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因为缺水而导致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下降;以小麦为主要生产作物的华北地区也会因为水分匮乏而造成产量下降。由此可见,完善农业灌溉设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气温升高对农作物产量带来的消极后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快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增加投入,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4.4积极推行节水制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制度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之一。尽管我国的农业灌溉总面积已跻身全球第一,然而对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去远远不够,与部分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这表明,灌溉水浪费状况普遍出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灌溉水严重短缺。随着温度持续升高,干旱频发,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受到了水资源不足的严重阻碍。因此,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促使高效高质的节水农业长效机制的加速推行和完善,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农业用水、用电等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农业节水补贴的执行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农民扩大生产加大投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力宣传和推广高效节水农业。


  4.5强化对海平面变动趋势监测的科学性。由于气候变暖,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显著提高,而且其灾害强度也会越来越大,通过筹划和建立相关专业的观测网例如极端天气观测网络、区域气象观测网络、国家气候观测网络等,来提高对农业灾害性气候的长时间预测和防护。要推动各类观测资源的实时共享,就要建设完整的气象观测体系,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气象数据的统一分析和研究,提高气象观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推动该体系的和谐运营。促进碳循环温室气体监测分析系统、天气雷达系统等相关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政府要加大对科技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当地政府还要坚持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和安排粮食播种生产,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提供和发布实时有效的天气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工作和安排。


  4.6增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气候变化一直以来困扰农民,如果温度持续升高,极端气候频发,农民自主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将会被大大削弱。因此,国家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渠道和新闻媒介,加强农民的凝聚力,提高农民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对农民进行责任教育,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重大影响,提高农民的责任意识和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


  5.结论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对全球农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努力思考和行动。中国政府须加大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力度,努力以最短的时间在发展可再生资源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突破,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张娜等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