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健康社区中体育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2022-06-09

文/北京体育大学陆一帆

从健康促进原则出发,介绍了健康社区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系统地介绍了健康概念的国际标准,提出了健康社区所应具备的条件;从生理学方面讲述了运动促进健康的原理及方式;并建立了社区体育规划的理论,确定了规划的基石——体康运动。在理论介绍的同时,增加了体育规划的影响因素、体育设施规划的原则和具体实践方案,可为住宅建设者、社区管理者以及健身活动的实际参与者提供参考。

1体育规划影响因素

要成功地解决“体康”运动的组织这一问题,必须综合考虑以下问题:从建筑的现行情况和客户的经济、健康、营养及运动等多方面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按照每个人的具体特点安排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真正达到个性化的运动方式,实现“体康”运动在社区的全面实现。

1.1住宅建设的基本情况

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小区近几年在全球以及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火爆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信息技水发展寻找更广阔市场结合点的必然结果,是IT产业向传统建筑产业以及人们生活渗透的必然结果。在我国,智能化住宅已经不再是概念上的炒作,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已经成为现实。人们购房已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个住所,更多的是寻求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因此应该把体康系统与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小区相互融合,提高体康系统在社区内的灵活度,从而更符合我国推行全民健身的国情。

1.2住户群的年龄因素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年龄层跨度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同年龄阶段,体育规划的内容与方式不同,想要成功地建立社区体育规划系统,就必须把年龄因素考虑在内。

1.3住户群的生活习惯

1)作息习惯包括住户的工作、学习、休息的时间安排。

2)饮食习惯包括一日三餐的摄人情况、食物偏好等。

3)体育健身习惯包括参加体育运动的种类、时间、频度等,不同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不同,且适合的人群也不同。多了解住户的体育健身习惯,有助于更好地安排社区锻炼的开展。

1.4住户群的健康水平

1)健康观前文多次提到的“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很多人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2)健康程度从不同的目的和角度出发,有各种健康程度的分类,如表1所示。

1.5住户群的经济水平

如果想要建立好社区运动组织,客户的经济水平也要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考虑进去。

1.6住户群的职业特点

社区住户的职业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职业还是属于传统的脑力、体力劳动的分类形式,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身体各器官的发展程度也不一致。如果不了解住户的职业特点,对所有的人实行同样的指导,必然会适得其反。

1.7住户群体与人口类型

住户群“体康”运动的建立首先要确立客户群体育人口的类型,可根据以下标准分类。

1)实质性体育人口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

2)当然体育人口与或然体育人口。

3)终身体育人口与间断体育人口。

4)主动体育人口与被动体育人口。

2体育设施规划

良好的体育设施规划不仅要有硬件的支持,更要有软件的配套帮助。

2.1硬件设施

2.1.1社区体育设施

根据社区的规模、周边实际状况和当地人文社会情况,合理设置社区康体设施。各个社区可以根据区内建筑情况、住户特点以及管理条件进行选择性安排。

1)体育设施选择要求社区人群年龄跨度大、经济收入及从事的工作范围广,为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社区运动设施的安排可从以下方面展开:①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生理特点;②设施的安排要考虑到不同工作人群的特点;③要考虑到人体各器官需求的不同;④要考虑各种人的锻炼层次;⑤残疾人的健身不容疏忽。

2)体育设施分类与设施设置要求 社区的体育设施包括集中型体育设施和散在型体育设施。设施的设计与安排要考虑到一些基本的社区元素:①设施应包括风雨场地和露天场地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应考虑灯光露天体育设施的要求;②建议社区运动场地包括环绕或穿行社区的慢跑道、健康广场、球类运动场地、游泳池等大众运动设施,同时可以有供社区使用的健身俱乐部设施;③体育设施宜采取集中设置和住宅楼群分散设置相结合;④住区运动场地面积应达到300m2/千人。

2.1.2社区健康保障设施

健康住宅肯定并突出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其体育规划中不仅要涉及各种运动设施,同时也要求有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保障。社区既要能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服务,叉要有具备高效、经济方便等特点的社区医务所和社区健康中心。

1)医务所社区医务所的工作主要是定位于社区,以门诊为主体,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为社区居民提供最易得到、最及时、最周到又能保证质量的初级卫生保障服务。作为与病人首次接触的医生,全科医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社区健康护理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护理人员也是社区医务所的重要力量。其主要职责:①护理护理人员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护理,包括到家庭中访问病人情况,为个体或家庭实施直接的护理,如老年病人的护理、各种慢性病人的护理、婴幼儿保健、传染病的隔离与护理、家庭康复保健和家庭临终关怀等;②教育和咨询 健康教育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一般以特定的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为教育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并使其执行;⑧组织与管理护理人员还承担着组织社区健康讲座,进行健康知识宣传的职责等。

2)社区保健中心社区保健中心应该保障居民的基本健康,应当具有基本的医疗水平,尽可能地解决社区中所遇到的问题。

社区保健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母子保健档案及社区健康档案。资料来源于社区医务所对社区病人的诊治情况及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等,利用健康档案可以让医务所的医护人员对服务对象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整体评估,确定家庭、个人和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干预计划,定期指导并协助个人和家庭保持和促进健康。

通过建立社区健康档案,社区医疗机构可以定期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体检,发放健康服务卡,并开通社区急救呼叫系统,可以便居民享受24小时的家庭医疗照顾,还可与上级医院合作开展定向转诊等服务,方便每一位服务对象。

2.2软件设施

社区规划软件系统面临的是如何吸引社区住户加入健身活动,并使他们坚持下来。依靠科学的运动医学方案为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身服务是最重要的方法,并结合本社区的环境、人员特点提出合适的运行方案。

2.2.1体康运动系统

针对社区住户的基本特点建立的指导住户健康生活、学习、工作、运动的体育建设系统,包括了住户的基本情况调查、机能评价、运动处方制定、疲劳恢复以及合理营养安排的一系列程序,也就是集中型体育设施功能的具体实施过程。

1)客户健康信息系统进行登记,进入运行程序,可查询本人过去的身体健康状况资料和消费情况,也可查询会所的服务项目。

2)运动医学专家服务系统对客户进行身体测定和评价;进行运动试验,并制定运动处方;制定特殊方案如疲劳恢复和营养补充方案等;不定期地接受健康教育和咨询。

3)运动健身系统 在运动处方方案和运动健身教练的技术指导下进行运动健身训练;不定期接受运动技术讲座等。

4)客户服务系统按运动医学部制定的方案进行运动后的淋浴、疲劳恢复、休闹放松等,可以购买运动用品或运动营养品等。

2.2.2体育规划管理系统

设施的总体安排、住户的登记情况以及社区中体康运动的组织,都需要人员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领导。

2)人员培养。

3)建立住户资源网络中心。

4)进行体育锻炼观念宣传培养。

5)实践与完善居民科学健身的指导系统。

6)建立设施保障系统。

7)主要保证设施的开放利用、定时维修、看护管理。

社区中的体育规划应该是在硬件与软件的相互配合下共同完成,在组织建设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切不可偏重发展。

3设施规划原则

3.1 健身设施体系

3.1.1体系构成

社区的健身设施体系主要由四点三线组成。

1)四点居室内一楼外空间一广场空间一会所室内。第一,可以提供个体完成的运动空间,这类运动地点相对固定,对场地的要求较高;第二,提供集体运动和大型运动的场所,如球类运动、体操、集体舞蹈……这些运动要求场地面积较大,所以与建筑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2)三线 社区内外交通步行线、社区内休闲步行线、社区局部健身步(跑)行线,提供给线形运动轨迹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滑板、单车……这些运动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小规模地集体进行,其特点是偏向于空间上的移动性,需要不停地变换空间才能进行下去。在社区内提供完整闭合和移步换景的路径系统将是满足这种运动需求的重点。线状的空间应结合社区的整个动态系统来进行设计。

3.1.2体系要求

在四点三线中,建设相关的体育娱乐设施,点线相连。设施分成三个层次,即分散室外层次、集中室外层次、室内会所。四点结构中要求针对性强、指导性高、有拓展的余地;而三线结构中则要普及性强,适用性高,且便于尝试。

3.2基础设施安排细则

3.2.1点状空间设施安排

1)居室内属于散在型的体育设施。安排要注意全面性的原则,选择器械时要同时包括有氧和无氧训练器械。对于空间较小的住户,建议采用家用跑台、原地自行车、划船器和一套哑铃的组合;而对于空间较大的住户,则可以将哑铃换为多功能力量训练器。

2)楼外空间和广场空间内的设施也属于散在型的设施。其安排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保证社区住户的人均拥有性;②保证身体锻炼的全面性;③满足老少特殊要求。

3)会所室内的设施属集中型体育设施。会所内的设施安排要能保证体康运动的整体流程:人体机能评定(包括心理评定)、人体运动处方设定、人体运动和休闲医务监督、人体身心疲劳消除(包括心理放松)及人体合理营养补充的综合性健康工程。

3.2.2线状空间设施安排

体系中的“三线”属于线状空间设施。

1)交通步行线主要是住户进出社区的通道,两边可以设一些散在的健身设施以及体育促进健康的宣传知识,积极督促住户进行体育锻炼。

2)社区内休闲步行线应穿插于整个社区东西、南北方向,可以设置为足底按摩路径。对于卵石色彩、大小材质的选择,要注意布局起伏、凹凸的空间变化,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见图1);同时在足底按摩路径周边位置适当地放置标牌注明锻炼方法及作用。

3)社区局部健身步(跑)行线应散于楼群之间,要求铺装软质材料(塑胶),以减少对人体踝关节、膝关节的冲击。社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其长度,但一般不少于800m,保证锻炼的有效性(见图2)。

这三种健身路线中,至少有一条能够兼顾防雨的性能,保证住户在任何天气下都可以顺利地进行运动(见图3)。

3.2.3散在空间安排

散在空间指楼间空地、楼顶活动空间、楼梯休息平台等,可以做一些特殊的材料铺装设计,也可在墙面上书写一些简短运动相关理论,例如如何提高自己参与运动的兴趣、运动的合理安排、每爬一层楼梯可以燃烧掉多少脂肪等,一出家门就让你感受到运动的朝气和健康的活力。这样无形中增强了人们的运动意识,可以更好地实现健康住宅的理念。

3.2.4户外设施的特点

1)安全安全是户外体育设施的首位考虑要素,这不仅包括体育设施本身要符合安全标准,还包括设施铺装材料的安全性、设施配套零件的安全性和设施布局安排的安全性;注意选择质地较软的铺装材料和坚固耐用的设施零件,布局安排上要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同时要考虑体育设施周边环境的安全性,要避免种植带刺、有毒性的苗木花草,尤其在儿童活动频繁的地方;可利用植物形成围合,既安全又可以减少噪声和灰尘;另外运动设施周边的路侧石、路面铺装及其他细节装饰也要避免有尖锐部分出现,如座椅、花架、垃圾桶等景观因素考虑弧形处理,以避免活动中的突发撞伤状况。

2)美感在选择户外体育设施的过程中还要考虑设施的新颖性。健身、娱乐设施既充当人们锻炼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观赏的景观。设施的色彩也要分明,避免如北方冬天时色系的单调,增加人们健身的舒畅感。

4结语

健康是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在建设住宅、构建住宅小区的过程中,要考虑建筑的因素,同样要考虑健康促进的细节,包括社区的健身设计的要素,因而,健康健身的良好生活行为是经过环境的影响和时间的教育,逐渐形成的。在健康住区的规划与运营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加强健身设施的规划和健康的管理。

陆一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教授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