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海拔旱作农业区地膜种植蚕豆增产效应分析

2022-06-09

郭兴莲1,刘玉皎2

(1青海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互助810500;2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西宁810016)

摘要:将蚕豆‘青海13 号’有效地整合到青海旱作农业系统,并配套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提高旱作农业系统蚕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有效扩大青海蚕豆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在旱作农业区通过地膜覆盖和裸地种植2 个处理分析了地膜覆盖种植对‘青海13 号’蚕豆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明显改善了耕作层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提高了2.4℃,土壤湿度提高了14.1%,有利于旱作农业区蚕豆的出苗,促进了蚕豆生长发育,生育进程提前了约1 周;同时,地膜覆盖种植蚕豆后,株高、干物质积累明显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了148.1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121.7%、87.4%、90.4%,从而使‘青海13 号’蚕豆在地膜覆盖种植后产量增加了23.5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蚕豆;地膜覆盖;增产效应

中图分类号:S31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441

0 引言

蚕豆是青海省重要的粮经兼用的商品作物,主要集中在灌溉农业区,种植面积稳定在2.67×104hm2,年产量达7.0×104~8.0×104 t,是青海省区域农民增收的优势作物之一,年种植效益达4000 万元以上。然而,青海省农业区70%分布于旱作区,这些区域作物种植结构单一,常年种植小麦、马铃薯、油菜等,多年出现连作,土壤结构和肥力越来越差,农作物持续增产的潜力较小。随着青海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蚕豆多元化产业发展对蚕豆需求的增加,蚕豆的优势区域逐步由灌溉农业区向雨养型旱作农业区拓展和延伸[1]。地膜覆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增产技术,日本是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最早的国家,开始研究于1948年,中国地膜覆盖技术研究开始于1978 年,但覆盖面积和应用作物种类非常迅速。已广泛应用于旱作农业区蔬菜、粮食、油菜、果木等领域的高产栽培[2-3],同时,开展了不同作物地膜覆盖后的水温效应、水分生态效应和增产效应的相关研究,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增温、抗旱和促进生长、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4-21],同时具有改善品质[10]和抗病虫作用[11,21]。袁祖培等[17]研究了辽宁地区地膜覆盖对不同蚕豆品种的增产效应。陈安茹[18]研究了四川甘孜地区不同蚕豆品种的地膜覆盖增产效应、杨和团等[19]和杨家贵等[20]分别研究了云南保山地区透心绿品种的地膜覆盖增产效果和抗病性,均表明地膜覆盖对蚕豆的增产效果明显,且具有一定的抗病性。刘效瑞[21]从栽培技术的角度通过品种、密度、施肥等因素研究优化了蚕豆地膜覆盖的高产配套技术。雷发林等[22]从生产的角度总结了旱作农业区蚕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技术作为旱作农业区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青海旱作农业区蚕豆地膜覆盖技术的增产效果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增产效果角度分析青海旱作农业区的‘青海13号’蚕豆地膜覆盖增产效应。旨在通过地膜覆盖技术对青海旱作农业区主栽蚕豆品种‘青海13号’的增产效应分析,为在青海省旱作农业区推广‘青海13号’蚕豆地膜覆盖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研究田间试验于2012 年在青海省互助县林川乡尕寺加村进行。海拔2650 m,年平均气温3~4℃,年降雨量395 mm。

1.2 试验材料

选用早熟耐旱小粒蚕豆品种‘青海13 号’。‘青海13 号’是2009 年12 月10 日通过青海省第7 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粮饲兼用型蚕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籽粒小、白脐、成熟早、耐旱等特征,适于在青海省海拔2500~2900 m的山旱地种植。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地膜覆盖和裸地种植2 个处理。采用对比法,不设重复,种植密度为22.5 万株/hm2,小区面积666.67 m2。于2012 年4 月20 日播种前人工覆膜,于2012 年4 月20 日人工点播,田间管理与旱作农业区蚕豆的栽培技术相同。于不同的生育阶段田间按“Z”字型取点利用土壤水分速测仪测定土壤20 cm的温度和湿度,求平均值。成熟后,随机取30 株对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进行观测,取平均值。统计小区实际产量,并折合为标准单位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地膜覆盖后对蚕豆种植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地膜覆盖后对旱作农业区蚕豆生长的土壤温度和湿度有所改善,但在蚕豆生长的不同时期因大气温度和自然降水的变化影响,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变化不一,蚕豆生长前期即6 月22 日以前,大气温度还比较低时,蚕豆株体较小,田间蚕豆植株没有封行,田间裸露面积较大时,地膜覆盖后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5 月22 日至6 月22 日平均增温2.5℃,随着气温快速回升和田间的遮荫,地膜覆盖与裸地种植的土壤温度没有显著差异。而地膜覆盖后的土壤湿度一直高于裸地种植,整个生育期平均湿度提高了14.1%,尤其在苗期增温保墒效果,更有利于蚕豆出苗,为培育壮苗奠定了基础。

2.2 地膜覆盖对‘青海13号’蚕豆的生长发育影响

2.2.1 地膜覆盖对‘青海13 号’生育期的影响覆膜种植后提高了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有利于促进‘青海13 号’蚕豆的生长发育,出苗提前了9 天,开花期提前10天,成熟期提前了7 天,整个生育期提前了7 天。

2.2.2 地膜覆盖对‘青海13号’株高的影响‘青海13号’蚕豆的株高动态见表2。从表2 可以看出,地膜覆盖后‘青海13号’蚕豆的生长加快,苗期株高增加了4.90 cm,进入开花期株高明显加快,株高增加了15.3 cm,提高了45.0%,进入生长后期地膜覆盖后对株高的增加相对一致。

2.2.3 地膜覆盖对‘青海13 号’干物质的影响‘青海13号’蚕豆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分析见图1。从图1 可以看出,地膜覆盖后‘青海13 号’蚕豆的生长加快,苗期干物质积累较少,平均单株增加了0.71 g/株,进入开花期干物质积累明显加快,平均单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了2.45 g/株,分别提高了45.00%和65.33%,进入生长后期随着种子形成地膜覆盖后的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对照,平均单株净增加65.67g/株,较对照提高了148.14%,为创造蚕豆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2.2.4 地膜覆盖对‘青海13 号’蚕豆产量的影响地膜覆盖后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分枝数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所增加。从表3 看出,平均单株有效分枝数增加了0.6 个,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121.7%、87.4%、90.4%,从而使‘青海13号’蚕豆在地膜覆盖种植后产量增加了23.55%。

3 结论

3.1 地膜覆盖有利于改良青海旱作农业区土壤水温条件

地膜覆盖后可以改良旱作农业区的土壤温湿度,在蚕豆生长前期即播种到结荚期对土壤增效效果较明显,有利于蚕豆提前出苗,培育壮苗;在蚕豆全生育期均具有提墒保墒作用,均有利于蚕豆的生长发育。

3.2 地膜覆盖后对旱作农业区蚕豆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青海旱作农业区蚕豆地膜覆盖后,促进了‘青海13 号’蚕豆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接近成熟期‘青海13 号’蚕豆在覆盖地膜种植与裸地种植的的干物质分别为110.0 和45.33 g,覆膜后能提高142.7%;对‘青海13 号’蚕豆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提高,其中单株荚数、粒重和百粒重以及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121.7%、87.4%、4.7%和90.3%,覆膜较对照的平均产量提高了23.5%。

3.3 地膜覆盖后可以有效扩大青海蚕豆种植区域地膜覆盖具有增产保墒、促进蚕豆生长发育,提高蚕豆产量,对于青海蚕豆生产优势区域向旱作农业区或半干旱农业区转移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地膜覆盖技术可有效地将青海蚕豆种植区域扩大到极度干旱地区和高海拔冷凉地区。

4 讨论

4.1 关于地膜覆盖的水、热效应

地膜覆盖明显改善了土壤耕作层的温度和湿度[4-8,24]。笔者研究表明,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与大气温度和蚕豆田间遮蔽情况有关,大气温度低、田间裸露面积较大时,对地温增效更加明显。张德奇等[2-3]研究也表明,地膜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酶活性,并有利于土壤养分地有效利用。白丽婷等[6]认为,地膜覆盖不仅具有保墒作用,而且提高了小麦水分的利用率。

4.2 地膜覆盖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

笔者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对‘青海13 号’蚕豆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与袁祖培、陈安茹、杨和团和杨家贵等[17-20]通过地膜覆盖对蚕豆增产效应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认为不同蚕豆品种的增产效果具有显著差异。马树庆等[23]通过东北地区玉米地膜覆盖增温增产效应的地域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地膜覆盖的增温增产具有地域性差异,有些地区基本无增收作用,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要因地制宜。青海农业具有立体特点,为了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在蚕豆生产的中应用,要进一步摸清其地域性。

4.3 地膜覆盖对蚕豆生产的增效问题

毕继业等[25]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对农作物增产的正效应小于地膜残留对农作物减产的负效应或增产不增收。蚕豆是青海的商品化优势作物,市场需求量大,平均价格在5000.0 元/t 左右,实践表明,在青海旱作农业区蚕豆地膜覆盖的增产幅度在20%~100%,因此,地膜覆盖不仅能保障蚕豆的供给需求,同时,也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玉皎.青海蚕豆生产育种现状及综合潜势分析与预测[J].青海农林科技,2008(2):37-40.

[2] 中国农用塑粮应用技术学会.新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张德奇,廖允成,贾志宽.旱区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1):208-213.

[4] 张德奇,廖允成,贾志宽,等.宁南旱区谷子地膜覆盖的土壤水温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0):2069-2075.

[5] 梁美英,卜玉山,李伟,等.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土壤水温与作物增产效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5):426-431.

[6] 白丽婷,海江波,韩清芳,等.不同地膜覆盖对渭北旱塬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4):135-139.

[7] 王俊,李凤民,宋秋华,等.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205-210.

[8] 董孔军,杨天育,何继红,等.西北旱作区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1):36-40.

[9] 张晓红,李玉华,王慧新,等.风沙半干旱区地膜覆盖技术对花生产量与光合特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4):4-5,10.

[10] 韦威旭,韦民政,覃维治,等.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8939-8940,8943.

[11] 张升龙,白拴.林地膜覆盖技术在小麦吸浆虫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初探[J].甘肃农业,2004(8).

[12] 张永涛,汤天明,李增印,等.地膜覆盖的水分生理生态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01,8(3):45-47.

[13] 温晓霞,韩思明.旱作小麦地膜覆盖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2):92-95.

[15] 张淑芳.小麦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0.

[16] 张红,侯艳华.地膜覆盖栽培对促进增产增收作用的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09(7):29-30.

[17] 袁祖培,谢甫绨.不同类型蚕豆品种地膜覆盖效应[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6,27(4):274-277.

[18] 陈安茹.蚕豆不同品种的地膜覆盖效应[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3):4-5,9.

[19] 杨和团,杨家贵.保山透心绿蚕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2005(2):17.

[20] 杨家贵,杨和团,尹开庆,等.透心绿蚕豆地膜覆盖技术的控病增产效果分析[J].作物杂志,2009(6):81-82.

[21] 刘效瑞.旱农区地膜覆盖蚕豆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2):40-46.

[22] 雷发林,郭兴莲,张宪.旱地蚕豆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4(3):143.

[23] 马树庆,王琪,郭建平,等.东北地区玉米地膜覆盖增温增产效应的地域变化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8):66-71.

[24] 康凤琴.地膜覆盖的气候效应[J].甘肃气象,1991(1):7-11.

[25] 毕继业,王秀芬,朱道林.地膜覆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172-17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