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

2022-06-09

孙光忠1,彭超美1,刘元明1,邓劲松2,袁 浩1

(1.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武汉 430070;2.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武汉 430070)

摘要:以郑麦9023为试材,研究25%氰烯菌酯SC、70%甲基硫菌灵WP、50%多菌灵WP、250 g/L戊唑醇EW和250 g/L嘧菌酯SC 5种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施用25 %氰烯菌酯SC 562.5 g a.i./hm2和250 g/L嘧菌酯SC 250 g a.i./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在86 %以上,无显著性差异。施用250 g/L戊唑醇EW 120 g a.i./hm2对小麦赤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2.26 %。增产效果以25%氰烯菌酯SC 375 g a.i./hm2与SC 562.5 g a.i./hm2较好,理论增产率为11.30%和13.57%,其次是250 g/L戊唑醇EW 120 g a.i./hm2和250 g/L嘧菌酯SC 250 g a.i./hm2,理论增产率分别为9.69 %和9.00 %。这3种杀菌剂的防效和理论增产率均优于70%甲基硫菌灵WP 1 050 g a.i./hm2和50 %多菌灵WP 750 g a.i./hm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杀菌剂;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1-008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1.020

Controlling Wheat Head Blight with Different Fungicides

SUN Guang-zhong1,PENG Chao-mei1,LIU Yuan-ming1,DENG Jin-song2,YUAN Hao1

(1.General St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Wuhan 430070,China;2.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of Hubei,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Wheat “Zhengmai 9023”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wheat head blight with applying five different fungicides including 25% JS399-19 SC, 70% Thiophanate-methyl WP, 50% Carbendazim WP, 250 g/L Tebuconazole EW and 250 g/L Azoxystrobin SC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wheat earing and flowering, the control effect of applying 25% JS399-19 SC 562.5 g a.i./hm2 and 250 g/L Azoxystrobin SC 250 g a.i./hm2, was the best(over 86%)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pplication of 250 g/L Tebuconazole EW 120 g a.i./hm2 had a good controlling effect on the disease with 82.26%. Increase of yield rate with 25% JS399-19 SC 562.5 g a.i./hm2 was the highest with theoretical value of 11.30% and 13.57%, followed by 250 g/L Tebuconazole EW 120 g a.i./hm2 and 250 g/L Azoxystrobin 250 g a.i./hm2, 9.69% and 9.00%. The controlling effect and theoretical increase of yield rate of three fungicide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70% Thiophanate-methyl WP 1 050 g a.i./hm2 and 50% carbendazim WP 750 g a.i./hm2.

Key words: fungicide; wheat head blight; experimental study

收稿日期:2014-09-10

基金项目:农业部农技植保项目(农技植保[2013]12号)

作者简介:孙光忠(1968-),女,湖北巴东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药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工作,(电话)18062063098(电子信箱)

sunguangzhong123@163.com;通信作者,彭超美(1961-),女,湖北恩施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药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工作,(电话)

13114344015(电子信箱)pengchaomei@tom.com。

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属真菌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病害[1],也是中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该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子粒腐败变质,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一至二成,流行年份减产五至六成,甚至绝收[2]。更为严重的是小麦病粒中的赤霉病菌分泌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导致食欲降低、体重减轻、代谢紊乱等生理现象,还对人和动物的免疫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3,4]。199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评估报告中,该毒素被列为第三类致癌物[5,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菌灵(Carbendazim)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中国防治该病害的主要药物,长期以来大量使用使得禾谷镰刀菌产生抗药性突变,且抗性群体有不断蔓延的趋势[7]。为了改善赤霉病防治中多菌灵大量施用的问题,筛选出防治赤霉病的高效、经济、安全的药剂品种,2014年利用现售杀菌剂和赤霉病防治新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70%甲基硫菌灵WP(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50%多菌灵WP(湖北蕲农化工有限公司),250 g/L戊唑醇EW(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250 g/L嘧菌酯SC(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设在湖北省房县白鹤镇付家村。试验区地势较平坦,肥力良好,小麦与玉米套作。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于2013年10月19日播种,条播,用种量120 kg/hm2。试验地土壤为壤土,pH 7.1,肥力良好,有机质含量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组:25%氰烯菌酯SC 562.5 g a.i./hm2,70%甲基硫菌灵WP为 1 050 g a.i./hm2, 50%多菌灵WP为750 g a.i./hm2,250 g/L戊唑醇EW为120 g a.i./hm2,250 g/L嘧菌酯SC为250 g a.i./hm2,清水作为对照。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21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200 m2。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2014年4月22日下午施第一次药,施药时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赤霉病开始侵染为害,4月30日施第二次药。按750 L/hm2对水量,用3WBD-16型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于小麦穗部。

1.5 调查内容、时间和方法

1.5.1 安全性调查 分别在第一次施药后1 d和7 d、第二次施药后3、7、10、20 d观察药剂对作物及其他生物的影响。

1.5.2 病害调查 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共计500穗,于第2次施药后病情基本稳定时(2014年5月20日)调查小麦赤霉病病穗数和各穗病级,计算病穗率、病指和相对防效。病情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穗无病;1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3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至1/2;5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至3/4;7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3/4以上。

1.5.3 产量调查 小麦收获前(2014年5月29日)测产,调查有效穗数,考察每穗实粒数,测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

1.6 数据处理

根据调查数据参照文献[8]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千粒重增幅和增产率,并采用DPS(Data Process System)数据处理系统[9]对防效进行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差异显著性测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第一次施药后1 d和7 d、第二次施药后3、7、10、20 d分别进行田间观察,未发现叶片出现变色、卷曲及其他药害症状,植株生长正常。小麦收割前测产时最后一次田间观察,25%氰烯菌酯SC 562.5 g a.i./hm2处理区与空白对照相比,小麦穗粒饱满,植株金黄。

2.2 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不同药剂中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为25%氰烯菌酯SC 562.5 g a.i./hm2和250 g/L嘧菌酯SC 250 g a.i./hm2,防效均在86%以上,无显著性差异;其次为250 g/L戊唑醇EW 120 g a.i./hm2,防效为82.26%;70%甲基硫菌灵WP 1 050 g a.i./hm2和50%多菌灵WP 750 g a.i./hm2防效一般,约为65%,极显著低于25%氰烯菌酯SC 562.5 g a.i./hm2、250 g/L嘧菌酯SC 250 g a.i./hm2和250 g/L戊唑醇EW 120 g a.i./hm2的防效。

2.3 增产效果

由表2可知,各处理较清水对照都有一定增产作用,以25%氰烯菌酯SC 增产效果最好,25%氰烯菌酯SC 375 g a.i./hm2与562.5 g a.i./hm2比清水对照千粒重增加6.79%和7.96%,理论增产率为11.30%和13.57%,其次为250 g/L戊唑醇EW 120 g a.i./hm2和250 g/L嘧菌酯SC 250 g a.i./hm2,比清水对照千粒重增加4.92%,理论增产率分别为9.69%和9.00%,理论增产率较低的为70%甲基硫菌灵WP 1 050 g a.i./hm2和50%多菌灵WP 750 g a.i./hm2,分别为4.70%和4.61%。由于各药剂处理时小麦已抽穗扬花,此时小麦的小穗数早已定局,各药剂处理的小穗数差异不显著。试验的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250 g/L戊唑醇EW和250 g/L嘧菌酯SC有较好的增加千粒重的作用,特别是25%氰烯菌酯SC千粒重增幅高达6.79 %~7.96%。

3 小结与讨论

1)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250 g/L嘧菌酯SC、250 g/L戊唑醇EW对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小麦生长安全。同时,能提高小麦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而70%甲基硫菌灵WP和50%多菌灵WP对赤霉病防效一般,建议今后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重点推广使用25%氰烯菌酯SC、250 g/L嘧菌酯SC、250 g/L戊唑醇EW,并合理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2)推荐使用25%氰烯菌酯SC 375.0~562.5 g a.i./hm2、250 g/L嘧菌酯SC 250 g a.i./hm2、250 g/L戊唑醇EW 120 g a.i./hm2处理防治小麦赤霉病,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开始施药,对水量675~900 L/hm2均匀喷雾到小麦穗部。若小麦抽穗扬花期有阴雨或大雾天气,须于雨前或大雾前1~2 d喷雾防治,如果抽穗扬花至灌浆初期阴雨天较多,则要间隔7 d再防一次[10]。

3)氰烯菌酯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新型杀菌剂,属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该杀菌剂对禾谷镰刀菌具有强烈抗菌活性,高效、微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在防病增产的同时降低小麦穗粒中的毒素含量,提高小麦品质[11]。可作为一种治理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尤其在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推广使用[12]。戊唑醇、嘧菌酯属于广谱性杀菌剂,具有活性高、持效期长的特点,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喷药,既可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发生,又可兼治同期发生的白粉病和锈病,具有一药多防,减少用药量,经济划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MCMULLEN M, JONES R, GALLENBERG D. Scab of wheat and barely:Areemerging disease[J]. Plant disease,1997,81(12):1340-1348.

[2] 王向阳,黄咏沧,刘 升,等.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指标分析及在测报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1):35-36,38.

[3] ROTTER B A.Invited review:Toxicology of deoxynivalenol(vomitoxin)[J].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art A,1996,48(1):1-34.

[4] 霍星华,赵宝玉,万学攀,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毒性研究进展[J].毒理学杂志,2008,22(2):151-154.

[5] 樊平声.小麦赤霉病和DON毒素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0(5):182-184.

[6] 樊平声,沙国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性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检验检疫学刊,2010,20(1):39-41.

[7] 尤爱琴,张昌杰,胡宇峰,等.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32-535.

[8]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9]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 王爱玲,李 勤.戊唑醇等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兼治白粉病、叶锈病效果比较试验[J].河南农业,2013(7):37.

[11] 苍 龙.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J].农业知识,2011(6):33.

[12] 李恒奎,周明国,王建新,等.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及治理多菌灵抗药性研究[J].农药,2006,45(2):92-94,10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