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什么是“网络身份证”

2022-06-08

【选题策划】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公民将拥有一张像“居民身份证”那样权威、统一、普适性的“网络身份证”。

据日前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获悉,经过五年技术攻关,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身份证”技术难题已被攻克,并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根据相关统计报告,截至201 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网络空间中身份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网络空间中的各种虚拟实体和角色缺乏有效管理,带来网民隐私信息泄露、黑客偷盗、商业欺诈和虚假信息等问题,对电子交易、公民财产安全及社会安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而该技术采用了“国密SM2”算法,通过高强度安全机制,可以确保无法被复制、篡改或非法使用,这为对网络虚拟世界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便利,攻克了网络安全等诸多隐患,互联网上的身份认证和个人隐私保护将会变得更简单、更安全。

美国早在2011年就将其作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启动网络身份证战略部署,目前欧盟的10个国家开始了网络身份认证。我国公安部从2012年起在北京邮电大学及多个省(市)单位进行试点,目前与工商银行合作,2014年年底前与中行、建行等银行合作,搭载银行卡免费发放。今后可用于电子商务、政务民生、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等应用。

网络身份证是网上的身份标识,俗称网络名片。它保存在网络上,可包含比现实名片多的多的内容。网络身份证(VIEID),全称虚拟身份电子标识(identity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是互联网络信息世界中Virtual标识用户身份的工具,用于在网络通讯中识别通讯各方的身份及表明我们的身份或某种资格。

一、发行背景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以网络为平台构建了一个繁荣的互联网社会。在这个特殊的社会里,巨量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服务和人数众多的网民构成了互联网的根本,但也因此使得互联网杂乱不堪和危险。在这种以网络代码为基础的交流方式里,人们以虚拟的身份出现,正是这种交流方式给于了不法份子以可乘之机进而出现了网络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基于此,互联网环境迫切需要变革,而网络实名制和网络身份证(VIEID)正是良方。在这方面,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已先行先试。2011年1月17日奥巴马政府责成美国商务部,就如何才能妥善地建立一套“网络身份证”制度尽快出一个解决方案。之后,总统奥巴马公开了一份名为《身份认证国策》的草案。其它互联网用户大国的相关计划亦已提上日程或正在实施当中。

二、发展过程

厦门试点:2014年9月份厦门企业、市民可以使用一张小小的“U盘”访问厦门的公共服务应用,这张“U盘”就是经过三方数字认证的密钥,也就是在网络上具有法律意义的身份证。

截止到2014年10月30日,已经发放700万张网络身份证EID,计划2014年发行2000万张。

三、社会影响

网络身份证(VIEID)的出现将使互联网变的更加简便、高效、安全与可信。在不久的未来,每一位互联网的使用者都将拥有一个网络身份证。这将使你使用各种互联网服务时更加方便,不需要再填写烦琐的注册信息,只需要输入你的网络身份证号和管理密码即可轻松完成,且不需要再记住其它的各种烦琐的账号和密码。在你的网络身份证管理中心可以管理你在互联网所使用的服务亦可查看你在互联网留下的所有足迹。比如你注册使用了facebook、fasdl、QQ、人人网、开心网等,在你的网络身份证管理中心就能直接使用这些服务而不需要再输入账号密码。在你不想使用某一项服务时,直接在网络身份证管理中心注销既可。有了VIEID,互联网的每一位用户都可以相互信任彼此的身份,同时,严格且完善的隐私管理机制也使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免遭泄露。

四、网络身份证怎么办

据了解,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在全国试点发行加载EID的金融IC卡,也就是说,现在市民可以去工行申请办理“网络身份证”。

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工行的确已经开通了办理“网络身份证”的业务,市民只要带着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居民身份证,到当地的工行网点办理即可。但工作人员同时提醒,每个银行网点的卡片数量不一样,有的银行网点可能暂时办不了这项业务,为了避免空跑一趟,市民办理前最好打电话确认一下。

办好了“网络身份证”,又该如何使用呢?据了解,目前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移动终端中,只要在智能移动终端中安装EID助手,绑定您的EID,就可以使用。另一种是在计算机中,需要先安装EID维护工具,将EID卡插入连接计算机的EID读卡器,就可以使用。

■美国战略

2011年,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推动下,作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商务部启动网络身份证战略。

奥巴马提出的网络身份证国家战略,也称“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标识国家战略”(NSTIC)。自互联网问世以来,由于网络空间存在的虚拟性和自由性,它在提供极度自由性的同时,也使得网络诚信存在巨大漏洞。在网络空间,全球一直没有可靠、公认和通用的身份识别技术。由于没有真实可靠的身份认证,互联网本身应有的巨大社会和经济价值难以全部得到发挥,黑客入侵和网络欺诈屡见不鲜。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以及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深入,网络身份证不可避免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美国提出的“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标识国家战略”最早于2010年6月25日由白宫公布于世。其主要内容如下:

——网络空间是一个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的网络空间对于国家经济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随着网上欺诈、身份窃取和在线信息滥用情况的快速增多,联邦政府必须加以应对。

——减少网上欺诈和身份盗取关键是提高网络空间身份标识信任等级,参与交易各方高度确信他们是在与已知的实体交互,这非常重要。假冒网站、窃取密码和破解登陆账户,是不可信赖的网络环境的共同特征。本战略旨在寻求有效方式,提高在线交易中所涉及的个人、组织、服务和设备的身份标识的可信度,其目标是以增进信任、保护隐私和创新的方式,推动个人和组织在网络上使用安全、高效、易用的身份标识解决方案。

——本战略定义和倡导支持可信网上环境的身份标识生态系统。同时,身份标识生态系统能够保证其安全性、方便性、公平性、创新性,身份标识证书和设备将由采用互操作平台的供应商提供。

——隐私保护和自愿参与将是身份标识生态系统的支柱,身份标识生态系统通过只共享完成交易的必要信息,来保护匿名参与方。例如,身份标识生态系统允许个人身份只提供年龄信息而不泄露出生日期、姓名、地址或其他识别信息,支持对参与者身份标识进行确认的交易。通过更强大的访问控制技术,减少非授权访问利用其信息的风险。

——身份标识生态系统的另一支柱是互操作性,这一系统利用强大的互操作技术和流程,在参与者之间建立合理的信任水平。互操作性支持身份标识可移植性,并使身份标识生态系统中的服务提供者可接受各种证书类型和身份标识媒介类型,这一系统不依赖于政府作为唯一身份标识提供者。

——互操作性和隐私保护相结合,建立用户为中心的身份标识生态系统。允许个人选择适合交易的互操作证书,并通过建立和采纳隐私强化政策和标准,个人有能力仅发送完成交易所需信息。此外,这些标准将禁止把个人的交易和证书使用与服务供应商挂钩。个人将更有保障地与合适交易方交换信息,安全地发送这些信息。

美国这一国家战略提出,为实现身份标识生态系统,将确定以下四项主要具体目标:建立一个综合的身份标识生态系统框架;建立可互操作的身份标识基础设施;增强用户信心和参与身份标识生态系统的意愿;确保身份标识生态系统的长远成功。

推动和建立本国以及国际间的网络身份证战略,藏有巨大商机,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将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后,涉及全球的巨大信息技术工程。奥巴马一心想通过这一战略,再次引领世界经济新潮流,占领未来全球经济的制高点,恢复美国经济。

据专家介绍,美国已经启动了网络身份证,并已经在两个州开始试点。欧盟的“欧洲数字议程”中,明确“加强信任、安全和保护充值卡人资料,建立强大的身份验证”。目前欧盟的10个国家开始了网络身份认证。

(扬子晚报)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