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讨

2022-06-08

  [摘要]旅游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旅游产业的高速增长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是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学模式改革的起点是培养目标的重塑,而培养目标应该充分反映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标准的要求。从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入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是投身旅游事业的热情、研究旅游问题的能力、提供旅游服务的技术。从应用型视角出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具有发展性、系统性、针对性等三个特征。从问题出发,以项目指引,在真实情景中检验知识、研讨方案,可以探索出旅游管理的三种教学模式是问题解决模式、项目研究模式、情景教学模式,这三种模式能为正在探索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路径的同行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培养目标;旅游管理;教学模式


  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始于改革开放之后。1979年成立的“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也就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旅游高等院校。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不断细化。目前有2500多所院校开设了旅游类专业,专业门类涵盖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形成了涵盖博士、硕士、本科、高职(专科)、中职各层次的旅游教育体系,旅游高等院校在校人数*突破50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15万人,*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的学术力量,为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工作人员。


  旅游教育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与两个背景密不可分。第一个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高考录取率来看,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录取率只有5%,2016年这一数字已上涨到的82.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40%,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第二个背景是我国旅游产业高速发展。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4.4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其中。据统计,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为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约为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0.2%。产业需要成为旅游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强劲动力。*


  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引起了学术界对“旅游高等教育”本身的反思,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了多个角度的思考。以“旅游高等教育”为索引关键词,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收录研究论文已达768篇,研究方向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课程设置、师资提升、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实践教学、专业属性等各个层面。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张定方和张肖敏在文章*中提出了“高校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构建”这一问题后。旅游高等教育研究中涉及“应用型”转向*的文章逐渐增多,但这些研究成果更多的是针对应用型培养模式*的思考、讨论、初探等“制度”层面*的设计,基于“系统化研究、标准化实践、理论性总结”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应用型旅游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动因


  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与学的高度结合,是目标与过程的循环往复。因此,教学改革是一项没有终点的活动。社会的进步对教学目标提出新的要求、科技的进步为教学过程提供新的手段、产业的发展为教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这些变化都集中反映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旅游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和“旅游产业高速增长”这两个时代背景,同时这两个背景也是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动力来源。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培养目标多元化


  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很低的时期,高等教育更多地表现为“精英化”的教育,其培养目标会自然定位在研究型、学术型的理论人才上。这种定位既满足了刚刚恢复高考,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期许;也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各个领域百废待兴对高等教育毕业人才的渴望。可以说“高等教育精英化定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选择。但随着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多,特别是1999年国内高校进行了大范围、大尺度的扩招,高考录取率突破50%,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悄然到来。“精英化”的培养目标不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唯一选择。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体现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精英化向应用型的一种转移。2010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第七章高等教育”部分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多元化培养思路跃然纸上。在多元化培养目标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在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面,《纲要》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高等教育的应用型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旅游产业高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产业高速发展了近40年。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新思潮、新观念、新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习惯。在这种充满着变革与创新时代的大潮下,旅游产业也出现了很多新产品和新业态。从旅游产品设计角度看,传统的观光游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要,以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从旅游产品种类上看,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温泉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采摘旅游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旅游选择;从经营方式上看,旅游电子商务突飞猛进,跨区域、跨行业旅游集团出现,旅游与其他产业高度结合;从旅游市场表现上看,自驾车、自由行逐渐流行,旅游消费个性化明显,出境旅游需求强劲。这些变革时时刻刻都在刷新着旅游产业认知,更新着现有的旅游知识,也对旅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专业特点看,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脱离社会需求的培养方式,不仅在新业态下无法生存,还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定位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很多学者经常将“应用型”与“学术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的两个方向。笔者不同意这样的分类方法。“应用型”顾名思义就是学以致用的意思。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培养方向的”。解决实际问题是否需要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呢?当然需要。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本身应该包括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塑造。与“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对应的应该是“基础理论研究型”,可简称“基础型”,这种类型的教育不以具体的实际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而是以探讨事物的发展规律、拓宽人类的知识边界、立足于基础理论突破为教育教学基本目标的高等教育。


  “基础型”人才为世界贡献基础理论,“应用型”人才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基础型”人才的研究工作是为了生成知识,“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工作是为了检验知识的适用范围;“基础型”人才的实践工作是为了辨别假设的真伪,“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工作是为了探索更优的路径;“基础型”人才更需要对未知事务的渴望,“应用型”人才更需要投身实践的热情。因此,对“基础型”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形而上之道”,以及获得“道”的方法;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应注意“形而下之器”,以及使用“器”的规范。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再来重新定义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具体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投身旅游事业的热情。旅游产业是以文化体验为内涵、以跨区消费为表现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的本质是“旅游者内心对外在的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一种心灵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产业是连接人类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一个桥梁,通过旅游开阔审美视野、提升内心境界、体会不同文化、感受生活幸福。所有旅游产业发展的技术类知识,都应该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有投身旅游事业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各种学科知识应用到一个个具体的旅游实践当中来,而不是简单地把旅游业当作一个谋生的手段。


  第二,研究旅游问题的能力。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动态的:从需求角度看,旅游者的审美标准是不断变化的,旅游消费心理也会受到各种社会流行因素的影响;旅游供给也是充满变化的,产品类型、服务标准、游览线路、景区主题等,都处于不断革新的过程中;旅游经营手段也是不断变化的,营销手段、规划方案、组织形式、支付方式等最前沿的方法手段都会不断地被引入到旅游企业经营中。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业态,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有一定的研究问题的学术能力,提供自己的理解和方案,而不是完全依赖教科书的“标准答案”。


  第三,提供旅游服务的技术。从产业结构上看,旅游也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旅游综合收入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旅游服务的劳动力补偿。旅游服务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特点,同时又具有体现地域特色的个性化特点。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提供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寻求旅游服务的优质化。


  三、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的特征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教学环节来实现,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从“精英教育”发展而来的,因此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多有“范精英化”的倾向。但高校扩招,使大多数高校的生源是“大众化”的。用“范精英化”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大众化”的生源,使高校办学资源极度紧张,培养质量下滑,这一问题值得注意。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属于一个新兴专业,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以参考。*在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初期,一方面从传统学科办学方案中学习相关经验,另一方面从中职旅游服务专业办学中吸收相应的成果。而传统的其他专业教学模式多是沿用“基础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旅游服务教育比较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这就导致旅游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容易产生“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和“过分强调实操技能”两种倾向,这都无法满足社会对旅游高教人才的需求。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改革教学模式的前提。从应用型视角出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具有发展性、系统性、针对性等三个特征。


  发展性是指教学模式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应该从三个方面体现其发展性特征:一是教学内容的发展性,教学内容应该反映最新的产业特征和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二是教学形式的发展性,应该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三是教学考评标准的发展性,不能用僵化的知识点记忆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唯一标准。


  系统性是指教学模式的执行环节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是孤立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教学活动又是复杂的,是由不同的环节构成,这就需要教学环节间要相互支撑、相互磨合成一个系统。此外,评价人才的标准是复杂的,单一的教学环节很难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所以说坚持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针对性是指教学模式应该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定性。“应用型”教学不同于“基础型”教学,面对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又要具有清晰的产业针对性,必须是围绕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展开。通过教学模式的聚焦,带动培养能力的深化,最后达到专业的热爱。


  四、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是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模式的选择与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决定了应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总结与探索。长春师范大学从2002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一直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宗旨。为完成这一培养目标,笔者在主讲的“旅游经济学”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综合起来可以将这些教学活动抽象为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一)问题解决模式


  在学习具体知识之前,先以问题形式入手,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分析问题提出要讲授的理论,最后启发学生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理论-方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基本循环,这一循环结束后,应该再产生一个新的问题,作为下一个知识点的导入。此种教学模式有三个优点:一是问题引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讲解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二是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将“学以致用”的应用型教学思维贯彻到教学全过程中;三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在使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问题”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生活又要有深刻的理论延伸性,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虚假的案例还会让学生产生对教学目标本身的怀疑。其次,提出问题的方法很重要,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热点新闻等学生们比较关心的内容出发,然后上升为一个理论问题。再次,分析问题环节需要注意分析问题的普遍性,分析问题的核心是要从具体的生活问题上升为一个抽象的学术问题,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论价值进行充分把握后,提出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可以是一个定理、一种方法、一个原理,总之是要用这个原理对前面介绍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的思维很重要,根据前面讲的原理知识,对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到这一原理如何解决与之相关的类似问题,并鼓励学生试着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在解决问题环节还要向学生讲解原理的使用范围和定理的实现条件,世界上没有普遍真理,不了解定理的范围而时时刻刻地套用定理就会犯本本主义的错误。


  问题解决模式比较适用于一个单一知识点的讲解,适合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环节,通过问题引入到最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容讲解与使用。但是问题解决模式不太适合复杂、系统知识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特别复杂的知识学习,可以采用项目研究模式。


  (二)项目研究模式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需要对知识进行复合运用或叠加运用。这时候学生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旅游经济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单一原理无法清晰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为现实无法给出原理实现过程的理想前提条件和均衡稳定的外部条件。这就要求引入项目研究模式,用“多问题、多前提、多变量”的项目分析,代替“单问题、单前提、均变量”的问题分析。项目研究需要把学生分组,每组共同面对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学术配合能力,又可以检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项目研究模式在使用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项目研究的使用范围,应该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解决的问题,才可以考虑使用项目研究模式,也就是说项目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有“系统性难度”。二是项目研究多是小组合作研究,不能是一个人,组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为完成研究目标努力,彼此研究内容要相互关照、相互配合;要让学生明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运用的能力,还需要有相互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项目研究一定要形成相关的学术成果,成果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咨询报告、对策建议等,成果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够反映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运用过程就可以;使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过程、表达思想”的能力,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四是项目研究一定要限定完成时间,最后进行专题汇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研究过程主要是学生自主组织完成,研究结论老师不要进行过多干涉;项目研究教学可以作为对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一次评价,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项目研究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是应用型教学中段比较适合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项目选择、过程指导、总结反馈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否则容易使这种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是在项目教学模式之后采用的一种难度更大的教学方式,形式上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与项目教学本质上是不同的。情景教学模式是利用参观、考察、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来发现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再分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项目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设计并主导的,包括题目的选定、时间的控制、结论的评价等;而情景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导的,教师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当学生们在研究过程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其他时间都应该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的。


  情景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学生最后提出的结论或措施是稚嫩的、不合理的,但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能否发现一个“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情景教学模式对学生有很强的要求: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在前两种教学模式中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其次,需要学生到真实的旅游产业中去实践,只有深入产业运行之中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去做基层的服务员可能心理上有些不平衡,但这也是情景教学的必要环节,没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就不会发现真正的研究问题。最后,需要学生将分析的结论与措施再反馈给调研的企业部门,其实用性与应用价值需要在真实的情景中检验,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内容。


  情景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有很强的要求:首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控能力,学生深入一线实践,难免在心理、身体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用经验帮助学生度过最初的不适期,鼓励学生完成教学活动。其次是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在学生熟悉工作任务、进入舒适阶段后,要鼓励学生发现理论问题,在学生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专业指导;对于一些现实中的课题,可能教师也没有涉猎过,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一同探索解决的办法。最后是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价,将合理的方案反馈给企事业部门,对于企业没有采纳的不合理方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在总结中不断得到提高。


  问题解决模式、项目研究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是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他们的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教学目标、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不相同,但都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具体教学模式的选择。


  五、结语


  无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还是中国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加强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管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仅需要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还需要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活动。


  教学模式改革的起点是培养目标的重塑,而培养目标应该充分反映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标准的要求。本文从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入手,将投身旅游事业的热情、研究旅游问题的能力、提供旅游服务的技术确定为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从应用型视角出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具有发展性、系统性、针对性等三个特征。从问题出发,以项目指引,在真实情景中检验知识、研讨方案,是本文最后提出的三种教学模式,希望“问题解决、项目研究、情景教学”这三种模式,能为正在探索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路径的同行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简介]刘海洋,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后。(长春13010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