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大鳞副泥鳅耗氧率与窒息点

2022-06-09

周翠萍1,杨淞2,陈柯3,赵柳兰2,刘巧2

(1.荣县水产渔政局,四川 荣县 643100;2.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四川 雅安 625014;

3.新津兴天地省级水产良种场,四川 新津 611437)

摘要:采用封闭流水式装置测定体重为6.65 g、8.77 g两种规格大鳞副泥鳅在不同温度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水温为9~25 ℃,大鳞副泥鳅的耗氧率随温度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两种规格泥鳅耗氧率随温度变化总体趋势相同。推测其最适生存温度为9~17 ℃;耗氧率昼夜变化表明:大小规格泥鳅白天平均耗氧率低于夜间,表明大鳞副泥鳅白天活动小于夜间。大小规格泥鳅的窒息点分别为0.86 mg/L、0.83 mg/L,表明规格差异不大的大鳞副泥鳅其呼吸机能完善,窒息点差异不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昼夜变化;耗氧率;窒息点

基金项目:成都市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资助。

作者简介:周翠萍(1981-),女,水产工程师,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及水产品安全监管。

通讯作者:杨淞(1979-),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E-mail: ysys210@hotmail.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12.005

水温与溶解氧是水生动物养殖生产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境因子,二者含量的变化在水产养殖过程与运输过程中占有绝对性的地位[1]。而耗氧率直接或间接反映了水生动物新陈代谢规律、生理和生活状况[2]。鱼体通过生物氧化过程产生能量,所以机体的能量代谢与它们的耗氧成正比,耗氧率可以衡量鱼体能量代谢的强度[3]。采用流水式装置,水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呼吸室[4]。由于鱼的呼吸,消耗只流经呼吸室的水中溶解氧,所以通过测定进、出呼吸室水口的溶解氧和水流量,可以计算出实验鱼的耗氧率[4]。窒息点则是了解其最低承受的含氧量。对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不仅在呼吸生理研究上、在生产养殖上也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属温水性鱼类,体色为黄色型和灰褐色型[6],雌雄个体之间,形态上整体差异不显著[7],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8]。大鳞副泥鳅同泥鳅一起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可入药。大鳞副泥鳅的可食部分占80%以上,蛋白质含量达20.7%,脂肪2.8%,灰分2.2%,钙、磷、铁含量丰富[9]。大鳞副泥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成分分析[10]、基因序列分析[11-12]、繁殖力测定[13]和人工繁殖[14]、胚胎发育[15-16]等方面。近年来泥鳅市场行情高涨,国家稻田养殖模式中稻鳅模式也越发受到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其亲本的一些养殖基础参数进行研究,以开发、培育新的养殖品种来满足养殖生产需要。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用大鳞副泥鳅取自新津兴天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前在呼吸室内暂养1 d以适应环境。然后选择大规格大鳞副泥鳅(平均体长为13.36 cm,平均体重为8.77 g),小规格大鳞副泥鳅(平均体长为11.03 cm,平均体重为6.65 g)各8尾。

1.2实验方法

1.2.1耗氧率的测定实验开始前预先将实验鱼放入呼吸室中,然后进行预实验测定水体溶氧,待装置调试正常之后正式开始实验,本实验共设定5个不同温度,分别为9 ℃,13 ℃,17 ℃,21 ℃,25 ℃。实验从9 ℃开始,维持12 h,然后缓慢(12 h内升至)升温至下一温度,直至25 ℃。每个温度下停留6 h后再测定,后每1 h测定一次,每个温度测定5 h。

依下列公式计算耗氧率和耗氧量。

耗氧量( mg/尾·h)=(A1一A2)·S/M

耗氧率( mg·h)=(A1一A2)·S/W

式中:A1:进水口溶氧(mg/L);A2:出水口溶氧( mg/L);S:呼吸室水流量(L/h);M:实验鱼数量(尾);W:实验鱼重量(g)[17]。

其中21 ℃、25 ℃设昼夜测定,每2 h测定一次数据。

两种不同规格的实验鱼同时在两个不同呼吸室中进行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本实验所用循环水均经过曝气。

1.2.2窒息点的测定耗氧率的测定完成后,另外取10尾实验鱼进呼吸室,并关闭进、出水口维持呼吸室水温25 ℃。使鱼体逐渐消耗溶氧直至窒息,以半数致死时水中溶氧量为窒息点[18]。实验鱼平躺,鳃盖不张合无活性运动为判断死亡标准。取样时测定3次呼吸室中水的溶氧量,取平均值作为该实验条件下实验鱼的窒息点。

1.2.3体长体重的测定实验结束后,用吸水纸吸干鱼体表水分,用电子天平称量鱼体重,体长用游标卡尺测量。

1.2.4实验结果分析试验期间记录各温度下鱼的耗氧率,窒息点,并观察鱼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及死亡症状。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用Excel作图[19]。

2结果

2.1耗氧率与温度、体重的关系

在水温9~25 ℃条件下,两种不同规格实验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下降,13 ℃以后耗氧率迅速增加,25 ℃时达到最高。不同温度下两种泥鳅耗氧率如表1。

由图1、2可以看出,大规格大鳞副泥鳅和小规格大鳞副泥鳅耗氧率随温度变化差异不大。体重8.77 g大鳞副泥鳅耗氧率随温度变化可用公式表示为:Y(耗氧率)=-0.000 2 x3+0.012 9 x2-0.217 6 x+1.378 9,R2=0.798 7;体重为6?65 g大鳞副泥鳅耗氧率随温度变化的公式为:Y(耗氧率)=-0.000 4 x3+0.023 5 x2-0.439 1 x+2.762 0,R2=0.996 3。

2.2两种不同规格大鳞副泥鳅耗氧率的昼夜变化

25 ℃时大鳞副泥鳅耗氧率的昼夜变化如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25 ℃条件下两种规格大鳞副泥鳅耗氧率昼夜变化为白天耗氧率夜间低,且二者耗氧率最高值出现在23:00,此后耗氧率均开始下降,分别在3:00、7:00出现最低值,此后耗氧率均维持在低限。

温度为21 ℃条件下 ,两种规格大鳞副泥鳅耗氧率昼夜变化如图4。大规格实验鱼耗氧率昼夜变化平均值为0.30 mg/(g·h),小规格实验鱼耗氧率昼夜变化平均为0.31 mg/(g·h),耗氧率昼夜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21 ℃时,大小规格耗氧率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0、8:00,最低值出现在12:00、16:00。

2.3窒息点

两种不同规格大鳞副泥鳅窒息点分别为0?86 mg/L和0.83 mg/L,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两种规格实验鱼的窒息点较为相近。

3讨论

3.1不同温度下耗氧率的变化

两种不同规格大鳞副泥鳅耗氧率随水温升高总体呈增大的趋势。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同[20],在15~27 ℃范围内,厚颌鲂耗氧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耗氧率范围为0.28~0.82 mg/(g·h),其结果与本实验结果一致。温度从9~25 ℃变化时,大规格泥鳅与小规格泥鳅耗氧率在9~13 ℃范围内表现为下降,13 ℃耗氧率达到最低,之后13~25 ℃范围耗氧率出现上升,并且两种不同规格实验鱼在不同温度下耗氧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而通常认为,鱼类在耗氧变幅较小的温度范围内,其新陈代谢异化作用上升的倍率较少或者说其呼吸消耗的能量上升的倍率较少,即体内能量存储较多,这样对鱼体生长有利,可认为此温度范围是该鱼类生长最适温度范围[21]。由此可以推测,两种不同规格泥鳅最适生长生存温度为9~17 ℃。

由表1还可得出小规格大鳞副泥鳅在不同温度下的平均耗氧率总体大于大规格的结论。说明小规格泥鳅处于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体内物质合成速度快于分解速度,因此对溶氧的需要量大于大规格泥鳅。

3.2耗氧率的昼夜变化

大鳞副泥鳅耗氧率最高值出现在23:00-次日8:00,最低值则出现在3:00-16:00。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表明:不同规格泥鳅白天平均耗氧率均低于夜间,说明大鳞副泥鳅白天活动小于夜间,这与红尾副鳅[22]的研究结论一致。鱼类的耗氧率日夜间呈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代表着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周期,耗氧率高的时期一般为鱼类进食或活动旺盛的时期。经研究证明鱼类的耗氧率昼夜变化规律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白天耗氧高于夜间,这些鱼属于“昼出夜伏”型;第二种是夜间耗氧高于白天,这些鱼属于“昼伏夜出”型;第三种是白天与夜间耗氧相当,白天和夜间均有活动[23]。因此大鳞副泥鳅属于“昼伏夜出”型鱼类,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大鳞副泥鳅长期在野外的摄食,消化等习性决定。

3.3窒息点

本实验得出大小规格大鳞副泥鳅的窒息点分别为0.86 mg/L、0.83 mg/L。已有研究表明:鱼类窒息点的高低还与食性有关,通常肉食性鱼类窒息点较高,温和食性鱼类较低[24]。泥鳅为肉食性鱼类,窒息点较草食性鱼类草鱼[25]0.59 mg/L高,军曹鱼[26]为肉食性鱼类,其幼鱼窒息点为1?12 mg/L,相对草食性鱼类高,而本实验结果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从两种规格比较来看,小规格大鳞副泥鳅的窒息点与大规格大鳞副泥鳅差异不大。可能与实验鱼本身的生理特性有关。其呼吸机能完善,大鳞副泥鳅除了使用鳃呼吸,体内肠道和体表皮肤还可以辅助呼吸,使其在低氧环境中也能正常生存。因此规格差异不大的泥鳅其窒息点差异仍旧不大。因实验条件和范围有限,更大或更小规格泥鳅窒息点是否遵循该结论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浩,苏杭,李庆,等.水中溶解氧的测定[J].分析科学学报,2005,21(2):215-216

[2] 梁秀丽,潘忠泉,王爱萍.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J].化学分析计量,2008,17(2):54-56

[3] 雷衍之,臧维玲,杨凤,等.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6-29

[4] 吴卫东,李戈莹.测定耗氧率的简易密闭流水装置[J].陕西环境,2001,8(3):36-37

[5] 邹桂伟,罗相中,胡德高,等.长薄鳅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J].湖泊科学,1998,10(1):49-54

[6] 王元军.基于判别分析的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识别[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64-568

[7] 王元军,李殿香.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形态分析[J].四川动物,2005,24(2):159-160

[8] 王玉新,郑玉珍,王锡荣,等.大鳞副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2(11):23-43

[9] 印杰,熊传喜,李圣华,等.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J].福建水产,2009(1):73-76

[10] 赵振山,高贵琴,印杰,等.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J].水利渔业,1999,19(6):16-17

[11] 常重杰,周荣家,余其兴.大鳞副泥鳅中Sox 9基因保守区的序列分析[J].遗传学报,1999,29(2):121-126

[12] 南平,杜启艳,燕帅国,等.温度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性腺分化的影响和CYP19a基因的克隆与时空表达[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4):407-413

[13] 朱盛林,万全,李飞,等.大鳞副泥鳅的繁殖力测定及人工繁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71-174

[14] 田功太,陈有光,段登选,等.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河北渔业,2010(6):34-36

[15] 孟庆磊,朱永安,王玉兴,等.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观察[J].齐鲁渔业,2010,27(11):8-10

[16] 梁坚勇,陈朝,张建云,等.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及鱼种培养[J].水生生物学报,1988,12(1):28-42

[17] 张新铖,朱新平,陈昆慈,等.乌鳢、斑鳢及杂交种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9):116-118

[18] 乔德亮,李思发,凌去非,等.白斑狗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5,14(2):202-206

[19] 杜启艳,常重杰.四种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J].河南水产,2004(1):31-32

[20] 孙宝柱,黄浩,曹文宣,等.厚颌鲂和圆口铜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测定[J].水生生物学报,2010, 34(1):88-93

[21] 葉奕佐.鱼苗、鱼种耗氧率、能需量、窒息点及呼吸系数的初步报告[J].动物学报,1959,2(11):117-137

[22] 杜宗君,邹建平,李正杰,等.红尾副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J].四川动物,2013,32(5):695-700

[23] Clausen R G. Oxygen consumption in freshwater fishes[J].Ecology, 1936,17(2): 216-226

[24] 徐钢春,顾若波,韦宝莹.似刺鳊鮈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4):110-114

[25] 陈宁生,施泉芳.饲养鱼窒息现象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集刊,1955(1):1-6

[26] 陈刚,张健东,吴灶和.军曹鱼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J].水产养殖,2005,26(1):1-4

(收稿日期:2014-09-19)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