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关于新时期创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对策分析

2022-06-09

吕驰伟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四化成为人们关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和热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推广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我们急需明晰农业推广的内涵,准确把握其特点,全面剖析当前存在的客观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需开阔思维,创新方法,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努力提高农业推广事业发展境界,进一步创造农村新貌、改善村民生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使命和任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多元主体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56-04

1 新时期农业推广概述

自进入农耕社会以来,农业推广就成为一种社会活动活跃于历史的舞台,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推广的内涵同样得到了巨大的丰富和完善。在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动下,实现农业现代化逐步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目标,而农业推广正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弄清楚新时期农业推广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1.1 新时期农业推广内涵解析

什么是农业推广,其定义尚无定论。通常情况下,狭义理解农业推广可以为指导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法把科研院校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农民,让他们将其应用于生产的实践活动,其重点在于让农业改良技术和农业科技得到推广。事实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此阶段和水平,也就是传统农业阶段。广义的定义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农村社会中,针对农场和农户的切实需要而开展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其内容更为丰富,包括农业技术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方方面面,是具有教育特色的实践活动,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现代农业推广则是指基于本国农业现代化、商品化和企业化实现的客观实情,指导农民如何在农业生产竞争中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的高层次活动,具体为给予市场、金融、管理、政策等多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

我国作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敏感重要时期,该如何妥当定位农业推广,关系着未来我国的农业安全和农村稳定的重大利益,因此,新时期的农业推广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和科学性。笔者以为,新时期的农业推广应该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指导,通过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咨询开发等方式方法,推广普及农业新科技、新知识和新信息,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综合素质,从而惠及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实践活动。

1.2 新时期农业推广的特点

农业推广,作为一种实践性和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往往具备很多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对策。那么,农业推广究竟有哪些具体的特点呢?

1.2.1 新时期的农业推广具有价值链特性

其价值链属性具体表现为科技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作为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生产的链接桥梁,农业推广能够起到挖掘农业潜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者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和谐,提升党和政府形象的巨大作用。

首先,具有极大的科技价值。农业科研成果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一方面增加农业产出,另一面也推动了农业科技的更进一步发展和飞跃,而农业推广恰恰是两者的纽带,通过这一中间媒介的作用,可以有效实现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活动的良性互动,以求共同持久发展进步。实践是最好的检验师,通过农业推广,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将会得到检验和完善。通过对既用农业科技的检验,不仅可以淘汰那些不适应甚至有害于生态环境、成本较高的应用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和完善建议,更深一步的开发农业科技潜能。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活动还为农业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研究内容,探索出更有实践价值的课题和领域。

其次,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最直接效果就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业产量,实现经济创收。农业推广,推广的不仅是技术,传播和扩散的还有学习方法、科技的重要性等观念,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农民往往会见贤思齐,从心理和行为上向技术人员学习。因此,它还是一种教育活动,其教化功能对农民的综合素质都大有裨益。另外,这还会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农村社会会通过农业推广活动感受到城市、政府和党的关心与帮助,这就加强了他们的心理认同和满足感,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度。

最后,还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毋庸置疑,新时期农业推广,推广的是先进、科学的生产技术,与初级阶段相比,更有生态观念和意识。我们传统的生产模式是粗放型经营,对生态的毁坏往往是根本性的,既破坏生态环境又没有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先进农业的推广,不仅使农民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保护生态生产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根基。①

1.2.2 新时期农业推广具有内容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极大转变,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更为深刻尖锐,稳定与和谐重于泰山。那么,这也就要求关乎三农事业建设成败的农业推广活动有更高的领悟和含义,推广不仅是专业性的,还要具有全面特质。也就是说,在现阶段,我们不仅以推广农业科技为中心,向农民传授新科技、新方法,开展生产培训,提高其生产技能和农业生产力,我们还需着眼于未来,加强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为新型农民打下根基;同时,还需进行法制宣传和时政教育,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爱国思想,与时俱进,关心国家大事;开展文化活动,进行素质教育,增强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

1.2.3 新时期农业推广主体的多元化

近十多年来,全社会对农业、农村、农民给予了无与伦比的关注,农村社会也吸引了大量有志学者、青年、企业的根植农村,为农村社会的繁荣献智献力。政府部门是农业推广活动最主要推动者,为农业推广提供政策支撑、资金保障、组织准备和人力物力安排,可以说,政府力量的参与直接推动着农业推广活动的发展。众多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作为智力资源提供者,扮演者关键性角色,技术人员则是最直接与农民互动交流的群体;除此,参加的还有市场的力量,如农业企业,农资商等等,总的说来,就是专家、政府、企业,基层推广组织、农科机构组成的多元主体农业推广。

1.2.4 新时期农业推广方法的多样性

根据农业推广学,我们知道农业推广方法,一般说来有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和个别指导法。每种方法适用条件不一,需要视情况而定。大众传播法具有权威、高效的特点,它非常适合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集体指导法的目标群体统一,易于反馈交流;而个别指导法是一对一的交流方式,技术人员与农户通过电话咨询、访问等方式单独沟通,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效果显著。每一种方法各有利弊,这就需要农业推广人员考虑周全,结合技术、农户和自身的多面条件,选取最有利的推广方法。除却上述三种传统的推广方法,在互联网技术飞跃的现阶段,农村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农业推广的方法也急需富有时代感,将推广方法延伸到网络科技,做到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

1.2.5 新时期农业推广形式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推广就是一种沟通,表现为农户、技术人员、农业科技成果等不同要素之间的流通和轮转,而这种沟通兼具开放性和选择性。一方面,农业推广人员在不同渠道的支撑下,就农业科技信息公开透明的传授讲解,或是一对一,或是一对多,无论方法如何,这个过程都是开放畅通的;但是另一方面,农业推广沟通的开放性不是无方向的,而是农业推广人员和农民从一定的需要出发,各自对对方有选择②。这也就是说种沟通并非是盲目的,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偏爱的,因为无论是农业推广人员还是农户,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选择相应的项目,才是新时期农业推广的特色。不加选择,不顾实际,只会招致抵制和失败,良好的推广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1.3 新时期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看来,在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如下:

其一,农业推广信息服务资源匮乏。信息是农业推广的根本之所在,而当前,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处于较低层次,在采集信息标本的过程中,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因而重复率偏高;再则,既有信息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高度整合,呈分散和碎片化布局,共享程度过低;而农业网站的真正功能尚未得到发挥,尚停留在通知复制、传播信息的阶段,能够真正指导农业生产的信息相对偏少,并且过时信息较多,及时性、专业性不足,网站的信息服务职能没有完全体现。

其二,基层农业推广组织机构单一。当前,我国的农业推广基本上为政府的一元化模式,也就是政府行政命令式决定农科项目,为农科研机构提供科研经费,待产出科研成果后,经基层的农推组织引进给农户,从而提供给市场。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由上至下的行政官僚制的运作流程,效率较低,易造成政策失真,无法真实掌握农户和市场的需求,产生资源浪费、供需矛盾等问题。

其三,农业推广人才不足。农业推广,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拥有土肥、植保、园艺、农技、栽培等专业知识的人才是最基本的队伍建设。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具有专业才能的农推人员并非人尽其才、物尽其能,而是流失到非农部门,对人才的引进机制也不够健全甚至缺失,如此,在基层农推组织,往往面临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除此,精于管理、经营和技术的合作社带头人也十分匮乏,农村合作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技术人员手把手的传授,自身创新能力严重欠缺。

其四,农业推广法律体系缺位。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用质疑,依法保证农业的健康、持久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而我国在农推立法方面,却显得有些滞后,使得农业推广过程中遭致很多问题和纠纷,影响农业推广的效率和农业的正常发展。法律体系的缺位,在人们法制观念渐强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急迫。

2 新时期农业推广创新体系的建构

面对我国存在的客观问题和农业推广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我们继续完善、创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

2.1 进一步发展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业推广模式

事实上,早在2006年,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第二次改革中,就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的要求③。经过几年的实践,虽然在技术领域实现多元供给,但是多元主体间的不协调运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各个主体的优势难以发挥,也无法满足日益强劲的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因此,我们继续破解这一困境。

2.1.1 科学定位各参与主体职能

在多元化的农业推广体系里,主要参与者有农科研所、农业合作组织、政府推广部门以及涉农企业等,这些组织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具体职能定位如下:农科研所作为推广人才和农业科研成果的主要提供者,农业合作组织则是各种资源向下传输的中间环节,它把来自其他组织的资金、人力、生产信息、农业技术等汇集整合,待组织社员学习消化后,以辐射形式扩散至其他农户,指导生产;

政府部门主要是担任政策制定者,以扶持农推事业的发展;涉农企业则是对农产品做出深加工和销售,为农户提供终端服务;农业科技终端机构的定位则在于农业市场的检测者和反馈者,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

2.1.2 建立多元主体协调运行机制

多元主体协调运行,职能明确,分工合理,权责清晰是前提也是标志,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1+N”式协调机构,就我国的现实国情而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的农推模式更具现实操作性。在这一模式的运作机理是“一元主导、多方参与、合作竞争、有条不紊、彼此监督、共生共赢”。

具体看来,政府主导重大惠农政策的推出执行,重大科研项目的资金扶持;涉农企业积极担当市场化程度高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责任;对于公益性和社会性较强的科研成果,则需酌情而定,若由农科研所进行试点继而扩大,则需要在政府的财力支持下,由基层组织加以推广,若由农业中间机构负责,则政府就需要适当涉入,保证后续试点工作的顺利展开;还必须注意的是,农业合作社之类的经济合作组织,是农户与科研院所、企业的衔接平台,还必须充分重视和调动它们的积极作用。最后,市场经济的竞争特性随处可见,因此,我们还要明确各个参与主体的权益,调动其积极性,以高质高效的服务惠及农业推广实践。

2.2 完善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

农业信息是最具价值和农民最迫切需要的资源,没有良好的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推广工作寸步难行。

2.2.1 大力开发有效农业信息资源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大多是由下而上、一一呈报而得,这种方式无论是效率还是效度都不太高,难以满足区域内农民的信息要求,在加上农业部门间的信息流通通道的堵塞,有限信息资源的共享互通就更加困难。因此,破除不同涉农部门组织之间的条款分割和信息垄断,实现信息的流动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就十分重要。首先,打破信息垄断、低效采集的局面,实现农业信息的公开透明化,各主体兼容共享;其次,健全由乡级至省级的信息采集系统,各级涉农组织都可以实现零阻拦式的永久享用;第三,采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既有信息进行在加工,充实农业信息内容,增加真正有用的市场、决策和基层信息,少一些宣传新闻;第四,建设开发省级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实现农业信息的全面化、网络化和便捷性,让信息共享言符其实。

2.2.2 提高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和使用者素质

一方面,建立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④。这支人才队伍是农业推广的中坚力量,是根本,因此,必须严守准入关,切实保证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在发达国家,农业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有着良好的实践效果,在这一制度下,能挑选出一批精干实用的技推人才,大大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和效度。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另外,还可尝试性的与高等院校采取合作办法,利用高校平台培养专业精通、实践能力超强的技术人才和专家队伍。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信息使用能力的专业培训。要承认是的客观事实是,我国大部分农民的信息使用能力相对较低,对农业信息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培训,教会农民使用信息就成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环节。在培训内容上,首在加强农民的信息意识,包括辨别、捕捉、利用等;其次,教会农民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包括电脑、电话、报刊、电视等;在培训方法上,应以提高干部信息素质为着眼点,将现阶段正在开展的教育活动实行有机结合,以此增强干部的信息辐射作用;同时,借助农业院校、农家书屋、“三下乡”活动等平台,邀请技术专家和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传授新技术、新方法。

2.3 健全农推法律规范机制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规已经颁布实施,农业推广朝法制化目标又近了一步,但是这离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要求法制工作者不断研习农业推广实践,制定出真正指导规范农业推广活动的法律规章制度。在立法层面上,除了宏观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外,还需一部具体的实施办法或者细则,而各省市也还需结合实际出台适合当地情况的规章,以此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农业推广法律体系;在执法层面上,执法部门不仅要严格执法,加强监督,还应加强对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最后,立法保障财政对农推事业的投入也是不得忽视的重要内容,以全方位为农业推广护航。

2.4 拓宽农业推广融资渠道

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不仅需要完备的信息服务系统和参与主体的协调参与,更离不开充裕的资金。新时期的农业推广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拓宽农业推广的融资渠道。总体说来,就是要始终坚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并立法设定每年用于农业推广上的经费在GDP中的比重值;其次,必须建立多元融资渠道,农业推广不只是关乎国家利益兴衰,也关乎这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这项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除却国家的投入,我们还需积极鼓励市场力量的加入,让私营企业、投资机构等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直接投入于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另外还可创造性的实施间接融资,以有偿服务的形式,吸引社会力量的加入,不断发展和壮大农业经济实力,助推农业推广事业迈入新台阶。

2.5 创新农民农业教育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农业生产率息息相关,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技术培训。一则是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教育事业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学院和专题教育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技术运用能力;二则是要认识到这一建设事业的长期艰难性,因为培训对象往往既淳朴又保守、既务实又狭隘,所以,这就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应以显著成果信息吸引农民,加大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向往。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教育,当前农业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巨变,一条龙式经营早已成为决胜于在农业市场的关键和重要前提,这就对农民的要求更高,因而,我们可以在县、乡两级建立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健全农业技能培训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进行家政教育,通过生动活泼的培训方式,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理财知识,引导农民逐渐树立起现代生活观念。

3 结语

农业兴则国家旺,农业的战略地位必须得到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巩固。在我国进入社会不断变革和国际环境风云变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善创新农业推广体系这一宏伟而重大的任务,显得越发刻不容缓,它不仅需要政府科学的决策、大力的支持和投入,还需要市场的灵性和社会的智慧,以及无数农推人才的奉献与努力,只有上下一心,共投大业,才能完成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的梦想。

注 释:

①吴建平,高建华。农业推广及其价值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25):12249.

②付文杰,彭泉开。试论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和要领[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04):64.

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

④张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天津农业科学,2008(2):6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

(2)张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天津农业科学,2008(2)。

(3)吴建平、高建华。农业推广及其价值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25)。

(4)付文杰,彭泉开。试论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和要领[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04)。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