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古镇历史文化建筑规划与保护设计探讨——以运漕历史文化名镇综合开发项目为例

2022-06-09

范君亮,程晓玲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在千年古镇这样的历史语境下,剥离“历史建筑”与“老房子”的概念,寻访传统的古镇格局,用现代手法表达出传统建筑的神韵及表情,充分重视文化空间的人文信息和重修街区的技术内涵,注重情与境的高度统一,情——文化空间,境——物质空间;最终实现历史文化建筑的再现,实现古镇风貌的再现,是本文思考的重点.在对历史场所可能性的挖掘以及对个体间关系的创造性阐释是此项目最耐人寻味之所在,它使得那些埋没于历史长河中的日常性的诗意层面得以苏醒.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历史建筑;规划与保护;建筑设计;古镇文化;情、境统一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48-03

历史文化古镇是具有独特格局风貌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人类聚集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化古镇的特色包括其所遗存的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及城镇整体历史环境.随着人们对传统建筑价值与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具有文化性和特色性的老建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房子”,也被认为是值得保护的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建筑的内涵逐渐扩大,概念不断发展,越多的传统建筑值得保护.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共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值此之际,古镇的保护与仿古镇建设方兴未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古镇历史建筑面临新的机遇与风险,在经济建设发展中,怎样实现古镇保护规划和历史建筑传承;怎样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价值,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1 古镇整体历史环境保护目标与原则

保护街区风貌,整治历史环境,还原一个生活的街区;延续历史文脉,重现街区价值,复兴一个繁荣的街区.在保护原则上,针对古镇的传统肌理和格局进行整合,通过对古镇村落传统空间及传统风格的恢复,并引入新的生活理念和功能定位,推动和振兴古村落,使其重现历史风貌,由此我们明确以下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

1.1 维护历史风貌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古镇村落是一个整体,由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包括街巷,建筑,园林,庭院,装饰元素等等.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与其周边环境共存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古镇村落自身,也需保护其周边环境,即对其历史信息的保护,如街巷,院落,建筑,装饰等.不仅要保护历史环境风貌的各种元素,也要保护非物质文化——传统的生活节奏,方式,内容,场景,以及古镇的历史信息等.场景的保护不能只注重表面和形式,而忽视精神文化内涵的延续.传承和保护历史记忆、风俗习惯,修复其空间载体,使建筑有文化认同感、地域标志性.

1.2 坚持保护发展的永续性

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保护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保护的目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历史街区与建筑的保护,即坚持保护发展的永续性.

1.3 昨天与明天相映

传统历史建筑在历史的脉络中,经历了明(甚至更早)、清、民国、文革以及改革开放后等各个时代,或多或少的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印记.不同时代对应着古镇不同历史的发展繁荣,因传统历史建筑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古镇历史和文化的延续,保存古镇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角色.保留传统小镇的肌理质感,以及古镇历史感与现代建筑的新内涵之间的相映成趣.历史与未来共生,充满活力.

2 古镇规划与格局

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导向的规划方法:规划对古镇山水格局进行整体保护,理山顺水——村落的空间关系,保证古镇所依托的外部环境与古镇相协调,同时对古镇的原始空间形态加以控制,避免破坏古镇生态环境和整体风貌,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挖掘传统空间元素,构建文化古镇入口空间.规划范围内,复原传统文化古镇元素,如山水格局、特色建筑、园林、文化景点、米市码头、河道空间、牌坊等,通过挖掘古镇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以体现历史文化古镇的地域特色.

3 古镇历史建筑保护与传承

实践证明,正确的保护理念与科学的保护方法是历史建筑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与保证.历史建筑重在永续利用,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历史建筑的空间价值,才能体现出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另外,历史建筑面广量大,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现实情况,制定不同级别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从以往古镇保护案例中吸取经验,从规划层面的空间要素、天际线等角度,以及建筑角度对建筑细部、建筑立面类型、环境要素等多方面深入思考.历史文化建筑改造应保证其形式、高度、体量、饰面材料以及建筑色彩、尺度、比例上与古镇建筑风貌协调.旧建筑的适应性改造再利用,不论其空间价值如何,历史记忆价值的保留和营造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出发点.许多时候,这种历史记忆价值远远大于空间使用价值.

4 案例分析

为深入探索和了解建筑理论的实践性,以运漕历史文化名镇综合开发项目实践为例,探讨古镇历史文化建筑规划与保护设计的特点.

4.1 古镇概况

项目选址于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镇,项目规划用地位于裕溪河畔北,地块范围内包含运漕酒厂原址以及酒厂东侧至幸福街西侧的部分民居.

方案主旨:一方面以保护历史文化为根本,改善古镇人居环境为基础,以提升功能为导向,力求将项目打造为安徽省旅游名片,成为体验“最安徽”传统文化的代表,成为安徽的“城市会客厅”.另一方面提升古镇环境品位和城市美誉度、关注度,打造特色的古镇名片,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4.2 总体规划

4.2.1 古镇“梳式”规划格局

运漕古镇民居,从单个民居来看,显得有些拥挤和凌乱,但从总体看,却又显得错落有致,协调统一.古镇鼎盛时期,全镇有36条大街、72条小巷,与台、楼、庙、阁、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过街木楼石板街,青砖小瓦马头墙”的优美画面.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等和谐组合,构成了运漕古镇建筑的基调.(图1)

4.2.2 总体规划布局

本地块原始街道由幸福街、湾巷、五福和巷、徐家巷、以及横向的西大街和沿河路组成了独具风格的“梳子形”街巷文化.

经过前期调研、分析,本区域西大街、幸福街、保留的老酒厂建筑之间基本保留了原有村落纵向街道的“古镇梳式肌理”.以保护古镇的肌理为核心,新建街巷尺度服从古镇的肌理,形成协调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参照运漕古街巷的布置原则,结合运漕老街原有的尺度与空间格局,保持原有街巷的尺度感与空间感.重要节点位置,通过“情景再生法”恢复本地块原有的五福和荤馆、洪义泰等代表性商号,将其打造成运漕古镇的标志性启动区域.(图2)

作为古镇的主要展示面——街巷空间景观,是由建筑、街、绿化、水等元素,结合古镇生活、社会交通等功能而形成.规划设计的着重点是反映建筑风格、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巷以及古镇原本的空间肌理.

空间肌理:不仅是古镇历史文化风貌的视觉关键性因素,也是古镇空间组织及构造形态的体现.空间肌理的理解有两个方面:(1)空间肌理在建筑布局上,可理解为图底关系;(2)空间肌理在空间尺度上,可理解为各个元素组成的空间结构.传统小尺度街巷与组合院落式样建筑群,因内部单元的属性变化的组合变化形成了街坊构成特点:内部巷道曲折,而陆续加建的房屋,较为自由,平面肌理带有自由化倾向.与建立丰富的动线相伴而生的策略就是开放空间.在旧建筑中,其原本的空间特征、结构逻辑、材料肌理等均需要在开放的空间内明确呈现,故在设计中,设置多景观广场,以保证空间具有足够的开放度,植入休息、展览等功能.

空间视线:传统古镇街巷中,人们在运动中观察景物的要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隔景”、“对景”、“障景”、“夹景”、“框景”等建筑和景观手法多有运用,不仅增加了街巷的趣味性,而且加深了空间的内涵感,体现了“空间增值”的特点,古镇村落曲折的街巷空间,造就了街巷空间的光影变化,给人以美轮美奂的空间想象.

轮廓线:坡屋面、马头墙、斗拱翘角、装饰木构件等,在构成街巷空间景观中,这些元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坡屋面与马头墙的轮廓线,在视觉中具有非常强烈的层次感、节奏感、韵律感.古镇整体凭借坡屋面与马头墙的交相辉映,一个完整的古镇印象基调由此确立.(图3)

4.3 建筑设计

历史文化建筑街区的建设采用原始街巷尺度复原,整体上以民居建筑尺度为基调,聚合的小体量的采用,历史街巷空间肌理的缝合,以错动的建筑手法强化建筑空间肌理,使之向整个古镇空间肌理平缓过渡,相映相融.

立面控制

街巷空间重点从三维立面出发,以再现古镇历史风貌及生活氛围.主要体现在:各个节点的空间肌理设计和古镇街巷基础设施以及一些装饰木构件上.修复街巷空间,维护组成古镇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各种要素,如坡屋面、马头墙、沿街立面、水体、驳岸以及装饰构件等,以保证各种元素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图4)

注重建筑第五立面——屋顶设计屋顶改造采用古徽州传统的四水归堂形成,采用四边坡屋面向中心倾斜,采用轻巧的屋面瓦以及轻钢支撑以减轻屋面荷载.历史文化街区力求与原有建筑群相似,自然融入到整体环境中,坡屋顶以古镇民居重叠往复的屋顶为原型,进行错动变化,采用折线连续的坡屋顶,形成与古镇空间肌理一致的屋顶景观.(图5)

5 结语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在古镇居民的社会生活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仍旧保留历史印记并兼顾未来发展的、且生生不息具有活力的空间,不仅记忆着过去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不断向时代传播着历史文化气息.通过对对古镇历史文化建筑规划与保护设计的探讨,充分重视文化空间的人文信息和历史街区的特色内涵,实现情(文化空间)和境(物质空间)高度统一.通过科学的规划,积极的保护,合理的发展,最终实现古镇历史文化建筑的再现及古镇的复兴.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