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

2022-06-09

万超凡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长期以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此过程中,科学研究发展有限、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科普教育不到位等客观因素阻碍了该技术在诸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应用。为解决此类现状,应从国家与社会的层面确定重点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健全法律规章,加强行业管理、加强科普教育,引导公众参与,从而使得转基因技术更好的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应用现状;发展出路

0 引言

在技术工具理性的驱动下,人类获得了打破物种间固有边界并根据意愿重塑生物的能力[1]。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外源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中,从而实现改造其遗传物质的目的,使其具备或产生原有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2]。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的天然杂交和自然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同样属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高产量、高品质的农作物新品种及生物药等已成功应用到人类日常生活中[3],其积极作用得以发挥的同时,其应用也陷入了新的困境。

1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应用范围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农业方面的应用集中于新型优势动植物物种的培育,例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小麦、转基因牛等,充分发挥转基因农产品产量大、质量优的特点。在工业方面,主要用来制作食品添加剂、培养各类益生菌等,提高食用价值,确保食品能够蕴含丰富营养。在医疗方面,则利用此技术完成药物合成、生产等环节,确保药物质量和疗效,解决部分药物在制作、提取等方面存在的伦理学、社会学难题,以便有效治疗多种新型疑难病症。在保护环境方面,转基因技术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新途径,当前已知的是可以利用转基因微生物来降解塑料[4],部分研究者也在尝试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能够吸收、降解有机垃圾或废料的植物。通过此类植物的种植,实现清除垃圾、环境净化的目的。

1.2 现存问题

1.2.1 科学研究发展有限

人类对于基因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1865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从豌豆实验中推导出存在着专门承担遗传作用“种质”的遗传因子,“孟德尔遗传规律”诞生。随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通过实验得到了第一个体外重组的DNA分子,这是历史上首次成功实现基因重组。1983年、1996年,人类陆续培养出转基因烟草、转基因绵羊,标志着人类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迈上了更高的台阶。但是在此过程中,人类对于该技术应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潜在性威胁仍然认识有限。例如,对于转基因大米等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转基因植物的种植是否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破坏等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1.2.2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我国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较早关注,并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规范引导发展应用。以农业方面为例,国家及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管理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往制度中的要求并不符合当前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和生产开发领域的实际现状,各类研发机构的出现,在推动转基因技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的同时,也促生了部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社会安全的不法行为。

1.2.3 科普教育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教育方面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覆盖辐射范围逐步扩大,国民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普教育仍处于亟待加强的阶段。前不久,一场关于转基因农产品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讨论占据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国民的参与热情和关注热度居高不下,此过程中也造成了各类谣言和错误认识的传播与扩散。这一情况也暴露出当前对于转基因技术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工作落实得不到位。在谣言面前,公众缺乏必要的科学常识,无法甄别各类说法正确与否,由此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对策

2.1 确定重点项目,加大科研投入

粮食与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转基因技术凭借自身优势将会承担起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重任。为此需从国家层面确定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应用的重点项目,增加科研经费及人才培养投入,建立专门的学科研究所,抽调专业人才集中进行项目攻关工作,针对其应用范围、具体影响等问题实现研究突破;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凭借与其它先进国家共建研究室、实验室的方式,引进先进研究技术与人才,提升本国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水平。同时还需深化对于安全转基因技术例如无选择性标记基因技术、安全标记基因技术、叶绿体转化技术、终止子技术、雄性不育技术、外源基因删除技术等的专项研究[5],探索更为高效和科学的安全转基因技术,扩大该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2.2 健全法律规章,加强行业管理

针对当前实际现状,我国急需制定专门的法律规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工作,确保法规随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完善,从而更好的应用在现实社会中。为此需明确并逐步细化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在转基因产品研发、应用方面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具体、严格的行业规范,针对转基因技术应用在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做出一定的要求,从而防止此类技术的滥用。对于违反规定的各类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具体行为,需进行严厉处理,坚决打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技术安全、无视社会影响的不合理、不合法行为,贯彻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法治要求。建立举报奖励机制,畅通信息举报渠道,以此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性,加强对于行业本身及重要环节的监督,公众可通过多种举报渠道及时反馈企事业单位违规信息,实现执法单位与社会公众协同进行监管工作的局面,肃清行业领域的不法分子,改善违法违规情况,促进转基因技术应用行业的健康发展。

2.3 加强科普教育,引导公众参与

为了消除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恐惧心理,相关科研单位和媒体单位要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可尝试通过个案示例法结合具体案例情况及时向公众传达转基因技术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例如借助于报纸、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以及微信、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及时解答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所存在的困惑,消除大众对此所持的的错误认识、不当认识,提高其认知水平;与此同时,在国民教育范围中,完善科普教育环节,借助开展科技知识讲座或比赛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相关常识,在校园内帮助各级、各类大、中、小学生加深对此的认识与了解。通过以上措施,在保障公众知情的同时,争取为转基因技术科学研究、发展应用提供稳定、安全的舆论环境与社会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叶敬忠,李华.关于转基因技术的综述与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14(1):11-21.

[2]卢绍伟.转基因技术安全应用探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7.

[3]卢占军,陈眷华,刘敏跃.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J].饲料工业,2004,25(12):58-63.

[4]葛常宝.转基因技术的生态贡献和风险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42-45.

[5]张茜,张金凤,付文锋,等.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J].遗传,2011(5):437-442.

[责任编辑:汤静]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