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流通视角下山西农产品供销研究

2022-06-09

戴欧阳,任利成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030024)

摘要:从流通的角度对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展开研究。在对山西省农产品供销及农村流通业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果分析法对造成“买难卖难”问题的流通原因进行了分析,构造了各流通主体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供需模型;提出并构建了基于供需模型的以农村服务组织为主导的流通服务平台,分析阐述了其运行机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供求;农村服务组织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基金项目:“山西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2013041057-02)。

第一作者简介:戴欧阳,男,1989 年出生,广西贵港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通信地址:030024 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 号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ail:571605686@qq.com。

通讯作者:任利成,男,1968年出生,山西大同人,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通信地址:邮编:030024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号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ail:157630728@qq.com。

收稿日期:2014-05-27,修回日期:2014-07-21。0475

0 引言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情、省情、农情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山西省进行了两轮“5个全覆盖”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重点扶持了42 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启动实施了100 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完成了2000 个重点推进村建设任务。虽然成绩显著,但伴随着全省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步下降,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这使农产品供给的增长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农产品流通的“卖难”问题日趋显现。农用物资价格攀升,农产品价格较低,农产品买难问题显露,导致低产难以增效、增产难以增收。市场价格的变化传导和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又导致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的下降,导致农产品供求出现新的波动,使得农民“买难卖难”矛盾进一步加剧。

关于农产品经营供销和农村流通业的研究中,纪良纲[1]认为产品供销大起大落、循环波动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生产与流通没有衔接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供销一体化与期货市场有机结合的新型体制;Morash[2]对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流通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和利润分配比例关系进行了研究;刘晓刚[3]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网络供销平台以实现顺畅的网络供销;何玉香等[4]构建基于B/S 的农产品供销信息平台,建立农产品供销信息库,提供农产品供应,农产品求购信息,通过用户与管理员交流达到用户的商业目的;杨大蓉[5]指出实施系统化的农民培训工程,从而提高农民素质,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建立国家农产品产销保护和调节机制,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是解决农民“卖难”问题的途径。

农产品供销经营与农村流通业的关系研究中,龙明芳等[6]农户经营市场化与农产品流通的关系出发,阐明了影响农户经营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及提高农户经营市场化的几个主要途径。王艺华[7]就山东省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若干建议;方梦梦[8]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对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关优化意见。

在农村流通业方面,诸多学者分别从信息、技术、金融、流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Reardon[9]认为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超市销售中,提高竞争力。Narasimhan[10]指出随着农产品超市的迅速发展,小农生产方式遭受到了冲击,政府需要加强在信息、中介服务等方面对农民的扶持,以保护农民的利益;陈诚等[11]对农村信息服务个性化推送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对传统的信息推送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提高信息推送技术与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契合度,克服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存在的个性化不足问题;郭美荣等[12]通过对当下中国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的现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设计原则与思路;刘冬梅[13]在中国农村科技服务状况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张彬[14]详细分析了广西农村技术服务体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的若干建议;Ellinger 等[15]针对中不同农村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农村金融组织发放的农村贷款成本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Dieter Seibel[16]对新兴工业国家的非正规金融进行了研究,指出非政府组织能推动在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和演进;李晓鹏等[17]总结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转变金融服务理念创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以及完善金融市场和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刘瑜琛[18]分析了九江市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霍健等[19]在分析农村金融支农服务中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经验,探讨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等问题;周涛等[20]分析对比了连锁超市企业合作前后的利润,指出企业合作可实现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系统整体利润的显著增加。

从现有的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集中在对当前现状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缺乏针对性;大部分研究都是从消费者或者农户出发,缺乏对供销和流通的各个主体进行相联分析。

201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 年聚焦在“三农”问题上,“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心所在。基于农产品流通的视角,对农产品供销各主体进行供求分析,从信息、资金、技术、安全、商品流等5 个方面分析以解决“买难卖难”的供销问题是有意义的。

1 山西农产品供销问题分析

1.1 山西省农产品供销状况

近年来,山西省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农产品供求从紧缺逐步转向饱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这使农产品供给的增长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农产品流通的“卖难”问题日趋显现。农用物资价格攀升,但农产品价格却得不到相应的增长,农产品“买难”问题显露,导致农民低产难以增效、增产难以增收。市场价格的变化传导和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又导致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的下降,导致农产品供求出现新的波动,“买难卖难”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供销社三大体系、四大网络的构建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商品流通中买与卖的矛盾,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连接,各体系相互独立存在,此消彼长,甚至互不相容。在四网工程建设中,农资、日用消费品网络构建较好,基于信息平台的搭建,交通道路的修建,使便民店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物资逐渐齐全,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买难问题。然而,农行在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卖什么价中产生困惑,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已有信息网络技术找寻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解决四大困惑,农产品供销受阻。

1.2 关键问题分析

农户是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也是农用物资的消费者,推进农产品经营市场化首要任务是解决了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具体表现如图1 所示。

“买难”问题的焦点,是如何解决农民购买农资、日用消费品的“不安全、不经济、不方便”问题;而“卖难”问题的要害是如何解决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卖什么价”的困惑。

以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农户为视角对农产品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分析见图2,从流通的角度去分析造成“买难卖难”的供销问题的原因。

从图2 可以看见农户在进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资金的支持。在购买种子时,农户需要选择种植的作物及种植量;在播种阶段,又需要知道什么时候种、以何种方式进行播种,这些需要相关技术及信息的支持;农产品培养是农产品生产的关键过程,怎么培养,这过程需要种植培养技术;收获时采用什么方式收,机器或者手工,取决与所培养的农产品和当下的技术;在这播种和培养及收获过程中需要投入相应的农用物资,而农户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其安全、适用性及经济性。但是农户处于信息弱势,在花了一定价钱却得不到与价格对等的农资产品;出售作为农产品在农户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环节,卖给谁,以什么样的价出售,是其考虑的问题。

1.3 关键因素分析

农户在信息、技术、资金、实物体流通等因素的制约,使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受阻,造成了农民“买难卖难”现象。这些制约因素归根结底是农村流通业中的问题。以农产品作为载体,在流通业视角下,对造成“买难卖难”的供销问题的原因从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实体流及农产品安全5 个方面进行分析。图3 为农产品流通质量因果分析图。

农产品的供销过程是农产品的流通过程,农产品的流通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供销量。从农产品流通的视角上看,造成“买难卖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

(1)信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农民处于信息劣势。在购买农资时,他们作为消费者,缺乏对商品信息的了解,往往会造成高价钱买到“低价位”的商品,产生“买难”;在农产品出售时,他们属于销售者,但是由于对市场信息的缺乏,往往造成脱销或低销,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而造成“卖难”困境。

(2)资金。农民进行商品购买及农产品生产销售时需要资金支持,现有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小额贷款”需求,造成农民资金缺乏,而影响农产品供销,加剧“买难卖难”。

(3)技术。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通过影响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从而影响农产品供销量。农户进行农产品生产过程需要生产技术和高效率的种植器械,产品流通过程的科技创新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流通费用,有利于销售。

(4)安全。商品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购买行为。农资的安全性是农户考虑购买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对商品信息的缺乏,对其安全不信任也会造成“买难”现象。农产品安全备受关注,农产品安全事故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5)实体流。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会产生物流费用,高额的物流费用往往需要由消费者承担,“价超所值”是会引起“卖难”问题。

2 流通主体的供需分析

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造成“买难卖难”的流通因素可以进一步确定流通个体中各供需状况。

2.1 农户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现阶段山西农户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供求状况,课题组对山西省的11 个地级市采用典型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农户308 个,共获得有效样本286 个,调查数据覆盖了农户在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供求情况。农户进行农产品种植生产,需要投入农用物资外还需要各类的信息、技术及政策支持,经过生产向市场输出农产品。他们需要经济、安全、方便的农用物资进行种植生产,同时希望能快速获取更多与之相关的各类市场信息和技术。在出售农产品时,希望能快捷出售农产品并获得较为理想的价格。表1 为农户对各类信息表。

2.1.1 农业信息服务方式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中农户认为人际传播比机构传播更重要,口头表述比文字信息重要。对于农业信息服务供给者来讲,多采用人际关系及口头表达向农民提供信息,方便快捷、易于使用、值得信赖(见表2)。

2.1.2 技术推广传播方式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农村“数字家园”、农业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等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建设稳步推进。但是农户很难从这些海量信息寻找自己需要的,缺乏针对性。

在技术方面,他们需要与之相对的先进技术去种植生产,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通过表3 可以看出,现阶段14.15%的农村地区采用大众传媒方式进行新技术推广,一半以上的农村地区仍旧采用传统的传播方式。由此可见,资金支持力度的薄弱,使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无法进入农村,新技术也就很难得到推广。

2.1.3 资金在资金方面,农户需要小额贷款,其最主要的用途是生产或做生意,其次是子女教育和建房装修,然后是治病和购买农具及其它。表4 为农户贷款渠道调查情况,表5 为贷款金额调查情况。

2.2 企业(销售端、物流公司及加工端)

对物流公司而言,他们需要各种流通中的保鲜技术,而且线路较未便利,也希望得到各种政策扶持;销售端(企业、超市)能收到质量高,价格合理的农产品,还希望能够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渠道和支持政策,并向市场输出农产品。

2.3 服务体系组织(供销社、合作社等)

服务体系组织向农户提供农资、技术、信息、资金是连接农户与市场、农户与政府的一个纽带,为农户提供服务和商品并获得一定的利润。他们希望向国家政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政策支持,还希望能和企业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从他们那里获取需求信息,将收购的农产品输向销售端。

2.4 国家

国家向各主体提供支持政策和资金津贴并对整个流通环节的安全进行监检,他们希望能农村经济和市场稳定发展,并获得相应的税收。

根据供销及流通个体供求分析做出农产品流通中个体的供需模型图3 所示。

3 基于供求的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机制

从供需分析不难看出,各流通主体间的供需是相互满足的,但是中间缺少连接的桥梁。如由于贷款规模微小正规金融机构极度缺乏有关农村客户特点及活动的私人信息所以无法承担信息采集的时间和成本,缺少担保人是造成农户贷款难问题;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物流节点,实行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直销、展销、B2F 等,但这中间却缺少衔接的环节,农户在可以通过广泛的信息渠道获取信息,但这些信息缺乏针对性及时效性,由于文化差异、经济条件制约,农户无法获得有效信息;技术传播渠道不顺畅和领悟力的差异的存在,使得部分技术虽已传到农户手中,但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而出现使用障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因为经营规模小,造成了监检困难,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人力资源支持。所以建立一个服务平台衔接各环节是必要的。服务组织的主导者从各流通主体间选取能节约流通成本,使沟通更顺畅。服务组织在充当各环节间的桥梁角色具有明显优势。

(1)服务组织具有坚实的农村基础。供销社、农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等服务组织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众。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农资的消费者,是农村流通业主体的基础,整个农村流通业都围绕其展开,解决了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是解决农产品供销问题的前提。服务组织向农户输出技术、信息及部分资金、农资,是连接农户和其它主体间的纽带。

(2)服务组织的性质。各服务组织(供销社、农村合作社等)具有盈利性,但同时又带着公益性色彩。他们为服务农村而存在,严格意义上属于政府组织的一部分,是连接国家和农民的纽带。

(3)服务组织作为主导的服务平台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心所在,农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而服务组织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有利于服务组织间的协同合作,提高服务效率,扭转亏盈状况。新技术的推广不仅仅需要传播到农户手里,还需要资金支持。在这个“三流”合一的过程,需要各服务组织间的相互合作。

以按需供给的原则对平台的功能进行设计(见表6),以流通主体为对象分别对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构建进行阐述。对农户而言,他们需要信息、技术、资金的支持。他们在购买和销售阶段也需要帮助。

对企业等流通主体而言,其需求—策略—功能设计表如表7 所示。

服务平台的建设目的是使流通各主体间沟通各顺畅,流通效率更高效,从流通角度上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从而推动农产品经营市场化发展,其运行机理如图4 所示。

农产品流通各主体间通过服务平台,进行供需配对,改善了“买难卖难”问题,为推动农产品经营市场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4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的流通现状和农产品供销现状进行了分析,运用因果分析法从信息、资金、技术、安全和实体流5 个方面对农产品流通质量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流通各主体的供需模型,根据模式提出了建设以农村服务组织为主导的流通服务平台以解决“买难卖难”问题,并对平台进行了功能构建,阐述了其运行机理。为构建新型的农村服务体系提供了思路。

笔者虽然对流通服务平台进行了功能构建,阐述了其运行机制,但都属于定性的研究。后续的研究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去对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平台建设方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纪良纲.衔接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根本途径——产供销一体化与期货市场的有机结合[J].中国经济问题,1991.

[2] Morash. Strategic Logistics Capabilit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and Firm Suc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6(1):17.

[3] 刘晓刚.基于供销社的淘宝网模式农产品网络供销平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8).

[4] 何玉香,金中义.农产品供销信息网站的研究与设计[J].安徽农业科技学,2010,38(4):2187-2188.

[5] 杨大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卖难”的原因分析及策略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3(10):116-118.

[6] 龙明芳,黎昌贵,黄秋萍.农户经营市场化与农产品流通[J].经济与管理,2003(4):62-64.

[7] 王艺华.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山东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2(1):105-108.

[8] 方梦梦.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品流通研究[J].中国商贸,2013(14).

[9] Reardon T. The Rise of Supermarkets in Africa, Asia and LatinAmerica[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3(5):114-1146.

[10] Narasimhan R. Perspectives on Risk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9(2):114-118.

[11] 陈诚,廖桂平,史晓慧,等.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个性化推送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9):151-156.

[12] 郭美荣,李瑾.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8).

[13] 刘冬梅.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J].中国农村科技,2013(2):32-35.

[14] 张彬.完善农村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76-476.

[15] Ellinger P, V. Hartarska C. Wilson,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Risk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J],special issue of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2005,35(2):183-200.

[16] Dieter Seibel. Mainstreaming In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 vol. 6 no. 1 (April2001): 83-95

[17] 李晓鹏,王宏伟.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探析[J].财会研究,2013(8):72-74.

[18] 刘瑜琛.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时代金融,2013(8).

[19] 霍健,王兴盛.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青海金融,2013(3):27-31.

[20] 周涛,王朝立.农村连锁超市企业合作前后的利润比较[J].物流技术,2013,32(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