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褐飞虱呼肠孤病毒干扰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的初步研究

2022-06-09

蔡振政1,刘小娟2,王 娟1,刘显良1,章松柏1,2

(1.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2.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福州 350002)

摘要: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可携带多种病毒,其中褐飞虱呼肠孤病毒(Nilaparvata lugens reovirus, NLRV)和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均为dsRNA基因组的呼肠孤病毒。通过接种、dsRNA小量提取及RT-PCR等方法分析NLRV对RRSV传播和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这两种呼肠孤病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褐飞虱携带NLRV比率高低影响褐飞虱接种RRSV效率;携带NLRV的褐飞虱种群接种RRSV后两种病毒的含量差异较大,NLRV的含量远远大于RRSV的含量,推测褐飞虱体内的NLRV某种程度上干扰了RRSV的传播和增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dsRNA病毒;褐飞虱呼肠孤病毒;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

中图分类号:S4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5-109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15

收稿日期:2014-06-06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301638)

作者简介:蔡振政(1992-),男,广东韶关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植物保护,(电子信箱)164397952@qq.com;通信作者,章松柏(1978-),男,湖北黄梅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病毒监测和分子病毒学的研究,(电话)18972361635(电子信箱)yangtze2008@126.com。

病毒学研究往往多集中在单一病毒的诸多特性方面,对寄主或介体体内病毒与病毒之间,病毒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复合感染以及复合感染所引起的生物学现象关注较少[1,2]。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病毒的复合感染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3]。病毒的复合感染可以减轻或加重某种病害的发生,这主要取决于病毒之间的协同或拮抗或竞争等关系[4-7],根据这种关系可以解释病害加重或减轻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8]。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也可以携带多种病毒,其中褐飞虱呼肠孤病毒(Nilaparvata lugens reovirus,NLRV)和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均为dsRNA基因组的呼肠孤病毒[9]。NLRV是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成员,可以经卵传播给后代,同时还可以通过水稻传染给不带毒的褐飞虱,但病毒在水稻内不复制[10-12];RRSV是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的成员,由褐飞虱持久性携卵而引发水稻锯齿叶矮缩病,并随着褐飞虱的长距离迁飞而传播扩散[13-18],两种病毒之间的关系未知。与褐飞虱一样,白背飞虱也是南方稻区最重要的稻飞虱之一,危害水稻和传播水稻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但白背飞虱携带和传播SRBSDV的效率极高[19,20],这可能是SRBSDV易造成爆发和大面积流行的原因之一;而褐飞虱携带和传播RRSV的效率都较低,因此推测可能是水稻锯齿叶矮缩病一直仅限于局部地区流行的原因之一。导致褐飞虱携带和传播RRSV效率都较低的原因及与NLRV等病毒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基于此,通过接种、dsRNA小量提取和RT-PCR等方法,初步研究NLRV对RRSV传播和增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这两种病毒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植物材料:水稻锯齿叶矮缩病病株于2010年采集于福建省龙岩市发病田间,鉴定后隔离种植;接种水稻品种为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感病品种Ⅱ优航2号。

昆虫介体:褐飞虱群体2010年采集于福建福州市郊区无水稻锯齿叶矮缩病发生的田块,并经过鉴定后于实验室网箱中饲养。

1.2 生物学接种

1.2.1 褐飞虱饲毒 采用两种饲毒RRSV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抓取网箱中饲养的二龄若虫于病株上饲毒,第二种方法是模拟自然条件下,抓取网箱中饲养的雌性褐飞虱成虫在病株上产卵,卵孵化成若虫后直接在病株上饲毒。饲毒后的介体度过循回期(29 ℃下循回期平均为7.6 d[21,22])备用。

1.2.2 单管单苗接种 选择饲毒后度过循回期的褐飞虱成虫(每种方法40头,重复3次)进行单虫单管单苗生物学接种,接种水稻苗处于2叶1心期(下同),传毒8 d,然后将传毒成虫低温保存,接种苗每24 h换一次,接种苗按编号种植于防虫温室内。

1.3 快速小量提取dsRNA

介体昆虫体内的dsRNA参照食用菌病毒dsRNA的提取[23]。方法如下:选用褐飞虱100~200头,用液氮研磨成粉末;加入0.7 mL 2×STE和0.7 mL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处理,离心后取上清液,将上清液配制成含17%乙醇的溶液;注入含17%乙醇的1×STE溶液平衡过的纤维素(CF-11)中,充分混匀,离心后去上清,再用含17%乙醇的1×STE溶液反复洗涤3~4次;最后用不含乙醇的1×STE洗脱,洗脱液经过异丙醇沉淀和75%乙醇漂洗,沉淀即为dsRNA,干燥后溶于RNase-free的水中。dsRNA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后BioRad凝胶成像系统观察记录。

1.4 RT-PCR法检测褐飞虱介体带毒率

取传毒后低温保存的成虫各24头,用RT-PCR法检测褐飞虱携带两种病毒的情况,RRSV和NLRV两种病毒的dsRNA作为阳性对照。RRSV的检测引物为P9F/P9R(P9F:5′-ATGAAGACTGCCTTTGCCA

GA-3′,P9R:5′-CTACCCCGAGG CCTTCTGAGA-3′),根据泰国分离物S9片段(NC_003757)设计,扩增片段大小为1 017 bp;NLRV的检测引物为N8F/R(N8F:5′-AATCACTCATTGAACAAGGA TGGACG-3′,N8R:5′-CTACCAACCCAGTCGGTCCTTCAAATA-3′),根据已发表的NLRV S8的序列,扩增片段大小为560 bp[24]。单头褐飞虱总RNA采用Trizol试剂盒(北京天根)提取,参照说明进行,最后用20 μL的无核酸酶灭菌水溶解。反转录按照反转录试剂盒(Fermentas)说明进行操作。PCR反应体系按照TaKaRa的rTaq酶使用说明进行,反应程序为:94 ℃变性4 min,35个循环的扩增(94 ℃ 30 s,55 ℃ 30 s,72 ℃ 45 s),最后72 ℃延伸10 min,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后BioRad凝胶成像系统观察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接种结果

两种饲毒方法获得的褐飞虱成虫单管单苗生物学接种结果见表1。从表1中得出,能够传毒的褐飞虱成虫分别占试验成虫总数的22.50%、50.00%;生物学接种320株水稻分别有24株、44株发病,发病率为7.50%、13.75%。

2.2 褐飞虱体内dsRNA的提取和检测结果

收集接种RRSV和未接种RRSV的褐飞虱种群,提取并检测褐飞虱种群体内的dsRNA情况,以协助了解介体体内的带毒情况以及dsRNA病毒种类。经过反复试验,从褐飞虱体内提取dsRNA以0.2~0.3 g为宜(100~200头)。图1是褐飞虱(100-200头)体内的dsRNA,从其dsRNA基因图谱中可清晰地看到褐飞虱体内存在NLRV,饲毒RRSV后体内的病毒除了NLRV外,还有RRSV,但两种病毒的含量差别较大,NLRV含量远大于RRSV。

2.3 褐飞虱介体带毒率

由图2可知,在方法1和方法2中,24头成虫中携带RRSV分别有13头和18头,带毒率分别为54.17%、75.00%,带毒率差异较大;而携带NLVR分别为23头、24头,带毒率分别为95.83%、100.00%,带毒率差异较小。

3 小结与讨论

生物学接种试验和褐飞虱带毒率检测结果表明,在方法1中,使用二龄若虫饲毒RRSV,度过循回期后成虫带毒率为54.17%,带毒且能够传毒的成虫为42.85%,这些数据与以往报道的数据相符合[13,21,25,26];在方法2中,模拟自然条件下在病株上产卵、饲毒和度过循回期后,带毒率较高,成虫带毒率约为75%,带毒且能够传毒的成虫约为50%,这些数据皆比以往报道的数据高一些[13,21,25,26]。两种方法不同点之处在于饲毒RRSV时褐飞虱携带NLRV的差异。NLRV可以经卵传播,经卵传播比率为15%[10,12],在方法1中,卵孵化成若虫后携带NLRV的比率低于15%,多数介体首先接种的是RRSV;而室内饲养的褐飞虱种群带毒率一般都在90%以上[10,24]。在方法2中,二龄褐飞虱若虫在饲毒RRSV之前多数都携带了NLRV。因此,根据生物学接种和褐飞虱带毒率检测结果初步推测NLRV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褐飞虱生物学接种RRSV以及褐飞虱的传毒效率。此外,NLRV和RRSV都是褐飞虱体内增殖性病毒[12,15],但两者同时存在时,NLRV的含量远远大于RRSV(如图2),这也说明NLRV可能某种程度上干扰了RRSV在体内的增殖。褐飞虱是一种典型的迁飞性害虫,每年春季或夏季由南向北迁移、秋季由北向南回迁,在中国境内分布范围几乎覆盖全境,褐飞虱一旦带毒,则可以将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传进迁入地区[13,14,16-18]。水稻锯齿叶矮缩病首先发现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日本、印度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局部地区引起水稻大面积减产[13-15];在中国该病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台湾、福建、广东和江西等省发生流行,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5,21,25]。但相对于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毒病等大面积流行病害来说,水稻锯齿叶矮缩病一直仅限于局部地区流行,危害程度远不及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毒病[20,27],具体原因鲜见报道。本研究发现NLRV可能某种程度上干扰了RRSV在褐飞虱体内的增殖以及传播,从病毒与病毒之间的拮抗方面初步分析了NLRV的存在可以减轻水稻锯齿叶矮缩病的发生和流行,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水稻锯齿叶矮缩病一直仅限于局部地区流行的现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LIDSKY P V, ROMANOVA L I, KOLESNIKOWA M S,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viral and prokaryotic pathogens in a mixed infection with cardiovirus and mycoplasma[J]. Journal of Virology, 2009, 83: 9940-9951.

[2] RENTER?魱A-CANETT I, XOCONOSTLE-C?魣ZARES B, RUIZ-MEDRANO R, et al. Geminivirus mixed infection on pepper plants: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PHYVV and PepGMV[J]. Virology, 2011, 8(1):104.

[3] DAPALMA T, DOONAN B P, TRAGER N M, et al.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virus-virus interactions[J]. Virus Research, 2010, 149: 1-9.

[4] VANCE V B. Replication of potato virus X RNA is altered in coinfections with potato virus Y[J]. Virology,1991,182:486-494.

[5] GONZ?魣LEZ-JARA P, TENLLADO F, MART?魱NEZ-GARC?魱A B, et al. Host-dependent differences during synergistic infection by potyviruses with potato virus X[J].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04, 5: 29-35.

[6] FOLIMONOVA S Y, ROBERTSON, C J, SHILTS T, et al.Infection with strains of citrus tristeza virus does not exclude superinfection by other strains of the virus[J]. Journal of Virology, 2010, 84: 1314-1325.

[7] DIETRICH C, MAISS E. Fluorescent labelling reveals spatial separation of potyvirus populations in mixed infected Nicotiana benthamiana plants[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2003, 84: 2871-2876.

[8] BALMER O, STEARNS S C, SCH?魻TZAU A, et al.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between co-infecting parasite strains enhances host survival in African trypanosomes[J]. Ecology, 2009, 90: 3367-3378.

[9] 张宝琴,张传溪.迁飞稻飞虱与病毒入侵[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海口:2010.

[10] NAKASHIMA N, NODA H. Nonpathogenic Naparvata lugens reovirus is transmitted to the brown planthopper through rice plant[J]. Virology, 1995, 207: 303-307.

[11] NAKASHIMA N, KOIZUMI M, WATANABE H, et al.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Nilaparvata lugens reovirus:a putative member of the genus Fijivirus[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1996, 77(1): 139-146.

[12] NODA H, LSHIKAWA K, HIBINO H, et al. A reovirus in the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1991, 72: 2425-2430.

[13] HIBINO H, ROECHAN M, SUDARISMAN S, et al. A virus disease of rice ("kerdil hampa") transmitted by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in Indonesia[M]. Bogor: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Indonesia), 1977.

[14] LING K C, TIONCO E R, AGUIERO V M. Rice ragged stunt, a new virus disease[J]. Plant Dis Reptr, 1978, 62: 701-705.

[15] 郑璐平,谢荔岩,连玲丽,等.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5):8-12.

[16] 巫国瑞,胡 萃.稻飞虱[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17] HENOG K L, HARDY B. Planthoppers: New threats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Intensive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in Asia[M]. Los Ba■os: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2009.

[18] 翟保平,周国辉,陶小荣,等.稻飞虱爆发与水稻病毒病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3):480-487.

[19]PU L L, XIE G H, JI C Y, et a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by rice planthoppers[J]. Crop Protection, 2012, 41: 71-76.

[20] ZHOU G H, XU D L, XU D G, et al.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a white-backed planthopper-transmitted fijivirus threatening rice production in Asia[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3, 4: 270.

[21] XIE L H, LIN Q Y. Rice ragged stunt virus disease, a new record of rice virus disease in China[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80, 25: 961-968.

[22] 方中达,陆家云,叶钟音.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3] 郭灵芳,张长青,鲁红学,等.一种简单快速的食用菌病毒dsRNA提取方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52-57.

[24] 刘小娟.NLRV五个分离物序列测定及病毒在褐飞虱体内定位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25] ZHOU L K,LING K C. Rice ragged stunt disease in China[J]. IRRN,1979,4(6):10.

[26] 沈菊英,彭宝珍,龚祖埙.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在水稻病叶及传毒媒介昆虫组织内的形态[J].上海农业学报,1989,5(2):15-18.

[27] 周国辉,张曙光,邹寿发,等.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为害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2010,36(2):235-238.

(责任编辑 张毅)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