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政府在劳动关系上的作为及企业的责任

2022-06-08

文/朱四倍 郑传海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意见共有八项26条,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制保障的工作机制。

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否不仅仅事关劳资双方的切身利益,而且与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当下劳动关系中的一些未必和谐的现象,《意见》中已经给予了归纳。而纵观这些现象,反映出来的实际是一个问题,即在当前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的地位过于弱势。2月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了10起劳动关系的典型案例,案例中暴露的劳动用工领域中存在的就业歧视、恶意欠薪等现象让人触目惊心。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50.4%的人直言所在单位一直没有实行带薪休假。换句话说,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还没有完全落地,离和谐的劳动关系还有一段距离。

找准病根,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劳动关系矛盾频发、多发、群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职工依法理性维权意识不强,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政府和企业依法保障职工权益方面的作为欠缺。首先,和谐劳动关系“政府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不够。一些地方出于招商引资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唯GDP政绩观,放松执行劳动法律,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不畅,劳动保障监察、仲裁、审判周期长、效率低、职工维权成本高。其次是企业不守法。为降低用工成本,一些企业采取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不交或少缴社会保险费、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违法手段,想方设法逃避法律义务。针对以上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府护航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本次《意见》中又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明确要求,其释放的信息十分清晰,这就是较之以往,未来中国将把劳动者的权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那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府负责”的工作机制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堪称关键。

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毫无疑问,首先要尽快结束“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则不外乎两层:一是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健全的情况下,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二是从收入分配的角度,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劳动力的价值增长了20倍,而资本的增值是2000倍。这样一种现状肯定不利于劳动者从其职业中获得尊严,劳动关系又如何能够和谐?

其次,政府要摆好位,把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政绩,不能仅仅把经济增长速度作为政绩。不少地方的政府将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与政绩等同起来,在出现劳动争议的时候,忽略劳动者的利益,重视投资方的利益,甚至将留住企业投资建立在牺牲职工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失去了自身应有的角色意识,劳动关系丧失了平衡的机制。而在和谐劳动关系之下,面对劳资力量悬殊的现实,政府不仅要提供表达权利的制度和环境,又要给予导向性的宣传,增加劳动者表达权利的机会,将劳动者的合理意愿有效的转化为政府的制度和政策。也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供调解、仲裁与诉讼等服务,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利益冲突,减少劳动争议的处理成本,避免劳资纠纷激化,维护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政府更要把维护职工权益作为更重要的政绩来对待,没有社会的和谐,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就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

第三是政府监督要到位。不少执法部门对企业违法行为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和执法不严等问题,由此造成的劳资关系不平衡常常成为矛盾的焦点,甚至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引爆点。众所周知,现实中一直存在着劳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执法不公、纵容违法行为等现象。这是最近几年“跳楼秀”屡屡上演的重要诱因,因为劳动者没有地方说理,执法者也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对政府部门来说,要通过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通过公正执法合理调整劳动关系,也要借助行政力量,通过行政干预来维护劳动者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府必须有为,但有为也应依法,需要恪守一定的边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需要硬起来,但这并不代表政府可以侵害企业的自主权。曾经有地方法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行经济处分,殊不知不论是《劳动合同法》,还是最高法的司法解释,都已说明,用人单位可以制定包括经济处罚在内的规章制度,只是其前提在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合法,并且得到劳动者的同意。实际上这也是发达国家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通例。在这样的通例里,企业的自主权得到了保障,但又不能无度使用,必须受法律的制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肩负重任

企业作为用工主体,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充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多方做工作,全心全意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首先,企业要按照《意见》的要求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安全卫生保护、社保福利等,这些合法权益具体仔细,事关每个职工切身利益。企业要有依法用工意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工会和职代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和职代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特殊作用,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要做好集体合同工作,严格审查集体合同,一旦在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就要确保集体合同各项条款落到实处。同时,要创新企务公开制度,对于职工关心的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公开,对“三重一大”事项必须按照程序集体研究决定,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其次,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让职工共享经营的红利。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荣誉共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体现。《意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支持企业和职工共建共享。制度共守,是衡量企业能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一些企业的职工心生怨气,职工之间的摩擦,职工和高管之间的矛盾,往往都是因为制度面前不平等滋生的。所以,制度共守是企业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基石;企业能吸引职工,职工愿意依附企业,是建立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企业招募职工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健康和更好地发展。职工依附企业,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稳定的收入,与企业共呼吸,共命运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回报。因此说,利益共享是体现职工劳动价值和企业依靠职工赖以生存的必然要求;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可能一帆风顺,职工靠企业生存,不可能顺风顺水。一帆风顺也好,风险麻烦也罢,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键取决于企业和职工你心里有着我,我心中装着你,相互关心,相互体贴,互不放弃,携手前行。俗话说,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经营企业也是一样。企业在市场上竞争,靠的是良好的信誉和品牌,没有良好的信誉和叫得响的品牌,很难在竞争中取胜。显然,信誉和品牌既是口碑,又是荣誉。企业的荣誉要靠全体职工孜孜以求的精神来呵护,而企业对于在创优产品品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理当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营造人人都来为企业的品牌尽心献力的气场。

其三,企业要把职工的“注意力”作为信号重点研究。职工的“注意力”好比气象服务的“晴雨表”,测量人体体温的“温度计”,判断职工工作激情的“试金石”。知天气,方可早作准备,以应对天气变化对生产的影响;知温度,方可及时发现问题,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知心理,方可感知职工的心理诉求,及时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把潜藏的劳动矛盾解决在萌芽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离不开职工积极参与管理和为企业献计献策,凡是基业长青,经营的好的知名企业,都特别注重职工的“注意力”,注重对职工“关注力”进行研究和解决。要落实和发挥好企业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的责任人作用,必须紧紧地依靠职工,尊重职工,倾听职工心声,把职工关心的问题,作为研究改进和创新企业管理的重要信息,通过关心和随时解决职工关注的问题,提升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缩短企业与职工的距离,让职工体验到置身企业真正有一种认同感、获得感和自豪感。另外,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按照不同层次和责任担当,着力营造履职文化、守法文化、诚信文化、忠诚文化、奉献文化和职工之家建设,不断培育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总之,只有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责任人的企业依法保障职工权利,增强人文关怀,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才会有叶茂花开的土壤。

劳动关系是最基础、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社会关系,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面对劳动关系矛盾的日益显性化,通过共同的努力去打造平等合作、互利互惠的劳动关系,这对企业、职工和社会来说都是幸事。

(转自:中工网)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