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促进泡腾片连续高效生产的改进措施探析

2022-06-09

金龙

(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就酶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作用机制、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以及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综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酶;中药提取;中药纯度

0引言

现代中药提取方法是在传统中药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而形成的,具有科学、合理、有效等特点。采用现代中药提取技术提取的中药,纯度较高且药效不易被破坏。相较于传统中药提取方法对有效成分的损失较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效率不高的缺点,酶提取技术以其催化条件简单、催化效果好、专一性强的特点,在我国医药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酶法提取的原理

中药中的植物药占90%,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及原生质体组成。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一般分为3层,即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为果胶质。初生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初生壁的结构甚为复杂,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微纤丝构成了其基本骨架,在微纤丝之间的空隙中,填有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的胶体状物质。和初生壁一样,次生壁的骨架也是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微纤丝构成[1]。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细胞原生质体中的有效成分向提取介质扩散时,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通过选用一些恰当的酶类,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作用于药用植物细胞,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物质降解,破坏细胞壁的致密结构,引起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之间的结构产生局部疏松、膨胀、崩溃等变化,减小细胞壁、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传质阻力,从传质角度促使有效成分提取率的提高[2]。

中药酶提取技术是在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植物药材细胞壁的构成,利用酶反应所具有的高度专一性等特点,选择相应的酶,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结构,使有效成分充分暴露出来,溶解、混悬或胶溶于溶剂中,从而达到提取细胞内有效成分的目的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由于植物提取过程中的屏障——细胞壁被破坏,因而酶法提取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3]。

2影响酶提取的因素

2.1药材颗粒度

为利于酶解,需对药材进行预处理。如用粉碎机作预处理,粉碎颗粒越细,越易悬浮在酶解液中,增加有效面积而易被酶水解,加快水解速度。但粉碎过细,吸附作用过强,反而会影响扩散作用。因此,通常在提取前适当粉碎,可提高酶解效率。

2.2提取溶剂

酶提取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并且可溶解较多的有效成分。

选择溶剂主要注意以下3点:

(1)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2)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

(3)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

现在工业生产及实验室主要采用水、乙醇等作为提取的溶剂。

2.3温度及pH

温度增高,分子运动加快,溶解、扩散速度也加快,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出,所以热提常比冷提效率高。但是,温度过高,有些有效成分被破坏,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同时杂质的溶出也增多。故一般加热不超过60℃,最高不超过100℃。过高或过低的pH都会导致酶失活,pH不仅影响酶立体构象,也影响底物解离状态。在最适宜的pH下进行提取,效率最高。

2.4酶解时间

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通常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到药材细胞内外有效成分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所以,不必无限制地延长提取时间,一般用水加热提取以每次0.5~1h为宜,用乙醇加热提取每次以1h为宜。

2.5酶的用量

随着酶的浓度的升高,与底物的接触面积增大,酶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是,当酶的浓度达到过分饱和时,底物浓度相对较低,酶与底物竞争,会对酶产生抑制作用,酶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浪费。

3酶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特点

3.1催化效果较好

在中药提取中应用酶技术主要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生物中药中的重要成分提取出来。此过程中酶技术对于催化环境、催化温度等都没有严格的要求,并且能够快速地完成催化过程,从而有效地完成中药的提取。这充分体现了酶技术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3.2专一性强

在中药提取中应用酶技术是就某一种中药成分进行提取,并不会一次性进行多种中药成分的提取,这大大提高了中药成分的纯度。相应的也充分体现了酶技术专一性强这一特点。

3.3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应用酶技术进行中药提取主要是应用酶技术的催化作用,在常温、常压下提取出中药成分。整个过程中不掺杂任何的化学品,能够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酶技术提取中药相当于绿色中药生产。

4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4.1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酶提取的原理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将细胞壁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选用恰当的酶,无需高温即可将影响液体制剂的杂质如淀粉、蛋白质、果胶等分解去除,较温和地分解植物组织,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提取,也可促使某些水溶性不好的成分转化为糖苷等易溶于水的成分,有利于提取。

茶多糖是茶叶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传统提取方法通常采用水或有机溶剂浸出,但多糖难以从细胞内释放,得率低而成本高。王元风[4]等将复合酶(ViscozymeL,含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和果胶酶用于茶多糖的提取,使茶叶细胞壁破裂,促进多糖溶出,以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试验获得了复合酶的最佳处理条件,于40℃、pH5.5、加酶量0.5%条件下提取3h,茶多糖的提取率为3.29%,是水提法的2.7倍。

4.2用于提取液的精制

中药水提液含有多种类型的杂质,如淀粉、蛋白质、鞣质、果胶等。采用常规提取法时,煎煮过程中药材里的蛋白质遇热凝固、淀粉糊化,影响有效成分煎出,分离困难。针对中药水提液中所含的杂质类型,采用相应酶将其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或分解除去,可解决上述问题,并改善中药口服液、药酒等液体制剂的澄清度,提高成品质量。

5结语

在20世纪90年代,酶就被应用于中药提取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酶提取技术需要进一步做深入研究。在酶类方面,需进一步研究不同种中药提取的酶类选择的依据,并且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构建高产高酶活的产酶菌株,降低酶法提取成本[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雄彪,吴奇.植物细胞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

[2]余洪波,张晓昱.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5,27(5):1591.

[3]何际婵.浅谈酶法在中草药提取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5,23(9):1713.

[4]王元凤,金征字.酶法提取茶多糖工艺的研究[J].江苏农业学,2005(3):122-124.

[5]陈栋,周永传.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99-101.

收稿日期:2015-04-22

作者简介:关金龙(1989—),男,黑龙江宁安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药制备。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