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鄂西南地区生态稳定性评价研究——以恩施自治州为例

2022-06-09

詹 丽,张小月,黄 蓉

(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峡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从自然环境状态、人为干扰状况两个方面遴选了14项指标,建立了鄂西南地区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差异系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了鄂西南地区生态稳定性评价模型。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对恩施自治州8县(市)的生态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自然环境状态最好的是咸丰县、鹤峰县;人为干扰状况最好的是宣恩县、鹤峰县、咸丰县;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值较高的是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态稳定性;变异系数法;鄂西南;恩施州

中图分类号:P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1002-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60

收稿日期:2014-11-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20312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2D021)

作者简介:詹 丽(1980-),女,湖北蕲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风险管理、旅游管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电话)13294242490(电子信箱)zhanlijenny@126.com。

鄂西南地区主要包括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两个地市级行政区域,它北接鄂西北山区,东连江汉平原西侧的丘陵岗地,西界重庆市,南邻湖南省。该区属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区内岩溶地貌发育十分普遍。该区域气候特征是少日照,多秋雨,河谷冬暖,垂直差异明显[1]。该区域水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好,植被覆盖率高,属于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然而,长期以来该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该区民众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来摆脱贫困;但该区自身的地质地貌特征决定了该区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脆弱性,一旦被破坏,难以恢复[2]。对该区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价,可为该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本研究从自然环境状态和人为干扰状况两个方面,遴选了14项指标,构建了鄂西南地区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即变异系数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以此为基础,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自治州”或“恩施州”)下属8县(市)的生态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以期为研究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恩施自治州概况

恩施州地跨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位于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州域东西最宽220 km,南北最长260 km,总面积24 061.25 km2。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6县,总人口403万。州境平均海拔1 000 m,海拔1 200 m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29.4%,海拔800~1 200 m的地区占43.6%,海拔800 m以下的地区占27%。州境内属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自然环境随海拔不同垂直差异明显,构成了从南亚热带到寒温带各种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物种极为丰富。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全州耕地面积约为38万hm2,耕地构成是坡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田少,总体质量较低,没有一级地[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干旱与洪涝、崩塌、滑坡、泥石流,居民生活、旅游发展、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生活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废水污染,以及工程建设所造成的生态破坏[1,4]。

受自然条件限制,该区交通较不发达,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州内8县(市)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并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区[2]。

1.2 数据来源

各县(市)人口总数、城市人口数、国土面积、耕地总面积、坡耕地面积、公路总里程、固废无害化处理率、废水处理率、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数据,来源于2012年恩施州统计年鉴[5];各县(市)森林覆盖率、动植物物种数目、年均降雨量、年暴雨天数等,均来源于恩施州志和县(市)地方志;各县(市)土壤流失面积数据,来源于恩施州国土资源局。

2 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以其他生命物体和非生命物质为环境要素(如地形、土壤、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所组成的综合体,除少量没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外,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6]。本研究对鄂西南地区的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即是从自然环境状态和人为干扰状况两个方面来遴选。在大量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6-12],本研究选取了6项自然环境状态评价指标和8项人为干扰状况评价指标。

2.1.1 自然环境状态 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鄂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选取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物种数目、水土流失面积百分比、年均降雨量、年暴雨天数、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6项指标来评价鄂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状态(表1)。

1)森林覆盖率(%) (+):森林对地面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是对水土流失起到最大控制作用的因子。在植被覆盖良好的地区,即便是坡面,往往也不会有特别强烈的水土流失。反之,地面植被一旦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往往不可避免。因此,森林覆盖率是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正向指标,在现有的研究中被广泛采用。

2)单位面积物种数目 (+):单位面积物种数目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与森林覆盖率一样,单位面积物种数目(或生物多样性指数),也是区域生态质量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正向指标。

3)年均降雨量(mm/a) (+):降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降雨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若降雨过于集中,特别是单日降雨量过大,又可能引起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考虑到降雨对于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年均降雨量作为自然环境状态评价的正向指标。

4)年暴雨天数 (-):如前所述,考虑到集中降雨对于生态环境的消极作用,本研究采用将年暴雨天数(即24 h降水量为50 mm或以上强降雨的天数)作为自然环境状态评价的负向指标。

5)水土流失面积百分比 (-):水土流失是鄂西南山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直接后果就是使原本质量不高的耕地更加贫瘠,甚至导致石漠化[1]。因此,本研究选取水土流失面积百分比(即轻度以上侵蚀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作为鄂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状态评价的负向指标。

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日益下降、雾霾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空气质量的优劣成为区域自然环境状态衡量的一个有效指标,故本研究选取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作为鄂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状态评价的正向指标。

2.1.2 人为干扰状况 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本研究选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人均耕地面积、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废水处理率等4项指标作为鄂西南地区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正向指标,选取坡耕地百分比、人口密度、公路密度和城市化水平等4项指标作为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负向指标(表1)。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一方面表明该地拥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或“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是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的地区;另一方面,更表明该地区可以依法得到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因此,本研究选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作为鄂西南地区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正向指标。

2)人均耕地面积 (+):在鄂西南地区,第二、三产业尚不发达,农业人口比重大。而人均耕地面积越少,当地居民的生存压力就会越大,生态环境的负荷也就越大[2]。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可作为鄂西南地区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正向指标。

3)固废无害化处理率 (+):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废水处理和工业烟尘的达标排放,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考虑到在自然环境状态评价中已经设有“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指标,在人为干扰状况评价时,拟不考虑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状况,仅考虑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废水处理情况。因此,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率被遴选为鄂西南地区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正向指标。

4)废水处理率 (+):如前所述,本研究拟采用废水处理率作为鄂西南地区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正向指标。

5)坡耕地百分比 (-):过度开垦坡地,是山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1]。本研究选取坡耕地百分比(即坡度≥25°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作为鄂西南地区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负向指标。

6)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越大,人类活动强度越大,生态环境的负荷也就越大[2]。因此,人口密度可作为鄂西南地区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负向指标。

7)公路密度 (-):公路密度越大,表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强度越大。因此,本研究选取公路密度作为鄂西南地区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负向指标。

(8)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强度越大,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越低。因此,本研究选取城市化水平作为鄂西南地区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负向指标。

2.2 指标数据标准化

为了消除各评价指标量纲不同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数据的标准化。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标准化方法为功效系数法[13]。

具体地,正向指标的标准化方法为:

yij=(xij-xjmin)/( xjmax- xjmin) (1)

负向指标的标准化方法为:

yij=1-(xij-xjmin)/( xjmax- xjmin) (2)

式(1)、式(2)中,xij表示第i个样本(i=1,2,……8 )第j项指标(j=1,2,……14)的指标取值,yij为xij的无量纲化取值(yij∈[0,1])。

按上述方法计算的8县(市)各项指标无量纲化的标准化数据见表2。

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于各指标评价权重的确定,本研究拟采用客观赋权方法——变异系数法[14]。利用该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避免专家赋权的主观偏好性,削弱极值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15]。

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

2)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wj

式(4)中,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wj∈[0,1];?滓j为第j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滓j∈[0,1]。

按上述方法计算的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2.4 评价模型

在完成数据标准化、确定指标权重之后,就可以计算各待评样本的生态稳定性评价值,具体模型为:

式(5)中:Ai为第i个样本的生态稳定性评价值,Ai∈[0,100]。

3 评价结果

从自然环境状态来看,恩施州8县(市)中评价结果(表2)最好的是咸丰县(72.61分),其次是鹤峰县(57.97分)。咸丰县森林覆盖率达77.2%,高于全州平均水平71.0%,在州内8县(市)中位居第一;单位面积物种数目为1.124,仅次于宣恩县,在州内8县(市)中位居第二;年均降雨量1 381 mm,仅次于鹤峰县;年暴雨天数4.3 d,略高于全州平均值;水土流失面积百分比为28.05%,低于全州平均值34.08%;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6 d。相对而言,州内自然环境状态较差的是巴东县(32.65分)、利川市(33.37分)。巴东县森林覆盖率58.1%,是州内8县(市)中最低的;水土流失面积百分比45.91%,是8县(市)中最高的。利川市森林覆盖率58.9%,仅高于巴东县;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9 d,仅高于恩施市。

从人为干扰状况来看,8县(市)中评价结果最好的是宣恩县(81.16分),其次是鹤峰县(73.97分)、咸丰县(69.37分)。宣恩县拥有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与利川市、恩施市共享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8个县(市)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最高的;该县人均耕地面积0.11 hm2,为州内8县(市)之首;城市化水平27.49%,为州内8县(市)中最低;其人口密度、公路密度,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该县主要的劣势是,坡耕地百分比(12.44%)高于全州平均值9.26%;固废无害化处理率、废水处理率也未达标。相对而言,人为干扰状况较差的是来凤县(28.13分)和巴东县(38.20分)。来凤县境内没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质量差,坡耕地百分比达21.18%,是8县(市)中最高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3.74人,也是8县(市)中最高的;固废无害化处理率、废水处理率分别为72.70%和63.62%,不仅未达标,而且低于全州的平均水平。巴东县境内也没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固废无害化处理率只有36.40%,是8县(市)中最低的;由于交通较为便利,巴东县公路密度较高,为每平方公里1.07 km,为全州各县(市)之首。

就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结果而言,恩施州8县(市)中得分最高的是咸丰县(67.04分),其次是宣恩县(64.22分)、鹤峰县(59.28分),均高于8县(市)平均值46.90分;得分低于平均值的有恩施市(43.59分)、利川市(38.40分)、建始县(37.10分)、来凤县(34.08分)、巴东县(31.46分)。

4 结论

本研究从自然环境状态、人为干扰状况两个方面共遴选了14项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了鄂西南地区生态稳定性评价模型。权重赋值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状态评价的6项指标中,正向指标森林覆盖率、负向指标年暴雨天数权重较大,是影响区域自然环境状态的主要指标;在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的8项指标中,正向指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人均耕地面积,负向指标人口密度、坡耕地百分比权重较大,是影响区域人为干扰状况的主要指标。

采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恩施自治州所属的8县(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县(市)中自然环境状态评价结果最好的是咸丰县和鹤峰县,相对较差的是巴东县、利川市;8县(市)中人为干扰状况评价结果最好的是宣恩县、鹤峰县、咸丰县,相对较差的是来凤县、巴东县。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值较高的是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其余依次是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来凤县、巴东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世松,程伯禹.鄂西南岩溶石山区人居环境容量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5):35-39.

[2] 李 翔,张家其.贫困山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2):12692-12695,12710.

[3] 恩施州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恩施州志(1983-2003)[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4] 岳 琳,王 瑶.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4):18-19.

[5] 恩施州统计局,恩施州调查队.2012恩施州统计年鉴[Z].恩施:恩施州统计局内部图书,2013.

[6] 钟 诚,何宗谊,刘淑珍.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5):573-578.

[7] 杨士友.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J].贵州地质,2003,20(2):68-72.

[8] 李晓秀.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自然资源,1997(5):31-35.

[9] 刘正佳,于兴修,李 蕾,等.基于SRP概念模型的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084-2090.

[10] 李闽榕.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6(6):52-61.

[11] 朱瑜馨,赵 军,曹 静.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J].干旱区研究,2002,19(4):33-37.

[12] 任 平,洪步庭,程武学,等.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研究,2013,32(6):1017-1024.

[13] 秦守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4] 刘为民.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5] 赵 微,林 健,王树芳,等.变异系数法评价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34(4):1277-1283.

(责任编辑 罗亚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