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山东省入境旅游量质差异及演化研究

2022-06-08

张 强 代合治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摘要】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流质优势指数、变异系数等方法,从规模和质量、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四个维度对山东省入境旅游的区域发展差异及演化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17地市入境旅游发展趋势良好,但量质皆优的数量较少,整体竞争力仍不强;入境旅游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传统的梯度递减现象没有改变;首位城市的绝对优势减小,产生了多个入境旅游中心。基于此,提出了一些促进区域入境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山东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入境旅游;规模;质量;山东省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6.005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旅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1]。适度的差异对于促进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过大的差异则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山东既是经济大省,也是旅游大省[2]。就入境旅游而言,2013年全省共接待境外旅客452.71万人次,外汇旅游收入27.37亿美元,相比2004年的119.3万人次和5.7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8倍和3.8倍,但总体上与北上广、江苏、福建等省份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学者对山东省入境旅游的发展差异进行了各种有益探索:张明东和陆玉麒借助于泰尔指数等方法研究表明山东省入境旅游总体差异是由沿海和内陆差异引起的,尤其是地带内的差异[3]。丁旭生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的时空差异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4]。靳海鹏和马耀峰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从省域整体、四大板块和17地市三个层次研究了山东省入境旅游的规模差异[2]。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旅游流的思想,基于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来分析山东省17地市入境旅游的规模和质量的差异及其演化历程,从时间和空间序列上对全省入境旅游的发展差异进行了探讨,并从规模和质量的交互式分析中划分出各地市的发展阶段,以期更加准确的把握山东省入境旅游的区域发展差异,更好的促进全省入境旅游协调健康发展。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指标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可得性,选取了2004—2013年山东省各地市入境旅游人次和外汇收入指标,以此作为衡量山东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基础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山东省旅游统计便览以及各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二)研究方法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优势是生态学术语,表征某物种在特定群落环境中的优越情况,一般采用大小比数,根据聚类或正态原则测度其相对优势[5]。RCA指数正是通过区域内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与世界出口总额中此类商品的所占份额之比,定量判定区域内产品或产业的相对出口优势的指标,侧重从数量或规模方面揭示区域比较优势[6]。入境旅游是区域国际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研究选用RCA指数通过入境旅游人次探讨山东省17地市入境旅游的规模差异及其演化。根据入境旅游的特性,这里对RCA指数的指标内涵进行了修正,其公式为:

上式中,Xti表示i市t年的入境旅游人次,Xi表示i市t年的旅游总人次,Xt表示t年山东省入境旅游的总人次,X则表示t年山东省旅游总人次。RCA越大,则某市的入境旅游规模优势越明显,入境旅游的区域竞争优势越大,反之则越小。此外,RCA指数同样反映了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RCA大于2.5表示区域入境旅游具有极强的竞争力;1.25≤RCA≤2.5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0.8≤RCA<1.25表明其具有中度的区域竞争力;RCA小于0.8表明其竞争力弱[6]。

2.流质优势指数

入境旅游流质优势指数是衡量区域入境旅游发展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定规模的入境旅游人次能否带来相应的资金、能量、物质、文化等综合效益,鉴于数据的可获得和量化的方便性,学者们多将这种旅游流质优势定义为经济学意义上质量高低即一定规模的入境旅游人次所带来的收入[7]。因此,本研究引入了入境旅游流质优势指数,通过比例关系来测度区域入境旅游的发展差异,这也符合前文所提到的关于相对优势的比较原理。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Yti 表示t 年i 市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Yt表示山东省t年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Xt i表示i市t年的入境旅游人次,Xt表示t年山东省入境旅游总人次。Q指数大于1表明同等规模的入境旅游人次带来了更多的外汇收入,区域入境旅游发展质量较好,Q越大发展的质量越好;Q指数小于1表明区域入境旅游的发展质量欠佳,Q越小发展的质量就越差。

3.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CV)是反映地区发展相对差异程度的指标,不受量纲影响,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可比性[2]。其公式为:

上式中,x为RCA指数或Q指数的平均值,xi为RCA指数或Q指数,n为17或10,CV越大,则相对差异程度或波动越大,反之越小。

二、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分析

根据公式(1)和(3)分别计算出山东省17地市2004-2013年入境旅游的RCA指数和变异系数,详见表1。根据RCA指数的平均值,没有一个地市的RCA指数大于2.5,即17地市中没有一个具有极强的入境旅游国际竞争力,大多数地市处于国际竞争劣势之中。将山东省17地市的入境旅游置于国际背景下比较虽然有些不妥,但这从侧面反映了山东省入境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存在的差距。

(一)基于时间尺度的规模差异分析

整体上看,10年间17地市RCA指数的变异系数由2004年的1.069,下降到了2013年的0.758,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相对差异不断缩小,且下降幅度较为明显。2004到2005年17地市的CV呈现出小幅增长,体现了“非典”过后全省入境旅游流的小幅提升,区域差异有所扩大。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奥运会“挤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青岛入境旅游人次不断减少,RCA下降较大,而其它地市入境旅游人次反而增加,导致CV下降的幅度比较大,差异缩小的幅度较大。但2013年相比2010-2012这3年的CV有所增大,各地市间差异有扩大之势。

根据表1,从横向角度分析,17地市各自的入境旅游规模呈现出不同的变动特征。除济南和泰安外,其余地市的RCA指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济南的RCA指数整体呈波动下降之势,但波动的幅度并不大。作为省会地区,济南面临着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入境旅游人次增幅较小,反映其传统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滞后,吸引力的下降。2004-2007年间泰安的RCA指数出现持续走低,规模优势有所下降,但幅度较小,仍保持整体稳定的状态。其它地市的规模优势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具体的表现特征又有所不同。青岛、烟台、威海变异系数较小,处于规模优势稳定增长的行列,且优势较为突出。“领头羊”青岛的首位规模优势最为明显,是全省RCA指数唯一超过2的地市。2004-2007年,青岛的RCA指数不断增长,一度超过2.5,但2008年则出现大幅下降,为近10年来最低水平。烟台、威海依托优良的条件RCA指数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规模优势明显。淄博、济宁、日照、菏泽四地市RCA指数呈现小幅波动增长的趋势。济宁的RCA指数在奥运会以后一直保持在0.9以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日照虽然2008年之前的RCA指数不足0.8,但作为新兴的滨海旅游城市,以奥运会为契机,不断加大营销力度,积极实施“请进来”战略,一系列的宣传推介使得日照市的旅游美誉度不断提高,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大。枣庄、东营、潍坊等8地市CV较大,规模变动较为明显,处于较大波动增长行列。黄河之口东营,RCA指数在2005年之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整体波动程度非常大。枣庄、聊城、滨州等地区虽然入境旅游规模优势增长幅度较大,但整体规模仍偏低,区位、经济、旅游资源等一系列限制性因素使它们的入境旅游规模很难达到理想的状况。

(二)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差异分析

由RCA指数的平均值,可以得到2004-2013年山东省入境旅游的规模空间差异(图1)。根据RCA指数的特点,可以把17地市按规模竞争力细分为4种类型:大于1.250为较强竞争力,0.800-1.250为中等竞争力,0.500-0.800为弱竞争力,小于0.500则为较弱竞争力。

山东省入境旅游的规模优势呈现出由以东北—西南为轴线向鲁西北、鲁西南、鲁东南递减扩散的态势。入境旅游规模优势最为明显的区域集中于山东半岛,其次是中部地区,东中西部的梯度差异现象十分突出。从南北整体来看,鲁北整体优于鲁南地区,鲁南地区缺少规模竞争较强的地市,落后的地市较多。沿海和内陆地区在入境旅游规模上同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多数东部沿海地区依托优良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入境旅游规模优于内陆地区;除少数地区外,绝大多数内陆地市RCA指数小于0.8,远落后于沿海地区,处于绝对的竞争劣势。此外,东部沿海地区内部规模差异较小,中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则较大、等级化突出,对全省的规模差异贡献较多。

半岛地区的青岛、烟台、威海依托濒临海洋、经济发达、资源优良等因素,入境旅游规模领跑于全省其它地市。济宁、泰安和日照属于中度竞争力的地市。济宁和泰安的“三孔品牌”和“泰山品牌”国际知名度较高,入境旅游人次较为稳定,是中西部地区规模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市,但与半岛地区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济南、淄博、潍坊属于弱竞争力的地市,集中于中部地区。潍坊虽然处于弱竞争力的行列,主要受2008年之前入境旅游发展欠佳、人次较少等影响,近几年潍坊的入境旅游人次不断增长,规模优势不断增强,已经超过0.8,发展潜力较大。大多数地市属于较弱的规模竞争力之中,全部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尤以枣庄、菏泽等西部地区较为落后,进一步反映了规模优势的地带差异现象。

三、山东省入境旅游质量差异分析

RCA指数主要通过入境旅游人次这一指标,从入境旅游规模上量化山东省入境旅游的差异及其演化,流质优势指数则基于入境旅游人次和外汇收入综合分析了山东省入境旅游的发展质量。根据公式(2)和(3),分别计算出17地市的Q指数和变异系数,详见表2。

(一)整体质量差异分析

根据表2可知,17地市之间Q指数差异小于RCA指数,即入境旅游发展的质量差异不像规模差异如此突出,区域入境旅游人次的规模优势并不表明其发展质量的绝对优越。通过平均值可以看到近10年来17地市入境旅游的整体发展质量:Q指数大于1的数目为5,为优质的入境旅游客流;多数地市的Q指数小于1,入境旅游发展质量欠佳。

(二)基于时间尺度的入境旅游质量差异分析

2004年全省Q指数的变异系数为0.426,2013年下降到0.383,全省入境旅游的质量差异表现出缩小的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小。入境旅游质量差异最大的年份出现在2006年,与入境旅游规模差异最大的年份基本一致,这与青岛的质量优势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存在着密切关联。2004-2007年,17地市之间的CV都超过了0.4,2009-2013年则不足0.39,体现了“十一五”后期和“十二五”开局之期全省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成果初显,各地市不断加强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全省入境旅游质量整体向前稳步推进。

同样基于横向维度,17地市入境旅游的发展质量呈现出不同的演化特征:7个地市表现为增长的趋势,10 个地市则表现出发展质量下降的态势。济南和威海的Q指数整体波动较小,两地市质量发展比较稳定,尤其是威海。济南依托省会城市的特殊地位,入境旅游质量较为稳定,只是在2008年出现了较大的增幅,但其传统的旅游产品没能带来更多的旅游外汇收入,限制了其成为优质入境旅游地。

泰安和日照的CV稍大,入境旅游质量呈波动发展趋势。2004-2008年泰安的入境旅游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至今则表现出递减的趋势,但Q指数仍大于1,入境旅游发展质量保持在优质行列。淄博、潍坊、济宁入境旅游质量整体波动明显,增长幅度较大。潍坊着力打造“放飞梦想,逍遥潍坊”的形象品牌,加强各种渠道的宣传促销,承办和开展了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邀请日、韩、澳等地区的旅游客商前来参观,为潍坊带来了更多的入境旅游客源和收入,入境旅游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济宁的Q指数2010年至今持续下降,发展程度落后于相邻的泰安,“高铁时代”的到来没能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入境旅游花费提高缓慢,这与济宁缺乏与“三孔”相匹配的旅游产品、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等有关。

青岛、烟台、临沂3地市入境旅游质量略有下降,整体波动较小。由于各地区不断分流青岛的入境旅游人次,导致其旅游外汇收入增幅减小,发展质量稍有下降。临沂Q指数徘徊在1左右,基本上维持在高质量的入境旅游发展行列,这与其发达的商贸物流,商务客流消费水平较高等有着密切关联。枣庄、东营、德州、聊城、菏泽5地市Q指数波动稍大,入境旅游发展质量下降幅度偏大。东营在2006年出现了Q指数小于1的情况,但以生态和商务为主的入境旅游客流整体上为东营带来了超额的外汇收入。莱芜和滨州的入境旅游发展质量波动下降,且整体波动幅度较大。莱芜在2005年入境旅游出现了一个低潮,这主要是当年入境旅游收入偏低引起的。滨州入境旅游人次先是大幅下降,而后增长缓慢,导致了其入境旅游质量波动较大。

(三)入境旅游的空间质量差异分析

由Q指数的平均值,可以得到山东省入境旅游质量的空间差异,详见图2。这里同样基于Q指数的特点,将17地市细分为4种类型:大于1.000为优质入境旅游地,0.800-1.000为中等质量地区,0.600-0.800为中等偏下质量地区,小于0.600为质量欠佳地区。

入境旅游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同样呈现出显著的东中西部梯度递减的态势,但差异程度要小于规模优势。鲁北和鲁南地区各等级入境旅游质量的地市个数相近,其内部差异都比较大。此外,沿海和内陆的空间质量差异仍然表现的比较突出,尤其是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比较落后。

这4种类型入境旅游发展质量的地市数量接近,但差异明显。青岛、东营、烟台、莱芜、临沂为优质入境旅游地,分布趋于分散,但仍集中于中东部地区,一些入境旅游规模不佳的地市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特色的旅游资源或优质的旅游服务获得了更多的入境旅游消费,从而带动了入境旅游的整体发展。青岛、烟台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竞争优势,发展质量较好。济南、潍坊、泰安、威海处于中等质量的入境旅游地,济南和泰安成为为数不多的入境旅游发展较好的内陆地市。威海和潍坊这两个沿海地市10年的发展程度稍落后于青岛、烟台,但差异程度有缩小之势。淄博、济宁、日照、聊城处于中等偏下质量发展区域,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域。作为沿海城市日照,由于其旅游业起步稍晚,旅游产品等级不高,入境旅游发展水平落后于其它沿海地区。枣庄、德州、滨州、菏泽属于入境旅游发展质量欠佳的地区,全部位于鲁西,进一步凸显了地带间的差异程度。不可否认,入境旅游规模发展的不足即缺少入境旅游人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入境旅游收入的增加,广大西部地区正处于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之中,短时间内很难发展成为优质的入境旅游地。

四、山东省入境旅游量质交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山东省入境旅游的区域发展差异及演化历程,本研究引入了波士顿矩阵,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对各地市入境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8]。通过二维矩阵划分出四个象限,各个地市以散点图的形式分布其中。本研究以Q指数为横坐标、RCA指数为纵坐标,以各地市Q指数和RCA指数的平均值作为划分四个象限的基准,以此划分出四种入境旅游发展区域即双高区域、质高量低区域、量高质低区域和双低区域,如图3所示。

处于双高区域的地市有青岛、烟台、威海、泰安。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地市依托濒临日韩的区位条件、滨海旅游的独特魅力以及经济发展、政策扶持等优势在山东省入境旅游中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发展状态,成为全省入境旅游的“排头兵”。泰安则依托著名的山岳和文化旅游资源、“山水圣人”中心节点、便捷的可进入性等优势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省新兴的入境旅游中心。潍坊、临沂、东营和莱芜处于质高量低区域。潍坊入境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跻身于双高区域的潜力很大。临沂入境旅游质量一直处于全省中上游的地位,星级酒店数量、特色旅游景点在鲁南地区更是处于领先地位,临沂机场年游客吞吐量超过60万人次,发展劲头十足。处于量高质低区域的有日照、济宁、济南3个地市。日照入境旅游人次增幅较大,但发展质量提升缓慢,这正是对日照近些年“人不少、效益不好”的真实写照,体现了观光游览型旅游产品的局限性。双低区域地市的个数最多,分别是淄博、聊城、滨州、德州、枣庄、菏泽,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纵观入境旅游量质交互图,可以发现全省入境旅游发展参差不齐,量质皆优的地市仍然占极少数,多说地市处于量质皆弱的状况,并且提升幅度较为缓慢。总之,入境旅游的健康发展是一个规模和质量并进的过程,多数地市在数量、质量或二者都存在不足,相关部门可以基于此分析采取针对性发展策略促进区域入境旅游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本研究基于规模和质量的视角研究了山东省10年的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及其演化历程,从时间和空间序列对这种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①山东省入境旅游虽然呈蓬勃发展之势,各地市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整体竞争力仍不强,优质型区域即量质皆优的地市数量较少,多数地市仍处于量质皆弱的双低区域;②入境旅游的区域发展不均衡仍然较为明显,广大西部地区虽然发展较快但赶超潜力不足;③入境旅游的地带间空间差异十分突出,传统的梯度递减差异仍没有改变,沿海地区仍占据绝对优势;④首位城市的竞争优势逐渐缩小,产生了多个入境旅游中心。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或对策来促进山东省入境旅游的协调发展。

(二)对策建议

面对现有的区域入境旅游差异现状,山东省和各个地市需要采取一系列举措,形成全省和地方、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政府和公众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参与机制,促进区域入境旅游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去引导各地区协调发展,尤其是对西部地区。

双高型区域,青岛、烟台、威海本身竞争力较强,应立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和区域政策优势及濒临日韩的独特区位条件,不断提升入境旅游的国际形象,塑造滨海度假休闲旅游的新格局,巩固及扩大海外旅游市场,树立滨海旅游新品牌。青岛的首位优势近些年有所下降,应不断改进和提升部分高端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模式,形成多层次的滨海旅游产品体系,着重从质量上入手提高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打造入境旅游国际强市。青烟威日需要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加强滨海旅游规划开发,建设美妙“仙境海岸”,形成世界著名的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品牌。此外,沿海各城市还要充分发挥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作用,整合旅游资源,带动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泰安作为内陆地区唯一的双高地市,可以将其作为中西部地区除济南之外的另一个入境旅游中心地来培养,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尤其是对鲁南地区。

质高量低区域,临沂、东营和莱芜要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加强入境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开发,积极参与国内外旅游营销活动,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作为量高质低地区,日照要积极发挥其滨海旅游资源的优势,突破传统的观光型消费模式,挖掘滨海体验模式旅游产品;利用海岸资源优势,积极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利用良好的环境条件开展养生休闲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济宁要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创新开发与“三孔”等相匹配的旅游产品,提高目的地接待能力,打造“阙里人家”等特色旅游服务设施,增加入境游客的停留天数。

双低区域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带,目的地知名度较低,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博览会、交易会等各种方式进行对外宣传促销,以地方性知名节庆活动或饮食、文化等为卖点构建入境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9];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入境旅游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吸收先进经验,提升本地区入境旅游的质量。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无论从规模和质量上入境旅游都面临着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必须加强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定位,打造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品更新换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储备一代,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提高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六、结语

入境旅游的规模和质量是入境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引入了入境旅游流的思想,创新性的将规模和质量组成的一个二维矩阵作为划分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参数向量,从时间和空间、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四个维度对山东省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及演化历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入境旅游规模、质量的区域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中对引致区域入境旅游量质差异及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较为贫乏,虽然本研究采用较为常用的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作为分析的基础指标,但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能否全面揭示区域入境旅游的发展差异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俊远,苏朝阳,黄宁.西北五省(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变化-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3):214-217.

[2]靳海鹏,马耀峰.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时空变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1):19-27.

[3]张明东,陆玉麒.山东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刺激效应[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2):126-131.

[4]丁旭生.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5]刘宪钊,陆元昌,刘刚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指标树种优势度的比较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7):39-41.

[6]傅云新,杜轶凤.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入境旅游国际产业竞争力研究[J].特区经济,2010,(4):148-150.

[7]张岩君,马耀峰,胡巧娟.基于流量与流质的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成长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河南科学,2012,30(12):1806-1811.

[8]王强,马耀峰.中小区域入境旅游量质交互成长研究-以山西11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2):182-188.

[9]黄先开,魏小安,张凌云.中国旅游经济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