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我国体育旅游开发问题研究

2022-06-08

李 波

(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体育旅游是一种专业性旅游,即区别于一般观赏、审美、娱乐旅游。它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我国体育旅游尚处于成长阶段,与经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体育旅游的类型做了划分,分析了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优势,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今后体育旅游的开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体育旅游;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245-04

体育旅游是特种旅游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20013年世界旅游组织和国际奥委会官员联合举办“世界体育与旅游大会”,专门讨论如何把体育和旅游结合起来,由此可见,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体育旅游不是刻意选择的一种旅行方式,其实它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如登山旅游、溯溪旅游、骑车旅游等等。体育旅游已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许多国家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高产出的旅游项目大力扶持和发展。体育旅游成为继生态旅游后又一旅游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体育旅游也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而成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并将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内涵及特征

(一)体育旅游的内涵

从旅游角度定位,可以理解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专业性旅游,即区别于一般观赏、审美、娱乐旅游。这种定位有利于产业分类和统计。如果定位在体育,则应理解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休闲体育或假日体育,是人们参与体育的一种形式或体育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有一定道理。目前,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发展趋势。体育进入了多个行业领域,这些行业领域出现了体育的内容和特点,体育产业日趋呈现复合型交叉性的特点,给定位带来困难,也给其界定带来困难。这也是目前对体育产业定义认识离散性较大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应该从复合型产业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旅游,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界定体育旅游。按照这一观点,体育旅游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其产业的地位。从满足统计的需要和产业分类的需要,现阶段,可以从专业性旅游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旅游,以此为逻辑起点。则可用逻辑学中“被定义概念=属概念+种差”的方法给体育旅游一个简明的定义: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观光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之间关系的总和。

(二)体育旅游的特征

1.参与性

旅游者可以参加一些有普遍意义的、集娱乐性和易学性于一身的体育活动项目,如登山、徒步旅游等,可以使旅游者在健身强体的同时,个人的需求欲望得到满足。 

2.观光性

观看奥运会、世界杯、NBA等大型赛事旅游以及欣赏各类体育表演,可使旅游者感到力与美的结合,感受到运动的激情,运动的快乐,从而陶冶情操。

3.民族性

某些体育旅游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中华民族的武术、传统养生保健术,还有少数民族的表演节目,这些可以使旅游者享受到地方性十足的体育旅游活动。

4.技能性

对于一些技术性很强的体育旅游项目,如射箭、高尔夫球等,则需要旅游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只有掌握了运动技能,才能真正体味到体育旅游的乐趣所在。

二、体育旅游的类型及特点

体育旅游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即观光型体育旅游、竞赛型体育旅游、度假型体育旅游、健身娱乐型体育旅游和拓展型体育旅游。

(一)观光型体育旅游

观光型体育旅游是指在远离其常住地,主要通过视听感官对体育活动、体育建筑场馆地、体育艺术景点、各具特色体育文化进行欣赏体验的过程,旨在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这里的体育文化是指具有体育意义的活动所构成的文化,具有最广泛的体育意义。因此,旅游者在投身于“体育文化”所进行的旅游体验过程中,不断地与所接触的体育文化进行各种形式的美的交流。它是体育旅游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使体育旅游景观的社会功能被公众认识并发挥其美育功能的重要环节。例如,我国河南少林寺是著名武术胜地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目前,当地已开办了几十所武术学校。河南省旅游部门还专门为外国旅游者开设了短期的武术培训班,教他们少林武术的基本套路和知识。现在已有十来个国家上万名旅游者学到了或多或少的中国功夫。近几年又推出了“陈氏太极拳专修旅游”和“八封拳专修旅游”,深受爱好武术旅游者的青睐。

从概念上来看,观光型体育旅游也不同于一般的观光型旅游,它有它自身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观光型体育旅游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体育观光是体育旅游体验的一种方式,借助这种方式,旅游者要获得的利益不是对一般愉悦的体验,而是追逐体育审美愉悦。

(2)观光型体育旅游的对象是具有多样性。它不仅仅局限于某种单一的体育现象,实际上它包括的内容很多。既有大型运动会后的体育场馆设施,历史遗留下来的体育建筑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具有现代的高科技体育设施,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体育艺术等,只要具有体育意义的物象愉悦旅游者的耳目,使他们有体育美的体验都可以成为观光型体育旅游。

(二)竞赛型体育旅游

竞赛型体育旅游是指参加某种体育竞赛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运动员、教练员以及与竞赛有着密切相关的人员,为了参加某种体育竞赛,在本地或外地逗留一段时间的旅游活动均属于这类型体育旅游。

近年来,中国宁波市大打“体育牌”,以体促游成绩显著,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举办了一系列赛事,如“明星足球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火车头主场足球联赛”、“全国围棋棋圣赛”等,并建成国家溪口银凤度假村沙滩排球基地、象山松兰山全国帆板训练基地等,为了配合“201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主题,宁波市组织了“世界华人木球比赛”、“雅戈尔国际业余球赛”、“世界羽毛球大奖赛”等一批赛事,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到此观看比赛,竞赛型体育旅游业红红火火,并成为宁波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竞赛型体育旅游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1)竞赛型体育旅游与其他类型的体育旅游有一个不同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一般它具有双重身分。一是竞赛的参与者,他(她)是竞赛的选手、或者是竞赛服务人员,总得来说,他(她)对竞赛有着某种的义务和责任。二是一般的旅游者,他(她)除了参与竞赛的相关活动外,都要到竞赛所在地去游玩观光。

(2)它还具有旅游时间的确定性,时间较短。是根据竞赛规定时间和日期到某个事先确定好的地方参加活动。

(3)它的目的地相对确定、行程单一。也就是说它的出发地到目的地路线相

对固定,事先由竞赛组织者确定下来的,自我选择余地很小。如悉尼奥运会,从中国出发到悉尼不能自我选择路线出行,而是根据相关组织管理者的规定按时、按路线出行。

(4)体育旅游者中“体育迷”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南非因举办2012年奥

运会,2009年~2012年,增加了约1000万名旅游者。

(5)给各主办地、主办者带来的经济收益显著,例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澳

大利亚旅游形象品牌效益超前10年,极大地提升了世界各国对澳大利亚旅游的热情和期望值。25届奥运会使巴赛罗那成为欧洲第三大旅游度假用地。

(6)旅游者在赛事举办地停留的时间长短与比赛日程和队员的比赛战况联系

在一起的。如果自己的队员没有进入下一轮比赛,那有可能提前结束旅游。

(7)旅游者对体育有强烈的兴趣,具备专业体育知识。

(8)旅游者目的是观看比赛,必然受总门票因素影响。

(9)赛事举办地的相关配套设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体育旅游者的出行。

(三)度假型体育旅游

度假型体育旅游是指以消除疲劳、调整身心、排遣压力为主要目的具有体育意义的旅游活动。如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小镇古马尤,当地的居民虽然只有3000人,但却是欧洲著名的“滑雪爱好者”之家,每年接待到此度假、消遣余暇时间的滑雪游客50多万人次。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某个度假时期或节假日期间所进行的体育旅游。如世界各国都有法定或者传统的节假日,在此期间人们为了补偿工作中消耗和恢复身体健康,参加体育旅游欢度假期。

(四)健身娱乐型体育旅游

健身娱乐型体育旅游是指以娱乐性的体育健身、疗养、体育康复为主要目的旅游,通过旅游活动进行健身娱乐,达到快乐、消除疲劳、心情舒畅的目的。

在世界各国大型健身娱乐场所中,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是世界健身娱乐场所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它以其惊险性、知识性、刺激性、健身性和趣味性,每年吸引世界上各年龄段的大量游客。游乐园内不但有于儿童的健身娱乐场所,还有适合成年人参与和观看的健身娱乐活动。近几年,美国的NBA赛场甚至也搬到了游乐园内更是增加了游乐园的体育性,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游客.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娱乐中的健身目的明确,一般都有明确的健身主题。如美洲的一家游船公司专门为那些需要保持良好体形和健康,而且还喜爱旅游的女性推出了“健身娱乐减肥旅游”项目。参加这项旅游活动的所有旅游者都不能自已带食物,只能吃船上营养师烹制的“特别餐”,而且还要按规定时间到甲板上运动,晒太阳经受风雨的洗礼,并参加一些特殊安排的娱乐性活动。半个月后,每位游客体重减掉2公斤,而且非常健康。

(五)拓展型体育旅游

拓展型体育旅游是指结合精心设计的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某些活动形式,组织旅游者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满足旅游者寻求刺激、猎奇、挑战极限意愿的旅游形式。拓展型体育旅游是非常新颖的旅游形式,目前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立了48所拓展训练学校,1995年我国北京也出现了第一所拓展学校。目前,常见的拓展型体育项目有以下几种;

(1)攀岩。它是从登山活动中派生而来的一项运动。登山者即使选择最容易的路线攀登几千米的高峰,在途中也免不了要遇到一些悬崖峭壁,所以说攀岩也是登山运动的一项基本技能。

由于登高山对普通人来讲机会很少,而攀爬悬崖峭壁相对机会较多,且富有刺激和挑战性,所以攀岩作为一项独立的被广大旅游者所喜爱的运动,迅速在世界普及开来。惊险刺激是攀岩运动最根本的特点,它能充分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寻求刺激,并从中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欲望,这也是其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据。它正以自己特有的魅力、突出的个性感染着人们。对于攀岩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娴熟的技巧,更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坚强的毅力和丰富的参赛经验,由于攀登者在岩壁上稳如壁虎,矫似雄鹰,它又是一项极具美感和观赏性的运动,被许多人誉之为“高山上芭蕾”、“岩壁上的艺术体操”。

(2)漂流。驾着无动力的小舟,利用船桨掌握好方向,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演绎精彩的瞬间,这就是漂流。

(3)溯溪。就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逆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穷水之源而登山之颠的一项探险活动。溯溪过程中,溯行者须借助一定的装备、具备一定的技术,克服诸如急流险滩,深潭飞瀑等许多艰难险阻,充满了挑战性。一般情况下,溯溪旅游同伴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艰难的攀登,因此也体现了一种团队协作精神。

三、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优势分析

旅游者不只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开始参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恢复体力精力,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的体育旅游项目,如登山、游泳、滑雪、观看大型比赛等。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南非世界杯、2012年伦敦奥运会及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将会极大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并激发广大国民更强烈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

(一)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我国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在北方,吉林省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等。而黑龙江省有青云雪场以及亚力布雪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50多个,为开展生态滑雪旅游提供了好市场。由于我国的海岸线绵延万里、类型多样,著名的海滨城市就有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三亚等,在此旅游可以进行海浴、划艇、潜水等一系列体育旅游娱乐活动。为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另外,我国有许多名山胜景,人们在进行山地旅游的同时,一方面可以进行森林浴、漂流等各种回归自然的体育旅游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名山大川的山地外观形态具有多样性,也为登山、攀岩等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还有在贵州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举行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赛;在银川举行了国际摩托车旅游节;在北京房山十渡风景名胜区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蹦极跳馆等。这些都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旅游视野,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3]。

另外,我国还拥有优越的体育旅游人文资源。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如赛龙舟、火把节、赛马、斗牛、摔交、射箭、泼水节、武术等。在我国,几乎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族的摆手舞、龙舟赛等[4]。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旅游者参与其中,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如果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体育民俗旅游将对国内外旅游者构成巨大的吸引力。

(二)完备的基础设备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民自由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各区域中心城市及各级旅游度假区都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设备优势,按照体育旅游者参加系统健身娱乐的要求,设置完整的健身娱乐区域和设备。例如青岛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以海滨健身娱乐项目为特色,在天然海水浴场内,建立了20880平方米的多功能游乐场所。海上乐园拥有游客可自已操作的橡皮艇、水上摩托艇等健身娱乐设备。度假区还配备了高尔夫球场、沙滩排球场、沙滩足球场等健身娱乐场所,基本构成了立体健身娱乐框架。这些事实说明,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步伐缓慢,缺乏高品质的体育旅游资源

首先是体育场馆、设施投入不足,就全国而言,能够作为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部门的体育场馆还数量不多;其次是体育项目内容单一,缺乏特色,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体育旅游的需要;第三是独具特色的有别于现代体育的传统体育项目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民族拥有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很高的竞技性、参与性和观赏性。各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体育旅游的发展。

(二)对城市环境及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体育旅游开发引发的最为直接的变化形式之一是城市形态的变化,因为随着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体育旅游城市地位的确立,城市的改造和规模扩大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城市格局也在随之而来的旅游流。高密度的交通流的作用下遭到破坏,缺少可持续性的发展意识。

同时旅游者的大量进入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城市形态发生改变,由于城市设施最初主要是为本地居民设计的。一旦有外来游客的进入,势必会加大城市负荷量。而当游客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在南京十运会期间已经有所体现。

(三)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

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且尚无培训标准。体育旅游专门人才不仅是体育旅游的发起者与倡导者,而且是体育旅游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加大体育旅游人员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加速培养急需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要促使从业人员重视语种之间的差异和民族心理研究,加强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培养、人文历史和民族体育知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四)缺少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旅行社

旅行社肩负旅游产品生产、旅游产品营销、旅游活动组织、旅游全过程服务、旅游收入分配及提供旅游信息等多项任务,没有或缺乏专门体育旅游组织机构是影响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一些由体育部门经营的旅行社率先打起了体育旅游的招牌,但只是将体育旅游作为众多旅游产品中的一小部分组织营销,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旅游的全部问题。

(五)体育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比较混乱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体育产业目前尚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阶段,存在很多非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做法。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各管理部门的协作,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令出多门,管理混乱的局面。

(六)缺乏对体育旅游的宣传

现在不少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体育旅游的宣传,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在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营销策略,将体育旅游概念深入人心,形成体育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盈利、再开发的良性循环。

五、我国体育旅游开发对策

面对当前的机遇、挑战以及目前出现的问题,我国今后体育旅游开发特别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体育旅游开发时,应系统渗透“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这一特色品牌开发体育旅游,并结合以下方面考虑:

(一)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河流众多,湖泊棋布,名山名湖,峡谷,瀑布,海滨等举世闻名,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的优越条件,要重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特色具体对待

由于纬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不过要因地制宜,比如: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东、南部江滨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新疆等地可开展沙漠探险运动;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可开展攀岩运动。

2.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体系

注重结合现代人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开发多种有利于人们参与的体育旅游消费产品,如苏州乐园式、高尔夫球、滑雪旅游、度假村等等。

3.结合民族特色开展旅游节

如民族特色的旅游节有: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摔跤节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

(二)培养体育旅游的专项服务人才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体育旅游分为参与体育旅游和观战体育旅游,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旅游者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有许多活动项目必须经过专项指导后才能去参与,例如:潜水、蹦极、攀岩等,所以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有精通科学训练的服务人员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康体健身,而且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加强兼备两大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类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在体育院、系或旅游院、系设体育旅游专业的方法来完成。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开始试办体育旅游专业,就是一种尝试。

(三)加大体育与旅游联姻的力度

体育旅游既然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体,那么体育旅游的发展就不仅仅是体育部门或旅游部门的事。只有两个产业的相关部门紧密联合,才能共同打造体育旅游这块大蛋糕。第一,国家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多年来,天目湖啤酒杯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在江苏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定期举行。天目湖的青山绿水和体育赛事的完美结合,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而且还顺利地通过了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在著名旅游地举行大型体育赛事对宣传促销旅游景点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也证明了国家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合对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作用。

(四)加强规范管理,开展积极的产业导向

体育旅游是一种特种旅游,有许多特殊的条件要具备。要建立一套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管理系统,形成浓厚的体育旅游大环境。要研究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行业中与旅游的相关的规则,出台包括旅游发展与项目规划在内的各类旅游规划的准则,使体育旅游同国际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要依靠法律手段来加强对体育旅游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监督与管理,有效地调整生产者和服务者的经营行为。要抓好一批有开展体育旅游经验的旅行社,政府要在开发、规划、管理、宣传、促销中发挥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各类体联、体协和俱乐部,为开展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专项旅游活动。据香港旅游协会的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营销投入,即可增加旅游收入123美元,因而许多国家不惜斥巨资投入旅游宣传,特别是体育旅游的宣传。据瑞士洛桑大学调查表明,每年到西班牙的游客达5600万左右,其中体育旅游人数占60%以上,创汇始终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德国体育旅游人数占出国游55%,荷兰占52%,德国体育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7%,法国年均增长7%,由此可见体育旅游越来越成为世界潮流。但是,我国体育旅游远不如国外红火,这是因为我国长期推行竞技体育政策,忽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加上政府对体育旅游宏观管理上的缺乏。要使我国体育旅游赶上国际潮流,需要大力进行前期市场开发,特别是加大体育旅游产品营销力度,把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出的体育旅游产品,通过各种媒体告知受众。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

六、结束语

总之,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对其开发利用不仅可行且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充分利用旅游与游憩规划学和体育学提供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结合外国的成功经验有目的地发挥它在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宣传,以提高旅游者的体育价值观,促进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同时,我们应借北京奥运契机发展我国体育旅游,加大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协调好体育和旅游部门关系,加大体育旅游营销力度,使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钟晨.基于SWOT分析的体育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以汉中市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05).

[2] 孟峰年,赵勇,关彦莉.西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赋存环境的基本特征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3] 刘少英.透视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1).

[4] 张自明,孙民治.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5] 王荣林.呼伦贝尔地区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6] 郑柏武,罗丹.海峡西岸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以龙岩地区为例[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02).

[7] 杨静.浅谈我国体育休闲旅游的发展优势及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0,(12).

[8] 叶小瑜,马小骅.休闲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组合策略研究——以广西桂林市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08,(02).

(责任编辑:赵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