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论农村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建后管理

2022-06-09

杨光钊

(潮安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广东 潮安 521000)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是当前广大农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建设工程之一。保障饮水安全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核心。为适应农村饮水的需要,配合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须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工程建后管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现状;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饮用水质量;建后管理

1发展现状

1.1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建设严重滞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九五”末,我国农村年平均人均总收入已达3000元,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我国农民以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的发展速度向小康迈进。2000年,全国农村有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路,79.8%的乡镇设有邮电局、所,8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话,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目前农村的吃、住、电力、交通普遍得到改善而且进一步改善,与农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家庭生活用水发展和改善速度较慢、相对滞后。

我国现有4.5万个乡镇,大多数乡镇是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直是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GPT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但目前约有一半的乡镇供水不足,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以来,我县已解决了近7.0万人饮水难问题和2.7万人饮水应急的不安全问题。从2006年起我县已转入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阶段,根据调查复核,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31.42万人。

1.2农村供水水源

农村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村寨分散,文化经济比较落后,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地下水及降水。

地面水多采用江、河水及水库水。江、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骤增。山区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的,常与地层含的某些化学元素有关。

降水因地区降水量不同而各异,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饮水之用。

1.3缺乏排水设施,卫生条件差

随着我国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的持续发展,农村、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其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家庭废污水的增加。但目前在全国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居住区缺乏排水设施,更谈不上污水的处理和利用,严重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2.1总体思路

根据《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工作大纲》,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善我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我县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的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两阶段(即“十一五”和“十二五”两阶段)逐步开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至2015年全面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水质性饮水安全问题。

2)水源保护和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

3)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方案。

4)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为管好用好工程,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工程在规划设计之前,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征求群众意见,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5)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2农村饮水工程规模

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其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分述如下:

1)水源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应保护好饮用水源。水源布局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水源的选择应符合我县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要求,水源水质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2)饮水工程建设

饮水工程的类型主要有新建水厂、扩网、引水陂。供水方式主要采用集中供水点、打井和引水,打井取水主要采用分散供水。由于在水源选择中优先考虑采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以节省净水工程的投资,此类工程的净化措施主要以一般净化工艺为主。

2.3工程投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回收期长,要以政府为主导,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资金筹措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筹措, 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资金投入大,大部分的自筹资金须由当地自行筹集。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我县各乡镇采取分期实施、逐步解决,在资金筹集上,通过大力宣传,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形成多方投资机制,引导、组织、动员受益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在资金管理上,加强资金管理的指导,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设立专项资金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格资金支付手续,厉行节约,提高投资效益。

2.4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工程管理结合水利部《关于印发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我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意见》和我县《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要求来进行工程管理。同时要吸收现有供水厂的管理经验,行业管理应制订各项严格的管理办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实行有偿供水,形成以水养水的运行机制,确保工程良性循环,群众长期受益。

一是项目法人或工程受益区用水户负责工程运行管理。水价根据工程成本和运行费用,公开、公正、合理核定,核定的水价报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二是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拟实行分类计价。积极培育农村供水服务市场,明确水价水平和水费征收方式。

三是按时化验水质,以确保供水安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

[2]李代鑫,杨广欣.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5).

[3]李仰斌.采取措施 努力工作 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5(3).

[4]陈雷.强化措施 抓好落实 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J].中国水利,2007(10).

[5]李仰斌.采取措施 努力工作 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5(3).

[责任编辑:邓丽丽]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