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温模压涤纶织物漂白染整工艺优化

2022-06-09

皮建兵,张文,张贵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62]

【摘要】采用多种荧光增白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漂白染色,测试加白后白度和模压后白度,并进行对比,筛选出最佳荧光增白剂EVB进行增白。试验对染色温度、匀染剂、pH值、成品定型温度、软油以及模压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染色温度选择130~140℃之间,匀染剂1g/L,选用缓冲溶液HAc0.6g/L,NaAc0.3g/L,调节pH值在4.5~6.0之间,成品定型温度控制在100~130℃,选用软油P,并建议模压温度180~195℃,模压时间120~190s比较适宜。采用优化工艺后大生产增白效果和模压后白度比较理想,各项牢度指标均达到4级以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增白剂;漂白;染色;模压;色变;涤纶织物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01

中图分类号:TS192.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01-05

0引言

涤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占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6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已发展成为涤纶纤维生产产量最大的国家。涤纶织物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是合成纤维中耐热性最好的纤维,其热塑性好,因此涤纶被广泛用于做女式内衣。特白色具有洁白明亮、粗犷豪放、清新自然的特点,深受市场追捧。但是在低浴比气流缸漂白染色的涤纶织物高温模压后容易出现严重变黄、荧光花和色点等质量问题。

实验针对分散荧光染料在低浴比气流缸生产中优化染整生产工艺,并进行生产实践,解决上述漂白色模压后质量问题,染色效果理想。

1试验

1.1材料

织物:涤纶双面织物(8.25tex/72FPolyster),门幅155cm,克重148g/m2。

化料:软油S(德美化工),软油P(德美化工),软油W(克莱茵染化),分散荧光增白剂EVB、EDB、EBB(亨斯迈化工),分散剂P(克莱恩化工),醋酸,醋酸钠(均为市售化工原料)。

设备和仪器:THEN型气流染色机、门富士MONTEX型定形机(立信染整机械有限公司)、Datacolor型测色配色仪、pHS-3B型pH计;2000W电炉;GF-200型电子天平。

1.2工艺流程

染缸加白→pH值稳定酸→出缸→烘干→成品定型→验布→打包→入仓。

1.3大货漂白生产工艺

涤纶分子链上无特定的染色基团,而且极性较小,所以涤纶染色较为困难,易染性差,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一般采用分散荧光染料高温高压法染涤纶。

1.3.1染色工艺曲线

染色工艺曲线见图1。

1.3.2工艺处方与条件

荧光增白剂EVB/%(o.w.f) 0.6

荧光增白剂EDB/%(o.w.f) 0.6

荧光增白剂EBB%(o.w.f) 0.6

分散剂P(g/L) 1

醋酸(g/L) 1

醋酸钠(g/L) 0.5

柔软剂PA(g/L) 1.0

渗透剂JFC(g/L) 1.0

浴比 1∶5

保温时间(min) 10

1.4测试方法

1.4.1pH值测试方法

采用AATCC81-2006pHofWater-ExtractfromWetProcessedTextiles(湿加工织物水萃取pH值)测试标准[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称取10±0.1g的棉漂白织物,如果样品克重太小可以把样品剪成小块;

在烧杯中以中等速度煮250mL蒸馏水10min,浸入样品,用表面皿盖住,再煮10min;

冷却至室温,用镊子取出样品,并把样品上的液体滴回烧杯中;

测定烧杯中液体的pH值。

1.4.2白度测试

采用Datacolor测色系统,将试样折迭4层,在大孔径D65灯光源下测定加白后的白度值W。△W表示模前白度与模后白的差值,即△W=W(模前)-W(模后)。

2结果与讨论

2.1染料的筛选

不同染料加白后织物的白度及其高温模压后的白度变化值见表1。

由表1可知,同样染料份量所染涤纶织物白度比较,增白剂EVB和EBB比EDB白度值要大,获得的白度较高。从高温模压后白度变化值看,增白剂EVB和EBB要比EDB模压后白度变化小。综上所述,选用增白剂EVB做高温模压染料比较合适。

2.2染色温度的影响

选用增白剂EVB在不同染色温度下,涤纶增白白度及其高温模压后的白度变化值见表2。

由表2可知,染色温度增高,涤纶织物获得的白度也增高,模压后的白度变化值△W越小。

在沸腾状态下(100℃),涤纶分子链段运动较少,纤维内所出现的“瞬间空隙”少,此时分散染料上染涤纶比较困难。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链段运动加剧,“瞬间空隙”随链段运动的加剧而增大增多。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散染料分子颗粒变小,游离分子增多,染色上染率增大。因此,分散荧光增白剂加白涤纶织物,温度越高,染料分子上染越好,高温模压时,织物的白度变化值△W越小。而温度太高易使涤纶酯键水解,造成涤纶织物的弹性、强力变差,因此综合温度对染料、涤纶纤维性能及上染率的影响,高温高压染色的上限温度应选择在130~140℃之间[1]。考虑到品质安全位和能耗影响,实际大生产选用135℃增白染色。

2.3分散剂份量的选择

实际生产中分散染料染白涤纶织物时也会加入一些分散剂,使染料在纤维上均匀上染,改善模压后荧光花和荧光蓝点的问题。表3为分散剂份量对漂白涤纶织物白度和布面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分散匀染剂P份量在0~1.0%之间,白度没什么变化,P份量大于1.0%后,随着分散匀染剂P份量增大白度稍有下降,分散匀染剂对白度影响不大。在布面效果方面,分散匀染剂份量在0~0.6%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品质问题,当大与0.8%以后,布面品质都较好。经大生产实践证明,选用1.0g/L的匀染剂P比较合适。

2.4pH值的影响

近年来,对纺织品的pH值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人体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入侵,因此纺织品pH值在中性(pH值为7)至弱酸性(pH稍低于7)之间对皮肤最有益。若皮肤表层的pH值超过人体皮肤适宜的范围,很容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炎症等疾病,甚至损害人体的汗腺和神经系统,影响人体健康[2]。内衣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衣物,对pH值的要求要高于普通衣物。涤纶模压漂白织物的pH值对模压色变也产生影响,因此其pH值的控制非常重要。

2.4.1高温模压漂白织物pH的要求范围

调节不同pH值的涤纶织物经相同模压条件后白度变化的对比见表4。

由表4可知在pH偏酸性时模压后白度的变化值△W比较小,pH值较高偏中性或碱性时,△W值变大,说明模压后涤纶漂白织物变黄严重。所以模压涤纶漂白织物的pH值应该控制在偏酸性,一般要求的范围是4.5~6.0之间。

2.4.2出缸染浴pH值的调节方法

模压涤纶漂白织物的pH控制在偏酸性(4.5~6.0之间)有利于色变△W值的控制,因此在加白后需调节染浴的pH在偏酸性才可出缸,传统调节pH值采用HAc控制,考虑到HAc容易挥发,大生产pH值波动性比较大。选用缓冲溶液(HAc0.6g/L,NaAc0.3g/L)调节pH,可将pH值稳定控制在4.5~6.0之间。湿布存放时间长会导致上、中、下层出现pH值波动,因此出缸后必须保证24h干布,可避免此问题。

2.5成品温度的影响

涤纶织物的后整理定型可以使成品尺寸稳定、手感柔软丰满、光泽柔和、布面平整而富有弹性。定型温度的选择应以能获得最佳的成品效果且成品色变最小为标准。同一涤纶漂白织物(W=150)在不同定型温度条件下的模压色变△W如表5。

由表5和图2可知,成品定型温度越高,涤纶模压色变总体呈增大趋势,特别是定型温度大于130℃以后,模压后变黄的程度越来越明显。成品温度太低,干布成品机速太慢,且涤纶织物尺寸稳定性差。因此实际生产中,选用100~130℃成品定型温度比较适宜。

2.6软油对涤纶模压色变的影响

相同成品条件和模布条件,不同软油模后色变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不加软油,模压色变△W最小,但模压手感较硬,影响美观;加软油S和软油P后模压色变△W要比加软油W小,白度效果较好;软油S模压出现黄斑,品质没有保障;加软油P和软油W模后效果好;综合比较,成品定型适用软油P比较理想。

2.7模压条件的影响

模压是根据纺织材料在受热过程中内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的加工,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纤维发生应力松弛现象,并发生某种稳定形态的加工过程[3]。涤纶作为模压材料生产的产品具有手感爽滑、光泽柔和,尺寸稳以及易洗快干等优点。涤纶模压成型,是一个热历程,因此在模压过程中模压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还跟模压的时间有关。

2.7.1模压温度

涤纶模压的温度选择取决与涤纶纤维的热学及其他物理性能。本实验模压材料选用特白涤纶织物(W=150)为罩面和罩里,中间加聚氨酯软泡。设定上模和下模温度相同,重点讨论模压温度对涤纶特白织物模压色变(主要测试罩面的色变值)的影响,见表7。

由表7可知随着模压温度的增加,模压色变呈增大趋势。模压温度决定了模压产品的优劣。模压温度偏低,其所提供的热运动能量不足以使纤维大分子的运动、固化完全,生产的罩杯成型差且水洗后尺寸稳定性差。随着模压温度的升高,纤维大分子的运动、固化完全,生产的罩杯成型性好,洗后尺寸比较稳定。当温度超过200℃时,模压色变比较大,织物变黄严重。此时已超过涤纶的定型温度,并达到了涤纶的软化温度,涤纶的手感柔软度变差,容易导致涤纶发生热熔粘在模具上。因此,模压温度的选择在既能获得优良的产品性能而又不损伤纤维的条件下,尽量选用高温进行加工。

由表7可知模压温度在170~195℃时,色变不大,为保证模压产品的手感及尺寸稳定性,一般建议模压温度为180~195℃。

2.7.2模压时间

在高温条件下,纺织材料成型及固化都需要一定时间。不同模压时间下模压色变△W的变化如表8。

由表8可知模压时间越长,特别是超过190s以后,模压色变太大。织物白度下降太大。而模压时间太短,罩杯不成型或成型差,一般建议模压时间为120~190s。

3大生产染色结果

3.1颜色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工艺,统一染色及模压条件,成品跟踪了生产的大货模前及模后颜色的变化。

由表9可知,跟踪的6单大货的模前/模后颜色变化稳定,颜色的重现性好。模压色变△W值较小,模压色变比较稳定。

3.2牢度的稳定性

牢度是评定纺织品优劣的重要因素。内衣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对牢度的要求更高。因此跟踪了采用上述工艺生产大货的牢度,以确保产品符合穿着要求。

由表10可知,采用上述工艺生产的涤纶模压漂白织物全部牢度在4.0级以上,符合内衣的牢度要求。

4结语

4.1选用增白剂EVB加白的涤纶模压漂白织物模压色变小,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白度。

4.2染色温度选择135℃,染色同浴加入1g/L的分散剂P可有效防止出现荧光花、色点等布面品质问题。

4.3高温模压涤纶漂白织物在出缸前用缓冲溶液(HAc0.6g/L,NaAc0.3g/L)调节pH值,pH值范围在4.5~6.0时,模压色变小。

4.4高温模压涤纶漂白织物成品定型的温度选用100~130℃比较适宜,模压色变比较小。成品定型选用软油P,可保证手感等布面品质,对色变影响较小。

4.5高温模压涤纶漂白织物模压条件建议选择如下:模压温度180~195℃,模压时间120~190s。此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尺寸稳定性好、手感柔软,模压色变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罗巨涛.合成纤维及混纺纤维制品的染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56-67.

[2]蔄茂强,辛淑君,PeterMElias.皮肤表面pH值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8):503-505.

[3]缪旭红.纺织品的模压成型[J].上海纺织科技,2004,32(6):48-51.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