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2-06-08

郭锐 孙丽

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转型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资源枯竭、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政建设等多重压力的耦合作用,我国为数众多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为此,2013年11月国务院制定并出台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首次把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升到了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由此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现阶段我国推进和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知识型城市理论强调,知识、信息和知识产业对一个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类型各异、问题不断、结构单一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颇具借鉴、吸收和推广的重要价值。以信息化不断驱动工业化,持续扩大知识经济、信息优势的强劲带动力和巨大影响力,对于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是各类资源型城市寻求突破和创新的新方向和新路径。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是这些城市普遍缺少足够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和相应的制度保障。受困于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转型难题,我国为数众多的资源型城市在产业结构、市场水平、国际视野、城市发展、知识贡献、资源依赖等诸多方面长期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现实困境。

⒈产业结构不合理,接续产业缺少活力。产业结构过分单一化是我国为数众多的资源型城市的一大通病,即这些城市主要依赖于某一类资源型产业,从而形成了“一业独大”的局面,使其在转型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难上加难。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多,而这些城市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之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2%。[1]另据统计,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60%甚至是80%,而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则不足40%甚至是20%。[2]由此可以看出,与一般城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三大产业发展均呈现出“两头过小,中间过大”的“纺锤形”结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长期过低,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始终居高不下。这种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状况既是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造成上述城市接续产业发展始终缺少足够活力的直接原因。为此,要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努力摆脱资源型城市对第二产业长期严重依赖的局面。

⒉市场化水平较低,附属产业羸弱分散。资源型产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尤其是在政策导向的强力刺激、行业特点的影响和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下,资源型城市往往会出现一种高阶位垄断的畸形状况,这就与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由于资源型产业具有长期主导性特别是市场化水平偏低,导致各类生产要素或是被肆意挪用挤占或是难以进行充分有效的流动,从而使市场因素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难以发挥或者失效,由此导致附属产业处于羸弱分散的状态。另外,“一业独大”和低市场化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小政府,大企业”的不良格局,对资源型城市的政府治理也形成了极大的掣肘。这也是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政府治理效果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源型产业的高阶位垄断特性致使资源型城市的建设发展体现出了鲜明的“资源导向”特点,受制于资源的分布属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在市政布局和建设上“先天性”地缺少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也就在所难免。资源优先性和地域分散化的城市布局使“一业独大”和低市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尤其不利于相关产业的规模化成长和集聚式发展。

⒊国际视野相对较窄,难以嵌入全球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一个城市的转型、建设与发展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已成为一种新常态,而知识和信息则成为新的竞争高地。国际发展经验表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际化视野和开放性思维,过分纠结于自身的具体问题,将会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并与全球城市发展大势越行越远。[3]素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中心而闻名于世的德国鲁尔区城市——多特蒙德的成功转型和升级,就是得益于当地政府超前性的国际化视野,持续加快发展现代信息产业,加大科研力度,致力于加强智力资源开发。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创新型产业,坚持走低碳经济之路,多渠道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顺应全球城市发展大趋势的战略性选择。我国为数众多的资源型城市要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投身于全球市场竞争之中,进一步夯实自身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⒋“城市病”普遍存在,各种矛盾积重难返。资源型城市大多患有各类的“城市病”,这其中既有共性的问题,又不乏特性的表现。比如:生态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网络不畅、公共财政乏力有限、社会保障不足、就业问题突出、市民收入较低,等等。目前,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均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使得当地政府的社会维稳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加快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多渠道统筹公共财政资源,寻求根治“城市病”的长效良方,就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⒌知识贡献意识匮乏,转型发展动力不足。时至今日,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仍然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主,知识贡献意识淡薄,知识贡献水平不高。如前所述,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数以劳动密集型和高耗能性的第二产业为主,由于知识贡献能力比较低,致使其生产效率长期徘徊在低水平线上,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加之作为城市转型动力源泉之一的第三产业在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偏低的产业结构占比使得这些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动力明显不足。英国的钢铁和棉纺中心——曼彻斯特作为成功转型和升级的资源型城市典范,其主要经验之一是着力打造知识经济主导的新型城市产业,而第三产业则成为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主导产业。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大量聚集,容易形成巨大的集聚效应和外溢效应,不仅能够推动整个城市第三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也能够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更多的知识因素,从而为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保障。

⒍对资源的新依赖与再枯竭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城市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提速,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对资源依赖的层次有所提高是不争的事实。即这些城市对资源依赖的程度不降反升,资源依赖的路径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从直接依赖转向间接依赖,从单一性依赖转向多元性依赖,从生产型资源依赖转向生活型资源依赖,从区内依赖转向区外依赖。比如:黑龙江省鹤岗市选择以煤化工、石墨深加工作为城市转型和升级的主导性产业,其实仍然是依赖传统性资源——煤炭及其发电功能,并从以往的单一性依赖煤炭资源转向多元性依赖煤炭、石墨等资源。虽然这对有效拉伸煤炭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的连带附加值有所裨益,但其对水、土地、电力等生活型资源的挤占速度不断加快,挤占程度不断加大。鹤岗市在自身资源愈加枯竭的情况下,将城市转型和升级的视野投向了开发俄罗斯等周边国家资源上,实际上仍未摆脱依赖自然资源谋求发展的传统思路,同时也面临着内外部政策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另外,受制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路径依赖影响、沉淀成本效应等多个因素,[4]以及一些资源型城市深受水、土地等资源枯竭的困扰,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新依赖与再枯竭问题,真正从延缓资源彻底枯竭状况转向彻底改变资源依赖窘况。

二、知识型城市理论与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相契合的逻辑理路

在逻辑理路上,知识型城市理论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契合;在实践探索上,国外一些资源型城市借鉴这一理论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应当说,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工业化国家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而构建知识型城市则是全球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和新趋势。也就是说,知识型城市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即不断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突出强调了知识和信息在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大力发展城市知识产业,着力提升城市知识含量。因此,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城市发展方向的日渐明晰化,借助于知识和信息等新兴资源,加快实现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资源型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就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按照知识型城市理论的基本划分,全球城市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为六大趋势:即政治经济之都、金融中心城市、时尚潮流城市、技术枢纽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和文化旅游教育城市。其中,经济、金融、创意、科技、生态、人文等各种要素禀赋从根本上支撑着各类城市不断转向知识型城市。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症结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消耗量过多过大,二是环境污染度过深过重。因此,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统筹全球城市发展大趋势和新模式,科学合理制定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蓝图,应当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对此,视野思路、方案选择和政策规划等不应当局限于已经成功转型和升级的资源型城市,还应扩展到一些已成功升级的非资源型城市。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树立知识经济的新理念,尤其是要关注自身的人文、科技、教育、生态等各种资源的运用及发展。作为一种制度性配套,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拥有自己的高等教育或是高职教育体系以及相对完善的科研系统。[5]而高等院校则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及创新的不竭动力,是把知识、信息和文化等非物质性资源转换为知识资本、社会资本、产业资本等物质性资源的最优主体和主要渠道之一。德国的多特蒙德、英国的曼彻斯特等一大批资源型城市正是借助于高等院校的实力及其变革创新潜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城市打造升级为闻名世界的技术枢纽城市和时尚潮流城市的。因此,用足、用活、用好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再生产及传播、再传播的过程,在这一基本原则的指导和引领下,迅速形成和聚集多种类型的新兴产业,不失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

三、知识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从全球范围来看,借助于知识型城市理论与方法,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已经不在少数,而突出知识性、资本性、开放性、市场性和集聚性,则是这些资源型城市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探索走知识型城市发展新道路,不失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寻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而当务之急则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⒈树立知识先行理念,合理规划城市转型发展布局。众所周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其中“知识”的核心先导作用与引领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不断激发并挖掘整个城市的知识活力和潜力,努力提升整个城市的知识含量,真正实现整个城市的转型发展,意味着资源型城市对其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要着力突出和借助“知识先行”的新理念。为此,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资源型城市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具体特点,合理制定同自身发展水平及发展目标相适应、相一致的知识型城市规划,善于借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型城市”“学习型城市”“服务型城市”等诸多战略性举措,努力突破知识活力匮乏、知识含量不足、知识层次偏低、知识辐射范围过小的瓶颈。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要科学统筹与知识型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工作,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知识产业发展、科技园区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关键性工作,为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更多的知识因素,使知识创新的引领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从而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基础性保障。

⒉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相应的制度平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制度平台,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因此,广大资源型城市要努力完善城市功能区、交通运输网络、工矿废弃地使用等各项政策规划,致力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扩大城市辐射范围,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真正破除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其中,建立健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是一个重要方面。最早提出“城市知识网络”这一概念的是欧盟委员会(EC),其目的是要充分实现欧盟国家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从而为包括城市决策在内的各项政策制定提供充足和必要的信息依据及知识来源。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应优先整合彼此之间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提高相互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从而形成一个类似于“城市知识网络”的跨城市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这既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能够极大地丰富资源型城市信息来源渠道,进一步提升其知识加工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⒊加快知识产业发展,抢占城市竞争的新高点。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力发展知识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城市竞争的新高地和新领域,也是进一步提升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国为数众多的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就是不断做大做强城市知识产业。[6]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创建各类高新科技园区是促进城市知识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优化路径之一。目前,全球各地已经建立高新科技园区数千个,它们为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其中,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法国的索非亚科技园等世界知名的高新科技园区,对所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的辐射带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资源型城市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于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接续替代性产业集群,首先应发力于新型材料、新型节能装备等高新科技产品,因为其有助于抢占城市竞争的新高点和新领域。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资源型城市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黑龙江省鸡西市的石墨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吉林省松原市的生物质能源产业集群,等等。

⒋做好创意产业布局,推进特色服务业大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一种附加值很高的新型产业形态,已经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高地及重点领域,其中,创意产业和特色服务业是两大支柱。资源型城市往往具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借助于这些独特的优势及条件,能够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创意产业之路。资源型城市在起步、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常常会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城市标识性和时代标志性的模范先进人物,这无疑是上述资源型城市宝贵的精神文化财产。类似资源完全可以成为一些资源型城市所依托和发力运作的重要内容。比如:创作投拍创业和创城题材的文化影视艺术类作品,创建生产建设模范先进人物纪念馆、博物馆和教育示范基地,等等。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区域特点的工矿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休闲旅游等特色化的旅游项目,也是资源型城市实现成功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比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百色左右江红色旅游景区、鄂尔多斯响沙湾景区、长白山景区,等等。资源型城市往往具有一种或多种自然资源产品或重要工业产品的开采储备优势,这为其形成特色化的服务业链条创造了有利条件。[7]比如:可以从细分市场的角度努力打造特色化、区域性的物资分流集散中心,围绕石油、铁矿、煤炭、钢材、石化、木料等自然资源产品或重要的工业产品,倾力打造和不断延伸特色化的服务业链条,进而形成新的更大的比较优势。

⒌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夯实城市转型发展基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激烈角逐的主战场之一,而人才则是最终决定这一竞争结果的关键性因素。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充足必要的智力支撑,离不开具有一定规模容量和素质全面的人才队伍的支持,这是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升级和知识创新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我国各类资源型城市要加快制定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及战略需求的人才规划方案,大力培养并引进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高素质人才。换言之,既要有善于顶层设计的宏观掌舵者和精于落实方案的管理型人才,又要有精通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和专注市场的企业经营人才。[8]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 可以说,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力与能动性,既能够进一步提升资源型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整个城市对多元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人才基础相对薄弱的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而言,可以借助在岗培训、实训基地、职业教育等多种方式,努力提升一线工人和在岗职工的综合素质及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建立健全管理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有助于从根本上和总体上持续提升资源型城市的管理水平,从而不断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和外溢效应。

【参考文献】

[1]李维.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向何方?——二百六十二个城市将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N].中国环境报,2013-12-05.

[2]高文书.资源型城市就业难原因之分析[N].中国社科院院报,2005-05-18.

[3]徐君,王育红.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3.

[4]曾蓓.试论煤炭企业的产业刚性及其转型[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02):2-3.

[5]钱勇.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企业组织与城市互动演化的分析[M].科学出版社,2012.123.

[6]岳顺之.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新转型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97-98.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