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芦荟提取物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2022-06-09

申晓慧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为了验证芦荟提取物的抑菌效果,采用滤纸片法、固体稀释法观察芦荟汁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芦荟汁对供试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滤纸片测定法抑菌效果不明显,固体稀释法较好,100%的芦荟汁的抑菌效果较好,50%和70%的芦荟汁抑菌效果较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芦荟;提取物;抑菌作用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055

0 引言

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荟中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癌、抑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1-3],芦荟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化学成分为芦荟大黄酚、芦荟大黄素、蒽醌等物质,其中芦荟大黄素中大黄素甙具有抗炎、抑菌及杀菌等功能[4]。蒽醌等衍生物对多种真菌和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5-6]。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为食品常见污染微生物,但目前常用的抑菌剂多为化学防腐剂[7]。长期使用化学防腐剂会导致病原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同时会造成食品中防腐剂残留、超标,进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8],因此,寻找新型的高效无残留的天然食品防腐剂是解决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对芦荟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研究其对4 种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制作用效果,以期为芦荟提取物用于食品防腐和抑菌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时间、地点

实验于2013 年在佳木斯分院多功能分析研究实验室内进行。

1.2 实验材料

供试芦荟为库拉索芦荟(Aloe vera),购于佳木斯市花卉市场。供试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由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供试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和PDA培养基。主要仪器设备有培养箱、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锅、托盘天平、冰箱、培养皿等。

1.3 实验方法

1.3.1 芦荟凝胶原液的制取工艺剪取新鲜的芦荟叶片,放到蒸馏水中漂洗,刮去外皮并放到热水中热烫,取出放到研钵中捣碎,加入混有水的蛋清,将芦荟汁的混浊液倒入盖有8 层纱布的烧杯中过滤出杂质,将得到的芦荟汁放到3000 r/min 离心机中离心20min,将得到的芦荟原汁放到冰箱中低温保藏,温度为4~7℃。

1.3.2 芦荟提取物的抑菌实验

(1)滤纸片法测定抑菌作用[9-10]。供试菌种经斜面活化后,分别用无菌水制成含菌数为106 cfu/mL 的菌悬液。将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倒成平板,冷却凝固后,在无菌条件下,用镊子分别夹取灭过菌的直径6 mm的圆形滤纸片充分蘸取不同浓度(CK、25%、50%、75%、100%)的芦荟汁放在上述准备好的各种含菌平皿上,每皿放4 片。然后将各平皿放人培养箱内培养(细菌37℃培养24 h,霉菌28℃培养48 h),取出后测抑菌圈直径的大小。

(2)固体稀释法[11-12]。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基配制成含芦荟汁浓度分别为50%、70%、100%,倒平板,凝固后,将供试的菌悬液均匀涂抹在平板上,倒置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隔12 h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记数。

(3)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13-14]。将芦荟汁配制成浓度为10%、20%、30%、40%、50%、60%、70%、80%、90%、100%的抑菌液,培养基冷去后按每皿平均加2 mL菌液计算,倒入各培养皿,待培养皿凝固后,每皿再加入0.2 mL 菌悬液,均匀涂抹在凝固的培养基上。恒温培养箱培养。以不长菌的芦荟汁最低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

2 结果与分析

2.1 滤纸片法测芦荟汁抑菌效果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不同浓度芦荟汁对食品污染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如表1 所示,并没有出现抑菌圈。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片所吸附的芦荟汁的有效浓度太低,抑菌效果不明显所致。

2.2 固体稀释法测芦荟汁抑菌效果

由表2 可知,随着芦荟汁浓度的增加,菌落数逐渐减少,其中,不同浓度下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均表现为最好,随着时间的延长,菌落数虽呈逐渐增加趋势,但随着浓度的增加,芦荟汁提取液对所供试病菌仍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大小顺序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

2.3 芦荟汁的最低抑菌浓度

由表3 可以看出,芦荟汁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0%,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90%,只有对黑曲霉的MIC为50%,说明芦荟汁由于对供试菌种的不同而抑制作用也不同,芦荟汁需要在浓度较高时才能对大部分供试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3 结论

(1)固体稀释法可以明显的看到芦荟汁的抑菌效果,即100%芦荟汁的抑菌效果最好,而50%和75%菌落生长较旺盛。

(2)芦荟汁的抑菌浓度较高,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0%。

(3)通过对芦荟汁抑菌作用的研究,可以看出芦荟提取物对黑曲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通过进一步试验研究其对其他食品污染霉菌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开发出食品抑霉剂。

4 讨论

(1)滤纸片上由于只沾取了微量的芦荟汁抑菌成分,结果不明显,可能是由于芦荟液中具有抗菌成分的芦荟素A含量太低,所以抑菌效果不明显,故该法不适用。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同[15]。

(2)通过对MIC 分析可知,芦荟汁对黑曲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与古丽斯玛依?艾拜都拉在3种芦荟汁的抑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的论述结果相同[16]。芦荟汁对所供试的其他污染菌需要高浓度的提取液。此外通过直接对菌落进行计数,可以观察芦荟的抑菌效果以及比较出芦荟汁在多大浓度上对细菌的生长有较明显抑制作用,故该法是实验中较理想的方法。

(3)本研究主要是以食品污染菌为供试靶标,利用对人体无毒并具有很好功效的芦荟汁来进行抑菌研究,旨在为无毒无害食品防腐剂的研究开发以及开发芦荟商品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只是采用了一些常规的试验方法,对于芦荟的抑菌原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Saada H N, Ussama Z S, Mahdy A M. Effectiveness of Aloe vera on the antioxidant status of different tissues in irradiated rats[J].Pharmazie,2003,58(12):929-931.

[2] Muller M J, Hollyoak M A, Moaveni Z, et al. Retardation of wound healing by silver sulfadiazine is reversed by Aloe vera and nystatin [J]. Burns,2003,29(8):834-836.

[3] Hamman J H. Composi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Aloe vera leafgel[J].Molecules,2008,13(8):1599-1616.

[4] 李志富,邵伟,丁静,等.芦荟提取液抑菌效果及毒性试验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12):940-941.

[5] Lin Cheng- wen, Wu Chia- fang, Hsiao Nai- wan, et al. Aloeemodinis an interferon-inducing agent with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and enterovirus 71 [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8,32(4):355-359.

[6] 王锦旭,王鑫,叶敬波,等.芦荟提取液抗菌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78-5479.

[7] 豁银强,郑建荣,汤尚文,等.仙人掌提取物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菌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2(8):93-96.

[8] 晏卫红,黄思良,付岗,等.芦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5):1336-1340.

[9] 赵声兰,陈朝银,段家贵.仙人掌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食品工业科技[J].2003(5):40-43.

[10] 周邦靖,常用中药的抗菌作用及其测定方法,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56-62.

[11] 古丽斯玛依·艾拜都拉买买提·乌斯曼帕提古丽·马合木提.三种芦荟汁对真核微生物抑菌作用及活性测定[A].热带亚热带徽生物资源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81-83.

[12] 赵东亮,郁建平,周晓秋.等.博落回生物碱的抑菌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1):45-47.

[13] 纪丽莲.荷叶中抑菌成分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9,8:64-66.

[14] 姚晓敏,孙向军,黄时.芦荟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1(4):23-25.

[15] 晏卫红,黄思量,丘华.芦荟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5):37-40.

[16] 古丽斯玛依·艾拜都拉,孜来古丽·米吉提,米合热阿衣·阿不都加帕,等.三种芦荟汁的抑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生物技术,2008,18(5):44-4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